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精選6篇)

《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藉助課文頁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感知課文內容。

  2.能正確、順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三峽的奇麗風光。

  3.學習本文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體味文章意境。

  學習過程:

  (一)課前學習要求:

  1.藉助工具書和頁下注,讀準字音,準確、順暢地朗讀課文。

  2.疏通文意,能用現代漢語說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透過網路、圖書館等多種途徑蒐集長江三峽、酈道元及《水經注》等有關知識。

  (二)匯入新課

  著名學者餘秋雨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請看:

  播放電視片《話說長江》有關“三峽”的片斷,學生觀看影片後,教師匯入:

  美麗的三峽的確讓許多人為之陶醉,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三峽的俊美。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三)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

  1.學習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作者和《水經注》的材料,教師巡視;

  2.提出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小組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交給老師。教師可以讓學習小組以小字條的形式將問題記下交上來,然後到下一環節學生疏通文意的時候,再將問題交由大家討論。

  (四)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初步領略山水之美。

  2.請2-3名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點評。

  3.請大家齊讀課文。

  4.同學們自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教師有意識地參與一到二個小組的學習活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五)深入研讀: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

  ①作者是選取了哪些景物來展現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這些景物具有什麼特點?請結合文中具體的語句來回答。

  ②作者在描繪景物時,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這樣安排是否合理?請說說你的看法。

  2.把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抄下來,同時寫上鑑賞性的文字。(體會用詞簡潔精當。)

  (六)課堂拓展

  1.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長江三峽雄偉壯麗景觀。將學生分為四組,分別介紹三峽春、夏、秋、冬四季風光。

  2.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三峽風光、三峽工程或與三峽有關的傳說、故事等資料,並設計好本組的導遊詞。

  3.學生講述,螢幕上播放相應的三峽景觀。

  4.老師評價

  (七)課外延伸

  1、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旅遊及大壩資料,對長江三峽有個全面的瞭解

  2、開展“三峽”主題系列實踐活動:如何科學、合理地開發三峽的豐富資源,讓三峽真正成為一塊風水寶地。

  附:《三峽》省優質課一等獎課堂實錄

  (課前配樂播放與三峽有關的詩文圖片,讓學生在休息之外,伴著美妙的音樂欣賞有關三峽的美景、美文,為《三峽》的課堂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 同學們,中國的每一個漢字都有著豐富的內涵,可以讓我們見字知意比如“峽”字,從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峽中有什麼?(生答“山”)往深層裡想,你聯想到峽中 還有什麼?(生答“水”)

  對,詞典上解釋:兩山夾水的地方稱之為“峽”所以,我們如果來欣賞“峽”,就不僅僅要品它的山,還要讀它的水今天,我們就要一起 去欣賞中國的峽中極品——長江三峽

  教學反思

  《三峽》是一篇文質優美的文言文,它是酈道元所寫《水經注》中的一篇典範之作,不僅詳細介紹了三峽的地貌特徵,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為了讓學生理解文 意並感受文章的魅力,在教學時我設定了以下學習目標:①熟讀課文,理解文意②反覆朗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品味語言的精妙③掌握方法,輕鬆背誦這樣設計 既讓學生了解了三峽的景物特點,還能夠讓學生欣賞到文章語言的無窮魅力

  《三 峽》一課的教學,我沒有設計一個個零敲碎打的問題,始終以“讀”貫穿全過程,讓學生透過對課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輕讀、朗讀等,在讀中完成學習目 標整個課堂都是學生在讀,在說,在品,在記,教師只起引導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最大程度上的發揮,語文課“語文味”的特點得到充分體現。

  在學生對《三峽》一文精讀細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掌握背誦方法:分清層次,理解文意,掌握重點字詞之後用“減字背誦法”加以檢測,整堂課有誦讀,有品味,有積累,有方法指導,高效、實在。

  《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 篇2

  一、匯入:

  同學們,三峽的壯美風光從古至今讓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讚美傾倒,今天讓我們重返三峽,再次領略三峽那奇異的風光吧!

