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社會領域教案(通用5篇)
中秋節社會領域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社會領域教案(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社會領域教案1
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節日前品種多樣,色澤鮮亮味美可口的月餅閃亮登場,幼兒見得多也品嚐得多。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中對中秋節有初步的認識,知道市上有月餅,中秋節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問:“老師,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我就簡單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幼兒很感興趣。為了讓幼兒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有必要開展一“中秋節”為主題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瞭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瞭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5.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範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匯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學反思
透過開展《中秋節》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麼形狀。”
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中秋節社會領域教案2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活動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活動透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掛圖15號;
2.活動前幼兒向家長了解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和習俗。
活動過程:
1.關於中秋傳說的交流與分享。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
引導幼兒講述、分享。
2.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嫦娥奔月》。
提問:
嫦娥怎麼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后羿聽到這個訊息後,做了什麼?
從這以後,后羿是怎麼寄託對嫦娥的思念的?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3.閱讀《小朋友的書我的家》第17~22頁“嫦娥奔月”。
4.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故事。
5.關於中秋習俗的交流與分享。
活動結束:
說一說人們為什麼要過中秋節,人們一般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活動反思: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活動。在課後我覺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並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藉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其實對於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說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麼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遍,來聽出裡面的人物,接著我指著掛圖講了第二遍故事。最後,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後,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瞭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瞭解。
中秋節社會領域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中秋夜圓月圖片、《中秋節的來歷》動畫影片、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材料準備:月餅
活動過程:
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發揮想象。
——你們猜猜,月亮上都有什麼呢?
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影片,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後,西王母送給后羿什麼東西作為獎勵?
——嫦娥吃下仙丹後,飛到了什麼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出示各過中秋節習俗的照片,引導幼兒瞭解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人們一般會幹什麼呀?
——除了吃月餅、賞月,你還知道什麼中秋節的習俗嗎?
教師請幼兒吃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
——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月餅,我們一起來分享品嚐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閱讀區,投放中秋節相關的繪本,幼兒可以自行閱讀,並與夥伴討論故事內容。
中秋節社會領域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2、大帶小,嘗試用搓、揉、團、壓的方法制作出月餅,掌握收口揉圓的方法和印花按壓的力度。
3、透過“大帶小”活動,體驗長大了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及一起製作、品嚐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提前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請家長帶領幼兒去超市,瞭解月餅的種類、製作材料及包裝等。
2、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餅、賞月等中秋節課件。
3、油麵、餡料、月餅模具、帽子、圍裙,桌布等。
4、洗淨雙手,做好桌面、器具的消毒工作。
5、背景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一、中秋到,道中秋。
1.大班小朋友分組向對口班級中小班弟弟妹妹們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古老的民間習俗。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餅、賞月的中秋課件。
教師小結: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說說自己見過的月餅。
教師出示課件,從形狀、圖案,餡兒、包裝等方面進行小結。
二、引導幼兒觀察月餅的製作步驟,大帶小一起製作月餅。
1、一起討論: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制作月餅?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後個別發言。
2、教師現場演示:先取適量的油麵團,在手中搓圓,然後壓平,包上少量的餡,慢慢用手把餅皮向上推,收口揉圓。將模具上均勻沾一層薄薄的麵粉,防粘,放入粘了麵粉的餅團,用模具輕輕一壓,再慢慢推出餅團,要保持月餅表面光滑。
3、提出製作要求:大帶小一起用搓、揉、團、壓的方法做出月餅,大班小朋友要幫助鼓勵小班小朋友,要有耐心,失敗了可以重新做。
4、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結伴選擇餡料製作。
觀察幼兒製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範等幫助。
三、介紹、展示自制的月餅。
大帶小一起介紹一下製作的月餅是什麼形狀、圖案、餡料。大班小朋友說一下製作過程中是怎樣幫助小弟弟小妹妹的?
活動延伸:
把做好的月餅拿到伙房用烤箱烤熟,讓孩子們一起品嚐分享自己親手製作的月餅,併合影留念。
中秋節社會領域教案5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活動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活動透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2、體驗與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
3、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重難點:
知道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喜愛與嚮往。
活動準備:
有關中秋節的圖片,月餅(每人一塊)、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2、你們知道什麼時候吃月餅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一塊看一下圖中都有些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
2、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仔細聽,聽完之後,請小朋友說一說為什麼要吃月餅(故事開始,從前)
小結:明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大家一塊過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3、教師宣佈中秋節的活動開始了,首先,給每位幼兒一邊吃月餅,一邊聽音樂。感受與同伴在一起過節的快樂。
4、音樂停止,教師同幼兒再一次說出“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
5、中秋節的活動結束。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過的很開心呀,晚上回家後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塊賞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幼兒已經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有許多小朋友都表現的很被動,所以,這類活動應放在中秋節前後來搞更能加深對節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