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精選8篇)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影片、圖片、文字資料等各種歷史資料培養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學習是學生認識到中國是遠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元謀人、北京人的特點。

  【教學難點】

  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並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激趣匯入

  自從有了人類,就開始了人類歷史。人類社會經歷了一個由低階到高階的發展過程,那麼,最早的人類產生在什麼地方,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人類的奧秘。

  二、新課學習

  (一)元謀人

  教師:俗話說的好,樹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那麼,同樣道理,我們人類的老祖先是怎樣出現在地球上的呢?關於人類的出現你知道有哪些說法嗎?

  學生:中國有女媧摶土造人說。

  學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說。

  多媒體展示

  教師: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的神話有一個共同的觀點,人是神創造的。我們人類果真是“神”創造的的嗎?那麼我們人類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來看一組圖片。(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展示祖國境內遠古人類遺址圖)

  教師:元謀人產生的時間在什麼時候?

  學生: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教師:考古學家在哪裡發現的元謀人足跡。

  學生:雲南元謀縣

  教師:那元謀人的生產生活情況怎麼樣?

  學生:會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教師:元謀人的社會地位如何?

  學生: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教師: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在雲南省元謀縣發現兩顆牙齒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經科學家鑑定,這是遠古人類的遺物,距今約有170萬年,我們稱他們為元謀人(多媒體展示)

  北京人的發現

  教師: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遺址堆積層厚40多米,遺址最先於1921年被發現,後來人類學家根據在遺址中發現的3枚牙齒,將活動在這裡的古人類命名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教師:結合文章內容找出重點。

  教師:北京人在什麼時期出現的?

  學生: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

  教師:北京人在哪裡發現的呢?

  學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

  教師:北京人具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教師:北京人的發現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最先於1921年被發現。後來人類學家根據在遺址中發現的3枚牙齒,將它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俗稱“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學生:1929年,中國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同年又發現用火遺蹟。

  學生:1936年,在同一地點發掘出土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此後,這一遺址進行了多次發掘,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

  教師:北京人發現有什麼作用?

  學生:為科學家復原北京人的特徵和生活狀況作出了重要的證據。

  問題思考: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

  學生: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化石是埋藏在地層裡的古代生物的遺物。最常見的化石是由牙齒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動物死後,屍體的內臟、肌肉等柔軟的組織很快便會腐爛,牙齒和骨骼因為有機質較少,無機質較多,卻能儲存較長的時間。

  學生:化石的發現對我們復原北京人的特徵和生活環境提供了重要證據。

  教師:北京人的發現具有怎樣的社會地位?

  學生: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蹟最豐富的遺址,1987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三)北京人的特徵

  教師:北京人具有什麼特點?

  學生:頭部像猿人。前眉脊骨粗壯,顴骨高突,嘴巴前伸,沒有明顯的下頜。

  學生:手腳分工明顯會製造和使用工具像人。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圖片透過比較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你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學生: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多媒體展示圖片)

  教師:北京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怎樣?

  學生:生活狀況:獵取動物、採集植物果實為食,會使用火來燒烤食物、照明、驅寒。

  學生:使用工具:石器、骨器、木棒、鹿角等。

  教師:在遺址中,還發現了虎、豹、熊、鹿、野豬等許多獸骨化石,在這樣險惡的環境裡,只靠單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因此,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的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多媒體展示)

  教師: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韓非子為什麼這樣說?

  學生:猛獸出沒、險惡異常。

  學生:打製石器、簡易木棒。

  學生:團結就是力量。他們想到的辦法是群居。

  學生:所以就形成早期的原始社會。

  思考:北京人的火是怎麼來的?

  學生:煤的自燃

  學生:雷電生火

  學生:偶然碰撞生火

  學生:森林自燃生火

  (多媒體展示有關火的圖片)

  教師:即使沒有兇猛野獸,一個人也難生活,尋找食物成了難題。只有群居,男女分工狩獵和採集才能維持生存。所以北京人採取了群居生活,這就是早期的原始社會。

  教師:請問:他們用火做什麼呢?

