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通用10篇)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跳躍、連貫的旋律特點,感知樂曲ABACA的曲式結構。
2、嘗試合作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曲式的結構,體驗與同伴合作表現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單簧管波爾卡》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匯入——舞蹈《交換舞伴》
師:今天來了那麼多的客人老師,讓我們用熱情的舞蹈來歡迎他們吧。
二、欣賞歌曲——感受樂曲旋律特點,感知樂曲曲式結構。
1、第一遍欣賞,初步感知樂曲旋律特點提問:這首樂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小結:這首樂曲非常歡快跳躍、連貫。
2、第二遍欣賞,感知相同的樂段,進一步感受旋律特點,嘗試用肢體表現A段提問:
(1)我們再來聽一聽樂曲中有沒有重複出現的音樂?重複出現了幾次?
(2)那麼這段重複出現的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
(3)當這段重複的音樂出現時,畫面上什麼在隨著音樂轉動?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風車的轉動?
小結:在這首樂曲中,一共出現了3次重複的音樂。這段音樂非常歡快和跳躍。
3、第三遍欣賞,感知不同的樂段以及旋律特點,嘗試用肢體表現B、C段提問:
(1)除了這三段重複的音樂之外,還穿插著兩段不同的音樂,我們來找找,在這兩段音樂出現時,畫面上又出現了什麼?
(2)枝條伸出手臂的時候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那麼長花、長樹葉的時候呢?
(3)我們用什麼動作來表現枝條伸出手臂,然後長出小花和葉子呢?
小結:還有兩段音樂是不同的。當枝條伸展手臂的時候音樂很連貫,當長出嫩嫩的樹葉和美麗的花朵時,音樂又很跳躍。
4、第四遍欣賞,瞭解樂曲的ABACA的結構特點提問:這首樂曲分為幾段?你是怎樣分的?
小結:這首樂曲分為五段。風車是一個樂段,這個樂段重複出現了3次,長花是一個樂段,長葉子又是一個樂段,它們穿插於三段重複的音樂中。這首好聽的樂曲叫做《單簧管波爾卡》,它是用一種叫單簧管的樂器所演奏的。
三、小組合作——體驗與同伴合作表現的快樂。
1、集體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師:我們試試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不同的樂段。
2、分組合作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樂曲結構師:接下來我們試試看每一組用不同的動作表示一段音樂。
四、結束。
師:讓我們一起去教室討論一下還能用哪些好看的動作來表示不同的樂段。
【活動反思】
一、精心設計匯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本節課設計的匯入上,我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採用做夢,小蜜蜂採蜜的故事貫穿始終,使他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故事講完了,曲式結構也就出來了。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生活,提高認識能力,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二、從曲式結構入手,透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結構特點。欣賞音樂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法,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採用整體---部分---整體欣賞的方法,沿著蜜蜂採蜜的路線,運用動起來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地有步驟地聽辨音樂,首先利用旋轉的動作,抓住樂曲的主題(A段)。每聽一遍樂曲,總要針對一定的問題去聽、去思考。以誘發其好奇心,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和認真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比去聽其他段落。在聆聽中引導啟發學生透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性質特點,它們都很喜歡,有較高的積極性,突破了音樂欣賞沉悶枯燥的缺點,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賞教學首先要學會聽,本節課所有教學形式都是在不影響聽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做過多的花樣分散聽的注意力。選取最簡單,最單純的版本,讓學生能很深刻的記住單簧管的音色。
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表現音樂。在本節課中,樂曲欣賞次數較多,但由於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並不感到重複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賞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印象。每次聆聽後先聽聽學生的對音樂的理解,尊重學生的意見,此基礎上教師再加以引導,不束縛學生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直觀的圖譜區分樂曲結構;用律動參與的方法感受音樂的情緒。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舞蹈作為一種生動、形象的藝術語言,一直都受到幼兒的特別親,生性好動的孩子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跟隨音樂的節奏擺頭、動腿、揮動小手。大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音樂的感受能力、表現力進一步提高,有時,他們已不滿足於用繪畫、色彩、形體動作等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而舞蹈中豐富多變的隊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元素,這恰巧是幼兒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極少涉及的,於是,我選取膾炙人口的歐洲民間舞曲《單簧管波爾卡》作為音樂內容,在欣賞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把幼兒帶入一個以隊形變化表現音樂為主的舞蹈世界。透過活動,幼兒不僅能得到能力、知識上的提高,而且對幼兒團隊協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練習。
重點:
感受樂曲ABACA的曲式結構,並能根據其變化歡快地與同伴一起舞蹈。
難點:
聽辯曲式結構變換集體隊形。
解決:
1、藉助圖譜感受音樂。
2、多媒體欣賞豐富感性經驗。
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流暢的基調,區分ABACA的曲式結構。
2、瞭解隊形變化是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嘗試根據曲式結構變化舞蹈的隊形。
3、體驗與同伴一起跳集體舞的快樂。
工具與材料:
音樂圖譜、各種隊形圖、多媒體、磁帶等
過程:
一、音樂欣賞
1、純音樂欣賞:這首曲子帶給你的感覺?
