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小老鼠上燈臺教案

小班音樂小老鼠上燈臺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音樂小老鼠上燈臺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背景

  為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觀察能力。感受兒歌的韻律感。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感。

  2.能用動作表現滾動的狀態,體驗表演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學生對兒歌的記憶及讀音

  活動準備

  老鼠和貓的布絨玩具。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教師出示老鼠的布絨玩具。有一天,一隻小老鼠爬上燈臺偷油吃,“啊,真香呀!”它正吃得津津有味時,來了一隻貓,你猜小老鼠怎麼了?

  —小老鼠最怕誰?為什麼?

  2.學習兒歌。

  —教師邊操作布絨玩具,邊完整念兒歌一遍。

  —貓來了,小老鼠一害怕,就怎麼樣了?(嘰裡咕嚕滾下來)

  —教師再次完整念一遍兒歌,其中在“貓來了”這句話後,幼兒加念“喵——”,以增強幼兒參與性,滿足幼兒的興趣。

  —教師用雙手做道具和角色進行無聲表演,如一隻手做燈臺,一隻手扮老鼠(見附文),請幼兒嘗試配念兒歌。

  —請幼兒邊拍手,邊念兒歌,體驗兒歌的韻律感。

  ——你們覺得這首兒歌好聽嗎?想表演嗎?

  3.創編動作。

  ——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表演小老鼠滾下來的動作?(如慢慢蹲下來,雙手在胸前做環繞滾動狀)

  ——請幼兒邊念兒歌,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活動延伸

  1.透過直接的表演,幼兒能體會到“嘰裡咕嚕”這一象聲詞的含義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滾翻動作。

  2.這一活動能使幼兒自然感知上、下等空間關係。

  附

  小老鼠上燈臺

  兒歌運動說明

  小老鼠,食指相對。

  上燈臺,左手握拳垂直,右手食指和中指沿左手臂交替攀爬。

  偷油吃。雙手四指併攏,手心朝裡,與大拇指一起張合做吃油狀。

  下不來。雙手併攏做擺手狀。

  貓來了,雙手五指張開在臉兩側做鬍鬚狀。

  害怕了,做抱頭害怕狀。

  嘰裡咕嚕滾下來。左手握拳垂直,右手食指和中指,交替自上而下從手臂滾落。

  教學反思

  《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比較老的歌曲,但是歌曲詼諧幽默,深得孩子們的.喜愛,有很多家長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這首歌。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有個別孩子已經會唱了這首歌曲。

  活動時,我先出示手偶小老鼠,讓孩子在《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聲中,和小老鼠一起鍛鍊,活動活動身體,激發幼兒的情趣,讓幼兒投入到活動中。接著我根據歌詞內容,用手偶講述故事,我邊操作,幼兒邊學習,孩子的興趣一下就提高了。在學唱時,我除了讓幼兒完整欣賞以外,還和孩子們分段欣賞了歌曲。幼兒說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學唱哪句,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歌曲的難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的練習歌曲。遊戲是小班孩子的最愛,這個活動中自然也少不了。在遊戲《貓和老鼠》中,配班的俞老師做貓,小朋友做小老鼠,孩子的興趣一下就提高了,有個別孩子還被大貓的出現給嚇哭了呢!在遊戲中大家都比較關注的是貓什麼時候出現,而不是歌曲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們邊唱邊遊戲還是有些困難的,因為孩子的注意點不是在歌曲的演唱上,而是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貓給抓住,真的是很天真。

  歌曲可以透過具體的音樂形象來表現、恰當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使幼兒透過想象、聯想來理解歌曲,使教學活動情趣盎然,生動活潑。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增強了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自然地將自己角色化,與角色融在一起。

  活動雖然結束,但留給我的思考依然很多,需要在今後的活動中不斷的磨練,不斷的思考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