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的回聲――《陝北民歌》

黃土地的回聲――《陝北民歌》

  教學設計背景:

  本課教學內容取材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歡騰的大西北》的第三個課題《黃土高坡鼓喧天》。我又對本課的教學資源進行了再挖掘和深加工。我感覺到學會《領唱秧歌》這首歌曲還不能完全感受到陝北民歌的特點,領會陝北民歌的真髓。所以我又選取了幾首更有代表性的歌曲《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東方紅》等,讓學生欣賞,體驗,表現。

  本課中,我力求把自己對陝北民歌的那份熱愛傳達給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愛聽愛唱陝北民歌。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環境是陝北民歌產生的基礎。

  教學目標:

  一、透過帶領學生欣賞陝北地區的衣著服飾,地域風光和陝北民歌,讓學生了解陝北地區的地域特點,民俗風貌及特有的民間藝術。

  二、學生透過欣賞陝北民歌,感受、體驗陝北民歌的藝術特點,體驗陝北民歌特有的風格和情感,激發學生熱愛陝北和陝北民歌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欣賞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思考三個問題

  1、片中那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片中的人物阿寶的衣著服飾有什麼特點?

  3、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聽賞歌曲《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瞭解陝北的風情、服飾特點。初步感受陝北民歌的奔放豪邁的氣勢。從而讓學生了解陝北的腰鼓:在塵土飛揚中放肆的狂舞,折射出陝北人豪爽,粗獷的性格特點。陝北人的服飾特點:毛巾頭上戴,皮襖板在外,腰扎紅腰帶。以及初步感受陝北民歌的粗獷激昂的旋律特點。

  二、走進黃土高原,瞭解陝北民居――窯洞的特點

  1、自身特點:冬暖夏涼,造價低廉,不佔用耕地,不破壞地貌,向地下爭取居住空間,音響效果好等。

  2、藝術特點:洞門裝飾精緻的隔扇。花飾多樣。

  三、欣賞陝北的剪紙藝術,從而進一步瞭解陝北人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藝術來源於生活。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四、從陝北的`地域特點來了解陝北民歌的產生及特點。

  自由疏散:教師演唱《圪梁梁》

  即興性:影片欣賞《黃河絕戀》片段

  聆聽欣賞陝北民歌,感受陝北民歌的特點。

  1、特殊的地形地貌對陝北民歌的影響。

  2、感受陝北民歌的旋律特點及其特殊的藝術感染力。

  五、欣賞《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藍》,(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

  體會陝北民歌旋律所特有的蒼涼、悲壯和有濃郁黃土氣息的歌詞的特點。

  六、欣賞賀玉堂演唱的陝北民歌《莊稼漢》。

  分析陝北民歌的歌詞的藝術感染力和陝北民歌曲調的中優美而濃烈的情感。

  這就是黃土地的回聲。只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才能產生如此高遠、奔放的民歌;只有土質貧瘠,氣候惡劣的自然環境才能孕育出如此悲涼、激越的音樂。

  七、演唱欣賞《東方紅》

  對比欣賞:自己演唱的《東方紅》和聆聽陝北版的《東方紅》,體驗陝北民歌帶給我們的新感受。

  1、學生演唱《東方紅》,瞭解《東方紅》來源於陝北民歌《白馬調》。

  2、欣賞陝北版的《東方紅》

  對比欣賞兩種版本的《東方紅》的區別,瞭解到陝北民歌的旋律更自由,情感更熱烈,更真摯。

  八、共同學習演唱陝北版的《東方紅》

  九、瞭解演唱更多的陝北民歌如《三十里鋪》、《藍花花》、《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等

  演唱陝北民歌中的名曲,激發學生熱愛陝北民歌的情感。互動式進行。

  十、小結

  教學反思:

  陝北民歌是我的一個情結,上好這節課也一直是我的夢想。我希望把我對陝北民歌的熱愛能夠傳達給我的學生。所以。我用心的準備了這節課。但是當我備課的過程中發現,講陝北民歌的特點太難了。陝北民歌有兩萬多首。有信天游,道情,山曲,酸曲,二人臺等等。學生不瞭解陝北,對陝北民歌瞭解的也很少。在確立教學目標時發現,要想讓學生認識陝北民歌,熱愛陝北民歌就要讓學生充分的瞭解陝北民歌的產生基礎。這就需要了解陝北的地理特徵,瞭解陝北的民間藝術,瞭解陝北人的性格特點民俗民風等。

  為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我設計了欣賞,感受,體驗,表現幾個環節。同時又給學生搭建了多維的立體的學習空間。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視覺感官,從而調動學生的熱愛陝北民歌的情感。我認為教學目標基本達到,學生們對陝北民歌有了一定的瞭解,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喜歡上了陝北民歌。當然,本課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還可以把剪紙,學唱《東方紅》等環節上的更透一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