2、再次欣賞:請幼兒用蹲和站來表現對音樂變化的理解。
3、藉助圖譜欣賞:進一步感受並標示ABACA結構。
二、國外集體舞欣賞
隊形的變化
三、創編《單簧管波爾卡》的隊形
1、討論隊形變化
2、確定並明確隊形的變化
3、第一次嘗試
4、合著音樂進行地二次嘗試
四、完整舞蹈。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初步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明朗、活潑充滿朝氣的情緒。
2、瞭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3、探索用各種創造性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磁帶、錄音機、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好!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你喜歡春天嗎?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美麗的春天好不好?(聽音樂《花仙子》)做動作進教室。咱們就在這片草地上休息一會兒吧!春天美不美?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變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春天的美景(解說:春天來了,天氣變暖和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小草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各種花都開了,五顏六色真美麗。)這麼美的春天是誰送來的?(春姑娘)春姑娘還給小朋友帶來一份禮物,請小朋友閉上眼睛靜靜的欣賞。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第一遍音樂,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欣賞後回答:
a、這首曲子好不好聽?你有什麼感覺?(音樂在跳,像水在嘩啦啦的流過去,像輪子在滾動)(很舒服,很高興)
小結:這首曲子的曲調非常的歡快,跳躍,非常的熱烈。
b、聽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麼?(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鳥等春天的花草樹木小動物)
2、請幼兒反覆欣賞音樂
(1)結合課件欣賞第二遍音樂:小朋友喜不喜歡這首曲子?美麗的花仙子也很喜歡,看!它正在聽音樂慢慢的長大呢!聽完後問:小朋友,現在你有什麼感覺?你想到了什麼?
(2)請小朋友一起來跟老師感覺一下樂曲的旋律(聽音樂教師示範指圖)
(3)請小朋友自己感覺一下(聽音樂幼兒分組指圖)
3、帶領幼兒分析曲式結構:
(1)小朋友你覺得音樂可以分成幾部分?為什麼?(音樂不同)
小結:長花時一種音樂,長藤是一種音樂,又是長花,又長藤;
(2)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哪裡不一樣?(分段欣賞)先聽一聽長花的音樂,聽一聽有幾個樂句,體會一下有什麼特點?(四個樂句)聽到這一段你想到了什麼?這段有什麼特點?(歡快)依次欣賞:長藤(兩個樂句、婉轉)長花(同第一段)最後一段(八個樂句、起伏)
(3)這首樂曲可以分成幾部分?(四部分)
一起看(課件):長花的音樂——這是第一部分,叫A段;依次BAC
樂曲分成了ABAC四部分,問:分成了那四部分?
教師引導總結:A段這四句音樂怎麼樣?(歡快)BAC
4、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完整的表演一遍:
(1)段四句歡快的音樂你想做什麼動作?(一起學一學)B段兩句婉轉的`音樂你想怎麼做?(一起學一學)C段八句起伏的音樂你想怎麼做?