  二、展示覆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並能理解性默寫。

  2、積累文學常識、翻譯文言詞句。

  3、把握文章層次結構。

  4、掌握三峽各個季節景物特點及寫景技巧。

  三、複習正課

  1、文學常識。

  (1)《三峽》選自於 _______,作者_____,是我國____時期著名的______家。

  (2)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 _______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2、解釋課文中加點的字。

  3、一詞多義:

  絕:

  (1)沿溯阻絕

  (2)絕山獻多生怪柏

  (3)哀轉久絕

  自

  (1) 自三峽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4、解釋加點詞語

  (1)雖乘奔御風:

  (2)絕山獻多生怪柏:

  (3)屬引悽異:

  (4)略無闕處: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5、重點句子的翻譯: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4)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5)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

  (6)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8)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6、問題探究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把握文章層次,依據內容填寫下面照應各項。

  7、重點句子背誦:

  (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

  (2)寫山高峻的句子:

  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3)寫夏水的句子

  (4)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

  (5)烘托三峽秋景淒涼的語句是:

  (6)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

  (7)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8、中考連結:

  (1)第3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__________”的'靜景,也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2分)

  (2)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可以從本文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並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3)本文寫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出來。

  (4)結合文章內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先寫夏水的目的是:

  9、問題探究:

  (1)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三峽之水的?這樣的安排有什麼作用?

  (2)《三峽》一文中描寫夏水的特點,但描寫角度不同。試舉例加以說明。

  (3)本文最後收筆落在漁人的歌唱上,這樣寫的好

  (4)《三峽》一文的寫作手法及語言有何特點處是?

  (5)學習了本文,請為三峽寫一篇導遊詞。

  四、本課小結:

  本篇描繪了三峽的景色,先總寫三峽地貌,再寫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時作者融情入景,最後以憂傷的漁歌作結,也表達了“山水雖佳,可世上猶有勞貧”的思想感情。

  五、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背誦並默寫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3、《三峽》與《早發白帝城》比較閱讀。

  《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並能當堂成誦。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4、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

  【教學重點】

  對照註釋,疏通文意,展開想象,品味語言,反覆朗讀,當堂成誦。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利用《三峽風光》匯入課,給學生創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體感知,突出重點

  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造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品讀,初步把握課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思路。

  檢查預習

  (要求讀背課文,弄準字音,掌握文學常識。)

  1、給下列字注音

  闕曦 溯 湍 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討課文,掌握重點。

  (講練結合,展示風采。)

  (一)字詞釋義,我最棒!

  1、略無闕處2、夏水襄陵3、沿溯阻絕4、乘奔御風

  5、不以疾也6、素湍綠潭7、良多趣味8、屬引悽異

  (二)區分詞義,我能行!(一詞多義)

  1、自:自三峽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絕:哀轉久絕

  絕多生怪柏

  3、素:素湍綠潭

  可以調素琴

  4、屬:屬引悽異

  屬於作文以記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錢幣乞之

  (三)辨析詞類,看我的!(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2、迴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4、素湍綠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無闕處2、哀轉久絕

  (五)博古通今(古今異議)

  三聲

  (六)學以致用(翻譯)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四、團結就是力量(課文分析)

  1、文章從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分別寫出了什麼特點?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麼?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詩?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什麼?它和本文的那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遷移

  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你能說出理由來嗎?並從本文找出印證的原句。

  六、總結

  本文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透過對三峽山水的具體描繪,突出了三峽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的情感,並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檢測

  比較閱讀:《三峽》 《與朱元思書》 《小石潭記》

  1、下列句子有寫水流湍急的,有寫水清澈的。請選出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不同的一句()

  A、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谷,悄愴幽邃

  B、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C、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句式。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分析法

  【教學用具】

  投影、三峽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話說三峽 (投影)三峽風光影片。(1分鐘)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湧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的《三峽》。

  二、走近作者

  下面就讓我們走近作者。

  (投影)酈道元(466-527),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學博覽,文筆深峭,在各地留心考索水道變遷和城邑興廢等地理現象,撰成的《水經注》,是一本有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齊讀)

  《三峽》選自《水經注》,哪麼可以想見它應該是以描寫什麼為主?明確:水。

  三、自由朗讀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投影)要求(1)讀準字音:(2)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1)生字詞拼音預習考察:

  闕(quē) 嶂(z àng) 曦(xī) 襄(xāng) 溯(sù) 湍(tuān) 巘(yǎn) 漱(shù) 澗(jàn)屬(zhǔ)引

  (2)重點詞語預習考察:

