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精選13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對資料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3.透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資訊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書p108~10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你們能根據相關資料製成條形統計圖嗎?

  (師出示統計表)

  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

  989900010203

  人數(萬人)3468810

  二、動手製作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內的資料,獨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條形統計圖’。

  製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後再製作統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複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相關資訊“製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資訊?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三、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師演示“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折線統計圖”,學生觀察。

  師: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和生一起分析折線統計圖,教師演示其中的一個數據的畫法,讓生知道是這張統計圖是如何畫的。

  師:你們對比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麼異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結: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相同點和不同點,把兩種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出來。

  3.認識折線統計圖,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資訊?有什麼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發展人數的變化情況,並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並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09的問題解答;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一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作業本p48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書p110~1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製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陳東的媽媽記錄了陳東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麼問題,激發學生繪製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製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陳東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資料,獨立完成‘陳東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後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資訊?

  解決以下問題:陳東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透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釐米?是怎麼發現的?

  陳東115釐米時幾歲?

  5歲半時陳東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陳東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陳東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作業本p49-50

  第三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容:p112-p113

  教學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使學生能熟練製成折線統計圖,根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科學預測,根據已有折線圖發現資訊。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完成書中p112的第1小題

  學生先觀察氣溫變化,交流氣溫變化規律

  估計我們現在氣溫應該在幾度左右?

  回答書中三個問題

  師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統計圖,然後再回答。讓學生仔細觀察,明確橫、縱軸資料表示的含義。

  2.完成書中p112的第2小題:根據已有統計表,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並回答後面的兩個問題。

  3.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的問題解答;同時能從統計中發現問題,並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二、作業:課堂作業本p51

  第四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容:書p114~116

  教學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使學生能熟練製成折線統計圖,根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科學預測。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完成書中p114的第4小題:

  a學生先觀察體溫變化,交流對人體溫的瞭解資訊;

  b對照正常值發現資訊

  c回答書中的5個問題

  師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統計圖,然後再回答。讓學生仔細觀察,明確橫軸資料表示的含義。

  2.完成書中p115的第6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結合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價值發現。

  3.完成書中p116練習十九第9小題的問題解答;

  讓學生根據張浩家這幾年旅遊消費情況的統計表,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同時能從統計中發現問題,並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二、實踐活動

  結合書中第7.8題的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課前參與:

  1.學生提前根據書中第7.8題的練習的要求,開展調查活動;

  2.應用書後的練習紙,進行繪製折線統計圖。

  課中交流: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交流作品

  課後延伸:組織學生從統計圖中預測資訊,提出科學建議,佈置在學校走廊上。

  三、作業:完成書中p115的第5小題:

  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二十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請同學們伸出右手,張開,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2.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誰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

  3、看圖:在畫面上我們看到春天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你們知道嗎?3月12日是什麼日子,這一天全國上下到處都在植樹,為保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出示圖:這裡從頭到尾栽了幾棵樹,數一數,它們之間又有幾個間隔呢?你發現了什麼?誰來說一說?同時板書。

  4、那你能像這樣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請你們選擇一種動手畫一畫吧!

  5、彙報: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7個間隔數,9棵樹之間有8個間隔。……

  6、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夥伴們互相交流一下)。

  反饋:誰來說說你的發現?評價:哦,這是你的發現……你還能用一個算式來概括。

  邊板書邊說:同學們都發現了從頭到尾栽一排樹時,植樹棵樹比間隔數多1,(指表格),也可以寫成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7、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1、出示例1,同學們自由地小聲地把題目讀一讀。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3).題目中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還可以藉助線段圖畫一畫。

  2.交流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3)聽了他們說的,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3、剛才,這兩位同學畫線段圖和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都是很善於動腦筋的。

  三、聯絡實際、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

  1)學校新校區即將建成,在一條林蔭道上要植樹,已知這條路長120米,每隔4米種一棵樹,(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幾棵樹苗?

  2)在另一條路旁種了50棵樹,樹的種法不變,請問這條路長多少米?

  2小結:我們班的同學們不僅會解答,而且還能比較它們的不同,的確這兩道題都運用了今天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這兩道題雖然問題不同,但它們的關鍵都是要先找到間隔數,正因為它們問題不同,所以解題思路也不同,以後大家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可要注意審題喲!

  3.變式練習:課本練習二十中的1、2、3題

  四、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那植樹問題只在植樹當中才有嗎?學生說一說,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的情況。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生活中的事例,繼續體會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熱:

  1.出示公告:

  南教學樓到操場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學校打算在小路一側種樹。請按照每隔5米種一棵的要求設計一份方案植樹方案,並說明設計理由。

  (1)獨立活動,設計方案。

  (2)小組交流,說明設計方案及理由。

  (3)個別彙報植樹棵數,尤其說明兩端不種和只種一端的情況。

  2、板書以上兩種情況的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

  二、新授

  1、出示圖及例題: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思考: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3).題目中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旁都植)

  2、嘗試練習:

  3、交流強調當兩端不植樹時,植樹棵數比間隔數少1,還要注意兩旁都植。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1)在一條全長2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2)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2、練習二十4、5兩題

  3、排名次

  四、課堂總結:

  學了今天的知識,又有什麼收穫?植樹問題具體到生活中有許多變化,大家要仔細審題,看清要求應用規律認真解答。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p120—121例3

  教學目標:

  透過練習,使學生明確植樹問題的另一種情況-關於一個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教學過程:

  一、擺一擺

  1、用棋子做學具擺一擺:

  1)每邊放3個,四個角都放,圍成一個正方形,一共要放幾個棋子

  2)每邊放4個,5個、6個各要多少枚棋子?

  2、將擺放每邊的棋子數與總數記錄下來,看看有什麼規律?

