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中秋節中班教案範文
快樂的中秋節中班教案範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快樂的中秋節中班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快樂的中秋節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能在調查、訪問、欣賞等活動中獲得中秋節的相關經驗,並大膽地進行表達與交流。
3.能安靜的傾聽同伴的表述。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各種資料和豐富相關經驗。
2.幼兒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圖書。
[活動過程]
1.交流相關經驗,知道中秋節的時間和有關風俗習慣。
(1)幼兒自由結伴交流自己調查的結果。
(2)集體交流,豐富相關經驗。(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調查表的內容進行交流,提醒幼兒能安靜地傾聽同伴的表述)。(3)拓展有關經驗。
指導語: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中秋節的事情或問題?
2.透過欣賞圖書《嫦娥奔月》,瞭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1)欣賞圖書,瞭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內容。
(2)交流自己對圖書內容的理解。
指導語:你從這本書上看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3)邊看圖書邊完整地傾聽老師講述故事。
(4)交流自己聽過的其他傳說。
教學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瞭解了中秋要團圓,並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製作的禮物。
小百科: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快樂的中秋節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體驗中秋節做月餅的快樂情感。
2.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3.嘗試用團、壓、切等技能,在泥團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現月餅的花紋、圖案。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超輕黏土、每人自帶一個月餅、泥工工具、蛋糕盤。
2.月餅課件。
具體活動方案及流程
1.你知道中國特有的節日嗎?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和有關傳說和習俗“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吃月餅、賞月: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小結:在中秋的時候吃月餅是我們中國的習俗,但是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很少吃。
2.播放孩子們收集的月餅圖片,讓幼兒看一看月餅都有什麼樣的花紋?什麼形狀?然後總結在黑板上面,讓幼兒再想一想月餅還有什麼樣的花紋?
小結:月餅的形狀圓形的偏多,也有一些心形和方形的形狀,花紋有很多很多,有直線的、斜線的、波浪線的等等。
3.今天我們也一起來製作一個圓形的月餅,怎麼做呢?
教師演示:先搓圓再模具中壓扁,再用工具刀刻畫紋。
4.小組討論:我們可以用工具刀在上面刻花紋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制作花紋?鼓勵幼兒說出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大膽用團,壓,搓的方法想象製作出各種圖案在月餅上面)
5.幼兒利用各種道具創造性地製作月餅,教師巡迴指導,對於做的好的幼兒要及時給予表揚,並隨時給其餘幼兒展示,讓其他幼兒學習。
6.將幼兒做好的月餅放到蛋糕盤裡面,放到前面的展示桌上,進行“月餅展示會”活動,並讓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月餅?為什麼?
7.給幼兒播放展示各種不一樣的月餅圖片,比如:小魚的、憤怒的小鳥的、多啦A夢的。
教師小結:月餅的圖案還有很多很多,回家的時候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還可以做出什麼不一樣的月餅?做出來,帶到幼兒園我們一起來欣賞。
8.分享品嚐:月餅圓又甜。
快樂的中秋節中班教案3
一、說教材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作為傳統節日的中秋節有其渾厚的人文底蘊,蘊含著“花好月圓人團圓”的閤家歡聚景象。
二、說學情大班幼兒具有願意學、願意說、願意做,懂得交往等多重的特點,進行一次“快樂的中秋節”集體活動,可以使幼兒的情操進一步得以昇華,因而人生教育的宗旨落到實處。
三、說目標根據《指南》的精神,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經驗,我們擬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 進一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及各地過節的風俗習慣,知道中秋節團圓的意義,感受體驗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
2、 能大膽自信地講述,表現所收集的資訊,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3、 體驗集體慶祝節日的祥和和快樂。
四 、 說重點難點大班幼兒已經有過中秋節活動的體驗,對中秋節也有一定的瞭解,那麼此次中秋節活動就更注重的是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各地不同的過節習俗,並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如中秋歌曲、賀卡、電子賀卡、精美月餅等,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另外,大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的情感比較豐富,有自己的主見,孩子們不但能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回顧,還能對民族文化產生一定的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應該多為他們提供能說,會說,可以說的機會,相互交流,從而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效果。但是,幼兒受年齡特徵的限制,他們的記憶力、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第二個目標是本活動的難點。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透過與同伴交流積累表達慾望和表達內容,在寬鬆的環境下自由的發表自己對節目的認識,盡情表現自己的感受,將美好的情感深入到活動中。
五、 說教學準備教具、學具是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的保障,根據活動的具體安排需做好以下準備:
1、 物質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中秋節各地風俗的電子圖片、月餅。
2、 知識準備: 活動前請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有關中秋節的古詩或者故事,瞭解一些各地過節的風俗。
六、 說教法、學法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交流討論互動法、講述法、演示觀察法等學習方法。
大班幼兒有過中秋節活動的經歷,對中秋節也有一定的瞭解。為突破重點和難點,活動中我運用了一個支援性策略:影片播放。為幼兒瞭解更多更廣的各地過節風俗習慣而展示電子圖片,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媒體,有效的輔助教學過程,將重點、難點內容巧妙突破,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活動中,我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有趣的氣氛和愉快的體驗中參與活動,努力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講述法、演示法、交流討論法,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找一找、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在運用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同時,用適當的方法表達認知的過程和結果,瞭解有關中秋的節日文化。此外,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體驗法,讓幼兒在集體過節的氣氛中去體驗節日氣氛。
七、表演節目
環節一: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這是一首具有鮮明的民間特色的民謠歌曲,歌曲簡樸明快,天真活潑 。在導美妙的音樂聲中匯入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天南地北有著其獨特的民風民俗,感受各地的獨特風情。簡單易懂,琅琅上口,貼近生活的兒歌更能幫助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涵義。
環節二: 教師與幼兒交流分享中秋節的來歷,有關故事、民風民俗等。
環節三: 讀兒歌《中秋節》。
環節四: 吃月餅月餅作為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主打特色食品,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月餅的種類根據其地方特色有著不同的形狀和種類。透過分享月餅讓幼兒嘗試各種香香甜甜的月餅,共同分享集體過節的快樂。
八、 說活動特色本次活動的開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 立足生活,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教師以此活動為切入口,讓幼兒全面、深入地瞭解關於中秋節的故事、童謠、民風民俗……孩子們對此類活動喜聞樂見,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
2、立足自由性,靈活選擇活動方式。當今的課程強調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該活動從查詢資料、自由表述。交流分享,可以看出孩子作為學習主體的身份貫穿整個活動。
3、 活動外延較廣,不僅停留在對集體過中秋節的氛圍中,更注重挖掘節日的價值,注重幼兒多方面能力的激發和培養。
說課完畢 ,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教學反思:
在成人眼中,中秋節就是“共享人倫”的代名詞,但對孩子他們來說,中秋節的認識要比成人簡單多了,那個節日無非就是香香甜甜的月餅而已,而對其深刻的內容則知之甚少,我們可以透過蒐集有關的資料並引導幼兒大膽的表述,讓幼兒進一步的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各地民風民俗,同時透過分享不同口味的月餅, 讓幼兒在真實的體驗中感受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中秋節這個涵蓋著極其強烈教育價值的節日,為我們提供了教育契機。
快樂的中秋節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2、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2、感知理解為什麼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圓又亮?
3、欣賞故事,並根據故事的內容提問。
4、你還知道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
活動建議:
孩子們對什麼是傳統的節日瞭解不了,但知道中秋節是要吃月餅等,對《嫦娥奔月》的故事瞭解很少,透過學習了這節課,孩子們加深了認識。如果有碟片動畫就更加吸引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