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有趣的數字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

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有趣的數字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有趣的數字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有趣的數字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1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它們的不同用途。

  2、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品進行展覽。

  2、教具:0~9數字卡若干套,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我的名片”、汽車、包裝袋等,水彩筆等。

  3、拍攝生活中有數字的場景錄影資料:如汽車牌照、公共汽車站牌、居民住宅樓、鐘樓、紅綠燈、郵編……

  活動過程

  一、複習認讀數字,出示數字說:“數字寶寶來我們班做客,看誰來了。”

  二、找一找:發現物品上的數字

  1、數字寶寶來和我們捉迷藏,請小朋友到後面櫃子上的物品上尋找它們藏在哪裡?透過參觀展覽的形式讓小朋友發現物品上的數字。

  2、相互交流:

  (1)你在哪裡發現數字?你發現了哪些數字?(出示0—9數字)

  (2)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麼用呢?(幼兒結合具體的物品,憑藉自身生活經驗,互相交流、猜測這些物品上數字的用途)

  師小結:原來,數字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數字,小朋友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數字呢?

  2、幼兒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觀看錄影,瞭解生活中更多的數字。

  師:你們還看到過這些地方的數字嗎?這些數字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①幼兒再次發現、尋找並思考:數字的用途。

  ②交流:鼓勵幼兒積極提問,老師和幼兒一起解答疑問並出示相關的圖片。

  4、 小結:原來,數字的用處還真多呢!它們有的用來編號,有的用來表示時間、地址,有的用於表示商品的價格,有的說明物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重量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數字的用處還有好多呢,我們以後再去找一找,好嗎?

  三、玩一玩:數字組合遊戲,體驗數字與自身的關係。

  1、數字組合法:數字寶寶要和我們玩遊戲,看它們變變變“1、1、0”可以組合成“110”……表示特殊的電話號碼。“0、1、2、5、8……”可以組合成58210285的電話號碼。“文章、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1、4、6、8”可以組合成數字1468,表示數的多少,也可以表示家庭電話號碼,還可以表示你的生日呢!如20xx年6月1日

  2、幼兒分組來數字組合遊戲,體驗數字與自身的關係。

  (1)組合汽車車牌號

  (2)給房子編號

  (3)製作名片(填寫電話號碼)

  (4)填寫包裝袋(重量、生產日期、)

  3、交流小結自己製作的組合表示什麼意思。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透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有趣的數字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無處不在。

  3、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行五列表格一張,藏有數字的表格一張。

  2、數字排列圖若干。

  3、數字連線畫、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想數字,激發興趣

  1、出示空表格,讓幼兒數數有幾個格子。(10個)

  “小朋友你們喜歡捉迷藏嗎?喜歡。今天有幾個數字寶寶要和我們捉迷藏,你們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數字的表格

  “你們看每個格子裡都躲著一個不同的數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給找出來,誰來找一找。”

  3、老師引導幼兒逐一尋找藏著的數字。

  4、幼兒完整地讀數字兩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給數字排隊

  1、讓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數字。

  “小朋友這10個數字中誰最大,誰最小?(9最大,0最小)”

  2、讓小朋友給數字從小到大排序

  “小朋友我們來給數字排排隊,要求從小到大排,誰來排一排?”

  3、讓小朋友給數字從大到小排

  “剛才小朋友真能幹,把數字從小到大排隊,現在誰能它倒過來排一排?”

  4、讓小朋友想想還有什麼不同的排法

  “小朋友你們還想到什麼排法嗎?”老師出示幾張排列圖示,問幼兒像什麼?

  三、在日常生活中數字的用處

  1、讓小朋友找出平時接觸的數字

  “小朋友你們平時在家裡或其它位子看到過,用到過這些數字嗎?誰來講一件。”

  2、老師出示相關的數字實物

  “小朋友你們看這些是什麼?上面有數字嗎?你知道這些數字有什麼用嗎?”小朋友逐一回答後老師總結(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時間的,比如說鬧鐘上的數字,日曆上的數字。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位子的,比如說小朋友在幼兒園茶杯擺放的位子,書目錄上的數字。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數量多少的,比如說藥瓶上的數字,飲料上的數字。)

  四、遊戲活動

  1、老師出示數字連線畫:小朋友你們看我這張紙上有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裡都藏著一個小動物,小朋友想不想把它找出來?(想)那我教你一個方法,老師演示從小到大連線。

  2、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導

  3、問找到小動物了嗎?是什麼?請你把找小動物的本領告訴班裡其他的小朋友吧。

  課後延伸:

  讓幼兒回教室找數字。

  課後反思:

  因剛接班不久對幼兒掌握數學方面知識的瞭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設計一節以遊戲形式為主的課,以此來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以捉迷藏匯入課題,小朋友積極性很高,對數字也很有興趣。在後面的操作過程中,我選了個別幼兒操作,讓其他幼兒的等待的.時間過長,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許小朋友對數字就更感興趣了。在生活中找數字時,準備材料不夠充足,沒能很好的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幼兒連線畫時有些幼兒找不到數字點,假如我把點改成彩色點,就會引起幼兒的注意,連線就更完美,也就會一下找到數字中的小動物了。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數字: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來記數。漸漸地人們不滿足粒為單位的記數,又發明了打繩結、刻畫記數的方法,在獸皮、獸骨、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中國古代是用木、竹或骨頭製成的小棍來記數,稱為算籌。這些記數方法和記數符號慢慢轉變成了最早的數字符號(數碼)。如今,世界各國都使用阿拉伯數字為標準數字。

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有趣的數字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3

  活動目標:

  1、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

  2、鞏固對9以內的數字認識,感知數字與數量之間的關係。

  3、積極愉快的參與尋找,辨認數字與感知數量的遊戲。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數字物品佈置成“數字王國”。

  2、相關課件。

  3、小猴家電話號碼作業紙每人一份,車牌號作業紙每人一份。

  4、兩套4種顏色9以內的數字卡片,0——9數字三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尋找發現物品上的數字。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數字王國要召開數字展覽會,我們一起去參加吧,數字王國裡有許多的數字禮物,你們要用小眼睛仔細的找一找你在哪裡發現了數字,一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我。”

  (2)播放錄音:“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數字王國,我為你們準備了許多的禮物希望你們喜歡,但是我有個要求希望你們能按照你們身上的數字號碼,對號入座,你們能做到嗎?”

  (3)幼兒在“數字王國”裡尋找數字,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提問:你在哪裡找到了數字?是數字幾?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哦,對了,小猴子也想來數字王國,小朋友們想想辦法怎麼通知它呢?”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那麼,用什麼方法最好呢?

  2、打電話要查電話號碼。

  教師出示沒有數字的電話師:“這是小猴家的電話,它家電話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電話有什麼不一樣嗎?下面小猴要考一考小朋友們,看誰能猜出它家的號碼。”(讓幼兒觀察發現小猴家只有圖形,沒有號碼。)

  3、引導幼兒看圖數數編號碼。

  教師:數字就藏在圖形裡,每個格子裡的圖形是幾,你就從盒子裡選出合適的數字貼在下面的格子裡。

  4、找個別幼兒將作品放到講臺上講述,並集體一起讀電話號碼。

  5、編車牌號。

  (1)教師:“小猴子準備開著它新買的車來這裡,可是它的車還沒有車牌呢!小朋友們快來幫它設計一個車牌吧,它的要求是請你從這些數字裡挑選出5個自己最喜歡的數字來做車牌號碼,並且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每輛車一個車牌號,每個小朋友有設計的車牌號不能一樣。”

  (2)利用0—9數字製作車牌,要求幼兒要淘選自己最喜歡的5個數字做為車牌號,並且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

  (3)交流:請個別幼兒來講述自己的車牌號,並大聲讀出自己的車牌號碼。

  三、結束部分

  師:小猴子的新車已經掛上了車牌,它非常感謝小朋友們,邀請大家一起去旅行。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的設計中,我認為具有以下特點:

  1、教育內容生活化。這次活動的內容、材料都來源於生活,最後的創造活動也是服務於生活。

  2、活動環境寬鬆化。在活動中,我注重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援鼓勵他們大膽發表不同意見,並對孩子的發現、創造性的設想,以及疑問等都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寬鬆的探索氛圍。

  3、材料投放科學化。為了實現活動材料能引起幼兒的探索動機和興趣,方便幼兒自由選擇等目標,活動中,我投放的材料種類雖不多,但同類材料的數量卻很豐富,這樣既能避免幼兒爭搶,又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另外,在材料的擺放和空間安排上,我也做了設計,以便於幼兒更好的觀察探索。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來記數。漸漸地人們不滿足粒為單位的記數,又發明了打繩結、刻畫記數的方法,在獸皮、獸骨、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中國古代是用木、竹或骨頭製成的小棍來記數,稱為算籌。這些記數方法和記數符號慢慢轉變成了最早的數字符號(數碼)。如今,世界各國都使用阿拉伯數字為標準數字。