  二、新授:

  1、出示例題及圍棋教具,

  圍棋的最外層每邊能放19個棋子,想一想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2、交流方法

  3、小結,你還能發現什麼規律,他與植樹問題又有什麼聯絡?圍棋子與間隔數相等,是在封閉線上的植樹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1)48名學生在操場上做遊戲。大家圍成一個大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定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

  2)要在五邊形的水池邊上擺上花盆,使每一邊都有4盆花,可以怎樣擺?最少需要擺多少盆?

  3)為迎接六一兒童節,學校舉行團體操表演。四年級學生排成下面的方陣,最外層每邊站了15個人,最外層一共有多少名學生?整個方陣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2、變式練習:練習二十6、7兩題。

  四、課堂總結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4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瞭解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資料,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體驗解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重點

  繪製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

  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課件

  教師導學學生活動教學意圖時間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據統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哪些資訊?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資訊怎麼辦?在學習複式統計表時是怎麼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

  學生觀察統計表

  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

  學生思考老師的問題,自主探究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體驗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自己喜歡的情境學習資料整理,激發學習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經歷資料的整理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能力和與人合作的交際能力。

  4.初步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

  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感受、經歷資料的整理過程,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今天,教室裡來了許多聽課的老師,我們應該跟他們說什麼?(老師好)

  2、這節課,老師把小朋友們分成5個小組來共同學習。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你們最喜歡的小紅花,比比看哪個小組得到的小紅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嗎?

  二、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圖)小朋友們,瞧,今天誰來到我們班級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喜歡它嗎?你們應不應該向大象爺爺問聲好呢?

  2、 小朋友真有禮貌! 大象爺爺為了感謝大家,決定帶小朋友們去他的神奇果樹園摘水果吃。(出示果樹)這些果樹可真神奇啊!樹上長滿了蘋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嗎?每人摘一個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

  3、讓學生摘自己喜歡的水果。師:怎樣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學們喜歡的水果的個數呢?

  4、讓學生貼水果。透過貼水果的活動,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體會領悟。

  1、 師:今天是大象爺爺的生日。(出示圖)看,很多客人領著全家、帶著禮物來到大象家給他過生日(動物們頭戴面具依次出現)。你聽,他們一起為大象爺爺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樂)大家跟著一起唱吧!(學生歡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師:看了這張圖,你想知道些什麼?

  (學生提問題。 )

  2、 師:是呀,大象家來了這麼多的客人,那麼來了哪些客人呢?他們分別有

  幾隻呢?有 什麼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隻呢?

  3、 小組合作把動物頭像整理在卡紙上。指名板演。

  4 、 學生討論、操作後各組展示作品並彙報整理的過程。

  5、比較整理後的圖和整理前的圖。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來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豬家來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來了5只。(教師根據口答動畫板書4、5、3。)

  6、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比多比少的知識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豬多2只。……….

  7、小結。 師:小朋友有這麼多發現,都是透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統計方法。(板書課題:統計)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來客人的情況。

  四、統計鮮花情況

  師:這些客人還給大象帶來了好多 五顏六色的鮮花作為生日禮物呢!你們也能用這樣的方法幫他統計一下嗎? 可以把這些花按什麼來分類理一理? 有哪幾種顏色的花?

  (學生獨立操作:把花分顏色整理線上框內,一個框裡擺一種花,一人板演。) 師:剛才小朋友把花按顏色理一理的過程就是什麼?

  生:就是統計。

  師:看了這張圖,你又發現了什麼?

  (學生自己填表後集體交流,教師板書如下:) 紅花 黃花 綠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師:看了這張表,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五、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統計學習小組得到“小紅花”的情況,給予評價鼓勵。

  2、學會了統計,課後你們準備統計什麼?回家後選擇一個專案進行統計,然後與同學互相交流。

  六、總結評價

  1、師: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你想對你的同學、對老師、對自己說些什麼?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科書第98~100頁,分類統計。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感受、經歷資料收集與整理的過程,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

  2、透過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發展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分類的多樣性,體會分類統計的方法和分類統計的意義。

  3、透過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成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資料收集和整理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資料。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統計表。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孩子們,喜歡這些漂亮的智慧星嗎你想得到嗎?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同學能得到它,積極發言、善於動腦的同學也能得到它,我們將得到的智慧星貼在智慧樹上好不好?我們來個比賽,看看到底是一小隊獲得的獎勵多。還是二小隊獲得的獎勵多。你們有信心嗎?有信心的孩子用你端正的坐姿已經告訴我答案了。準備好了嗎孩子們?那我們開始上課吧!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喜歡什麼運動?(指生回答)

  預設:

  生1:我喜歡跳繩。

  師:跳繩可以促進大腦的協調能力。

  生2:我喜歡踢球。

  師:足球有利於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

  生3:我喜歡打籃球。

  師:籃球有助於鍛鍊身體,加強團隊精神。

  師: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喜愛體育運動。孩子們,運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能增強我們的體質,所以我們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我們班的同學們也特別喜歡體育運動,他們積極報名參加了本次春季運動會,這節課我們幫我班的同學,統計一下他們班運動會的獲獎情況,好不好?運動場上同學們的表現很精彩,相信這節課你們的表現會更棒!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觀察交流,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二年級一班同學這次春季運動會上的獲獎成績記錄(課件出示)。大家看,(師手指)在這個成績記錄表中,這三列黃色的資訊是獲獎人的姓名,粉色的資訊是獲獎的專案,藍色的是獲獎的名次。這個記錄單中的資訊應該這樣觀察:(教師師範讀資訊)你從表中還發現了哪個同學的獲獎資訊?誰來讀一下?

  師:觀察記錄表,你們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我想知道獲獎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智慧星送給你。

  生2:我想知道哪個專案獲獎的人數最多,哪個專案獲獎人數最少。

  生3:獲獎的同學中,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師: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老師把同學們的問題歸納為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班的獲獎情況是怎樣的?