(2)聽音樂把剛才的動作連起來做。(繼續請幼兒編)
小結:剛才小朋友做的動作都很好看
(3)下面請小朋友欣賞劉老師是怎麼表演的?問:A段歡快的音樂我是怎樣做的?依次問:BAC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表演兩遍;
5、小朋友,剛才我們聽著好聽的音樂,表演的高興嗎?你知道這好聽的音樂是誰寫的嗎?
(1)是波蘭的普羅休斯卡寫的,名字叫:《單簧管波爾卡》
(2)波爾卡是捷克民族的一種二拍子的圓圈舞,當他們舉行盛會或非常高興時就會跳這個舞。
(3)這麼好聽的曲子使用什麼演奏的呢?小朋友請看,就是它——單簧管,它是什麼顏色的?(黑色)所以又叫黑管,是一種木製樂器,直吹,發出的音很好聽。
三、結束部分:
下面咱們就來聽著這首波爾卡,跳圓圈舞,好嗎?看!劉老師準備了好多的花環,送給小朋友帶上一起跳舞。
(1)跳法:圍成圓圈,A段自由跳,B段找一個舞伴拉手轉圈,A段自由跳,C段前四句兩人一蹲一立拍手,然後交換;後四句大家拉手往裡聚,然後散開,再來一次。
(2)小朋友跳的高興嗎?怎們一起到院子裡跳,好嗎?
[活動反思]
本節音樂欣賞活動,首先教師運用美術教學手段來進行音樂欣賞活動,透過多媒體課件(樂曲結構圖)形象生動的按樂曲節奏,把整首曲子明確、清晰的呈現給幼兒,讓幼兒能比較直觀的感受音樂的結構特點;其次,教師引導啟發幼兒透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性質特點,它們都很喜歡,有較高的積極性,突破了音樂欣賞沉悶枯燥的缺點,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利用圖譜幫助幼兒瞭解樂曲五段體的結構,感受《單簧管波爾卡》A段跳躍、B段流暢的音樂性質。
2、啟發幼兒探索用不同的歡快和舒展的動作,表現樂曲的性質,區分樂曲的結構。
3、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二、活動準備:圖譜、音樂、頭飾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幼兒體驗樂曲歡快流暢的情緒,在各種音樂活動中體驗三個主題的不同特點。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進場,創設情境,帶幼兒一起去郊遊,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欣賞音樂,來到花園後老師出示圖譜和小蝴蝶,請幼兒和小蝴蝶一起賞花。
2、欣賞第一遍後,老師請幼兒說一說有什麼感覺?老師向幼兒介紹樂曲名稱。介紹“波爾卡”這是一種舞蹈,發源於捷克,是歐洲人很喜歡的一種二拍子的圓圈舞,舞蹈表現了人們熱愛生活的一種情感。介紹“單簧管”,音色豐富而明朗,低音區渾厚響亮,中音區圓潤柔和,富於表情,高音區則較尖銳,表現力極為豐富,也是木管樂器組中音域最寬的樂器。
3、結合圖譜再完整欣賞一次,和蝴蝶一起賞花,並分析樂段。提問:請小朋友看看圖譜來說一說,樂曲共分幾段,一、三、五段是幹什麼?二、四段又是幹什麼?瞭解樂曲ABABA的結構特點,再結合圖譜完整欣賞。
4、對比欣賞A與B兩樂段有什麼不同?再次欣賞A、B兩樂段,感受樂曲的性質,提問:這兩段的節奏的一樣嗎?第一段的節奏怎麼樣?(較快、比較跳躍)
第二段的節奏怎麼樣?(比第一段慢,聽上去比較緩慢),請幼兒用不同的動作去表現這兩段音樂。
5、請幼兒分別扮演小花、葉子、蝴蝶,並根據音樂的變化創編不同舞蹈動作。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變動作。小花部分可以做什麼動作?葉子是怎樣飄揚的,可以做什麼動作?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6、交換角色邊聽音樂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聽音樂自由表演,結束活動。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樂曲歡快、流暢的情緒,透過圖譜感受這首歌曲的結構特點。
2、探索用各種創造性的身體動作,來表現翻滾和飄揚的感覺和動作。