  學生:燒烤食物

  學生:驅趕野獸

  學生:照明禦寒

  教師:思考我長得很像猿,卻叫我北京人,你看我是人嗎?

  學生:你長得的確很像猿,但你手腳分工明顯,還會使用天然火啦,最重要的是你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了,所以你真的是人了!

  教師: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北京人過群居生活,是由生產力水平的極端低下和環境的險惡所決定的。

  教師:北京人發現的意義

  學生:北京人的發現對研究古人類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世界迄今所知發現的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學生:1987年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三、課堂總結

  本課我們除了學習了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之外,後來我們透過考古我們又發現了藍田人、丁村人等等很多的遠古人遺址,因此我國成了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豐富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說明我們腳下這塊土地是一方沃土,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

  四、課堂練習

  1、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要透過(C)

  A、神話傳說

  B、史書記載

  C、考古發掘

  D、學者推斷

  2、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A)

  A、勞動

  B、火的使用

  C、直立行走

  D、製造和使用工具

  五、作業佈置

  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

  【教學反思】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學習了元謀人、北京人。讓我們知道了人類是從何而來,解開了我們的疑惑。在教學中加入影片或文獻資料讓學生更加的深入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透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比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麼區別”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透過思考、探究“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及閱讀、識圖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勞動創造了人。

  教學方法

  情景匯入法、講授法

  學生學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二、導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類是萬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類才有人類社會的歷史。那麼最早的人是怎麼來的?同學們知道哪些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呢?

  學生積極踴躍的講述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西方上帝造人傳說、中國的女媧摶土造人、盤古開天闢地等等。)

  師:關於人類起源,無論西方的上帝造人還是中國的女媧摶土造人都是神話傳說,並不真實可靠,那麼人類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一課,中國早期人類代表—北京人。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

  問:元謀人作為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並要求識圖《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佈》圖,指出:元謀人生活的地區。

  生答:170萬年,雲南省的元謀縣(長江流域)。

  師歸納: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它的發現揭開了祖國大地歷史的新篇章,使我國成為一個歷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國。

  問:請同學們據《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佈》圖指出,除元謀人外,我國境內還有哪些遠古人類遺址?

  生識圖回答:北京人、山頂洞人遺址。

  問:北京人、山頂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歷史,生活在什麼地區呢?

  (開展競賽活動:迅速閱讀看誰回答的即快又準)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萬──20萬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頂洞人/3萬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師歸納:除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外,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遺址從南到北,分佈很廣。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問: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又是怎樣生活的呢,下面讓我們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師先介紹有關賈蘭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頭蓋骨發現、失蹤的經過,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引入一個考古學知識即只有發現了頭蓋骨才能復原古代人類的面貌。這就是為什麼元謀人的相貌不能夠復員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1、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裡。

  2、距今年代約70萬年至20萬年。

  3、北京人的體質特徵

  讓學生觀察北京人頭部復原像,並試著說一說北京人的的體質特徵。學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師補充。

  4、生活情況:

  ⑴使用打製石器。⑵已經使用天然火。會使用天然火之後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還用火照明,防寒、嚇跑野獸。用火燒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縮短了消化的過程,減少了疾病,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⑶過著群居生活。讓學生閱讀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討論:北京人為什麼過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況怎樣?學生結合課文和一些相關知識,應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環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只靠個人力量,無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幾十個人在一起,依靠集體的力量打野獸,採集植物果實、根莖,過著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果實,生活艱苦。)透過北京人的生活情況的分析,使學生明白艱難險惡的自然環境逼迫類人猿為生存而鬥爭,製造簡單粗糙的工具去獲取食物,這個過程就是勞動。勞動促進了人的發展。如果不是環境險惡,類人猿不需勞動即能獲得食物,人類也就不會出現了。所以說:勞動創造了人。

  (三)山頂洞人

  投放“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山頂洞人的生活”圖片,要求學生結合圖片自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指出: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1、結合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指出,山頂洞人在體質特徵方面有什麼變化?(模樣同現代人基本相同)

  2、識“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圖,說明山頂洞人在製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進技術?並舉例說明(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例骨針)

  3、在用火方面,山頂洞人獲取火種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麼不同?(會人工取火)

