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精選8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及驗算方法的過程。

  2、使學生了解驗算的作用,並初步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在探索演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4、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數學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提高獲取資訊、整理資訊及處理資訊和探索發現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豎式計算及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迪探究。

  1、小朋友們,上個星期三我們學校開展了一項活動,誰來說說是什麼活動啊?(愛心大義賣的活動)

  2、你買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們透過這次活動,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真棒。

  4、齊老師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場,摘錄了一些商品的資訊。(示資訊)

  5、誰來說說,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資訊?(學生彙報商品價格資訊情況)

  6、那麼你最想買那兩樣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錢怎樣列式?(學生彙報購買情況)

  二、自學互動,進行探究。

  (一)探究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摘錄資訊:老師想買兩樣最貴的,買一個遙控汽車和一個積木要花多少錢呢?

  怎麼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麼算,跟同桌說一說。

  (2)生彙報多種計算方法(計數器演算法、豎式演算法)。

  (3)生演示計數器演算法。

  (4)講解豎式演算法。

  這道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

  2、探索驗算:

  (1)同學們算的對不對呢?我們可以來驗算。

  (2)怎麼驗算呢?將這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再算一遍。

  (3)驗算結果和原題結果相同,說明我們算對了。

  三、作業練習,反饋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3題填表

  3、小結: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啊?(揭示課題)

  做筆算加法時需要注意什麼?

  四、應用探究,培養個性

  1、判斷對錯

  2、探究圖書館借書問題(示P31例題)

  3、示評選“文明班級”表格,算一算哪個班能獲得“文明班級”稱號。

  4、算路程:從學校到公園走那一條路比較近呢?生算

  5、許多小動物在玩套圈遊戲,選擇2個來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統回顧,延伸探究

  1、小朋友們今天學得開心嗎?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我們平時要多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並學會藉助工具來驗證銳角、直角和鈍角。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進一步建立幾何圖形的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情感目標:透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透過用角來創造美麗的圖案,進一步感受幾何圖形的美。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大三角板、磁鐵、一條大紅領巾、實物鍾、小黑板(五角星、3個孿生角)、剪刀、課件、一張簡筆畫。

  學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筆、四張卡紙(畫角、簡筆畫)、一組(7個)角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師:同學們,今天謝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瞧:(課件出示:一個角。)

  師:那你們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嗎?

  生答。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的影子。瞧:國旗上有4個角,而且都是直角。你們還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嗎?

  學生邊找邊介紹。(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師:剛才同學們找出了許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動手畫,引導學生說出畫角的工具。畫完後,同桌驗證。

  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畫直角的過程,並且邊畫邊介紹。

  二、創設情景,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1、從實物中,比較抽象出兩類角。

  師:剛才同學們從我們的教室裡找到了許多角的影子。現在我們再一起來找找紅領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紅領巾。

  師:誰到上面找一找紅領巾的什麼地方有角的影子?

  學生上臺邊比劃邊介紹。(注意引導學生簡潔、準確地描述角。)

  師:這3個角有什麼特點呢?

  生1:下面的這個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師:那麼該怎麼判斷它是直角還是比直角大呢?

  引導學生藉助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判斷,得出結論:比直角大。

  師:真棒,同學們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懂得藉助工具來判斷。那你們能夠再借助這個工具來畫一個比直角大的角嗎?

  學生動手畫角,請一個學生上臺畫在黑板上,邊畫邊介紹。

  板書:比直角大的角。

  師:那左右的兩個角的大小有什麼特點?

  生1:這兩個角一樣大。

  生2:這兩個角都比直角小。

  師:是的。這兩個角都比直角小。那你們會把它的樣子畫下來嗎?動手試一試。請一個學生上臺畫在黑板上,邊畫邊介紹。

  板書:比直角小的角。

  2、銳角、鈍角的概念。

  師:像這類比直角小的角,我們的數學家用簡潔的語言稱它為銳角。請同學們跟著說一遍,再看這個“銳”字怎麼記?

