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盲人摸象》教案及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語文《盲人摸象》教案及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盲人摸象》教案及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盲人摸象》教案及教學反思範文1
教學目標
★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熟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學習課文,使學生初步懂得看事情要全面,不能只看片面就下結論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熟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教學難點
透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明白寓言故事揭示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輔助環節(匯入揭題,出示學習目標)
1、同學們一定都看過大象。你能描述一下它的樣子嗎?
有幾個盲人他們看不到大象,就用手去“摸”(板書“摸”),結果他們的看法與你們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盲人摸象》,補充課題並板書。
齊讀課題。
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習“摸”字。
2、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字,會寫6個字,掌握“牆”字的筆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出五個盲人爭先恐後摸象的情景。
(3)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二、先學後教
1、第一次先學後教
師:首先我們來進行第一次比賽(比讀書)
(1)出示自學提示一
一讀(讀正確):認真讀文,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並多讀幾遍。
二讀(讀流利):再讀,讀不好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讀(讀正確讀流利):正確讀流利地讀文,注意停頓,並標出自然段。
(5分鐘後指名讀,比誰讀得好)
(2)按提示自主讀書,師巡視幫助差生。
(3)指名分段讀文,師生糾正、點評。
2、第二次先學後教
師:課文讀得都不錯,接著我們進行第二次比賽(比識字)
(1)出示自學提示二
用我們學過的“識字四步法”(一畫:用規定的符號標註生字;二讀:先拼再讀;三講:講自己怎麼記住這個字的;四用:擴詞或說話。)學習本課生字。
(2)自主識字,師巡視幫助差生。
(3)多種形式檢查識字情況。
3、第三次先學後教
師:識字效果真不錯,下面我們要把這些生字歸回課文看誰讀得好,同時我們開始第三次比賽。
(1)出示自學提示三:
A、自由讀文,拿著筆邊讀邊畫出盲人摸象的句子,說一說有幾位盲人摸象?分別摸象的什麼部位?認為大象像什麼?
B、他們說的對嗎?為什麼?可小組同學討論討論。
5分鐘後比誰說得對,說得好。
(2)自主學習
(3)後教
A、彙報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五個盲人摸象的部位只是大象身體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來明白:看事物不能只看區域性,要整體地看,這樣才能看清楚。
B、指導理解“爭先恐後”“各執己見”的意思,並練習說話。
4、第四次先學後教(比寫字)
(1)用學過的“寫字三步法”寫“棍”“扯”“牆”三個字。
一看(結構,每個筆畫在虛宮格的位置、粗細)
二描(書中虛宮格的這三個字,注意筆畫輕重)
三寫(在課堂練習本上試寫3個)
(3分鐘後展示,比誰寫的對,寫得好)
(2)按要求寫字
(3)後教:看板演,評議訂正。同時展示作品講評,重點指導“牆”的筆順。
三、課堂訓練
重點指導朗讀,指導讀出五個盲人不同的語氣。時間允許的話可進行表演。
四、檢測環節
1、按原文填空:
盲人摸到什麼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三個
第四個
第五個
2、寫出“牆”字的筆順
牆:
五、結束環節
小學語文《盲人摸象》教案及教學反思範文2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向學生進行淺顯的哲理教育,提高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分析問題、明辨是非、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辯證唯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鑑於本課只是對學生進行有關哲學原理的啟蒙教育,因此教學中力求多運用一些例項或直觀的手段,使學生在原認知基礎、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所提高。
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對學情的瞭解,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13個新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盲人摸象”的字面意思和其中的。
(二)過程與方法
反覆誦讀合作探究展開討論拓展延伸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透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認識事物要全面,在全面瞭解事物的情況之後再下結論。
課前準備:佈置學生做一件日常小事感受盲人的生活。
基於以上目標,我認為本課的:
教學重點是:
1、認識13個新字,會寫8個生字。重點理解詞語“圍觀”“爭先恐後”“各執己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解認識事物要全面。