  2、討論交流,整理資料。

  師:從這個獲獎成績表中,你能一眼看出獲獎的人數中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嗎?

  生:不能。

  師:為什麼呢?

  生:資訊很多,很亂。

  師:資訊很多很亂,就需要整理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樣來整理?把你的想法在小組裡面交流一下吧。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

  生1:我們組按名次來整理。第一名的有幾個同學,第二名的有幾個同學,第三名的有幾個同學。

  師:噢,老師聽明白了,他們想把獲獎的同學按獎的名次分一分類。分類整理這個方法真不錯,智慧星獎勵你們。

  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生2:我們想把獲獎的同學生按專案分成跑步的、立定跑遠的、投球的、跳繩的四類來整理。

  師:這種分類方法也很了不起(發智慧星)。她們的分類方法,你們聽明白了嗎?誰再來說一說?

  生3:把獲獎的同學按專案分成跑步的、立定跑遠的,投球的、跳繩的四類來整理。

  師:真是一個善於傾聽的孩子。(發智慧星。)

  生4:老師,我還有一種分類方法,我們組認為可以將獲獎同學分為男生一類,女生一類來整理。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看來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像這樣先分一分類來整理資料的方法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分類統計。(板書課題:分類統計)

  3、小組合作,統計資料。師:老師把大家剛才交流的分類方法整理了一下,製作了這些統計表。每種分類方法都有它們自己不同的分類標準。大家認真觀察統計表,有問題要問嗎?

  生1:這些表中的合計是什麼意思?師:這個問題誰能幫他來解答?

  生2:我認為合計就是求總數的意思,如第一個表中的合計就是把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數都要加起來。

  師:說得多明白呀,合計就是把分類數的每一項都合起來,求的是一個總和。

  師:這些統計表你們會填了嗎?

  師:看誰能靜下來聽溫馨提示。下面請小組長輕輕拿出信封,取出裡面的統計表。仔細聽老師要求:四人一組,選擇一種喜歡的分類方法,從三個統計表中選一個來完成,比比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統計得又對又快!注意:只填一個表。(課件出示。)(學生分小組進行統計。)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的統計表?介紹時先說你們是按什麼分類統計的,再說統計結果是多少。我們組是按獲獎的名次來統計的,第一名的有7人第二名的有3人,第三名的有5人,合計是15人。

  師:能說一下你們的合計是怎樣算出來的嗎?

  生1:7+3+5=15(人)。

  師:你們小組合作默契,表達得也很清楚。(送智慧星。)

  師:哪個小組和他們的分類方法一樣,結果相同嗎?

  師:哪個小組的分類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生2:我們小組是按獲獎的專案進行統計的,賽跑的有6人,立定跳遠的有4人,投球的有2人,跳繩的有3人,合計是15人。

  師:你說得很明白,如果聲音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

  師:哪個小組是按男女來分類統計的?生3:我們小組是按性別來分類統計的,男生獲獎的有8人,女生獲獎的有7人,合計也是15人。

  師:剛才我們選擇了三種分類標準進行了分類統計,大家仔細觀察這幾個統計表,你們有什麼發現?

  生:它們的合計都一樣。

  師:這是它們的相同點。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生:分類的標準不同。

  師(小結):對,同樣是整理這個班的獲獎情況,我們選擇的分類標準不同,但最後合計數卻是相同的。

  (板書:標準不同,合計相同)

  師:在剛才的統計過程中,老師發現有的同學在數數時,數一個做一個標記,大家看(展示學生的課本),你們認為這個同學的做法怎麼樣?

  生:很好,不容易漏數。

  師(小結):這種邊數邊做標記的方法既清楚又不容易漏數或重複數,這個方法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獎勵智慧星。)

  4、分析資料,解決問題。

  師:現在你能根據大家分類整理的資料來分析一下這個班同學的獲獎情況嗎?

  生1:我發現這個班第一名的同學最多。

  生2:我發現男生獲獎的人數比女生多1人。

  生3:我發現在賽跑這個專案中獲獎的人數最多,投球獲獎的最少。

  三、實際應用,鞏固深化。

  師: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有這麼多同學得到了獎勵,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大家看,有這麼多漂亮的智慧星呀!

  師:你們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統計一下一共有多少顆智慧星嗎?生:能!師:下面請小組長拿出2號信封,從裡面輕輕拿出統計表,發給小組成員每人一張。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分類方法,完成統計表。根據你的分類方法選擇統計表需要用幾個格,多餘的格可以空著。

  師:老師發現很多同學已經用漂亮的坐姿告訴大家他已經統計完了。

  師: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我把智慧星分成了五角的和六角的兩類來統計,五角智慧星有7顆,六角智慧星有12顆,合計是19顆。

  生2:我按顏色把智慧星分成了紅色、黃色、綠色、粉色4類來統計,紅色的有5顆,黃色的有6顆,綠色的有4顆,粉色的有4棵,合計也是19顆。

  生3:我按大小把智慧星分成了大的和小的兩類,大的有13顆,小的有6顆,合計也是19顆。

  生4:我按男女生分為兩類。師:統計正確的同學請舉手。同學們真能幹!用分類統計的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

  五、課堂總結,暢談收穫。

  師:我們一起回憶一下是怎樣的研究分類統計的:我們先觀察我班的運動會獲獎資料,得出資訊;我們又對這些資訊進行了分類整理;然後我們又完成了統計表;最後我們又將得出的表格進行資料分析,透過分析我們瞭解了我班運動會的獲獎情況。同學們,分類統計你學會了嗎?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分類統計無處不在。(課件出示)如:圖書的統計、藥品的統計、服裝的統計、超市商品的統計等等。課後希望大家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六、課後作業。