3、在創編動作活動中,敢於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4、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5、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學習DVD、教學CD。
2、碰鈴、鈴鼓、雙響筒各14個。
活動過程
1、談話: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引入新課。
2、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1)請幼兒聽音樂,看老師演示圖譜。
(2)鼓勵幼兒伸出食指和老師一起演示圖譜。
(3)說一說音樂一樣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什麼?(風車)音樂不一樣的時候看到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枝條)
3、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變動作。
風車是怎樣旋轉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枝葉是怎樣飄揚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選取三個動作,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4、在教師的帶領下,隨音樂指圖玩遊戲。
(1)請幼兒開啟,教師帶領幼兒共同聽著音樂指圖2-3次,跟隨音樂的節奏感受翻滾和飄揚的感覺。
教師:請大家和我一起去花園玩一玩吧。要注意什麼時候是在路上走的,什麼時候是在花園裡灑水、和小蜜蜂一起飛舞的。
(2)幼兒嘗試來跟著音樂指圖2遍,教師在旁邊根據幼兒的情況進行幫助。
教師:誰願意來做小指揮,帶大家一起去花園玩呢?
5、跟著音樂演奏:
(1)請幼兒跟音樂節奏進行徒手練習拍手。
強調幼兒要學會看教師的手勢指揮。
(2)幼兒分組手拿碰鈴、鈴鼓與雙響筒跟音樂演奏。
在演奏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演奏情況進行及時糾正,注意各樂器的相互配合,能夠服從教師指揮。
6、總結幼兒活動情況,予以適當鼓勵。
活動延伸當幼兒比較熟悉音樂時,可以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表現翻滾的感覺,一組表現飄揚的感覺。讓幼兒進行合作舞蹈。
教學反思:
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透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透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感受樂曲ABAB的結構,能將樂曲與圖片匹配。
2、能想像樂曲所表現的情節內容,並用簡單的動作表示。
3、能大膽、勇敢、創造性地想像表現,敢於與眾不同。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單簧管波爾卡》磁帶,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譜,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圖上是什麼?(喇叭花)
(2)花長在哪裡?這些花長得這麼樣?這些花在幹什麼?
二、欣賞音樂,感受樂曲ABAB的結構。
(1)第一遍音樂,音樂和圖是不是一樣的?
(2)第二遍音樂,請一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指圖。
(3)第三遍音樂,幼兒伸食指與老師一起指圖。
三、請幼兒做指揮
其他幼兒做相應的動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條用滑)
四、遊戲
(1)老師在家擦桌子掃地,請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幹活,什麼音樂擦桌子?什麼音樂掃地?
