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認識蘿蔔》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認識蘿蔔》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認識蘿蔔》,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蘿蔔的外形特徵,知道蘿蔔的種類多。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蘿蔔的實物、圖片若干。

  2.每桌一盤切好的各色蘿蔔塊。

  3.蘿蔔雕刻的造型若干。

  活動重點:

  瞭解蘿蔔的特徵。

  活動難點:

  能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審美元素:

  1.透過對各種蘿蔔的認識,充分感受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蘿蔔的外形美。

  2.感受蘿蔔造型的美。

  活動過程:

  1.出示蘿蔔造型圖片,引導幼兒欣賞。

  (1)師:你能看出是什麼嗎?(龍和鳳)好看嗎?你知道它們是用什麼做的嗎?(請幼兒自由討論)

  (2)向幼兒簡單介紹雕刻用的工具刀。

  (3)欣賞一些蘿蔔雕刻的造型。

  2.認識蘿蔔的外形特徵。

  (1)引導幼兒觀察蘿蔔實物:

  師:你認識這些蘿蔔嗎?你知道有什麼樣子的蘿蔔?(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蘿蔔。

  師:看看,這兒有什麼樣的蘿蔔?

  小結:蘿蔔有各種各樣的,有橙色的胡蘿蔔,有白蘿蔔,有綠蘿蔔,有紅蘿蔔,有紫蘿蔔;有圓圓的蘿蔔,有橢圓的蘿蔔,有長長的.蘿蔔;有的蘿蔔比較大,有的蘿蔔很小。

  3.討論:你知道蘿蔔有什麼用嗎?

  小結:蘿蔔可以生吃,可以做菜,還可以醃製成小菜等。

  4.品嚐蘿蔔。

  請幼兒品嚐各種蘿,卜,說一說,吃的蘿蔔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味道的?(有的是甜甜的,有的是辣的。)

  5.總結:蘿蔔有豐富的營養,吃了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開展種植蘿蔔活動。

  活動反思:

  對於小班幼兒,創設情境的教學是有效的匯入方式。

  有幼兒說“像小老鼠的腦袋”,教師可以抓住時機,以此來豐富幼兒的想象。

  對幼兒抓得比較緊,牽著幼兒走。應以對話的形式和幼兒進行交流,讓活動更加生動、流暢,

  按蘿蔔的自然屬性顏色進行分類。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形象生動的表格用猜想、驗證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對小班幼兒,這種表格的記錄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維定勢。“眼見的才是真實的,不能想當然。”

  切蘿蔔的方式,應該多角度去切,讓幼兒切實查證蘿蔔裡面的顏色,這樣才是科學的。

  小朋友知道了蘿蔔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兒的食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