  調查統計小組內同學喜歡吃的水果,然後製成統計表,下節練習課時同學們一起交流。

  《分類統計》教學反思

  《分類統計》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小學生們認識分類統計。下面是我對《分類統計》的教學反思。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侷限在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於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透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教師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把聽到的人數“數一數記下來”,學生的“記錄”顯然不夠科學,別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為有了這種“挫折”,才激起了他們主動尋求科學的統計方法的積極性。最後,教師沒有把分類統計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獨立思考到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在自主探究,對分類統計這一方法的認識不斷加深,充分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材第105頁例2和106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並學習繪製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3、透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統計、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採用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繪製統計圖並發現資料中體現的問題。

  2、結合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並能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3、在練習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統計、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教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

  會繪製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探究發現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學習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定,激發興趣

  顯示情境: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孫中山故居)對了,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參觀孫中山故居,為此,我們專門修建了停車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例2

  1、談話引入:同學們,如果你是停車場的管理員,就要對停車場的各種車輛數量進行統計,然後從統計的資料中收集有用的資訊。如何才能更好地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呢?這就要用到複式條形統計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和分析。

  2、出示例2統計表

  ①提問:請大家說說從這張統計表中可以獲得哪些資訊?

  教師:這是一張複式統計表,根據統計表我們可以知道有甲乙兩個停車場,分別停有轎車28輛和24輛,麵包車12和10輛,大客車6輛和7輛,貨車4輛和3輛。

  ②教師引導:透過這個複式統計表,我們可以繪製出前面對比過的那種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出示待補充的統計圖)

  教師: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③教師: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學過橫向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前一節課我們又學習了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請大家利用這兩個舊知識嘗試補充完成例2的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分發學具——出示統計表。

  學生根據統計表獨立補充完整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④教師:老師也根據統計表製作了一張統計圖,大家來看一下。

  出示補充完整的統計圖。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觀察自己繪製的和老師繪製的統計圖,說一說我們在繪製統計圖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師歸納並板書:

  條形粗細要均勻;甲、乙兩個停車場輛數的圖案要不同;寫好數量;寫出統計圖的標題。

  ⑤根據繪製統計圖需注意的問題,小組間展示交流,互相評價繪製的橫向複式統計圖。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間將各自繪製的統計圖進行展示交流,共同評價小組內繪製的每張統計圖,並對小組內的每張統計圖進行評等。評等分A、B、C、D四個等級。

  ⑥請幾位學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繪製的橫向複式統計圖,同時師生加以評價。

  3、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根據這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你還能發現哪些資訊?

  4、請幾位學生在班內彙報、交流。

  師歸納:透過甲乙兩個停車場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停車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轎車停放的數量較多,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其他停車場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個社會所有車輛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深化。

  指導完成106頁的“做一做”

  1、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張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1985年甲、乙二個地區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

  3、根據這張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資訊?有沒有什麼建議?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綠化多——樹林多——降水多——樹林茂盛……形成良性迴圈

  師歸納:根據圖中資訊發現綠化搞得好,樹木就多,樹木越多就能帶來更多得降水,樹木就更茂盛,能夠形成良性迴圈。為此,我們要積極進行綠化活動,努力把我們周圍的環境綠化好,保護好。同時,我們要爭做一名環保小衛士,大力宣傳環保知識,積極參加環保活動,勇於制止破壞環境的行為。環境保護,人人有責。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出示:保護環境 關愛家園 從我做起

  四、全課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這堂課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五、作業

  練習二十的1、2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8

  一、教學內容:

  數學書第36—37頁例1及相關內容。

  二、教材簡析:

  內容的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選取的素材都是學生熟悉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例。例如:例1是統計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做一做”是統計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練習中安排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等。這些內容都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設計理念:

  本課時教學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引出新知。先引導學生討論統計的方法,意識到男女生的最喜歡的活動會不同,應分開呈現。讓學生自主根據已有經驗收集、記錄、整理及分析資料。將重點放在尋找“共同點”、製造認知衝突,思考怎樣將兩個表合成一個表,自主探索,經歷過程。突破錶頭的構成這一難點時,讓學生引導學生,透過帶著同學們“指一指”、“圈一圈”、“說一說”,從表格內容、三欄構成、填寫文字這三點重點突破。學生經歷本節課的學習後瞭解複式統計表的構成,能正確填寫表格,並能對錶中資料進行合理分析。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學習了“資料收集整理”,學生對收集資料、記錄資料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資料整理後填入單式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做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積累了一定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教學複式統計表,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尤其是藉助複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資料收集與整理的必要性以及資料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資料中蘊含的豐富資訊及其應用的價值。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複式統計表的格式,進一步體會統計表的意義,能正確的填寫表格,並對錶中資料進行合理分析。

  過程與方法: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透過小組合作,體會複式統計表的產生及其優越性,增強統計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複式統計表,經歷把兩張單式統計表合成一張複式統計表的過程,更加深刻理解複式統計表的結構和特點,掌握資料的填寫及分析。

  難點:理解表頭的意義及構成。

  七、教學準備:

  兩張空白單式統計表、教學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2—3分鐘)

  出示情景圖,請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師:課餘時間你最喜歡什麼活動?(每人限說一種)

  生1:課餘時間我最喜歡的活動是畫畫。

  生2:課餘時間我最喜歡的活動是跳繩。

  師:哇,大家的課餘活動真豐富!老師在課前收集了6個同學們課餘時間比較喜歡的活動,快來一起認一認吧!

  出示例1情景圖。

  生:看書、看電視、踢足球、打遊戲、畫畫、跳繩。

  師:這6項中你最喜歡哪一項?和同桌說一說。

  生生之間相互交流。

  師:我們班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是哪一項呢?