(2)幼兒與老師一起聽音樂做“打掃衛生”
(3)小朋友在家還會做什麼事?聽音樂一起勞動
(4)你們到幼兒園又會幹什麼?聽音樂活動。請幼兒想想,音樂快的時候,你在幹什麼?當音樂慢的時候,你又在幹什麼?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圖譜的幫助下了解曲子的分佈結構,並感知曲子的旋律和節奏。
2.在教師引導下根據故事情境配合音樂進行身體律動。
3.幼兒自己進行動作創編,體驗創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單簧管波爾卡》及其圖譜。
2.唐僧師徒四人的彩圖。
3.孫悟空頭飾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師:小朋友們這是誰呀?(出示孫悟空的圖片)噢,你們都認識這是孫悟空啊。可是,孫悟空今天啊遇到了一個大麻煩,你們猜一猜是什麼?原來是他的師父和兩位師弟被妖怪抓走了。孫悟空的師父是誰呀?(出示唐僧圖片)兩位師弟都有誰啊?(出示豬八戒和沙和尚的圖片)哎呀這可怎麼辦呀,孫悟空一個人可取不了西經啊,所以啊我們的孫悟空要出發去救他們啦。我們一起來聽著音樂看看孫悟空是怎麼救的。
二、教師展示動作:
1.師跟著音樂第一遍做動作:a段音樂:教師做猴子的動作,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跳一下,繼續做猴子的動作,共四句。(孫悟空先乘著筋斗雲去救師父啦,找找師父在哪兒呢,在哪兒呢,跳,再找)b段音樂:師先做翻山的動作,再做爬樹動作,重複四遍。(下一個是豬八戒,翻過高山,爬樹,再過高山,再爬樹……)c段音樂:做游泳的動作。(好,下一個沙和尚。孫悟空要過河了,怎麼過去,游泳游過去)(音樂結束)師:小朋友們,孫悟空把師父和師弟救出來了嗎?怎麼救出來的?第一個救的是誰,怎麼去的?(師父、筋斗雲)第二個呢?(豬八戒、翻山、爬樹)最後救的是誰?(沙和尚、游泳)師:孫悟空乘了幾朵筋斗雲呀,翻了幾座高山,過了幾次樹林,遊了幾次泳……老師再來做一遍,等一下請你們把答案告訴老師。
2.師第二遍做動作。(可以和幼兒一起數筋斗雲、山等的數量)師:這一遍我們都聽出來了,孫悟空換了四朵筋斗雲救出了師父,翻過了四座高山,爬了四次樹救出了豬八戒,遊了四次泳救出了沙和尚。(出示圖譜,並在每行圖譜旁邊貼上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的頭像)
三、幼兒配圖譜做動作:
1.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也來當一回孫悟空,看看你們能不能把師父和師弟安全地救出來。先跟著老師來學一學本領吧。(無音樂伴奏學習駕雲、翻山、爬樹、游泳的動作)
2.師:好,我們的小悟空們都學會救師父的本領,那我們一起出發吧!(師和幼兒跟著音樂一起做,提示幼兒看黑板上的圖譜)
四、幼兒嘗試動作創編:
1.師:剛才小朋友們是跟著老師來學本領的,現在請你們來教一教老師。你們想一想,翻山和爬樹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啊。游泳過河的時候除了這樣還能怎麼遊呢。(幼兒發言,教師用正確的節奏展示幼兒想出的新動作)
2.全體幼兒起立,採用幼兒自編的動作進行律動表演。3.請個別幼兒戴孫悟空頭飾進行表演展示。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8
【授課年級】
五年級
【教學目標】
1、簡單介紹西洋木管樂器,使學生對其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2、透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感受音樂快速跳躍的情緒特點。並
指導學生能用圖形式或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音樂。
3、感受波爾卡舞蹈歡快流暢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
感受單簧管的音色特點,樂曲所表現的"波爾卡"的跳躍情緒特點
及樂曲曲式結構的特點。
【教學內容】
一、學一學
匯入新課:
1、師:孩子們,今天木管家族邀請我們去做客,讓我們一起坐上心愛的小馬車出發吧
2、木管樂器的自我介紹:
A、長笛:是木管樂器中的高音樂器,音樂寬廣,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樂隊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長笛的同類樂器,形狀與長笛雷同,發音管比長笛短而細,音色響亮清脆、很有色彩。適宜於演奏各種
抒情或華彩性的樂曲。
C、大管:又稱“巴松”,是木管組中的低音樂器。管身較長,音色豐滿渾厚,善於表現詼諧、滑稽的形象。
D、雙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帶鼻音,長於感情的表現,有“抒情女高音”之稱。常用於田園風光的表現
E、單簧管:又稱“黑管”,直吹。低音渾厚響亮,中音區圓潤柔和,富於表情,高音區則較尖銳。單簧管音色豐富而明朗,表現力極為豐富,是木管樂器中音域最寬的樂器。
3、單簧管為大家演奏一曲《單簧管波爾卡》。
二、聽一聽
欣賞《單簧管波爾卡》
1、初聽:完整的欣賞,出示圖形譜。
2、小組討論分析:在圖形譜中發現了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目的:運用直觀的圖形幫助學生了解樂曲的結構,注意主題出現了幾次。)
3、復聽:學生以小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樂曲旋律相同的樂段與不同的樂段。(可以用線條,動作,手勢等等,此環節為後面學生創作圖形譜打基礎)
4、學生創作圖形譜。
5、演示圖形譜。
三、跳一跳
1、簡單介紹波爾卡
波爾卡:捷克的一種民間舞蹈。以男女對舞為主。於十九世紀中葉風行全歐。一般為二拍子,節奏活潑。
2、師生共跳波爾卡。
四、想一想,說一說。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高興嗎,是什麼讓我們這麼高興?(音樂)是的,音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樂趣!它可以表達我們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願。
五、最後,讓我們在單簧管優美動聽的演奏聲中坐上小馬車回家吧!