  現在請同學們為你們剛才畫的角寫上名字。

  3、從實物中來辨別,找銳角、鈍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角可愛跟我們捉迷藏,瞧這個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

  出示鐘面,生上臺介紹。(注意引導學生用簡潔語言來完整,準確地描述,如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組成的角度是一個銳角。)邊比劃邊描述。

  教師再撥出3-4個鐘面(有銳角、直角、鈍角)讓學生來辨別。

  師:同學們真棒,這麼快就把銳角、直角、鈍角給辨別出來了。那麼,現在我們再一起從五角星的身上來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學生上臺邊找邊比劃,並用簡潔的語言準確地來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個角,5個銳角、5個鈍角。)

  師:你們真厲害,銳角和鈍角藏在一起的時候,也能這麼快地給它們找也來。

  4、建立銳角、直角、鈍角三者之間的表象。

  師:看來,同學們對角的3兄弟的樣子已經有了較深的印象。讓我們閉眼來想它們的樣子,並用手畫出來。

  師說名稱,學生書空。(銳角、直角、鈍角)

  學生張開眼睛,說一說剛剛書空的感覺:角的開口越來越大。

  三、鞏固練習,豐富感知

  1、判斷。

  師:同學們,認識了銳角、鈍角之後,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首先請同學們從組長拿一張自已喜歡的角,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先看謝老師創造的角,然後請跟我是同一類角的同學,帶著卡片上臺來並一起說出角的名稱,同時臺下與臺上的同學要互相檢檢視有沒有找錯朋友的。

  師生互動,玩遊戲。

  師:同學們可真好,為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謝老師這裡有3個孿生兄弟,它們找不到朋友,你們能幫它們辨別出來嗎?

  小黑板出示了三個很相似的角。

  讓學生會藉助三角板的直角來判斷。

  2、創造角。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有辦法,這麼快就把3個孿生兄弟給辨別出來了。那麼,現在請同學們用聰明的腦袋來想辦法創造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可以藉助身邊的物品來創造。

  學生邊展示,邊介紹自己創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稱。(如:我用兩根鉛筆創造了一個銳角。)

  師:剛才看了同學們創造的角。謝老師也用剪刀創造了一個角,誰來幫我介紹一下。

  生:謝老師用剪刀擺出了一個直角。

  師:(直角變銳角)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時兩條邊張開的角度變怎麼了?

  生:變小了。

  師:這時成一個什麼角?

  生:銳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變鈍角。學生說出變化和角的名稱。

  學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師說的名稱來變。

  小結:原來3種角是可以轉換的。

  3、小組合作,從生活中找角並判斷。

  師: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種角的影子,練習第一題。

  請4人小組分工合作,每人選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圖來找,並用水彩筆描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上臺展示並介紹。

  四、活動激趣,靈活應用

  師:同學們,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還能創造出美麗的圖案。瞧,出示一張簡筆畫,你們想用角也來創造美麗的圖案嗎?

  小組合作創造,展示並介紹什麼地方用了什麼角。

  小結:角很美。

  五、總結並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兩位新朋友,(揭示課題)它們有什麼特點?當它們長得很像時你可以怎樣來辨別?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點:

  使學生透過整理和複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能力點:

  1、培養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

  2、培養學生根據提供的資訊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整理知識:

  小組交流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筆算加法、筆算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用數學。

  把自己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二、自主探究,發散思維:

  1、學生自己編題,複習筆算的方法。小組自編計算題,自己筆算。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麼?減法呢?

  他們共同的地方是什麼?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做筆算時應注意什麼?

  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數學醫院。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 7 3

  7 9 7 7 7 9 9 0

  說說錯在哪裡?

