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幼兒園教案(精選11篇)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幼兒園教案(精選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月餅、各種水果。

  2、關於中秋節的掛圖,主要內容包括月亮的變化、宮燈、嫦娥奔月的故事情節。

  3、家長將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活動過程:

  1、講述一箇中秋節的傳說。

  今天是中秋節。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亮,人們看到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過節吃的月餅也被做成圓形的,像月亮一樣。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水果豐收,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2、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嚐。

  (1)請個別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2)講述活動:神秘的月亮,啟發幼兒講述節前、節後月亮的大小變化情況。

  (3)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4)大家品嚐月餅、水果等食物。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親子游戲——談話品嚐

  活動內容:

  一、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親子游戲

  遊戲一:手指遊戲:《變變變》

  玩法:用小手指做遊戲。

  遊戲二:韻律遊戲《拍手點頭》

  玩法:根據音樂的節奏與歌詞來進行拍手和點頭動作。

  遊戲三:粘泡泡糖

  玩法:家長和幼兒一起問教師:“泡泡糖,泡泡糖,粘什麼?”教師回答:“兩個兩個粘”後面的主持人可隨機說。

  遊戲四:擊鼓傳花

  玩法:一人在敲鼓,一人用傳花的方式進行,當音樂停止時,物品在誰的手上,就由誰來進行表演。

  四、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月餅是該節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與同伴共同品嚐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幾種形狀、包裝、口味不同的月餅。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要過節了,你們知道要過什麼節嗎?(幼兒回答,引出中秋節)

  二、主體部分

  1、出示月餅,引出中秋節的特色食物。

  教師:這是什麼?我們什麼時候吃月餅啊?

  教師:我們來看看書上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呢?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呢?(讓幼兒知道中秋節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過節時全家要團圓,吃團員飯,一起賞月、吃月餅等)

  2、幼兒瞭解中秋節的傳說及特色食品。

  教師:你們知道中秋節有什麼傳說嗎?(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那你們都吃過哪些味道的月餅呢?月餅都有哪些形狀的?(教師介紹一下自己帶來的月餅盒的形狀、顏色及畫面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月餅盒上畫的是什麼意思嗎?(讓幼兒瞭解月餅盒上的中秋情節)

  3、月兒品嚐月餅,知道月餅的口味。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月餅,等會分給每位小朋友嘗一嘗,吃了月餅之後要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教師分發月餅)

  教師:好了,月餅好吃嗎?現在我要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了,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你還喜歡吃什麼味道的?(幼兒回答)

  三、結束部分

  教師:今天我們瞭解了中秋節的傳說,還知道了中秋節的特色食品。最開心的是,我們還品嚐了味道不同的月餅,月餅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師沒有全部帶來,不過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小朋友們在家裡過節的時候,可以邊賞月邊吃好吃的月餅哦!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中秋節也是水果豐收的節日。

  透過家庭小組式競賽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組號牌自帶水果一次性塑膠刀具盤子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活動的意義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坐在月下不光賞月還要品嚐月餅和各式豐收的水果,感受生活的富足。

  二、介紹遊戲規則:

  今天我們的家長也帶來了豐富的水果,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個別家庭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名稱,基本特性)現在我們將舉行一個製作水果拼盤的大賽,活動規則如下:

  1、以三個家庭為一小組,發放號牌。

  2、在規定時間內,不但要比造型還要比桌面整理。

  3、幼兒參與性將作為優先評獎標準。

  4、獎項有:配合默契大獎和造型獎。

  三、水果拼盤比賽教師注意進行部分協作,其他班教師記錄並進行評獎。

  四、評選與品嚐活動頒發獎狀,互相交換品嚐水果拼盤。

  五、教師進行今天活動的小結

  你們今天這個中秋節過的怎麼樣?(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覺)你還知道哪些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呢?你喜歡過這些節麼?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瞭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透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穫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操場與教室道具準備:月餅、盤子、塑膠刀,手套,麵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一)、(1)匯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透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透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準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佈置好場地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三)、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製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乾淨,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後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後。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四)、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五)、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欣賞漂亮的月餅盒,體驗中秋節的快樂

  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慾望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月餅盒

  活動過程:

  1、展示月餅盒

  (1)請幼兒說一說,我的月餅盒是怎麼樣的?是哪兒來的?

  (2)說一說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2、講述月餅盒

  (1)我的月餅盒象什麼?

  (2)我要讓我的月餅盒變成什麼樣的?

  (3)我和誰一起玩月餅盒,我和誰的月餅盒做朋友?變成了什麼?

  3、玩月餅盒引導幼兒用各種各樣月餅盒進行搭建,玩月餅盒。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準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1、匯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匯入活動主題

  2、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3、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4、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著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5、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6、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為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8

  教育目標

  1、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以及一些關於中秋節的習俗。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並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熱鬧氛圍。

  3、透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能力。

  學習目標

  1、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接觸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並對之感興趣。

  2、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表現的情趣,知道月亮在任何有水的`地方和透明的玻璃上都會出現映像。

  3、透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知道月亮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時圓時缺,培養幼兒愛科學、愛探索的的情感。

  4、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知道3、4、5表示的數量,培養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

  5、欣賞有關月亮的文學作品、音樂作品,感受作品的有趣和奇妙。

  6、發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有關中秋節風俗習慣的資料,培養幼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7、透過猜想和畫"月亮上有什麼?"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並讓幼兒講述自己圖畫的內容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環境佈置

  1、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

  2、在語言去投放相關月亮知識的圖書。

  3、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家長工作

  1、家長幫助蒐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並提供給大家分享。

  2、為這次主題活動準備一些月餅盒。並與幼兒一起做一個燈籠,最好是共同製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後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4、關注主題活動的進展,及時協助主題活動的展開。

  5、有時間帶幼兒在有月亮的夜晚賞月。

  學習內容第一週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1、透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教學反思:

  “認識中秋節”這堂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聽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過節該吃月餅了,代表家人的團圓。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著用搓、壓的方法,把泥搓園壓扁,並能用工具在泥面上刻印各種花紋。

  2、喜歡民間節日,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泥工工具以及刻、印的工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八月十五中秋節

  2、出示月餅,讓孩子們講講月餅的形狀和花紋——引出孩子們活動興趣

  3、老師講解並示範用橡皮泥做月餅的方法。

  A、先搓圓再壓扁,然後在泥面上用工具畫花紋。

  B、用印模的方法做月餅。

  4、孩子們操作老師指導。鼓勵孩子們大膽繪製花紋。

  5、月餅展覽會。——孩子們互相參觀自己做的月餅,並說說誰做的好?為什麼?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瞭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範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匯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到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