(下課)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欣賞《單簧管波爾卡》。聽辯主體旋律的重複出現,培養學生音樂記憶力;分析樂曲旋律,並畫出旋律線,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力。
2、學生自編動作進行集體舞活動。根據樂曲節奏、情緒,為樂曲編動作。同時培養學間良好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聽辯樂曲風格,曲式結構,感受樂曲情緒、速度,並用旋律線、動作表現出來。
教具準備:
電腦、水彩筆、打擊樂器若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教師放音樂,學生律動入場,就地坐好。
二、欣賞教學
1、匯入:
師:剛才,同學們跳著優美歡快的舞蹈進入場地,那麼我們就再來欣賞一段舞曲,請同學們隨音樂搖擺一下身子或做幾個動作,感受一下這首舞曲的風格特點,然後告訴老師這首是中國舞曲還是外國舞曲。如果你認為是中國舞曲,請你舉起右手手掌,如果你認為是外國舞曲,請你舉起右手拳頭。聽老師喊‘開始’後一起表示一下好不好?
2、教師放錄音,學生感受後表示。
3、出示課題,並講解“波爾卡”。
師:這是一首波蘭作曲家創作的舞曲,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叫什麼名字(齊讀)。從題目裡,我們知道,它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單簧管),我們來看看單簧管長什麼樣子,我們一起模仿一下單簧管的吹奏”。
師:現在,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舞曲,感受一下它的情緒,請你用動作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4、聽完音樂後教師提問“速度怎樣?情緒怎樣?給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能不能哼唱哼唱?
那就讓我們先來聽聽這段旋律。
5、聆聽主題旋律:
(1)聽主題旋律,畫出旋律線。
師:這段旋律給你們的印象最深,如果讓你用線條來表示你準備用怎樣的線條呢?(一個學生回答)那請你用水彩筆畫出來。
學生展示。
記憶主題,老師出示圖形,一起劃一劃。
(2)老師生一起記錄主題旋律出現的次數。
師:聽一聽這首歌曲中,我們剛才聽得的旋律出現過幾次?(3次)
(3)動作表現(拍手)
教師講解動作,2人一對。
6、聆聽副主題旋律:
師:在主題音樂中間還有2段好聽的旋律,我們再來聽聽,
(1)畫旋律線
(2)動作表現(男女生轉圈、交替站立)
7、完整聆聽音樂
(1)畫旋律線
(2)動作表現(拍手——男女生轉圈——交替站立)
8、集體舞教學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許多同學被這首曲子感染了,忍不住隨音樂跳起舞了。那麼,讓我們音樂翩翩起舞吧。
(1)學習舞步
(2)放音樂,學生跟音樂表演。
9、音樂遊戲
部分學生進行集體舞表演,其它學生伴奏,教師講述遊戲方法與規則後選部分學生,一起示範表演。
要求(自選伴奏型):第一主題及其再現:響板,
第二主題:沙錘
第三主題:三角鐵
遊戲迴圈進行,教師參與其中。
三、小結:
師:今天學習了《單簧管波爾卡》,很愉快的度過了40分鐘,伴著好聽的音樂,我們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單簧管波爾卡》優秀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以波蘭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的器樂曲,這首經波蘭作曲家、單簧管演奏家普羅修斯卡改編成的器樂曲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後來,樂曲又被改編成各種器樂獨奏曲和合奏曲。本曲為迴旋曲式,全曲輕鬆活潑、情趣詼諧、旋律流暢、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本課為自組教材內容,教學內容圍繞一個樂曲《單簧管波爾卡》的聽賞教學展開。
教學目標:
1.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知道波爾卡這種樂曲的體裁及風格特點。