  4、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提問並解答。

  母雞有45只,公雞比母雞少36只,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5、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列式計算。把題改為:10年後,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讓學生多討論,說一說解題思路。

  三、拓展運用:

  開放題:小明有50元錢,它可能買了下列哪兩種物品?應該付多少錢?(至少寫出兩種可能)並列出算式。

  傘14元 鐘錶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45-46頁

  教學目標:

  1、a組學生能在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2、b組學生在a組學生的基礎上,能更進一層地認識到線段的由來,知道每兩點就能畫出一條線段,尤其是四個點能畫六條線段。

  3、c組學生在b組學生的基礎上,能更深層次地理解線段有長有短,並能透過折知道線段的長短。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

  教學難點:

  線段的兩個端點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比較紅、黃短線的長

  師:①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根線,一根是彎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線比較長?

  ②小朋友意見這麼多,誰說的才是對的呢?有什麼辦法來比較出這兩根線的長短呢?

  生:把彎的拉直就好了。

  師:他的意見好不好?那老師就拈住這根線的兩頭,拉直了貼在黑板上,把黃線也貼在黑板上。

  現在兩根線都是直直的了,誰來說說哪根線更長呢?

  生:不能比較

  師:那有什麼辦法讓我們一眼就看出哪根線長?

  這個辦法好不好?好,我們就把這兩根線的一頭對齊,現在你能比較出來嗎?

  對啊,紅色的線從這裡開始(點一點),到這裡結束,黃色的線從這裡開始到這裡結束了?到這裡結束(點一點),所以黃色的線比紅色的線長。

  2、揭示線段概念

  象這樣直直的,有長有短的線,我們把它叫做線段。(板書:線段)齊讀線段

  (指著線)現在誰來說說哪條線段比較長,哪條線段比較短。

  3、直觀判斷

  師:(出示較長的線段)

  小朋友,老師這裡還有一條綠色的.線呢,你們看這是不是線段呢?為什麼?怎樣可以讓它成為一條線段?

  師:這是不是線段?不管這些線段位置怎麼變,但它們都是線段

  4、舉例得出線段表示法

  師:其實在我們的周圍許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作是線段,看我們數學書封面的這條邊從這點開始直直的到這點結束也是一條線段,你能跟老師一樣也來找找看嗎?同桌一起找。

  學生舉例:注意讓學生用手摸摸找到線段,並比較一下長短,剛才我們找到的許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那這些線段都是一樣長嗎?

  師:看來線段不僅是直直的,而且有長有短。那象剛才同學們找到的很多物體的邊,比如課桌面的邊,窗戶的邊我們能把它拿下來象毛線一樣貼在黑板上嗎?

  所以我們畫線段來把它邊式出來:因為線段是直直的,所以要先畫一條直直的線,又因為線段有長有短,所以我們要線上段開始的地方點上一點,表示線段從這裡開始。再線上段結束的地方點上一點,表示線段到這裡結束。這兩點就叫做線段的兩個端點。

  5、畫線段

  師:老師剛才畫了一條線段,你能象老師一樣也畫一條嗎?畫線段除了要用到鉛筆,還要用到什麼?為什麼要用直尺?如果我們身邊沒有沒有帶直尺,那你還能利用其它工具來畫嗎?

  生練習畫線段

  展示:

  1、請你說說你利用什麼工具來畫的?

  2、說說他畫得怎麼樣?

  強調:

  一定要畫直,並且別忘記點上兩個端點。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5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

  2、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口訣的來歷,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理解5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難點:口訣的運用。

  準備:手掌圖

  教學過程:

  一、編口訣。

  1、連加計算手指數:

  (1)我們人人都有一雙巧手,每隻手上都有幾個手指?(板書:5 1個5)

  (2)兩隻手有幾個手指?就是幾個5?(板書:10 2個5)

  (3)再多一隻手呢?就是幾個5?4隻手呢?5隻手呢?(板書:15 3個5;20 4個5;25 5個5)

  小結:剛才我們用連加的方法,很快算出了幾個5是多少。上兩節課我們學了乘法,你會用乘法來計算嗎?