  4、識“山頂洞人的生活”圖,說明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怎樣形成的?(按血緣關係結合的氏族)

  學生閱讀課文自由回答,然後師生共同訂正歸納總結,填寫圖表。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結合下列有關材料和圖片,思考北京人為何要過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

  2、北京人已學會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對北京人來說有什麼作用?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有什麼意義?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麼樣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豐富,既然我們知道了北京人已經會製造簡單的工具,過著群居生活,會使用自然火。那麼,我們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顯的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同學們應該從體質特徵、製造工具的技術、人工取火、社會組織等方面進行比較。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 篇3

  【課程標準】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瞭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代和地點;知道北京人的體質特徵;瞭解他們使用的工具特徵及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義。

  能力與方法:透過識圖培養觀察能力;透過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養再造想象能力;透過比較北京人、猿類、現代人,幫助學生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歷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中華文明悠長的源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識勞動在人進化中的作用,進行勞動觀點的教育;瞭解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和生活環境,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北京人;難點:元謀人的地位、北京人身體不平衡、山頂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據。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註

  一、匯入新課

  書上的導言,當科學考隊員,來考察一下我國境內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況。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觀察《我國境內早期人類活動地區圖》,設計考察的線路(按一定的時間順序)。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

  學生閱讀課

  積極參與設計考察線路,初步知道先後順序。

  二、元謀人

  要求學生看書,找出“為什麼叫元謀人?(同時解決‘北京人’、藍田人等名的來歷)”“生活的年代與地域?”

  考察:“作為科學工作者,你怎麼知道他已經是人了呢?”“元謀人的發現,有何重要意義?”

  教師小結。過渡:已經發掘的元謀人的遺存不多。接下來我們重點考察一下北京人。

  學生閱讀,仔細研究,體驗一下考察的感覺。

  過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看看從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環境、身體特徵、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問題:你認為有哪些條件(不)適宜人的生存?

  比較體質特徵(觀察真人比較)。

  舊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何不同?如何製作石器?觀察書上的石器,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如何獲取食物?依據是什麼?

  怎麼樣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儲存火種?使用火有何意義?

  教師小結本目內容,說明:北京人遺址是遺存最豐富的遠古人類,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遺產名錄。”

  活動: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學生閱讀,先建立一個整體映像

  然後分別進行考察(閱讀、觀察、分析、結論、發言等活動)。

  增加學生的自豪感。

  四、山頂洞人

  大約二十萬年後,在北京人生活過的地方,又出現了一種進步得多的原始人類――這就是“山頂洞人”。

  引導學生考察一下,山頂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進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歸納)。

  比較北京人山頂洞人

  生活年代

  體質特徵

  工具製作

  生活用火

  穿著

  自然過渡,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閱讀教材,填表比較

  著重考察:怎麼知道他們會人工取火?他們是如何鑽孔的?

  五、收穫與疑問

  我們今天的科考結束了,你有什麼收穫呢?

  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作為小結。

  拓展思路。

  六、練習

  書後“學習測評”。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識記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人、北京人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點等。

  2、透過探究山頂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等問題,體驗獨立思考和歸納比較的過程。

  3、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和難點:

  北京人基本概況;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故事激趣,匯入新課,解讀學習目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生成問題

  歌曲《大中國》中唱到“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長江和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這裡誕生了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嗎?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知識模組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自主閱讀課本P2內容,完成第1題。

  1.簡述元謀人的生活狀況。

  (1)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2)生活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3)生活狀況:會製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歷史地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古人類。

  知識模組二北京人的發現

  自主閱讀課本P3內容,完成第2題。

  2.簡述北京人的生活狀況。

  (1)生活年代:距今約70~20萬年。

  (2)生活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獵、採集為生。

  知識模組三北京人的特徵

  自主閱讀課本P4~5內容,完成第3~4題。

  3.簡述北京人的特徵。

  (1)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脊較粗、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

  (3)生活狀況:使用打製石器,過群體生活,會使用天然火併儲存火種,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上的里程碑。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的名稱、生活年代、地點和發現的主要考古資料,知道我國早期遠古人類的名稱、生活年代、地點、體制特徵、使用的工具、火的使用和發明以及生活組織情況。