2.能隨樂進行動作與體態、打擊樂器等參與表現,體驗樂曲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
3.瞭解、認識單簧管這種樂器,能隨樂模仿演奏參與。
教學設計意圖(理念):
以一首樂曲為主要內容的欣賞課教學,即在一節課以欣賞一首樂曲為主要教學內容,這種課型中的音樂作品一般是需要“精聽”的經典名曲。教學時不只是整體性的、瀏覽性地聆聽樂曲,而是需要“借曲發揮”,即以問題為引導,採取整體聆聽與片斷聆聽的欣賞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表現力、熟記樂曲的音樂主題,瞭解音樂的表現特點及相關的音樂常識。本課正是此種類型的音樂欣賞課,教學圍繞欣賞一首經典樂曲《單簧管波爾卡》展開,透過多種聆聽欣賞和參與表現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了作品的音樂表現魅力,同時教學又不拘泥於這一首樂曲的欣賞,而是由對一首經典的樂曲的欣賞,拓展到同體裁一類樂曲的特點認知,如,對“波爾卡”這種音樂體裁以及其音樂風格特徵的體驗與認知,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這種欣賞教學的目標定位非常準確,充分體現了小學中年級音樂欣賞教學的特點。
教學設計亮點:
本科設計了多種參與聆聽音樂的方式。如:圖譜參與、體態律動參與、打擊樂器表現參與等等,在感受樂曲音樂主題與樂曲結構也非常巧妙,透過聆聽參與讓學生不知不覺的感受、體驗了不同的音樂主題,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音樂為本的新課程新理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能隨樂進行動作與體態的參與表現,體驗樂曲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
難點:
能隨樂用自己的方式與他人合作進行動作與體態的參與表現。
教學準備:
黑板、三角鐵、響板、鈴鼓、多媒體教學裝置。
教學過程:
一、 聽賞匯入:
1.播放樂曲《閒聊波爾卡》片段, 隨樂參與體態律動。
2.播放樂曲《鐵匠波爾卡》片段,隨樂參與畫圖譜。
活動:總結音樂情緒,揭示樂曲名稱。
師:從這些樂曲的名稱你發現了什麼?
生:......
課件總結:波爾卡的基本音樂情緒:歡快地、活潑的、有趣地、詼諧幽默地。
二、 介紹“波爾卡”。
師:你們知道音樂名《波爾卡》中,“波爾卡”是什麼嗎?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
生:......
師小結:波爾卡最初是歐洲的一種舞蹈形式。這種舞蹈是19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輕快活潑的男女對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會以圓圈的隊形進行表演。而這種舞蹈的音樂也被稱為稱為“波爾卡”。後來有很多偉大的音樂家,喜歡這種活潑歡快的音樂風格,用“波爾卡”這種音樂體裁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三、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
師:聽過這麼多好聽的波爾卡音樂片段之後,我們該怎樣記住一首好聽的波爾卡音樂呢?接下來,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聆聽老師最喜歡的一首《波爾卡》樂曲,學習完之後,也許你會掌握好聽賞音樂的好方法。
1.初聽全曲。
帶問題聆聽:你能記住音樂中的某一個片段嗎?
生:......
2.聽第一主題旋律。
①隨樂律動。
②隨樂選擇不同的方式參與律動。
③師生隨樂參與律動接龍。
3.復聽全曲。
師:當你聽到第一主題旋律出現時,請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動,聽到不熟悉的旋律時,請你隨樂點點頭。
4.聽第2、3主題旋律。
① 當你聽到長音或者舒展的音樂時候,請你和老師一塊用一個舒展而優美的動作來表示。
② 當你聽到長音或者舒展的音樂時候,請你自己用一個舒展而優美的動作來表現音樂。再聽第2、③ 隨琴哼唱第三主題旋律。
5.復聽主題1旋律。
師:這段音樂與剛剛聽到的哪一段音樂相同?請你用動作參與體驗。
生:......