  2、用乘法計算手指數:

  (1)1個5,用乘法怎樣計算?2個5呢?2個5得幾,你是怎樣知道的?(指連加結果)3個5呢?4個5,5個5呢?(生彙報,師板書)

  (2)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算式的得數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用彩筆標出得數的個位)

  小結:根據剛剛連加的結果,我們又很快得出了乘法算式的結果。那是不是我們以後每次計算乘法前都要先做一次連加才能知道結果呢?(對呀,這樣多麻煩啊!那有沒有一些好的辦法呢?或:你知道古人想到了什麼辦法嗎?)

  (3)揭示課題:乘法口訣。

  3、編5的乘法口訣

  (1)古人是怎樣編口訣的呢?請看,先編1個5,就先寫“一五”,1個5是5,就在後面寫上“得五”,口訣就是“一五得五”。齊讀。

  “一五得五”表示什麼意思?這句口訣其實是由兩個乘法算式總結出來的,所以就可以用來計算這兩個乘法算式,也就是一五得五對應著:1×5=5 5×1=5。

  (2)根據2×5=10和5×2=10,你會編出口訣嗎?板書:二五一十(得數滿10了,為了簡便就不寫“得”字。)

  誰知道“二五一十”表示什麼意思?它可以計算哪兩個乘法算式?

  (3)你能根據剩下的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嗎?開啟數學書p52,自己試一試。

  (4)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指名板演)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寫成了“五五二五”。

  (5)小朋友真不錯!5句口訣都編完了。齊讀一遍。

  仔細觀察一下這5句口訣,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口訣前半句表示幾個5,後半句是得數。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相差5。)

  再齊讀口訣。

  二、記口訣。

  談話:剛才我們學古人編出了5的乘法口訣,那你準備怎樣記住這5句口訣呢?

  1、學生自己讀讀背背。

  2、(你覺得哪句最容易記,哪句最難記?)老師有一個疑問,5句口訣中我4句都記熟了,但“三五”是多少我總是忘記(把“十五”擦去),怎麼辦呀?

  3、對口令:

  (1)大家都記熟了嗎?敢不敢跟鄒老師對口令?(2)同位對口令。

  4、補充口訣:

  一五xx

  三五xx

  五五xx

  四五xx

  二五xx

  5、齊背口訣。

  三、用口訣。

  談話:乘法口訣我們背熟了,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1、利用板書:

  (1)把某些乘法算式的得數擦去,讓學生說說得幾?怎樣想?2×5 5×1 3×5 5×5 4×5(2×5=10,想:二五一十)

  (2)“四五二十”除了可以計算4×5,還計算哪個乘法算式?“三五十五”可以計算哪兩個乘法算式?“一五得五”呢?

  2、邊做邊說口訣。

  5×3= 1×5= 5×2= 5×4= 5×1= 5×5= 4×5= 2×5=

  3、看圖列式:=?元

  4、列式解答:

  (1)每頭大象運2根木頭,5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

  (2)每隻小兔拔5個蘿蔔。

  3只小兔拔xx個。

  4只小兔拔xx個。

  5只小兔拔xx個。

  四、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學得開心嗎?出示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猜一猜老師會提什麼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8個方向,告訴一個方向,能準確辨別其他7個方向

  2、運用所學的長度單位對不同物體進行描述和測量。

  能力目標:在複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重、難點

  1、長度單位的換算。

  2、8個方位辨別

  三、教學過程

  (一)長度單位

  說說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1米=( )分米=( )釐米

  1分米=( )釐米

  1釐米=( )毫米

  1千米=( )米

  (二)方向與位置

  獨立完成數學書94頁第1題

  是辨認方向的練習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先小組說說,再全班交流。

  (三)長度單位練習

  填空。

  1、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是( )

  2、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是1( ),毫米用( )表示,每1大格的長度是1( )。

  3、10釐米就是( )分米,分米用( )表示。

  4、1000米就是1( ),千米又叫公里,用字母( )表示。

  5、 數學書94頁第2題(獨立完成,彙報點評)

  比一比?