  2 、能力目標:利用課本中的歷史地圖、圖片,培養看圖、識圖能力;透過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養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3 、情感目標:透過學習,知道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透過對問題的探究學習,培養合作意識和崇尚科學的精神。

  二、課程標準

  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瞭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三、重點難點

  1 、重點: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

  2 、難點:人類社會從低階到高階逐步演化,掌握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四、教學裝置和教學方法

  1 、教學裝置:多媒體

  2 、教學方法: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和演示法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影片匯入):《中國歷史中國歷史元謀人遺址》,學生邊觀看影片邊思考——從這個影片中,你獲取到怎樣的資訊?請簡單概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影片匯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本課作為歷史課程開篇的第一課,先聲奪人地將學生牢牢地吸引進我們的歷史課堂至關重要。)

  (二)授課過程

  1 、元謀人(距今約170 萬年)

  教師:對於元謀人,結合剛才觀看的影片和課本上第2 、3 頁的內容,我們發現了哪些考古資料?

  學生回答略。

  教師:(展示元謀人的牙齒化石圖片),什麼是化石呢?請同學們查字典瞭解一下。(由於自然作用在地層中儲存下來的地史時期生物的遺體、遺蹟,以及生物體分解後的有機物殘餘等統稱為化石。)觀察這兩顆牙齒化石,它們有什麼特點?(碩大、粗壯,根據考古學家的鑑定,它們同屬一個男性成年個體,而且是門齒化石。)

  學生回答略。

  教師:另外,考古學家在元謀人的遺址中還發現一些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像剛才影片中提到的刮削器,而在遺址的黏土層中還發現了許多炭屑和黑色的燒骨。這些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現在,請同學們扮演考古學家的角色,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然後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分享學習成果。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經開始使用石器了;而炭屑和燒骨,則說明不排除他們已經會使用火了。但是,僅僅靠這些考古資料就想揭開原始人生活神秘的面紗還很困難,我們還需要透過考古資料豐富的遠古人類遺址來揭開原始人的生活。除了雲南的元謀縣,還有那些遺址可以幫助我們揭開原始人的生活呢?

  (教師呈現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圖)

  同學們認真觀看這一張圖片,看看能歸納出哪些有用的資訊?同學們讀歷史地圖的時候,要遵循一些原則:

  第一,看圖片題目,弄清楚這幅圖要告訴我們什麼;

  第二,看圖例,知道圖中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第三,看圖中的地名、分佈方位及古今地名註釋;

  第四,找出特點。

  現在,以四人小組形式共同討論這兩個問題。

  同學們討論、回答略。

  教師歸納:從這幅圖可以看出,我國已知的遠古人類遺址主要分佈在我國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這說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確是中華人民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的遠古文明。在這些遠古人類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年代最早的是元謀人,他們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生活年代距今有大約170 萬年的時間了。剛才我們已經學習過元謀人的相關內容了,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認識另一遠古人類——北京人。

  2 、北京人( 距今約70 萬——20 萬年)

  教師展示周口店的照片,為學生介紹:20 世紀20 年代後期,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龍骨山的巖洞裡,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了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

  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和猿的正面和側面,請學生思考:認真觀察圖片,說說北京人的頭部特點;再看猿、猿人,結合現代人的頭部骨骼,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同學們透過觀察,會發現北京人長得既像猿類而又具有現代人的特徵,也因為這樣,我們稱他們為“猿人”。細心觀察,會發現北京人頭部的猿類特徵比較明顯,比如前額低平,眉骨粗壯,顴骨突起,嘴部前伸,沒有下巴。他們體格健壯,肌肉有力,毛髮非常濃密。

  北京人的四肢相對來說比頭部要進步些,他們的上肢已經基本具備了現代人的形式,下肢雖然和現代人相似,但還有很大程度的原始性。在這裡,老師就想到一個問題了:為什麼北京人的上肢接近現代人,而頭部和下肢卻更像猿呢?同學們能推測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略。

