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水果撲克牌》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水果撲克牌》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水果撲克牌》,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練習10以內的加法,提高幼兒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

  大撲克牌9張。

  幼兒材料:水果牌36張(1-9)、大王1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教師出示水果牌,引發幼兒的遊戲興趣。

  二、集體遊戲“湊10”。

  1、教師介紹遊戲的玩法。讓幼兒將自己的36張水果牌打亂順序洗好扣放成一摞。

  2、教師出示一張大撲克牌,幼兒翻開水果牌最上面的一張看是否和教師的大撲克牌數相加後得10。

  3、如能湊成10就把這張牌放在一邊做為贏卡,如不能湊成10則不動。等待教師下一次出大撲克牌。

  4、遊戲結束時,比一比誰的贏卡多。

  三、幼兒遊戲“湊10捉王”。

  1、教師講解玩法。

  玩法:將36張水果牌打亂順序洗好後捉著分發成四摞,每摞8張,將大王隨意放在其中一摞牌的最下面,剩餘4張水果牌留在手中作為機動牌。

  然後分別翻開每摞最上面的牌,用4張牌中的任意幾張相加或相減湊“10”,如果能湊成“10”就可以拿走這幾張牌放在一邊,再繼續翻開拿走的那幾張牌下面的牌,繼續“湊10”,直到露出大王為止。

  如果翻開的4張牌不能湊成“10”,可翻開機動牌幫助湊數,如果還不能湊成“10”,則表示遊戲無法進行下去,捉王失敗。

  2、幼兒進行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掌握遊戲的技巧,如果用兩張或三張撲克牌都能湊成“10”時,應選用三張撲克牌,這樣才能爭取有機會翻開更多的牌。

  四、教師針對遊戲情況進行總結。

  自評:

  本次活動是在幼兒掌握簡單統計方法、建立初步等分概念的基礎上,讓幼兒進行數的分解和組成的練習,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

  活動主要分兩部分展開,在師生共同活動“湊10”中,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活動的目標。

  在幼兒獨自進行“湊10捉王”遊戲時,難度提高了,要在4張牌中任意幾張相加或相減得10,幼兒在遊戲過程中興趣很高,遊戲的玩法和規則也掌握得較好。

  在巡迴檢查中,對個別未能掌握遊戲玩法和規則的幼兒,在邊操作邊交流中啟發引導他們掌握遊戲的技巧。當幼兒熟悉了玩法之後,他們對數的分解和組成有了濃厚興趣,整個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