教學難點是:
學著用全面、聯絡的觀點分析問題,防止片面性。努力用正確的認識指導自己的行為。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實施的:
一、投石問路釋詞揭題創設情景
1、上課伊始,我板書課題的一部分,故意不寫“象”字。以學生齊讀課題引出“象”字,這時板書“象”字,吸引學生注意力觀察“象”字的筆順,用自己的話描繪大象的樣子,之後出示大象圖片,引導學生生動說一說象的特徵。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小結————課件出示描寫象的特徵詞語。
(這樣創設情境直奔主題,接近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願望,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引入新課。)
2、理解“盲”字?盲人是指眼睛壞了的人,請學生談體會盲人生活的具體感受。
3、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學生質疑,老師把注意力引導到兩個主要問題上來,盲人為什麼摸象?故事結果怎樣?[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瞭解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有利於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二、拓展識字自主學習夯實基礎
1、幻燈出示學習提示:
輕聲讀書,標出自然段、圈出一類字
讀準你認識的字音,解決你不認識的字,畫出你不懂的詞和句子。
邊讀課文邊標出與問題有關的句子。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培養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2、分節讀文
3、快速略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整體感知)
小節匯入:據說這頭大象是一個外國使者獻給國王的,當地人誰也沒見過,那麼當有人從王宮把這頭大象牽出來時會是什麼樣的場面呢?別急,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禮物呢!誰想看一看。
4、請一組的同學來看。(出示摸玩具象的情景,十來個學生跑到老師身邊爭著看禮物)
5、同學們剛才圍在老師身邊看禮物就是——圍觀
指名學生問:剛才你為什麼跑那麼快,是怎麼想的?像大家這樣爭著搶著就是——爭先恐後[設計說明:1運用直觀的手段理解了重點詞“圍觀”“爭先恐後2想告訴學生只知道事物一部分的樣子,不知全貌,是不能對事物做出準確判斷的。]
6、齊讀第一段。
教師過度語匯入新課:這隻玩具象就讓你們爭先恐後地圍觀,更別說一頭從王宮裡牽出的真象了。盲人為什麼要摸象?心情是怎樣的呢?
三、整合媒體識記結合激發情感突破教學難點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細讀感悟。
1、隨文識字演示課件
學習第二自然段
讀第一個盲人說的話,識記生字,體會人物心情。
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了這些字?在識字教學這一環節中,我採用了多種方法比賽識字,例如加一加、換一換、猜字謎等方法。
★設計說明:
①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②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掌握識字規律。
③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2、課件出示課文的二、三自然段,感悟文意,指導朗讀。
自由讀,同桌互讀;小組分角色讀,邊讀邊體會人物心情。檢查讀,小組分角色讀,全班評議。
★設計說明
①為了換環境識字
②為了讓學生進入情境感悟課文內容
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學習課文的四、五自然段。小組內練習讀文,理解詞語“各執己見”,感悟文意。再次指導朗讀。[設計說明: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突出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4、討論:很顯然盲人說的都不對,他們錯在哪裡?
5、充分討論後分角色表演一下。[設計說明:透過對有層次感問題的討論和對重點詞、句的揣摩,透過課文內容瞭解了其中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強化表達內化感悟指導行為
1、課件出示課文填空:
討論:盲人摸象這個寓意故事告訴我們,看事物要看它的()只看到事物的()就下結論,是()。
2、啟發談話:你們喜歡故事裡的哪一個盲人,不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3、此刻,作為一個旁觀者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透過演示、討論、品讀、談話等方式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活潑生動的形式中全面認識事物,同時培養了他們合作交流、閱讀理解和表達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
五、綜合實踐情感昇華課雖終而意無窮
1、盲人之所以摸到象身體的一部分就認為是大象的樣子,原因是什麼呢?
(一是象太大,二是盲人看不見又心急。)
2、那麼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象這樣需要幫助的人,你會怎麼做呢?
3、欣賞歌曲《世界需要熱心腸》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的愛心,助人為樂。小學語文性小,但並不小,我牢固樹立大語文教學觀,生活處處皆語文,把課內引向課外。力求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
六、板書設計
盲人摸象
扯抓繩
棍柱牆
認識事物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