  教師歸納:正是由於勞動,手由最初只能做簡單動作到逐漸會做各種複雜動作,靈巧性越來越強。因此,手是最先向現代人方向發展的。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還是勞動的產物。下肢在四肢分化之後,只擔負支撐身體和行走的任務,所以相對手的發展來說較為落後。而隨著四肢的分化和手的發展,腦也在緩慢地進化。這些變化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教師展示圖片,提問:根據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圖和北京人砸擊敲打圖,描述北京人是怎樣勞動的。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在原始時代,北京人要面對種種險惡的環境,為了生存下來,他們要進行頑強的鬥爭,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逐漸創造了和自然作鬥爭的武器,也就是石器和火。當時他們已經會製造不同用途的石器,他們透過砸擊、敲打、碰撞的方法,把石塊加工成各種形狀的石器。同學們可以翻到書本的第4 頁,看看頂頭部分的小字內容,瞭解一下北京人打造的石器。

  教師:“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能夠製造工具,人類的勞動實踐便開始了。北京人同自然作鬥爭的另一種重要武器,就是火。在他們住過的山洞裡,留下了很厚的灰燼堆,還有被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木炭塊,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說明北京人已經懂得用火了。而從灰燼的成堆來看,他們還不會人工取火。那麼他們的火是怎樣來的呢?火又可以起到什麼作用呢?請同學們再扮演考古學家的角色,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對,他們使用的是天然火。火的使用,能夠幫助他們吃熟食、禦寒、照明和驅趕野獸,這也增強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雖然如此,當時的生活條件依然很艱險,不僅要抗擊種種自然災害,還要猛獸的攻擊。

  在這麼艱險的環境下,我們的祖先是靠什麼樣的組織形式一代代繁衍下來的呢?試著描述一下。

  學生回答略。

  教師:他們過著互相協作的群居生活。這種社會性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類社會力量的源泉。北京人大約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微博的勞動成果,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採集是北京人獲得食物的主要方法。在群居生活中,他們還處於原始的亂婚狀態。這種群體就是原始人群,也就是早期的人類社會。他們就是靠這種社會組織,經過長期的艱苦勞動和鬥爭,頑強地改造自然,改造自己的體質,推動著社會向前發展。

  3 、山頂洞人(距今約1.8 萬年)

  到了距今約1.8 萬年的時候,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又生活著一種原始人類,因為他們的遺骨化石是在龍骨山山頂的洞穴中發現的,所以被稱為“山頂洞人”。同學們自學一下這一部分的內容,一邊閱讀,一邊與北京人的外貌、勞動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比較。

  學生閱讀、回答略。

  (三)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為重點內容是哪些?(學生回答略)

  教師用課件展示知識結構。

  (四)作業

  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寫一篇小作文,500 字左右。

  (五)板書設計

  主機板書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 萬年)

  雲南元謀

  二、北京人(距今約70 萬——20 萬年)

  1 、形貌、體質特徵

  2 、製造工具:打造石器

  3 、使用天然火

  4 、群居生活

  三、山頂洞人

  副板書:根據課堂實際需要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發現及生活情況;舊石器時代、氏族與氏族公社。

  透過對教材的閱讀和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祖國境內的最早居民相貌與生活的情況。以教材為藍本並附以一些課外內容,如:考古資料、圖片資料、文字記載、本地遺蹟等讓學生見識到歷史學科的豐富多彩從而開拓眼界。

  引導學生分析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這些祖國境內最早的人類不斷進化、演變的過程,幫助學生探究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勞動創造世界和人類本身。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教材、分析教材並從中吸取有效資訊的方法。透過介紹我國是世界目前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建議

  重點分析

  北京人及其生產、生活情況是重點。因為北京人的考古資料十分豐富,得到了完整的頭蓋骨和較多生產生活遺蹟,可以充分證明北京人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等情況,區別人和動物,證明勞動創造了人。

  山頂洞人。山頂洞人的生活地域與北京人相同,與北京人相比較,在體質和腦容量方面與現代人更加接近,掌握的生產技術等方面也有了很大進步。從對比中可以瞭解到人類的演進過程。

