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富貴不能淫》教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富貴不能淫》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上冊語文《富貴不能淫》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上冊語文《富貴不能淫》教案 篇1

  一、學前導引

  【預習目標指引】

  1、知識目標: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駁論文的寫作能力。

  3、情感目標: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拓展資料】

  二、作者作品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今山東鄒縣東南部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透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孟子》一書主要記錄了孟子的語言和政治觀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其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暢達,並長於論辯。孟子也終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

  《富貴不能淫》知識點彙編

  (一)古今異義

  1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2.母命之

  3.以順為正者

  4.富貴不能淫

  (二)詞類活用

  1.富貴不能淫

  2.貧賤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戒之曰。省去主語“母親”

  2.判斷句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者,……也”,表判斷)

  “大丈夫”的標準。

  (1)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

  (2)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

  (3)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施加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亂、動搖、屈服;

  主旨

  《富貴不能淫》透過景春與孟子對於“大丈夫”的不同解釋,明確了孟子關於真正的“大丈夫”的標準。激勵人們要堅持正道、不畏強權。

  知識拓展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指三十歲不惑:指四十歲

  知命: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歲古稀:指七十歲

  耄耋:指八、九十歲期頤:一百歲

  九年級上冊語文《富貴不能淫》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基本技能目標:

  用準確的語調有節奏朗讀課文;

  正確辨析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句的含義;

  (2)能力訓練目標:

  學習本文舉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逐層推論的寫法;理解排比句的表達作用。

  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觀點。

  (3)素質教育目標:

  感知逆境成才、多難興邦的道理,學會在困境中奮起。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學習本文舉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逐層推論的寫法;

  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法,分組討論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

  教學過程:

  1、課前佈置課外閱讀練習:請學生借閱有關孟子、傅說、百里溪及管仲的書,瞭解他們的故事。

  2、教師出示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示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跟讀,自由朗讀,尤其注意排比句的朗讀,提醒學生注意:

  (1)讀準下列字音:傅說膠鬲法家拂士曾益

  (2)注意下列句子的節奏: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

  3、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試疏通文意,教師再組織前後四人一組,互相討論,交流疑難詞句,力求學生自己理解課文大意,以鍛鍊他們的自學和合作能力。

  4、找每組兩名代表,一讀一譯,教師針對相關問題,作適當指導。特別注意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苦勞餓空乏亂動忍生死

  5、引導學生分析探討問題,由淺入深理解文章內容。(投影出示下列問題)

  (1) 本文列舉了哪些人的事例?(請課前預習的同學講一講有關的故事,鍛鍊說話能力)這些事例共同說明了什麼道理?

  明確:列舉了六位聖賢從卑微困窮而成為名垂青史的聖君賢相的典型事例,作者依據這些事實,推出如下道理: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必然會經受種種磨難,只有這樣,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為。

  教師引導:這種從大量事實中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即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就是歸納法。

  (2) 本文除了例證外,還用了什麼方法論證了這一道理?怎樣論證的?(問題有難度,學生討論回答,鍛鍊合作、思維及表達能力,尤其對優秀生有所提高)

  明確:作者除了例證,還善於從個別到一般,講道理分析。並從正反兩方面對比分析論證磨練的必要性:作者先列舉了三個哲理性很強的事實:“人恆過,然後能改;困與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從正面闡述即使作為一般人,也需要在困境中經受磨練,方能發奮進取的道理。接著,作者從個人的成長推論到治理國家,如果沒有法家拂士、敵國外患,往往會導致國家的滅亡,這是從反面論證。

  文章透過兩方面論述,水到渠成,得出結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6、教師對文章思路進行總結,便於學生疏通脈絡。

  內容拓展延伸:

  (1)結合你所知道的事例和自身體會,談談你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理解。

  (2) 本文告訴我們“逆境成才”的道理,那麼順境能成才嗎?留做課下討論。

  作業佈置:

  1、課後練習一、二、三、四;

  2、練習背誦

  3、試總結本節課的古漢語現象: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現象。

  板書設計:

  列舉事實:六位歷史人物----(歸納)----逆境出人才

  九年級上冊語文《富貴不能淫》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熟讀文字,背誦精彩片段。

  2、小組互助學習,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氣度。

  3、以客觀的眼光看待經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學習重點:目標1、目標2

  學習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導語:人們經常說“大丈夫說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麼是不是隻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看看亞聖孟子對“大丈夫”的闡釋。我們已經學過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孟子。

  (一)你讀我讀,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節奏。

  2、翻譯課文。先對照課文及工具書自主學習,疑難之處做標記,

  然後組內交流,還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內交流,互助學習。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思考以下問題,小組交流後,班內展示

  1、孟子對大丈夫的闡釋,哪三句話能概括其精髓?

  2、怎樣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三)你講我講,感受英雄

  思考: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標準,肯定珍藏著許多

  大丈夫的名字。談談你所瞭解的大丈夫形象。請舉例說明。

  (四)你說我說,暢談理想

  “大丈夫”不在於性別,而在於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質。結合自己

  的理想,說說你準備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五)你找我找,發現問題

  在我國星光燦爛的古代文化中,會不時隱藏著某些封建主義的糟

  粕,本文也不例外,請你把這些地方找出來,談談你的看法。

  結束語:願大丈夫的鏗鏘音韻永遠縈繞在你我耳畔,願大丈夫的高尚

  情操永遠流淌在你我心間。

  達標練習:

  1.請簡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妾婦之道

  ②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廣居

  ④無違夫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