  略無闕處( ) 重巖疊嶂( )不見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素湍綠潭( )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 ) 屬引悽異()

  (3)一詞多義考察

  自三峽三百里中 沿溯阻絕 其間千二百里

  自 絕 絕山獻多生怪柏 其間

  自非亭午夜分 哀轉久絕 飛漱其間

  四、聽讀課文,注意語氣、感情

  (投影)注意:1、聽準讀音,聽出節奏、停頓,聽懂作者的感情變化。

  2、注意停頓,節奏。 影片錄象朗讀。

  3、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投影)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 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仿讀課文

  1、請同學們模仿課文錄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朗讀中學習處理語速、語調、重音的方法,達到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節略快,讀出氣勢;第三節讀慢,讀出清幽之氣;第四節略慢,讀出悽美之氣。

  六、朗讀挑戰賽

  (投影)請同學們做好準備,男生、女生各選派一名代表,挑戰課文範讀老師,看看誰讀得音最準、節奏停頓最到位、最有感情。也歡迎我們的評論家來說說,看看他們讀的好在哪裡。

  七、領略美景,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寫的景色

  1、總寫三峽兩岸山勢的雄偉。

  2、寫三峽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3、寫三峽春冬的奇麗景色。

  4、寫三峽秋季的悽清景色。

  八、析讀課文---分析課文內容,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思考以下問題。(投影)

  問題討論:1、作者寫了三峽的哪些自然景物? (山、水)

  2、作者分別抓住了這些自然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1)請同學們找出三峽山的特點,男同學讀關於三峽山的句子。

  提示:三峽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有一種高峻美

  (2)請同學們找出三峽水的特點女同學讀關於三峽水的句子。

  提示:三峽的水則描繪了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的水急猛,有一種奔放美。春冬的水及景色清幽秀麗,有一種清秀美。秋天則林寒澗肅,哀猿悽清,有一種悽婉美。

  3、寫水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為什麼不按四季更替的順序來寫?

  提示:作者是為江水做注,重點是寫水。寫山是為了給寫水蓄勢,寫水是從水的主要特徵寫起,三個時間:夏天—奔放;春冬—清幽;秋天—悽婉。夏天水最盛,春冬次之,秋水逐漸枯涸。

  4、寫景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峽》透過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寫,顯示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表現了作者的無限讚美和欣賞之情,同時抒發了對漁民艱險痛苦生活的悲憫。

  教師小結: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加點的詞,把景物的神韻生動的表現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幽美,悽婉美。

  九、品讀:課文圖片對對碰,請你用最美的語言把它表現出來。

  (投影)找出與圖片相對應的語句,反覆品讀,展開想象,對照著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出來。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出。

  2、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十、對比閱讀。(投影)

  從文中找出語句來印證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相關詩句內容。

  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

  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巖疊幛,隱天蔽日

  十一、課文試背。

  (投影)要求:快速背誦課文。方法: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互相開展背誦比賽,看誰背得快、背得好。

  十二、看圖說話。

  如今隨著三峽工程的逐漸完工,往日的三峽的背影已經逐漸遠去。請同學想象三峽大壩竣工後景色會有什麼變化?(四人一小組討論,選派代表發言)

  明確如:

  大壩建成以後,在一定流域內水位會有所升高,“兩岸連山,略無闋處”這一景觀會有所變化,三峽上游會出現又一個秀麗的千島湖。

  大壩建成以後,“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有大壩來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證水道的暢通,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的季節,航運都不受影響。

  大壩建成以後,“迴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為大壩蓄水會導致汙染。

  大壩建成之後,遊客可以到達以前難以到達的山林深處,會嚇走猿猴,“高猿常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景象就會消失了。

  教師總結:其實,它們各有各的美。遠去了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恆的讚美。但願同學們能多學一些知識,能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對三峽的建設和管理中去,將三峽打扮得更美麗。

  十三、試做小導遊。

  美麗神奇的三峽,因無數文人雅士的文筆介紹而聞名於世,並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而北庭這座歷史名城,如今的吉木薩爾縣同樣有著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如今20xx年“歡樂北庭””之旅旅遊推介會在我縣召開,請同學們來做小導遊,借鑑三峽的寫作方法,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旅遊推介詞,向前來觀光的遊客介紹北庭的風景特點和時代特點。