  難點分析

  ⑴對一些專有名詞的理解是難點,如:原始社會、氏族公社等。由於學生年齡小,以前接觸歷史知識很少,加之時代久遠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⑵勞動創造了人是難點。初一的學生尚未接觸到社會發展史,對於人類進化的知識幾乎是空白,恩格斯的話對於初一的學生理解起來一定很吃力,需教師循循善誘。

  教法建議

  教師讓學生思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井引導學生從體質特點、製造工具、使用火、社會組織形式、觀念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初步學會透過對比認識、理解歷史知識的方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北京人、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勞動創造了人

  教法設計: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如北京、陝西)可以參觀原始社會遺址。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類是萬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類才有人類社會的歷史,那麼最早的人是怎麼來的?上帝造人的傳說(講上帝造人的故事),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的傳說(讓學生講故事),反映了人類對自身的困惑。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終於認識到,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是由古猿的一支發展來的。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

  一、祖國境內最早的人類

  1、元謀人

  建議教師先讓學生看書第一頁“我國遺址分佈圖”同時告訴學生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肥沃的土地是我們的衣食之潭,眾多的江河給我們灌溉之利,縱橫的山脈,茂密的森林蘊藏著豐富的寶藏。早在遠古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上。提出問題“在這些遠古人類中,誰是我國最早的人類?他的發現時間和地點?”學生讀書,並回答問題。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回答後,簡單補充一些有關元謀人的知識。教師再次向學生提出問題,“看完我國遺址分佈圖後同學們有什麼感想?”學生的答案中會有分佈較多或均勻的說法,教師少作補充後指出,我國是世界上目前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從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 北京人

  關於北京人建議教師先介紹有關賈蘭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頭蓋骨發現、失蹤的經過,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告誡他們——落後就要受欺,落後就要捱打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同時引入一個考古學知識即只有發現了頭蓋骨才能復員古代人類的面貌。這就是為什麼元謀人的相貌不能夠復員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1、地點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裡。

  1929年,我國考古學家裴文中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奠定“北京人”在科學上的堅實基礎。以後,考古學家在周口店又先後發現了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骨,還有152枚牙齒、10多塊上、下肢骨。同時出土的文化遺物,有石器和經過打擊的石片10萬多件,有用火的遺蹟,還有虎類、鹿類等100多種動物骨化石,其中腫骨鹿和鬣狗就各有2000多個個體。

  2、距今年代 約70萬年至20萬年。

  3、北京人的體質特徵

  建議教師讓學生觀察北京人頭部復原像,並試著說一說北京人的的體質特徵。學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師補充。(前額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頭部微微前傾,還殘留某些猿類的特徵)。

  4、生活情況:

  ⑴使用打製石器。北京人的生產工具北京人把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這種打製石器的時代,叫作舊石器時代。北京人還把樹枝砍成木棒,作為狩獵和採集的工具。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當年,北京人就是用這些石器的木棒,採集植物的根、莖和果實,捕捉動物,還用石器來剝割動物的皮和肉。學生看課本上《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圖上左邊的石器為砍砸器,邊緣經過打擊,砍砸器用來砍伐木柴和狩獵用的木棒;右邊的為刮削器,用於刮削木棒。

  ⑵已經使用天然火。指導學生自習教材有關使用天然火的內容並且看課本上《北京人用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圖,並描述途中的景象(四個人在燒火取暖,一個人兩手抱著雙肩,似乎身子還在發冷,洞口一人人右手舉著火把,左手摟著柴草,洞外是黑洞洞的,遠方的天空似有一些星星)。教師提問:北京人會使用天然火之後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還用火照明,防寒、嚇跑野獸。用火燒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縮短了消化的過程,減少了疾病,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過著群居生活。讓學生閱讀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討論:北京人為什麼過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況怎樣?學生結合課文和一些相關知識,應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環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只靠個人力量,無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幾十個人在一起,依靠集體的力量打野獸,採集植物果實、根莖,過著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果實,生活艱苦。)

  透過北京人的生活情況的分析,使學生明白艱難險惡的自然環境逼迫類人猿為生存而鬥爭,製造簡單粗糙的工具去獲取食物,這個過程就是勞動。勞動促進了人的發展。如果不是環境險惡,類人猿不需勞動即能獲得食物,人類也就不會出現了。所以說:勞動創造了人。