  學生猜測,意見不一。

  師:那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

  生:我們可以調查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師:那我們透過調查來統計人數,再把人數整理到統計表裡。

  引出主題——用統計解決問題,板書課題:統計表。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提問“課餘時間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透過“猜一猜男、女生喜歡的活動一樣嗎?”引出本節課內容——統計表,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男女生特點不同,喜歡的活動也會不同,應該分開調查統計。)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5—20分鐘)

  1、複習與統計

  (1)確定統計表中的內容

  師:想一想,統計表裡應該都寫些什麼呢?

  生:應該有這6項活動。

  師:對,這是活動專案,還要統計人數。老師按你們的要求準備了一張表,快看看,是你們想要的嗎?

  出示統計表。

  師:(手指6個專案)實際上這6個專案的順序是可以調整調換的。

  (2)選擇適當的方式收集資料

  師: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調查統計呢?每位同學只能選一項活動。

  生1:全班一同舉手表決。

  生2:可以採用投票的方式來調查。

  生3:還可以起立。

  師:今天我們就採用起立這種簡捷、快速的方式,分別對男、女生進行調查。

  (3)完成資料收集與整理

  師:先來統計男生最喜歡的活動,請一個女助手來幫忙統計。男生先考慮10秒,想好了就點點頭。

  學生思考,點頭示意。

  師: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開始吧。

  女生組織統計,完成表格。(男生最喜歡的活動)

  師:統計完後,還應該把人數加一加。

  (如果出現數據錯誤,從小資料查起較快速。)

  男生組織統計,完成表格。(請一名男生小幫手統計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4)分析資料

  師:觀察這兩張統計表,你們的猜測得到驗證了嗎?

  師:從這兩張表統計的資料中,你還獲得了那些資訊?

  學生根據表中資料進行個性化分析。

  2、比較與體驗

  (1)發現共同點

  師:仔細觀察這兩張表,有什麼共同點?(必要時老師用手指一指給出提示)

  學生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兩張統計表的統計專案是相同的,但統計的物件不同,資料也不同。

  (2)製造衝突

  出示兩張統計表並排放置,提出一些需要對比資料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師:女生喜歡看書的人數和男生相比,是多還是少?

  學生回答。

  師:男生喜歡踢球的人數比女生多多少?

  學生回答。

  師:你們覺得統計表這樣放置比較起來方便嗎?(最好讓學生提出這一想法)

  生:兩張統計表這樣放置,資料比較起來有點麻煩,要是能放在一張表上就好了。

  師:像這樣調查內容相同的兩張統計表可以合成一個表,那怎麼樣把兩張表合成一張表呢?獨立思考一分鐘,然後和小組成員說一說你的想法。

  學生獨立思考一分鐘,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合成”統計表

  師:哪位同學願意和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生1:將女生的表格第一行隱藏到男生的表格下面,並對齊,相同的專案只用寫一次,將“人數”改為男生和女生。

  生2;表的名稱應改為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師:合好了嗎?還有需要調整的嗎?(用手指一指表頭)

  生:左上角的格子應該分三欄。

  師:這個格子叫“表頭”,你從哪裡知道的?

  學生到講臺上來,並用手分別指出專案、人數、性別。

  師:一起跟著他圈一圈。

  學生一起用手圈,並說這裡是活動、人數、性別。

  師:那表頭還能不能只寫活動?

  學生齊聲回答,應該分三欄。

  師:怎麼分配,分別應該寫什麼?猜一猜。

  學生代表上講臺指並說出,老師寫。

  師:像這樣合起來的表叫做“複式統計表”,分開的叫做“單式統計表”。(板書課題“複式”)

  3、分析表格,回答問題。

  出示數學書第37頁統計表下面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回答。讓學生體驗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

  師:一起用手指一指,這個表包含哪幾項內容?

  學生指並回答,活動、人數、性別三項內容。

  師:思考這三個問題,選擇你願意的來回答。

  學生思考,積極回答。(回答“男生最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最多?”這一問題時,引導學生說出“橫著看”男生這一行。)

  師:還有一個問題誰能解答?喜歡畫畫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你是怎麼發現的?

  引導學生說出“豎著看”畫畫這一列。

  小結:看來,這張複式統計表不僅能看出男、女生最喜歡活動的情況,還能對喜歡同一專案的男、女生人數進行比較。我們已經會看統計表了,更重要的是要透過對錶格中資料進行分析,給出合理的建議以及做出正確的決策。

  4、拓展延伸,體會變換

  師:老師現在想調查三年級各班最喜歡的活動,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調整?

  生1:表的名稱應改為“三年級最喜歡的活動”。

  生2:表頭中的“性別”應改成“年級”,“男、女生”應改為“三(1)班、三(2)班、三(3)班……”。

  師:老師現在想調查全校各年級最喜歡的活動。

  學生積極思考發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經驗,經歷收集、記錄、整理以及分析方法的過程。透過觀察“共同點”、製造認知衝突,引出“合”的思想,學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共同探究“合”的方法以及需要調整的地方。在突破“表頭”這一難點時,讓已經會的學生引導其他學生,透過“指”、“圈”、“說”,深刻體會表格由三項內容組成。最後拓展思維,不僅可以統計不同的性別,還可以統計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年級等等。)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5—10分鐘)

  1、第37頁“做一做”。

  (1)現場統計:請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統計,全班記錄資料。

  (2)選擇喜歡的問題回答、交流。

  2、觀察與比較。

  師:觀察37頁上下兩個表,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後交流,發現調查專案不同。

  小結:複式統計表今天統計的是最喜歡的活動,電視節目,將來還可以統計最喜歡的食物、圖書等等。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讓學生複習掌握複式統計表的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以及對資料進行合理分析。最後發散思維,複式統計表不僅可以統計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將來還可以統計最喜歡的食物、完成作業的時間等等。)

  (四)回顧所學,課堂小結(2—3分鐘)

  1、談談收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2、說說作用:我們既學習了單式統計表,又學習了複式統計表,那麼什麼時候用單式統計表,什麼時候用複式統計表呢?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談自己收穫的同時,也是在回憶、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本節課不僅需要學會看複式統計表,更重要的是對錶中資料進行合理分析,能夠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以及做出正確的決策。)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先製成兩個單式統計表,再根據兩個單式統計表的觀察與對比,將其“合”成複式統計表。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同桌交流、組內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了解統計的方法,瞭解複式統計表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掌握表頭的構成與意義。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資料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3.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彩筆,卡片。

  教學設計

  創設情景

  同學們,校園花壇裡的花開了,五顏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師帶你們到花園裡去看看好嗎?(出示第93頁主題圖)看了這副圖,你想提什麼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我想知道校園裡開了幾種花?每種花有多少朵?