  80千米( )8000米 9分米( )3米

  5釐米( )50毫米 28毫米( )6釐米

  500毫米( )50釐米 6米( )58分米

  1米50釐米○1米5分米 80釐米( )700毫米

  90分米○9米 300分米( )300釐米

  合適的單位

  1、數學書95頁第4題(獨立完成,交流彙報)

  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

  2、一張床長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釐米 。( )

  5、一列火車每小時行駛100米。( )

  排列大小。(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1、70米 800分米 800釐米( )

  2、80米 790分米 78米( )

  量一量,數學書95頁第3題(獨立完成,交流彙報)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31頁例3,以及練習七第7~9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種常見的現象。

  2.透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感知旋轉現象,使學生能正確判斷、區別旋轉與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像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們叫做什麼呢?

  判斷: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運動屬於旋轉呢?能不能舉例呢?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麼樣旋轉的。

  4.小結:像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練習七第7題。

  師:是我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們知道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嗎?同學們先獨立看看,再想一想。

  學生獨立看題,並判斷、思考。

  請學生說出自己的判斷,哪些是平移現象,而哪些又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旋轉現象,然後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判斷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七第8題。

  談話:你瞧,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可真廣,剛才同學們說鐘面上指標的 運動是旋轉,老師這裡有一個鐘面,你能寫出分針從12旋轉到下面各個位置所經過的時間嗎?

  課件出示3個鐘面圖。

  分針走到“3”的時候是幾分?(15分)

  分針走到“1”的時候是幾分?(5分)

  那麼分針走到“10”的時候又是幾分呢?(50分)

  3.完成教材練習七第9題。

  課件出示題目要求,小組合作,用圓片製作一個數字轉盤。

  兩人一組遊戲,每人各轉兩次,計算出兩個數的乘積,比比誰的積大。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出示紫荊花圖,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五、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對旋轉現象有了那些瞭解呢?

  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總結:旋轉是在生活中不同與平移的另一種現象,他們的特點是圍繞一個點轉動。我們常見的一個比較典型的旋轉現象就是鐘錶上的時針、分針和秒針的旋轉,所以如果一個物體的旋轉方向和鐘錶的指標方向一樣,我們就說它是順時針旋轉,相反地,我們就叫做逆時針旋轉。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運白菜”的情境,探索連減的具體方法,發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活動學會正確運用豎式或脫式進行連減的計算。

  3.能夠運用連減的有關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運白菜”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學會正確運用豎式或脫式進行連減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故事匯入,同學們,學校的食堂很快就要開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準備到農場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況,小朋友們想不想一塊兒去看看?課件展示:菜場的美麗圖片,最後場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們問農民伯伯:“伯伯,你們今天賣了多少白菜啊?”農民伯伯說:“我們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運走了兩車,一車運了288棵,另一車運了256棵。”

  師:二(1)班的同學被難住了,同學們想幫助他們嗎?

  2.板書:運白菜

  二、互動解疑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看了剛才菜場的情況,你從中知道了哪些數學資訊?說一說從圖中發現了什麼數學資訊?

  2.結合剛才我們發現的數學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一共運走了多少棵?”“運用了第一車後,還剩多少棵?”“運走兩車後,還剩多少棵?”

  3.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前兩個問題,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4.板書算式。

  (1)第一車運走以後,還剩多少棵?

  (2)兩車一共運走多少棵?

  三、啟思導疑

  從以上解決問題所用的兩種方法中,你發現了什麼?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找回多少棵,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第一種方法是應用連減法,第二種方法是“先加後減法”方法不同,運算順序也不同。

  四、實踐運用

  1.練一練。

  (1)1000-207-168

  (2)436―179―36

  (3)456-278-132

  (4)930-(80+480)

  (5)368-(168+127)

  (6)1000-185-145

  2.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3.小軍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車司機,星期一出車時,里程錶的讀數是35千米,每天收車時,小軍都記錄了當時里程錶讀數,共記錄了五天。(單位:千米)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62 410 745 745 928

  (1)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錶上的讀數為什麼是相同的?

  (2)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最多?

  (3)五天共行駛了多少千米?

  五、總結評價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有何收穫?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