  5、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區別:

  名 稱

  時間

  相貌

  用 火

  工具

  社會生活

  學生透過此表格的填寫,不但加深了對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瞭解,而且對於人類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是的發展、進步的有了比較,有利於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教師總結: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漫長的也是艱難的,在祖國境內最早的居民之後又有哪些人類活動,讓我們繼續去學習去探索。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 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2.思想認識

  ① 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國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② 勞動創造世界和人類本身。從我國遠古人類製造工具會勞動的歷史,認清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

  教學重點:

  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

  名詞生疏。人類自身從猿到人的發展,勞動創造了人的真理比較抽象。

  教學方法:

  講述法。利用各種掛圖、插圖。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有人類才有人類社會的歷史,那麼最早的人是怎麼來的?上帝造人的傳說(講上帝造人的故事),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的傳說(讓學生講故事),反映了人類對自身的困惑。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終於認識到,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是由古猿的一支發展來的。

  祖國境內最早的人類(結合P7“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佈”圖)。

  1.元謀人云南省元謀縣,距今170萬年。(最早)(生活在長江流域)

  藍田人,距今約80萬年。

  讓學生看P8“從猿到人的演變、進化”圖,講解人類由猿進化到人的過程。

  2.北京人的發現

  ① 地點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裡。

  ② 距今年代 約70萬年至20萬年。

  ③ 生活情況:

  A、 使用打製石器。(P9資料)

  B、 已經使用天然火。

  C、 過著群居生活。

  艱難險惡的自然環境逼迫類人猿為生存而鬥爭,製造簡單粗糙的工具去獲取食物,這個過程就是勞動。勞動促進了人的發展。如果不是環境險惡,類人猿不需勞動即能獲得食物,人類也就不會出現了。――人需要艱苦環境的磨練,成大事者都有苦難的童年。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成吉思汗 賈寶玉

  3.山頂洞人

  ① 距今年代 大約18000年

  ② 地點 同北京人

  ③ 生活情況

  A、 使用打製石器,但懂得磨製和鑽孔技術,還會做裝飾品。(愛美之心,古已有之。)P11插圖。

  B、 已經懂得人工取火。(講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

  C、 漁獵和採集是主要的生產勞動。

  D、 是氏族公社最早的居民。(講婚姻形態的發展:雜交――有規則的雜交――族外群婚――對偶婚――一夫一妻制)

  作業:P12,1—2題。

  小結:複習提問,當堂鞏固。

  課後記:透過講婚姻形態的發展可使學生比較清楚的瞭解什麼是氏族公社,把課文上沒有明確的線索發掘出來。

  歷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第1課,主要學習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第二部分是北京人的發現,第三部分是北京人的特徵。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是包含關係,因為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了北京人;第二、三部分是遞進關係,先介紹北京人是怎樣被發現的,再根據出土的北京人遺址化石推測北京人的特徵,最後總結髮現北京人的意義。

  透過考古發掘,我國目前已發現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蹟三四百處,遍佈全國20多個省市,主要分佈在黃河、長江流域。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其中,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元謀人,與現代人最為相近的是山頂洞人,最著名的早期人類遺址是北京人遺址。北京人遺址內容豐富,大量的遺骨、石器和用火遺蹟,證明遠古確有直立人存在,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物件是剛剛進入初中的新生,他們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但對歷史的認識還停留在感性階段,對歷史知識、歷史概念缺乏系統的瞭解和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導,多采用形象直觀的材料、深入淺出的語言、靈活多樣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識記元謀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時代和地點,把握北京人的特徵,瞭解元謀人和北京人所用工具的基本特徵以及他們獲取生活資料的主要方式,瞭解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理解火的使用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重大意義。

  2.識讀《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圖》等,掌握識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從圖片中提取有效歷史資訊的能力;透過對比大猩猩、北京人和現代人頭骨的變化,培養觀察能力;透過比較、分析山頂洞人與北京人的生活,培養獨立思考和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3.瞭解中國不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激發對祖國悠久歷史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認識到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北京人的特徵,北京人發現的意義。