6.再聽全曲。
①隨圖譜畫一畫。
師:看同學們表現得這麼帶勁,動作做得這麼好,老師也想來表現一下,請你跟著老師畫一畫音樂圖譜。
②請一學生隨音樂在黑板上指揮音樂圖譜,其餘學生參與體態律動。
7.打擊樂器參與隨樂演奏。(三角鐵、鈴鼓、響板)
師:小樂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當中,請大家拿出你的樂器,看看它有幾種演奏方式?老師播放音樂,請你嘗試即興隨樂敲一敲。
活動:師指導每組小樂器的演奏方式。
①隨音樂即興演奏:
生評價:你覺得剛才我們演奏的效果怎樣?
師評價:我們應當和諧的參與演奏,要仔細聆聽音樂,要隨音樂進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點。
②組建小樂隊:
活動:老師當指揮,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進行短音、長音的演奏。學生隨指揮的手勢參與演奏。
四、介紹樂曲名。
1.師:如果要你給這首好聽的音樂取個名,你會取什麼名?
課件:( )波爾卡
生:......
2.師揭示曲名,介紹演奏樂器。
(單簧管)波爾卡,因為這首音樂非常歡快好聽,人們又取名為《歡樂波爾卡》。
單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組的一種樂器。
3.模仿演奏姿勢參與表現。
活動:播放音樂主題1旋律,學生隨樂參與演奏姿勢的模仿。
五、拓展與延伸:
師生隨樂曲參與集體舞表現全曲。
六、結束: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歡快好聽的音樂波爾卡,這都是作曲家根據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樂元素創作出來的。由此,我們也明白了,音樂其實離我們一點也不遙遠,就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與學習中去盡情的享受音樂的美妙吧!
教學反思:
音樂欣賞教學常常讓老師們感到無從下手,其原因一:單純的欣賞,孩子坐不住,聽的質量不高。其原因二:形式上的參與常脫離音樂本體,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這樣的參與對孩子欣賞音樂和理解音樂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就是說“動”並沒有建立在真正的聽音樂的基礎上。
這是一節小學中年級的音樂欣賞課,為了較好地把握了小學中年級音樂欣賞教學的特點,教學中所我採取的許多方式參與聆聽音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審美體驗離不開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與聆聽,這是音樂審美體驗的基礎,也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聆聽音樂,透過對本樂曲及幾個不同音樂主題的反覆參與聆聽,實現對音樂美的感受與鑑賞,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本課也充分突出了“聆聽體驗”的教學特點。課的開始聆聽兩個片段的音樂匯入教學,有體態律動的參與及圖譜的參與,接下來的欣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更是強調讓學生“聆聽體驗”。在強調“聆聽體驗”的同時,每次聆聽音樂,老師都設計了一個參與活動,或是問題引導、或是跟唱主題、或是動作參與表現音樂、或是器樂參與表現音樂、或是畫音樂圖譜感受音樂的結構和旋律特點。這些活動的設計和開展,能讓學生在參與表現中感知音樂的美和音樂的表現特點,這種欣賞音樂欣賞的方式,對於小學生來講,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音樂欣賞方式。
每當上到這堂課,我看的最多的是學生的表情,在老師一環一環的教學行進中,我看到的是一張張的笑臉,這些笑臉猶如陽光,溫暖燦爛,這些笑臉有時靜,安靜的聆聽、感受、想象;有時這些笑臉在動,它在的舞蹈著他們的眉、眼、唇。在這些笑臉的帶動下我感受到了光和暖,讓我也置身其中。面對不同的學生,應當有不同的教學策略,所呈現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同的,但孩子體驗與收穫的都是音樂帶給他們的無盡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