  合作探究,體會過程

  1.小組討論。

  你們提的問題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種花各有多少朵嗎?你能想出什麼辦法嗎?請小組討論討論。

  2.小組交流。

  生1:把相同顏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數一數。

  生2:排成一排,一個對一個。

  師:這樣排有什麼好處呢?

  生:這樣排容易看出誰多誰少。

  3.進行活動體會過程。

  紅花、黃花、藍花、玫瑰紅花各有多少朵呢?請自己動手把結果塗在方格里。(教師注意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4.學生彙報、整理結果。

  實物投影出學生整理的結果,有的是從下往上塗,有的是從上往下塗。

  那種塗法好?你喜歡那種方法?

  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告訴學生,像這樣方法叫統計(揭示課題:統計)這個圖叫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先同桌說說再指名說,說的同時,教師繪製統計表,學生獨立解決第93頁下面的問題。

  5.小組內再交流。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說一說:你剛才是用什麼方法統計的,塗色時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樣比較它們的多少?

  創設時間和空間,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1.同學們真能幹,你們喜歡這些花嗎?我想等你過生日時,老師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們的生日,請你在卡片上寫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讓你們幫我統計一下好嗎?請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頁第1題的統計圖。

  3.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4.給學生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如:“小組內同學得花的朵數統計表”,“小組同學喜歡吃哪種水果的統計表”,“小組同學上學方式的統計表”等等,讓學生進行調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是怎麼學到的?

  專家評析

  “統計”是課程標準中加強的內容,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將對資料統計過程有所體驗”、“應注重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統計過程”。李老師設計的'這節課能始終以統計的全過程為主線,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知識,並學會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本節課有兩點比較突出。

  1.引導學生投入到統計的全過程

  教學設計中,李老師注意把握統計教學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時時刻刻都在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地投入到統計的全過程。課一開始,李老師用校園花壇裡的花為背景,問學生“能提出什麼問題”,再以“校園裡開了幾種花?”“每種花有多少朵?”為引子,展開關於統計問題的研究與討論。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一改傳統教學中“唯教材”的做法,把學生帶到校園的花壇邊,使學生髮現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接下來的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使學生體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然後讓學生“把相同顏色的花放在一起”“自己動手把結果塗在方格里”。這一具體的操作活動,給了學生以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對資料處理的過程有深刻地體驗。最後透過小組交流來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透過“比較多少”使學生對資料的描述和分析來加深對對統計的理解,使學生對統計的概念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整個統計過程中,不論是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還是對資料的描述和分析,學生始終都處於主動地位,體現了課程標準中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在統計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和諧氛圍中體驗統計過程,在不斷地觀察、操作、思考中學習統計知識,掌握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感受數學知識(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討論、使用、交流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2.注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課程標準對數學內容“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同時也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而“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個基本特點。李老師在設計本節課時這一點體現的比較好。既依照教材中的“花”和“生日”,又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校園花壇裡的花”“全班同學的生日”“小組內各個同學獲得小紅花的朵數”“同學們喜歡吃的水果”等問題,由於這些事都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件件都發生在學生們身邊、件件對學生來說都是他們日常生動有趣的活動,所以使他們聽起來非常親切,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對數學的情感,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他們身邊處處有數學,從而增加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樂意學習數學。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113頁例2,課堂活動2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統計圖表。

  3、能根據統計圖表反映的資料提出並回答問題。

  4、盡力簡單的統計過程,對資料蒐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體驗。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景,

  1、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班上有那些課,各有幾節嗎?

  2、出示課程表,學生觀察。看右邊統計圖中是否有?

  3、學生數一數,小組交流。

  4、學生說方法:有一定的順序數,橫著或豎著數。數一節就劃一橫線,表示已統計。

  5、填統計圖時,數一節劃一節,用一格表示一節。學生完成統計圖。

  6、根據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你可以提什麼問題?

  7、小組交流後集體彙報

  二、課堂活動

  115頁2題

  先讓學生看調查的是什麼事情?要調查那些專案?再讓學生分組調查,填統計圖。

  第1,2問小組交流

  第3問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11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和象形統計圖,對已經分好類的事物進行計數,填寫統計表不太困難,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和整理資料,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資料作出簡單的決定,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體驗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分析過程。

  2:讓學生透過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3: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和創新意識;透過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瞭解資料的整理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

  2:難點:會把統計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

  教具準備:

  卡紙、口算題、彩筆。

  教學方法:

  以情景教學為主,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活情景,以組織學生出遊為導學和學生活動的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聯絡生活,解決問題。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設疑激趣。

  師:同學們“六 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麼地方玩?(播放公園、淘氣貓樂園、香陳灣遊樂園的美麗景色。)

  生:答┄┄。

  師:剛才大家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們只能去一個地方,怎麼辦呢?為了讓去的地方使大多數同學滿意,我們必須對大家的想法進行調查。(板書課題:統計)。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瞭解大家都願去什麼地方遊玩?誰幫老師出出主意?

