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奧數解析(二十)植樹問題

三年級奧數解析(二十)植樹問題

  《奧賽天天練》第25講《植樹問題》、第26講《上樓梯與植樹》,知識原理是一樣的,都是應用一一間隔的規律解決問題。

  一一間隔的規律是指:兩個不同的物體一一間隔地排成一行,如果兩端的物體相同,則排在兩端的物體比中間另一種物體多一個;如果兩端的物體不同,則兩種物體的個數相同;如果兩個不同的物體一一間隔地排成一個封閉圖形,兩種物體的個數也是相同的(把封閉圖形從任意一個點剪開展開,就可以得到與第二種情況相同的排列)。

  在植樹問題中我們可以把樹苗和間距看作兩種物體,先求出間距的個數,再利用一一間隔規律,算出樹苗的棵數。

  在爬樓問題中我們可以把樓層看著兩端物體,把樓梯看做中間物體,再利用一一間隔規律,根據樓層求樓梯的層數。

  《奧賽天天練》第25講,鞏固訓練,習題1

  【題目】:

  有16個同學排成一排,要求每2名學生中間放2盆花,需要放幾盆花?

  【解析】:

  16個同學排成一排,每兩個同學之間有一個間隔,共有間隔:16-1=15(個)

  每個間隔放2盆花,需要擺花:15×2=30(盆)。

  《奧賽天天練》第25講,鞏固訓練,習題2

  【題目】:

  某城市舉行長跑比賽,從市體育館出發,最後再回到市體育館。全長42千米,沿途等距離設茶水站7個,求每相鄰兩個茶水站之間的距離。

  【解析】:

  從題目給出條件:“從市體育館出發,最後再回到市體育館。”可知這次長跑路線是個封閉圖形,所以茶水站個數與茶水站之間的間距的個數是相同的。所以每相鄰兩個茶水站之間的距離是:

  42÷7=6(千米)

  《奧賽天天練》第25講,拓展提高,習題2

  【題目】:

  小敏用同樣的速度在校園的林蔭道上散步,他從第1棵樹走到第6棵樹用了5分鐘,當他走了15分鐘時應到達地幾棵樹?

  【解析】:

  首先要讓孩子弄清:在散步過程中,與時間有直接數量關係的是路程,也就是樹的間距,而不是樹的棵數。

  走到第6棵樹,走來5個間距,用了5分鐘,每分鐘的路程為1個間距:5÷(6-1)=1(個)。

  走15分鐘,共走了15個間距,到達第16棵樹:15×1+1=16(棵)。

  《奧賽天天練》第26講,鞏固訓練,習題1

  【題目】:

  一根木料鋸成4段用了6分鐘,另外有同樣的一根木料以同樣的速度鋸,18分鐘可以鋸幾段?

  【解析】:

  首先要讓孩子弄清:一、在鋸木頭的過程中,與時間有直接數量關係的是鋸的次數和每次鋸的.時間,而不是鋸的段數;二、木頭鋸成的段數總比鋸的次數多1。

  鋸4段需要鋸3次,鋸一次的時間是:6÷(4-1)=2(分)。

  18分鐘可以鋸的次數是:18÷2=9(次)。

  18分鐘可以鋸的段數是:9+1=10(段)。

  《奧賽天天練》第26講,鞏固訓練,習題2

  【題目】:

  時鐘6時敲了6下,5秒敲完。那麼,這隻鍾12時敲12下,幾秒敲完?

  【解析】:

  與時間有直接數量關係的是鍾每敲兩下之間的時間間隔。

  時鐘敲6下,有5個時間間隔共5秒,即每敲兩下之間間隔1秒:5÷(6-1)=1(秒)。

  時鐘敲12下有11個時間間隔,需時間:(12-1)×1=11(秒)。

  《奧賽天天練》第26講,拓展提高,習題1

  【題目】:

  一個運動員參加馬拉松賽跑,他從第1個茶水站跑到第4個茶水站共用了75分鐘,已知從起點到終點每兩個茶水站相距5千米(起點和終點都沒有茶水站),他跑完全程共花了200分鐘,問馬拉松的賽程是多少千米?

  【解析】:

  從第1個茶水站到第4個茶水站中間有3個間隔,共用了75分鐘,每跑一個間隔需要時間:75÷(4-1)=25(分鐘)。

  每兩個茶水站相距5千米,即這個運動員25分鐘跑了5千米。200分鐘跑的路程也就是馬拉松的賽程:200÷25×5=40(千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