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小老鼠的米罐

大班科學:小老鼠的米罐

  活動目標:

  1、學習測量物體容量的方法,感知測量結果與測量工具的關係。

  2、知道量具的大小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3、同伴之間能相互合作,並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活動重點:

  學習測量物體容量的方法,感知測量結果與測量工具的關係。

  活動難點:

  知道量具的大小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1號、2號米罐各12個、大小相同的勺子和杯子12個;記錄紙、鉛筆;裝有大米的白色塑膠盒等。

  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有相關測量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出兩個米罐。

  1、故事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老鼠普普和灰灰是一對雙胞胎,普普是哥哥,灰灰是弟弟。它們的生日快到了,它們共同的好朋友小黑知道了,便提前送給了它們一人一個米罐。普普和灰灰可高興了!因為它們的媽媽剛好買了一袋大米,沒地方裝呢!

  2、出示兩個米罐。

  師:瞧,這兩個就是小黑送給它們的米罐。這兩個米罐一樣嗎?哪不一樣?

  (請幼兒觀察並回答)

  師小結:噢!原來這兩個米罐看上去高矮不同、粗細不同、大小似乎也不同。

  二、同伴合作,尋找比較米罐大小的'方法。

  師:這兩隻小老鼠特別懂事,哥哥說要把大的米罐留給弟弟,弟弟說我小,只要小的米罐就行。可是,它們自己不能確定哪個米罐大,哪個米罐小。想請我們小朋友想想辦法幫幫它們。

  1、小朋友們,你們猜猜哪個米罐大?為了能更好的區分這兩個米罐。我們在這兩個米罐上分別貼上數字1和2。我們就可以稱它們為1號米罐和2號米罐。把你們猜測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裡。

  (幼兒集體猜測並記錄下猜測結果)

  2、動手操作,比較兩個米罐的大小。

  師: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哪個米罐大,哪個米罐小?哪個米罐裝得多,哪個米罐裝得少?

  師:老師在後面的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1號米罐、2號米罐、大米、透明罐子等。一會兒請你們二人合作去試一試,量一量,看看到底哪個米罐大。記得不能把大米撒到桌子和地面上。

  3、幼兒兩兩合作,動手實驗

  4、教師小結,知道比較容量的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們倆想到了什麼辦法?

  師小結:要想知道哪個米罐大,有很多辦法:

  第一種是用一個罐子裝滿米,然後倒入另一個罐子中,看看剩下米了嗎?

  第二種是把兩個米罐都裝滿米,然後把米分別倒入相同的小杯子中,看看哪個倒出來的數量多。

  5、揭示結果,並記錄在表格裡。

  所以透過動手實驗,我們發現是1號米罐大一些,裝的大米多一些,2號米罐小一些,裝的大米少一些。

  三、再次測量,測出兩個米罐的容量。

  (引導發現,量具的大小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1、動手測量,測出容量有多少。

  師:我們知道了這個1號米罐大,它裝的米多,普普和灰灰還想請你們幫忙,測測看它們的米罐到底能裝多少米?

  2、介紹量具。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小勺子和小杯子,你們去量量看,把1號米罐裝滿,能裝幾勺米,幾杯米?並把你們測得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紙上。還是兩個好朋友一組,但是隻要記錄在一張紙上就行。兩個米罐都要測哦,兩人可以分工合作。

  師:請你們兩人一組,自己選擇測量工具,測測看這個1號米罐能裝多少米?並將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紙上。完成以後將記錄紙展示在黑板上。

  3、老師講解記錄方法。

  4、幼兒操作並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5、觀察記錄紙,發現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結果不同。

  師:用勺子作為測量工具的,測出1號米罐能裝20勺米,用杯子作為測量工具的,測出1號米罐能裝5杯子米;用勺子作為測量工具的,測出2號米罐能裝12勺米,用杯子作為測量工具的,測出2號米罐能裝3杯子米;

  5、請你們想一想,為什麼同樣一個米罐,測得的結果不一樣?

  師小結:原來測同樣的東西,我們所用的工具不同,所測的結果也不同。量具越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四、延伸活動,

  1、今天我們是用的勺子和杯子來測米罐的容量,回去想想還能用什麼其他的工具來測一測呢?

  2、回到教室以後我們可以去找不同的測量工具,再來試試測測量量,好嗎?

  活動反思:

  今天我和幼兒一起開展了相關測量物體容量的科學活動《小老鼠的米罐》,這是一個原創活動。為了更好的引起幼兒學習和探索測量的興趣,而且在活動中用到的操作材料是米和罐子,所以我特意編了一個和小老鼠有關的故事。並且將整個活動以故事貫穿時鐘,既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集體的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目測兩個米罐的大小,並將猜測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然後讓幼兒自己動手去操作,去測量,在動手測一測、量一量的過程中找出比較大的那個米罐。幼兒兩兩合作,很認真很投入。不一會兒,幼兒們就想到了兩種比較米罐大小的方法。一是把1號米罐裝滿米,然後再倒進2號米罐,發現2號米罐裝不下,說明2號米罐小,1號米罐大;還有的幼兒是將2號米罐裝滿米,然後再倒進2號米罐,發現1號米罐還沒裝滿,說明2號米罐小,1號米罐大。二是將兩個米罐都裝滿米,然後分別倒進兩個相同的罐子中比一比,也能比較出兩個米罐的大小。幼兒動手操作完以後,就異口同聲說是1號米罐大。接著幼兒再次兩兩合作使用大小不同的勺子和杯子再次測量兩個米罐到底能裝多少勺米和的多少杯米。並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在測量的過程中,幼兒興趣濃厚,也能邊裝邊數。從後來幼兒的記錄中看出,大部分幼兒能進行正確測量,而且用勺子和杯子裝米的時候會將米刮品,裝滿一勺或一杯後再倒進米罐。但是也有個別幼兒沒看看清記錄上的標記,記錄結果出現了差錯。

  從整個活動來看,準備比較充分,環節清晰。兩次幼兒的操作有明顯的遞進關係,而且幼兒的學習、探索興趣較高。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在第一次操作時是否需要在每個操作框裡都投放兩個一模一樣的空罐子,這樣是否反而會阻礙幼兒的思維。是否可以在旁邊準備一些一模一樣的罐子,讓有需要的幼兒去取用。還有老師給幼兒準備的記錄紙可以再稍微大一些,這樣能看的比較清楚。

  總之,透過今天的活動,幼兒學會了測量物體容量的方法,也知道了量具的大小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小,測得的次數越多。而且今天兩次操作都是兩兩合作,提升了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下午幼兒能將今天學到的本領運用到以後的實際生活中去,那麼此次活動就算真正成功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