  (同學們各抒己見,發表意見和想法)

  師:大家開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好辦法,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同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就在身邊,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的情景。]

  二:引導交流,探究新知。

  師:下面發揮集體的力量,小組合作、探究,小組長記錄調查結果並彙報調查的方法,大家比賽一下哪一組討論的好,回答的正確,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選一個地方。

  師:聽到小朋友們的精彩的發言,老師感到特別高興。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你們用什麼方法來調查小組成員的意見呢?說說用什麼方法來調查小組成員的意見的!

  (得出:逐一問、做標記、舉手表決、“正”字統計法等)

  師:大家真是愛動腦筋的小機靈,向同學彙報你們組的討論結果吧!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現在就挑出你們最喜歡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說說吧。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給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探索統計的方法,此時並沒有最優方法,而是放手讓他們相互溝通交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最優方法,並在實踐中逐步修正,讓學生多中選優,擇優而用。]

  師:同學們的統計方法有很多,今天,我們學習根據調查結果繪製一個統計圖。讓我們先欣賞別人繪製的漂亮的、規範的統計圖。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會根據統計的要求,收集、整理資料,並能製作統計表。

  2、能根據統計表作出分析、預測或判斷和決策。

  3、培養學生統計的意識,並能應用統計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感悟統計的方法。

  重點:

  學會收集、整理資料,並學會製作簡單的統計表。

  難點:

  怎樣去實際收集資料,能根據統計表作出預測或決策。

  教學過程:

  一、統計本班學生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1、同學們,雙休日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並板書:體育運動、玩電腦、學音樂、看書學習、出去旅遊。

  2、怎麼知道大家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呢?(生:要進行調查和統計)

  (板書課題:簡單的統計)

  3、怎樣進行統計呢?(討論得出:可以劃正字,或舉手數一數等)

  4、請小組統計員統計每種情況的人數。(各組當堂推選出統計員,要求進行統計)

  5、師總結:剛才統計員透過舉手數出了每種情況的人數,這個過程叫收集資料,為了科學準確,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板書:收集資料,不重複,不遺漏)

  6、請大統計員把每種情況的人數進行分類整理,把各種情況的人數加起來(指定全班統計員整理併合計)。這個過程叫整理資料(板書:整理資料)

  7、把統計出來的資料整理到一張表格裡去,這張表格叫做統計表,叫什麼統計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歡做什麼的情況統計表)。學生回答每種情況的人數,教師填好統計表,並填好合計人數。是什麼時間製作的?(註上製表時間)。這個過程叫做製作統計表。

  8、看了這張統計表,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

  剛才我們對這張統計表進行了分析,並做出了判斷、預測和決策。(板書:進行分析,判斷、預測和決策)

  9、 你統計了我們一個班的情況,得到的資訊是否就很準確呢?還要統計什麼?(還要統計其他班級的情況)。統計的資料越多,我們得到的情況就越準確。

  【評析:統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切入口,使學生感到統計就在自己的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透過對情況的真實分析,引發學生的真情流露,學生想說敢說,非常投入。教師注意把統計的過程隨教學過程充分展示出來,滲透自然,學生樂於接受。對統計表的分析注意了開放性,讓學生扮演統計員的角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和再創造的過程,使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樂園。】

  二、統計聽課老師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今天來了許多聽課老師,老師們在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你打算怎樣知道聽課老師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統計)怎樣進行統計呢?

  (1)請每小組開啟信封,看一遍,要求我們幹什麼?

  (2)請每個小組商量一下,怎樣合作統計?

  (3)學生彙報打算怎樣調查。怎樣問老師?(提醒學生要有禮貌)

  (4)學生到聽課教師中去調查統計,收集資料。

  (5)填好手中的統計表,彙報統計情況,你得出什麼預測?

  (6)把同學們和老師們星期日裡最喜歡做什麼的兩張統計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師把資料合在一張統計表中)你發現什麼?

  【評析:本環節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體驗統計的過程,在統計活動中,感悟統計的價值。

  (1)讓學生把學到的統計方法應用到實際統計活動之中,隨學隨用,每個學生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做到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實際數學化。

  (2)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討統計的方法,學生暢所欲言。統計的辦法是學生想出來的,資料是學生自己動手收集出來的,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3)對學生雙休日活動情況統計表與教師雙休日活動統計表進行對比分析,並把二者合二為一,學生預測的準確、分析的透徹,培養了學生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三、實際上統計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的多。(分別出示多張統計表)

  i.南京造地鐵,選擇顏色一張調查統計表。你發現什麼?

  ii.第十四屆亞運會前四名獲金牌情況統計表。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

  iii.選舉班長情況統計表,引導學生做出分析

  iv.近幾年來南京旅遊的人數情況統計表。

  【評析:選取的幾個例子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剛剛發生的事情,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生分析的饒有興致,既具有開放性,培養了發散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精神、民主意識等。】

  四、自學課本(100頁——101頁)

  a)出示思考提綱

  i.原始資料表與資料統計表有什麼不同?

  ii.書上的三個小問題。

  (1)觀察統計表,說出喜歡每種球類活動的各有多少人?

  (2)估計一下,在這個班級裡組織什麼球類比賽最受歡迎?

  (3)你還能想到什麼?

  iii.製作統計表要注意什麼?

  b)學生合作交流上述問題。

  c)學生彙報並補充。

  【評析:教學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者不囿於教材,讓教材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特別是對原始記錄表與統計表有什麼不同這一問題的討論,鞏固了統計的過程,在比較原始記錄表與資料統計表有什麼不同時,孕伏了任何兩種方法不存在對錯之分,各有各的優越性,我們在實際使用時誰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統計公路上汽車透過情況。(電腦出示馬路過往車輛情況的場景)

  i.這是車輛透過的情況,現在請大家進行統計,(學生統計失敗)為什麼無法統計?你有什麼感覺?(太快),

  ii.如果要你統計車輛透過的情況,該怎麼辦?