  四人一小組,由組長組織思考討論,書記員記錄。小組代表宣讀。

  十四、作業。

  1.熟讀成誦。

  2.從文中選你最欣賞的一節,改寫為一段現代的寫景文字。

  3.喜歡繪畫的同學可根據課文畫一幅山水風光圖。

  板書:

  山——奇險 雄壯美 熱愛

  夏   急猛 奔放美 欣賞

  水  春冬  清幽 清悠美 讚美

  秋   淒涼 悽婉美

  《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並熟讀成誦。

  2、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狀物的方法。

  3、欣賞三峽的壯麗風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錢幣被稱為“國家的名片”,錢幣上的風景往往都是一個國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們有沒有留意過人民幣背面的風景?

  有誰知道十元人民幣背面選的是哪個地方?

  ——的瞿塘峽。

  瞿塘峽,兩岸如削,巖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湧奔流,郭沫若過此發出了“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讚歎。

  你們知道,“三峽”指哪三峽嗎?

  2、欣賞三峽風光,帶著問題:“峽”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長江在這一段要稱為“峽”呢?

  明:大家看這個“峽”字是“山”和“夾”相合而成。

  看這幾幅由高空拍攝的三峽照片,兩山相夾,一水流過,形象地給我們說明了“峽”的含義。(二山夾一水稱之為“峽”)

  3、三峽山高峽窄,水深流急,真可謂“萬山磅礴一水通,驚濤轟鳴氣勢雄”。我們雖然不能親自到三峽一遊,但讀酈道元的《三峽》一文,定能領略三峽壯麗的自然風光,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由衷讚歎!

  二、簡介作者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名為註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廣泛補充發展,自成鉅著。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

  2、四生朗讀課文,師強調生字詞的讀音,齊讀每一層。

  3、自由讀、互讀,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頓。

  4、齊讀課文。

  5、結合書下注釋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標:透過討論,大致讀懂文意。

  方法:口頭說文章大意,遇到疑難處查字典,書下簡短註釋可先寫在文中,長的翻譯不寫。)

  四、深入研讀課文

  (一)研讀“自三峽……不見曦月”——兩岸的山

  1、兩山相夾,一水流過,稱之為“峽”,由此可見,寫三峽肯定要寫到——山和水。

  作者先寫的什麼呢?來看第一層——齊讀

  明:先寫了三峽兩岸的山。

  2、寫“山”抓住“山”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連綿不斷:

  山長:“七百里”

  山多:相連無缺、“略”

  山高、山陡:“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描寫)

  “自非”一句【側面烘托山峰高峻、兩山對峙(相對而立)、江面狹窄。】

  3、自由讀、齊讀、背誦。

  (二)研讀“至於……不以疾也”——夏水

  1、這裡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隻字未提到水,但明處寫山,暗中卻包含著水。既寫了山勢的險峻,又寫了江面的狹窄,江面狹窄,水勢會如何呢?來看——第二層,齊讀。

  2、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水?(夏水)

  3、有何特點?

  明:兇險:“襄陵”、“阻絕”

  迅疾:“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對比,更現其迅疾。)

  補充:我們學過的哪首詩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寫出了水流之快)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李白

  譯文: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

  聯絡背景: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

  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絕倫。)

  4、再讀,體會“夏水”之兇險和迅疾,讀出那一瀉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氣勢,讀出驚心動魄、豪氣萬丈之感。

  5、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順序來寫?而要先寫“夏水”呢?

  明:因為前文寫山勢的高峻、江面的狹窄,因為山勢高峻、江面狹窄,夏水才如此兇險、迅猛,先寫夏水緊承上文山高江窄而來,這樣,文章更為流暢、自然。

  (由此可見,前文寫山勢險峻、江面狹窄,是為下文寫夏水的兇險迅猛作鋪墊的。)

  (三)研讀“春冬之時……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寫了三峽兩岸的山和夏水之後,作者接下來寫了什麼季節的景色,齊讀——第三層。

  2、抓住哪些景物來寫的?這些景物分別有怎樣的特點?

  明:水:清澈(“素”、兩個“清”、“綠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絕”、“峻”)

  樹:奇(“怪柏”)

  【追問:為什麼會“絕巘多生怪柏”?