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有趣的數字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4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而幼兒園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容易接受。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由此產生了中班數學——《有趣的數字》。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於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複習鞏固1—8這8個數字的認識,而且要引導幼兒能夠按照物體的大小排序排列並正確感知和判斷8以內的數量。幼兒的思維有著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而數卻是抽象的概念,由於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等,往往不易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透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制作了白板課件,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鬆的狀態下積極的學習。

  活動目標:

  1、鞏固對8以內數字的認識,感知8以內的數量關係。

  2、感知數字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

  3、積極、愉快參與尋找、辨認數字與感知數量遊戲。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點選畫面,談話匯入。

  師:今天有個叫亮亮的小朋友邀請我們去參觀他的新家,想去嗎?(想去)不過進去後可要用你們的眼睛仔細觀察哦,在他的新家裡藏著很多的數字朋友,看看你能找到它嗎?"

  二、透過展示課件"亮亮的新家",集體複習認識8以內的數字。

  1、課件出示:亮亮的新家(1—8的數字隱藏在房間中)

  2、觀察、發現、尋找數字。

  操作提示:幼兒說出一數字,教師點選相應的數字圖示,使數字由原來的顏色變成黑色。

  3、課件出示:亮亮的新家(黑暗的家)師:"哎呀,停電了,快快找找數字都跑到哪裡去了?"(操作提示:教師用聚光燈功能,尋找數字)找到5個數字後,請幼兒從身邊操作盒中找出相應的數字貼在操作板的前5格上。

  師:剛才看到這個房間裡都有哪些數字呢?請你把它們找出來貼在你的操作紙上。

  4、課件出示:亮亮的新家。(房間內有數字3、4、5、6、8)教師進行驗證。

  5、引導幼兒觀察、操作,補貼少的的數字(1、2、7)師:"咦,怎麼這裡只有5個數字呀?還少了哪些數字?"幼兒自己操作,在操作紙的後3格貼上相應的數字。(操作提示:幼兒介紹,教師根據幼兒介紹用白板筆從我的資源裡拖出已經放置好的數字1、2、7)

  三、幼兒操作:為數字排隊,課件驗證。

  1、教師語言提示,佈置任務。

  師:"看看這些數字的排隊方法你喜歡嗎?那應該怎樣排才對呢?"

  2、幼兒在操作紙上重新排隊,教師巡迴觀察。

  3、幼兒介紹操作結果。(操作提示: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用白板筆拖動數字至相應的方框中,若幼兒說得不對,則數字在拖到方框時自動彈回原位)

  4、課件展示:點數匹配。

  師:現在我們給這幾個數字送上巧克力,它們可以拿到幾個呢?

  操作提示:幼兒介紹,教師點選黃色豎條,在黃色豎條內會出示相應的咖啡色圓點,並透過白板筆拖動每個咖啡色圓點,達到點數確認數量的目的。

  5、透過課件的觀察,引導幼兒發現數字的排列順序(從小到大)師:看看這一排巧克力,你發現了什麼?操作提示:教師從我的資源裡拖出已經放置好的大小標記。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這些數字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師:那麼除了從小到大的排序,還可以怎樣排呢?(操作提示:幼兒介紹,教師從我的資源中拖出排列好的數字從大到小)

  四、在分組的競賽遊戲中,幫助幼兒鞏固對數量和排序的理解。

  遊戲:找朋友。

  教師出示展板,介紹遊戲規則。

  1、複習對數物匹配的理解。

  操作提示:尋找少了的數字,並且匹配相應的物品。

  2、鞏固對數字排列的認識。

  操作提示:已經排列好的數字,找一找少了的數字。

  3、教師進行一一驗證,發獎。使每個幼兒感受數字遊戲帶來的樂趣。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數字: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來記數。漸漸地人們不滿足粒為單位的記數,又發明了打繩結、刻畫記數的方法,在獸皮、獸骨、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中國古代是用木、竹或骨頭製成的小棍來記數,稱為算籌。這些記數方法和記數符號慢慢轉變成了最早的數字符號(數碼)。如今,世界各國都使用阿拉伯數字為標準數字。

幼兒園中班數學優秀教案《有趣的數字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5

  活動目標:

  1、在認識“0—9”數字前提下,將它們進行排序。(正數,倒數,單數,按規律排序,圖形,相鄰數)

  2、在比較觀察中,發現數字在生活中的意義。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重點:

  讓幼兒瞭解數字的用途

  難點:

  運用數字找不同的規律

  活動準備:

  PPT課件黑板

  活動過程:

  一、教師展示PPT,引出數字

  1、出示10個格子,幼兒觀看並數出。

  提問:“數一數你一共看到了幾個格子?”

