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遊戲活動教案《漢字的演變》

大班語言遊戲活動教案《漢字的演變》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遊戲活動教案《漢字的演變》,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對漢字的來源產生興趣,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感受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

  2、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漢字,嘗試進行圖畫、象形字、漢字的對應匹配。

  3、透過觀察與分析,瞭解漢字產生的規律並對相似性原理進行運用和遷移。

  活動準備:

  1、資源包材料:教學CD《倉頡造字》。

  2、漢字演變過程示意圖;象形文字、圖卡和漢字卡若干套(山、火、水、月、日);輕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漢字寶寶(山、火、水、月、日)讓幼兒認讀,匯入活動。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漢字嗎?漢字有什麼用?

  小結:很多地方都有漢字,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的漢字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有了漢字,可以讓我們很方便地交流,知道更多的東西。

  2、欣賞教學CD《倉頡造字》,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

  (1)教師:漢字是誰發明的,你們知道嗎?

  (2)播放故事後提問:是誰發明了漢字啊?他是怎麼發明的?(可視情追問:沒有發明文字時,倉頡想了哪些辦法記錄他管理的工作?這些辦法好嗎?他後來又想了什麼辦法?)

  (3)幼兒發言後教師小結: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工作,倉頡根據事物的外形發明了象形字,後來的人們把這些象形字慢慢地進一步簡化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用的漢字。

  3、大膽想象與匹配,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

  (1)教師出示"人"的外形,引導幼兒猜想:看到這張圖片後你們會發明什麼字?(可視情追問:為什麼或根據什麼發明"人"字呢?還有誰願意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肯定幼兒的想法,演示"人"字的演變過程:你們的想法可真棒!我們來看看倉頡根據人的外形發明的象形字"人",和後來人們把它變成的簡單的"人"。

  古代的人記錄下來的字就像一幅圖畫,使人們一看就知道。後來,人們為了使用方便,又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簡單,變成現在的漢字,我們祖祖輩輩的中國人真了不起。

  (2)逐一出示火、月、水、日、山的象形字的圖片,提問幼兒,你們猜猜會是什麼字呢?

  (3)引導幼兒發現漢字的演變過程並小結: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漢字。漢字是最優秀的`文字,日本、朝鮮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據漢字創造的。現在有很多的人從不同的國家來中國學習漢字。作為中國的孩子,我們要努力學習漢字,長大後讓更多的人喜歡中國的漢字,喜歡中國!

  4、遊戲:找個朋友變變變。鞏固對漢字演變過程的瞭解。

  (1)遊戲:找朋友。放背景音樂,幼兒每人選擇一張卡片(事物的外形卡、象形文字卡、漢字卡)。

  玩"找朋友"遊戲(3人一組),找到的幼兒坐到座位上,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檢查是否找對,將結果展示在白板上,展示時引導幼兒說:我是圖片……我是象形字……我是漢字……句式。

  (2)遊戲:變變變。教師出示目的字:口、大、小、人等,鼓勵幼兒和朋友一起運用肢體動作表現字形,及時發現並肯定幼兒的創意和合作行為。

  5、拓展討論,遷移經驗。

  提問:倉頡根據事物的外形創造了字寶寶,還有一些科學家找到事物相似的地方發明了很多的東西。你們猜猜,科學家看到小鳥在天空飛發明了什麼?潛水艇是根據什麼發明的?解放軍在森林裡戰鬥為什麼要穿上迷彩服?它是根據哪種小動物的本領發明的?

  活動提示:

  1、本活動的重點是對漢字的來源產生興趣,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知道漢字是對中國人發明的文字;難點是瞭解漢字產生的規律並對相似性原理進行運用和遷移。

  2、漢字的演變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可以製作動畫,變抽象為具體。遊戲環節應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盡情表現,充分體驗與漢字互動的樂趣;遷移經驗環節可根據幼兒的經驗和興趣進行取捨。

  3、在語言區提供操作卡《象形文字》,引導幼兒觀察、猜想和對比,進一步瞭解文字從象形文字到漢字的演變過程。

  4。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更多不同的象形字,一起探討漢字的演變,感受漢字的奇妙與魅力。

  附錄倉頡造字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

  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多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多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

  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