  (1)曲體向陽:因為“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陽光太少了,而樹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長得歪了,怪了。

  (2)峽窄風猛:柏樹被風吹怪了。

  (3)柏樹長在岩石上,地勢險要,泥土缺少,就長歪了。

  師:原來,松柏為了生存,必須依懸崖峭壁之勢生長。另外,從美學角度講,只有“奇形怪狀”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黃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狀不同於一般的松樹,我們才覺得它美麼?再如靈璧石,不就是因為它“奇形怪狀”,才成為奇石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藏品麼?確切地說,這“怪柏”才是這懸崖上最靚麗的風景線,昭顯著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榮”)

  草:盛(“茂”)

  3、再讀,思考:此處寫三峽春冬之景,在寫景上有什麼特點?

  明:動靜結合:“素湍回清”為動、“綠潭倒影”為靜;

  “絕巘多生怪柏”為靜、“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為動。

  視角變化:俯視:“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仰視:“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色彩鮮明:白色的浪花、碧綠的深潭、青山、綠樹、綠草

  虛實結合:“迴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榮峻茂”,簡潔概括、精當確切。

  4、“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僅僅八字,但留給人的遐想卻是無窮的,你能用優美的語言給大家描述這種情景嗎?

  (提示:可從多種感覺角度去想象:視覺、聽覺、觸覺等)

  明:大的瀑布:遠離瀑布還有好幾裡,先聽到丘壑雷鳴,再看到霧氣從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見一股洪流直衝而下,在日光對映下,像是懸空的彩練,珠花迸發,有如巨龍吐沫,瀑布衝到潭水裡,激起了沸騰的浪花,晶瑩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隨風飄蕩,上下浮游,如煙如霧,如雨如塵,溼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傾墜,下有深潭不可迫視。轟隆的巨響,震耳欲聾,同遊伴雖想交談幾句,也好像失去了聲音。

  懸泉:那瀑布從上面衝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稜角,瀑布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如煙似霧的水屑隨著風不時撒在我的衣上,溼潤潤的霧氣輕輕地舐著我的手、臉,悄悄地浸溼我的衣履。偶然有幾點送入我溫暖的懷裡,便倏地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藍澄清,喝一口甘甜清涼,沁人心脾。

  5、作者筆下三峽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動有靜、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難怪作者發出了“良多趣味”這樣由衷的讚歎!齊讀——

  (四)研讀“每至……淚沾裳”——秋天景象

  1、來看最後一層,一生朗讀,思考:此處寫景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哪個詞語直接點出了季節?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讀作者筆下的三峽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種怎樣的氣氛?

  明:“林寒澗肅”——清冷寂靜

  猿嘯“悽異”——淒涼(以聲襯靜)

  空曠山谷裡久久不絕、悲哀婉轉的回聲——悲寂、淒涼

  (與描寫春冬之景渲染的歡快明朗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什麼?——漁歌

  4、何意?

  5、為什麼會“淚沾裳”?

  (三峽的風光是那麼壯麗美好,神奇多嬌,但當時三峽兩岸的勞動人民為什麼那麼愁苦哀怨呢?)

  明:因為那時的三峽未經整治,它水流急,河灘險,暗礁多,江灣雜,無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隻與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絕”,一旦“王命急宣”,也要捨命冒險而下。千百年來,數不清的船工因勞累、飢餓而慘死在這條三峽的航道上。

  那淒涼的猿鳴,總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對死者的追憶和生者的擔憂,因而眼淚止不住簌簌落下。

  現在三峽已經發生了鉅變,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當今世界的水利樞紐工程,已經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東……淚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嶺連、江窄水急給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峽的百姓帶來不便。特別是漁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下江捕魚。他們命懸腰際,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確實值得人們的同情。

  “淚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伕的悲慘生活,流露了作者對當時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齊讀這一層。

  五、課堂小結

  文章僅僅155個字,卻寫出了七百里三峽的萬千景象。

  語言的簡練是本文的特點。

  論時間,春夏秋冬四季齊全;講風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巖疊嶂,隱天蔽日”,8字寫出山之高峻;“朝發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現江水迅疾;“素湍綠潭,迴清倒影”,8字展現一幅動靜相宜的山水圖;“清榮峻茂”,4字即現:江水清澈、樹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數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語言的簡練由此可見。

  再次齊讀,背誦!

