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故事活動教案反思《認識星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故事活動教案反思《認識星期》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故事活動教案反思《認識星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2.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1.星期媽媽和七個星期寶寶的圖片。

  2.兩個孩子一個轉盤。

  3.每位幼兒一個星期卡片。

  活動過程:

  一、兒歌匯入。

  1.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唸一首關於星期的兒歌,好嗎?(朗誦兒歌)

  2.你們知道兒歌裡的星期是怎麼來的嗎?我們一起來聽一個關於星期來歷的故事。

  二、新授:認識“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

  1.教師講述故事。

  2.故事裡講到了誰?星期媽媽一共生了幾個孩子?它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叫什麼?第三個孩子又是誰?星期四是第幾個出生的?第五個孩子叫什麼?第六個孩子叫什麼?最後一個是誰?

  3.他們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服?為什麼?

  4.星期寶寶們沒有排好隊,星期媽媽找不著了,誰來幫星期媽媽排排隊呢?

  5.星期寶寶排好了隊,心裡可高興了,他們想和小朋友玩“誰不見了“的遊戲。

  三、遊戲“誰不見了“。

  請你找一找誰不見了,我們看看是不是星期X啊?

  四、轉盤遊戲。

  1.看,這七個調皮的星期娃娃又來到了轉盤上,他要和小朋友繼續玩遊戲。

  2.介紹轉盤。

  小朋友看一看,這個轉盤上有些什麼?指標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3.講解遊戲規則,幼兒探索。轉動指標後,指標停到幾,就請小朋友說出星期幾的鄰居分別是誰?兩個小朋友玩一個,一個小朋友在玩的`時候,另一個小朋友做小老師,檢查他說的對不對,然後交換。

  4.個別幼兒交流。你剛才找的是星期幾的鄰居?

  5.(教師示範轉動轉盤,請個別幼兒講述)星期六的鄰居是誰呢?星期日的鄰居又是誰和誰呢?

  6.小朋友說的很好,請剛才沒有玩過的小朋友再玩一玩,玩過的小朋友做小老師。

  7.你知道星期和小朋友有什麼關係嗎?老師這裡有一張表格,我們起來看一看,我們一起數一數一個星期有幾天呢?上學的是哪幾天?休息的是哪幾天?請小朋友上來將上學的打勾,休息的畫圈。

  小結:原來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學的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休息的時間。

  8.你知道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後,第二個星期是從星期幾開始的呢?對了,第二週又要從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那第三週呢?這樣一星期一星期的迴圈,小朋友也在一星期一星期的長大。

  小結:看來小朋友都理解了星期,那星期還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找鄰居的遊戲。

  四、角色遊戲:找鄰居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卡片,請小朋友排好隊到每一組的籃子裡去拿一張卡片,掛在胸前說一說,你拿的是星期幾的卡片,你的好朋友是星期幾,然後按照星期一到星期日的順序拉成一個圓圈。

  3.我們一邊轉圈一邊念兒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唸完兒歌就蹲下不動。

  4.老師說到“星期幾的朋友在哪裡“,星期的兩個鄰居就站起來將手舉高,其他星期寶寶蹲著不動。

  5.請一組幼兒示範。

  6.幼兒遊戲。

  五、結束部分。

  星期娃娃還藏在了日曆上,我們再去找一找。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理解星期的來歷,隨後透過遊戲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迴圈性,最後,讓幼兒形成“星期“的概念,對星期更感興趣。

  整個活動,我從始至終遵守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的想法儘量多的表達,然而在孩子玩轉盤遊戲的過程中,也讓幼兒進行自由探索,讓幼兒充分了解星期的順序性,在最後透過提問“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那接下來的一星期又是從星期幾開始的呢?“這樣讓幼兒明白星期是一週周迴圈的,有周期性的。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因為星期幼兒接觸的比較多,所以在提問時對幼兒的難度也較低,在發現沒有難度時,教師應該適時進行調整,如在問到“星期二的鄰居是誰?“幼兒都能清楚地說出來時,教師可以增加難度,可問“星期一和星期三是誰的鄰居?“讓幼兒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在活動中自己的語言不夠精煉,不流暢,透過本次活動,讓自己有所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