  ①需要去分類。(弄清要統計哪幾種車輛)。②怎樣收集資料?③怎樣整理資料。④怎樣畫統計表?⑤分析一下結果。

  iii.討論一下怎樣才能很快的統計出來?(如何分工)

  iv.彙報你們分工的情況。透過活動你有什麼想法?

  v.從統計表中想到什麼?知道什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氣的汙染情況等)

  【評析:這一環節讓學生想辦法解決怎樣統計動態的物體的問題,又一次讓小組交流,發揮了團隊的力量。透過虛擬的道路交通場景,學生嘗試了統計的失敗,又在教師分小組交流一下的話語點撥下,尋求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獲得了統計的成功。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相信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真正地發揮了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六、用統計的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評析:讓學生自己舉例,聯想到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如何解決身邊的事情,學生髮言踴躍,培養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作業:完成101頁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題。

  【評析:在培養能力的同時,還重視了雙基的落實。】

  【總評: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於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透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一、從生活經驗匯入新課,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教師就從雙休日同學們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的話題匯入新課,從怎樣知道每種活動有多少人最喜歡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情節:怎樣知道星期日最喜歡做什麼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說出了要調查統計,那麼怎樣調查和統計呢?接著讓統計員進行統計。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統計的經歷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清晰、充分地展現出來。課堂氣氛活躍,雙基訓練紮實。

  三、藉助生活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感到數學的歸宿是應用,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把握數學問題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數學問題,增加數學的情境性、開放性,注重呈現方式的多樣化。為了鞏固剛學會的統計方法,教者讓學生去統計聽課老師最喜歡幹什麼這一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討論教師人很多,怎樣去統計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得出了一小組統計一排老師比較節省時間的方法,然後讓學生按照想出的辦法去統計。辦法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統計的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生人人參與,爭論不斷,效果明顯。

  四、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統計一分鐘內車輛透過情況時,教師又一次讓大家合作交流,學生討論的結果是一小組有4人,1人負責記錄資料,另3人每人統計一種車輛的簡便方法。當學生把統計好的資料整理成統計表時,讓學生分析討論從統計的資料中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這樣的設計頗具挑戰性和現實意義,挖掘出了許多促使人發展的因素,出現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買摩托車、汽車的人很多、汽車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的話題,變關注知識為關注學生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使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得到了平衡與和諧的整合。

  縱觀整節課,教者注意把數學與生活溝通,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得中得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習得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統計》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 “簡單的統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收集資料、資料、描述、分析資料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方法,會製作會看簡單的統計表。

  2、培養學生分類和初步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3、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今天特意帶來了三位朋友,他們分別是……(多媒體展示米老鼠、機器貓、孫悟空)喜歡嗎?

  二、引導探索:

  1、設定情境

  老師不僅帶來了三位朋友,而且也帶來了一個問題。課前老師收到一位印刷廠廠長的這樣一封來信:(出示)

  周老師:

  我們廠想生產一批印有米老鼠、機器貓、孫悟空的卡片,可又不知道同學們到底最喜歡什麼,可以幫我在同學中調查一下嗎?……

  老師想把這個任務交給同學們,你能想辦法幫老師瞭解到每一位同學最喜歡哪一位卡通人物嗎?有什麼辦法?

  2、小組討論,交流方法

  師: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組內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發言。其他小組的同學如果你贊同發言小組同學的意見就請你為他們鼓掌,鼓勵他們;如果你認為他們的方法很獨特,有創意,而且發言也很精彩,就請你為他們熱烈地鼓掌,祝賀他們;如果他們的發言你沒有聽明白或者疑問,可以向老師舉手示意,大家說好不好?

  4、引導交流:你認為這個問題應用哪種方法來資料比較好?請闡述你的理由,其他同學透過掌聲來進行。

  5、師:①解決這個問題,確實有很多不同的方法。②面臨一個具體問題選擇資料方法時,一定要根據情況而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便捷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論用何種方法來資料,都必須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說明: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有個性的思維方式,不強求使用統一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並透過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陳述各種理由,來促進學生自主進行方法的選擇和最佳化。)

  6、談話:下面請同小組的同學商議一下,選擇一種大家都喜歡的資料的方法在各自組內進行一次統計,做好分工,合作統計一次,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完成得最快?

  小組合作統計。

  生談合作後的體會。

  (說明:讓學生學會合作的方法,並充分體驗到合作的優越性,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自主探索、學制統計表

  1、師:可是由於這些統計反映的都是各組的情況,老師仍不清楚我們班到底有多少人喜歡米老鼠和機器貓和孫悟空,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把剛才各組的資料一下表示得更清晰,排列得更整齊規範呢?(生:製成表格)你們想由老師講怎樣製表,還是自己試試?

  2、小組合作製表。

  3、展示交流合作製表的成果。每組一名代表上臺展示,並做適當說明。

  4、引導學生說說:你認為製表時要注意些什麼?

  7、揭示課題

  看來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周老師和那位印刷廠廠長解決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麼這是一項什麼工作呢?

  揭示課題並板書課題。

  9、自學課本

  閱讀第100-101頁上的內容,讓學生觀察書上的統計表結合我們剛才所做的一次統計。

  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統計需要分為幾個步驟?

  (2)你認為作統計表時要注意些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上的“練一練”。

  2、小遊戲;

  兩人一組,拿一枚1角硬幣,從離桌面約30釐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10次。一個做一個記錄落下的情況,然後好資料填入發的表格中。

  落下情況

  字“1角”朝上

  國徽圖案朝上

  次 數

  四、課堂:

  1、本節課你學到了一項什麼新本領?

  五、課後實踐:

  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透過統計來解決的?請你選擇一個問題,展開調查,蒐集相關資訊,完成一份統計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