  《三峽》初一語文上冊教案 篇6

  總體設計:

  酈道元的這篇散文,富有詩情畫意,佈局自然,思路清晰,搖曳多姿,融情於景;要讓學生用心體會,才能獲得美的享受。教讀第一課時,宜採用文言文教學的四步誦讀法,透過朗讀、理解、質疑、品析,進行反覆誦讀,體會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終收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教學過程設計:

  分四個環節:1、匯入;2、確定目標;3、分步誦讀;4、反饋檢測。

  第一環節:導語設計

  由《三峽》風光片匯入課文的學習。

  設計依據:知識的開端永遠必須來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學的金科玉律。所以本課在匯入時採用生聲情並茂的影片課件,創設了富有美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於三峽優美的情境中,產生濃厚的讀書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激發了強烈的學習動機。

  第二環節:確定學習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舊知和經驗閱讀的方法,由學生個體設計學習目標,然後教師刪繁就簡,總結歸納三維目標,板書。

  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方法;

  3、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壯美,培養愛國的深厚感情。

  設計依據:本環節的設計,體現了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由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與教師平等對話,體現了《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第三環節:實施文言文四步誦讀法教學模式

  文言文四步誦讀法:(投影)

  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第三步: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靚點。

  這是我們初二語文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學模式,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下面是我對這一模式的處理:

  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實施步驟:1、學生自讀;2、教師範讀;3、提問朗讀;4、全班齊讀。

  設計依據:對於文言文的學習,讀是掌握其內容的第一法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本環節的設計凸顯了學習目標。透過朗讀體驗,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在學生與文字的對話中培養語感。

  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實施步驟:1、複習《文言文的翻譯六法》

  ①對:即對譯。②換:即替換。③留:即保留。

  ④刪:即刪略。⑤補:即補充。⑥調:即調換。

  2、學生按照翻譯六法,細讀課文,藉助註釋、工具書、資料獨立翻譯課文。

  3、小組交流,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可投影點撥)

  4、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等。

  5、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數字拔高即用書字梳理文言知識,歸納出幾個通假字,幾個異議詞等。

  設計依據:本環節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它的設計是為了體現《課標》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要求,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理解內容,更學到了語文知識,達到語文課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第三步: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實施步驟:讓學生精讀課文,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說說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提出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決。進而提煉主題。

  教師可準備幾個問題:

  作者寫了三峽的哪些自然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此處需要教師點撥(並板書歸納):

  本文主要寫的是三峽的形勢和景色。先寫山後寫水,寫山抓住連綿、高峻的特點,表現山勢雄偉,這是全景;後分寫四季景色。作者不按時序,先寫夏季,濃墨於江水暴漲時的湍急,展現長江奔騰的氣勢;再寫春冬季節,重彩於風平浪靜時水清、樹榮、山峻、草茂的畫境,展現三峽的山光水色;最後寫秋季,落筆于晴初霜旦時的林寒澗肅,更添高猿長嘯、屬引悽異,最後引用漁唱出了哀婉的猿聲中漁人的悲涼心境,給人餘音繚繞的感覺,如果說,前面所寫的是風景的話,這聲漁歌則表達了風情,歌襯托三峽深秋的清幽寂靜,令人傷感的氣氛,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設計依據: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提煉主題;同時體現《課標》要求,在解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對課文的獨到的見解與體會,學會質疑,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靚點。

  實施步驟:跳讀課文,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讀出來,並簡要說明理由。

  教師提示學法:

  1.可以從詞語、句式、修辭等方面品味語言。

  2.可以從表達方式、寫景角度等方面欣賞文章獨特的寫景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充分進行讀、說、品、議。本文靚點很多,不僅語言精美,還有獨特的寫景方法,教學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學生有所得,有自己的體驗,即是收穫。

  第四環節:小結與檢測:

  設計意圖:

  當堂檢測教學效果,瞭解學生達標程度,為課後的查漏補缺提供依據。

  四.授課效果預測: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熟練的朗讀課文,正確的翻譯課文,積累了重點地文言詞語,學習了寫景文章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從而領略了祖國山川的壯美與秀麗,激發了熱愛祖國的熱情。更主要的是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明顯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