  難點:如何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並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瞭解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生產生活狀況。

  五、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教師設問:人類是如何起源的?你瞭解哪些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參考答案:上帝造人說、女媧造人等神話。)

  教師講述:遺憾的是這些美麗的神話,隨著科學的發展,一個個破滅了。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我們的祖先很可能是由古猿進化而來。

  (設計意圖)以神話故事的形式匯入新課,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順勢切入本課的主題——人類的起源。

  講授新課

  (一)望遠鏡概覽——時空中的遠古人類

  據科學家推算,地球的形成至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最原始的生物出現在地球上,距今已有33億年之久。大約在40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開始向人類轉化,經過漫長的演化,人類終於誕生並走上歷史舞臺,演出了地球上最雄偉壯觀的一幕。

  材料一

  古人類分佈略圖

  (美)時代生活出版公司原著:《人類文明史圖鑑:人類的黎明》,楊軍等譯,50頁,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

  教師設問:看圖思考,古人類主要生活在哪些區域?(參考答案:集中在亞洲、非洲和歐洲。)

  材料二

  人類的進化階段

  喬玉成:《進化·退化:人類體質的演變及其成因分析——體質人類學視角》,載《體育科學》,2011年第6期。

  教師講述:觀察上表,瞭解古人演化過程。考古界普遍認為,南方古猿是人類從猿到人的第一個階段,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一般經歷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個階段。那麼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原始人類分別處於哪個階段呢?請學生觀察下列表格。

  材料三

  直立人

  元謀人170萬年

  藍田人110~60萬年

  鄖縣人90~80萬年

  北京人70~20萬年

  和縣人30~15萬年

  早期智人

  金牛山人25萬年前

  大荔人20萬年前

  馬壩人15萬年前

  長陽人15萬年前

  許家窯人10萬年前

  丁村人10萬年前

  晚期智人

  河套人3萬年前

  柳江人3萬年前

  山頂洞人2萬年前

  榆樹人2萬年前

  資陽人1萬年前

  中國境內的主要遠古人類

  王月前等編著:《圖說中國文化·考古發現卷》,18頁,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教師講述: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表格中關於山頂洞人距今的時間,與我們教材中提到的時間不一致,教材上說的是3萬年。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關於遠古人類的所有資訊都來自化石,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我們對遠古人類的瞭解也更加的準確,很多時候,甚至會推翻以前的結論。所以才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的情況。我們再來仔細觀察這個表格,會發現在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遺存極其豐富,與人類進化相對應的直立人和智人時間序列完整。

  材料四

  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圖

  朱漢國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2頁,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教師設問:結合《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圖》,思考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分佈有何特點?(參考答案: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設計意圖)時空觀念是歷史核心素養之一,它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聯絡和空間聯絡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歷史時間和地理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將史事置於歷史程序的時空框架當中,才能顯示出它們存在的意義。在具體的時空下,有利於學生從宏觀上把握人類的起源。

  (過渡)如此遙遠的時間,如此遼闊的空間,我們是如何知道這些資訊的呢?這得益於一種瘋狂的石頭——化石,即生物死亡以後,埋在泥沙裡,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動植物屍體就會隨著泥沙的沉積慢慢被埋在地層深處。這種伴隨地層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跡的石頭,就是化石。化石形成後,無論地球上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它幾乎都不會改變。所以,化石成了記錄地球歷史的特別文字。今天我們就跟隨化石的足跡,來聆聽它的故事吧!

  (二)顯微鏡聚焦——中國境內三大遺存

  聚焦1:元謀人

  材料五

  牙齒 尖狀器 炭屑

  元謀人部分考古遺存

  ——張興永、周國興:《元謀人及其文化》,載《文物》,1978年第10期。

  教師設問:透過以上考古發現以及閱讀教材第2頁內容,歸納元謀人的概況。

  學生自主學習歸納:

  發現地點

  雲南省元謀縣

  生活地域

  長江流域

  距今年代

  距今約170萬年

  生活特徵

  會造工具、知道用火

  歷史地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