  2、幼兒根據提示猜出每個格子中的數字寶寶。

  師:“每個格子裡躲著一個不同的數字寶寶,請你找一找,猜一猜,它們分別是數字幾?”

  “寶貝兒你找到了數字幾?你是從那裡看出來的?”

  教師小結:寶貝們真棒,10個數字寶寶都找到了,它們分別是1、2、3、4、5、6、7、8、9,10。

  二、幼兒自己給數字寶寶排序並分享老師的各種排列方式

  1、請幼兒自己給數字寶寶排序。(提示兩種方式“順數”“倒數”)師:“10個數字寶寶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聽到、用到的。現在請你給這是個數字寶寶排排隊,你會怎樣排?你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排的?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分享教師展示的各種排列方式。

  (1)認識奇數1 3 5 7 9出示表格,上面一排填寫奇數。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得出單數、雙數。

  師:“你看老師在上面的格子裡放了哪些數字?"屈;老師、教,案網出處"那下面的格子裡我會分別放數字幾?”

  (2)順時針圓形

  (3)三角形

  (4)左邊從小到大右邊從大到

  (5)相鄰數

  (6)按規律排序教師小結:數字排隊不僅可以按照順數和倒數來排,還可以排成不同的形狀。

  三、結合生活中的數字,幼兒理解這些數字寶寶所表示的意義。

  1、幼兒交流討論,說說生活中的數字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數字也是無處不在的?你在哪裡能經常看到數字?這些數字告訴了你什麼?”

  2、教師展示PPT中不同的物體,引導幼兒尋找、理解數字的意義。

  (溫度計、日曆、目錄、奶瓶)提問:“我們來看看老師在家裡還找到了哪些數字?”看看我都找到了什麼?你認識他們嗎?”

  “藥瓶上是有數字的,它有什麼用呢?”

  教師小結:生活中到處有數字,它們有的告訴我們數量的多少,比如藥水瓶上的數字;有的告訴我們日期是多少,比如日曆上的數字;有的告訴我們位置在哪裡,比如目錄上的頁碼。所以說數字在生活中的用處是不一樣的。

  四、觀察數字寶寶的組合圖形,感受數字變形的神奇,萌發對數字的興趣

  1、幼兒逐一觀察每個由數字寶寶構成的圖形,瞭解數字變形的奇特之處。

  師:“如果我把這十個數字合起來,會有什麼好玩的事情發生呢?”出示圖片,提問“說一說畫的是什麼圖形?有那些數字組成?”

  2、出示魔術師頭像,引導幼兒觀察並辨認數字充當了頭像的哪個部分。

  提問“7可能是他的什麼?”

  3、幫助幼兒找出“哪個數字沒用過?”教給幼兒新的方法,從0開始,一個一個往下排除。

  教師小結:數字寶寶變形之後可以組成很多有趣的東西,寶貝們以後自己可以試著用數字寶寶來畫畫哦!

  五、活動延伸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數字畫,動手畫一畫。

  課後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互相交流,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前我先請幼兒收集、尋找、記錄一些生活中的數字,請幼兒將事先收集好的有數字的東西拿出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這些數字的作用。孩子們先個別交流自己帶來的物品上數字的作用;因為孩子們都很想表達自己的發現,因此我讓幼兒自己和邊上的小夥伴說說自己的發現;接著我把我準備的有數字的物品和孩子們一起分析我的“發現”。第二是經驗遷移,感知數字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在第一環節中孩子們拿著自己的東西,在第二環節中要求幼兒脫離直觀物體,引發幼兒已有的經驗尋找生活中的數字。孩子們很會找,什麼公交車的路線號,汽車摩托車的牌照,超市裡也有很多的數字,他們基本上都能知道這些數字作用的一二。孩子們發現有數字的地方還真不少,就連衣服拉鍊頭上有數字也被他們發現了。真所謂人多力量大,我們共同找到的有數字的東西還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兒操作。利用幼兒的對生活中數字的理解運用到實際中去。

  透過本次活動,讓我收穫不少,整個活動環節很清楚,一環一環之間緊緊相扣、層層遞進,設計的問題也具有有效性,能開動幼兒的小腦筋。但缺點也有存在,一些細節方面還要注意。在這個活動中讓我深刻地瞭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課堂所需的東西是很重要。在活動中孩子們願意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自由自在地採擷自己感興趣的“果子”,他們採來的“果子”是絢麗多姿的,然後回到課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豐富,起到“以一當數十”的作用。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給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親身實踐活動的機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