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上學期音樂教案《螃蟹波爾卡》
小班上學期音樂教案《螃蟹波爾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上學期音樂教案《螃蟹波爾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意圖:
音樂活動是一種審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幼兒是參與的主體,因此選擇適合幼兒水平、有助於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的教材,是促進幼兒音樂能力提高的關鍵之一。小班幼兒聽覺分化能力不強,對節奏、速度等音樂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樂的表面,要深入其內部,聽辯音樂中有趣的變化,有待於教師的積極引導與培養。基於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的分析,我選擇奧地利音樂作品《螃蟹波爾卡》。
該作品基本為AB結構。A段明朗頓挫富有節奏感,B段的節奏歡快流暢,樂曲ABABABAB迴旋,富有童趣別具特色。因此,在目標的設計上力求做到兩點:(一)基本把握樂曲AB的二段體結構,嘗試用動作、圖譜匹配的方法感受、表達音樂;(二)享受遊戲學習的快樂。在實施過程中運用三種策略來達成目標:(一)視聽結合策略:誘發幼兒喜歡小螃蟹的'形象,進而喜歡螃蟹波爾卡這首樂曲。建立螃蟹形象與音樂形象之間的關係。食堂應結合包括課件與音樂的結合,圖譜與音樂的結合。(二)肢體參與策略:這個策略主要是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作品問題。但這不僅僅是認知目標,而是希望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加樂於用肢體區表達音樂形象,提升幼兒喜歡音樂作品的情感。(三)遊戲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們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將孩子們對音樂形象、音樂作品以及參與其中樂意表達的情緒推向高潮,這也是一種積極地情感體驗。
活動目標:
1.基本把握樂曲AB的二段體結構,嘗試用動作、圖譜匹配的方法感受、表達音樂;
2.享受遊戲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精神準備:熟悉幼兒,瞭解幼兒基本情況;
2.物質準備:電腦、課件、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語言匯入主題:
1.教師引出話題:在池塘裡生活這一群小螃蟹,聽一聽他們在幹什麼?及時幼兒共同傾聽樂曲第一遍。
①幼兒和老師共同欣賞課件一遍。
②幼兒和教師交流欣賞後的感覺。
2.教師幼兒共同傾聽樂曲二遍。
①教師幼兒交流:小朋友覺得小螃蟹們在幹什麼呢?
②教師幼兒交流聽了樂曲之後的感受。
二、動作匹配--感受樂曲
1.教師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視聽結合,分段欣賞樂曲。
2.感受A段:教師播放樂曲的A段。
①教師提問:小螃蟹們是怎麼跳舞的呢?
②引導幼兒用動作表達A段,幼兒用動作表達小螃蟹的跳舞,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小螃蟹的動作。
2.感受B段:教師播放樂曲的B段。
①教師提問:現在小螃蟹們在幹什麼呢?
②引導幼兒用動作表達B段,教師幼兒嘗試用動作表達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點引導幼兒把握最後一拍,先引導幼兒數拍子,拍好最後一拍;再引導幼兒配合著吹泡泡的動作,心裡數拍子,拍好最後一拍;最後讓幼兒聽樂句進行表達B段樂句。
3.完整感受AB段樂曲:教師幼兒完整地合著音樂,用動作進行表達樂曲。
三、遊戲匹配--表達樂曲
1.教師撤回節奏圖譜,利用遊戲提升幼兒對樂曲的理解與表達。
①教師提問:螃蟹媽媽來數一數,小螃蟹都回來了嗎?教師交待遊戲規則:螃蟹媽媽帶小螃蟹做一個圓圈遊戲,媽媽點到的小螃蟹跟著媽媽……媽媽和小螃蟹再見,小螃蟹就回家。教師在A段第一個樂句按著節拍一一點數幼兒圍成圓圈,第二個樂曲圍成圓圈;在B段以大圓圈和小圓圈收放的方式,表達B段的樂句,並在每一個樂句的最後,以拍手的動作表達每一個樂句的最後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導幼兒重點感受B段的最後一個節拍。
②教師帶著幼兒合著節拍,做圓圈遊戲2遍。
2.互動遊戲①教師語言引導:請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師)一起做圓圈遊戲,教師AB音樂結構迴圈三次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