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精選5篇)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1
教材分析:
這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能夠品味,將內心的感受與朋友交流,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做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生字詞,領會文章大意,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縝密的結構,凝練,極富特色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 領會課文大意,並背誦課文。
2、 學習作者巧妙而縝密的構思。
學情分析: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查閱有關蘇軾資料,預習課文。
老師準備:錄音機、多媒體。
教法與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一)導語: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用飽蘸深情地筆謳歌了祖國河山之美,其中不泛名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一文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夕日欲頹 沉鱗 能與其奇
2、幾個重點詞語:
五色交輝 四時 將歇 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與
3、學生交流蒐集的陶弘景的資料與背景
教師補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人,曾任儲王的侍讀,因看透渾濁的現實,隱居句曲山(今茅山),有愛聽山野松濤之聲。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每逢有吉凶、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鄉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 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的錄音後,模仿進行朗讀。
2、 根據課下注釋,逐字逐句疏通文意,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理出脈絡
3、 歸納本文的主題思想 :
—透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 ,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4、 背誦全文。(分組進行,比賽的形式)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樣寫美景的?(學生暢所欲言,互相補充後明確)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仰視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觀察不同的角度 俯視平看
其三:晨昏變化美
其四:動靜相襯美
2 、課文的結尾能讓我們聯想到其它詩人類似的結尾,你能聯想到那一些?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劉禹錫《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如陸游《書憤》中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想伯仲間”,都有古人自觀的意味,本文也是如此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看似感慨,其實表達了作者企盼與謝公比肩之意,也表達了作者酷愛自然、隱歸林泉的志趣。
四、質疑問難。
五、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請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繪,體會文章優美的意境
5分鐘後,學生班裡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六、 課堂總結:
學生談學習本堂課的收穫,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
七、佈置作業:
1、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2、蒐集有關寫山水之美的名篇
八、板書設計
主題:生命的愉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九、課後反思: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2
教材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里。本文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優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機,透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主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悅。另一方面,本文結構縝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另外,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以四言為主,很是整飭,最後,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雖然沒有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
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到了八年級,但文言文基礎較薄弱,閱讀能力偏低,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學時,必須指導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並積累重點詞語,在理解感知的基礎上懸著恰當的角度對詩歌進行賞析,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教學目標
1、能夠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誦讀能力。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3、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美的意境,
4、引導學生體會文中蘊含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親近自然歸隱山林的志趣,體會文中蘊含的熱愛自然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麗的。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嶽,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板書課題 作者)
二、(首先看文章的題目和背景)
1、題解: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們 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一)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
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2、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品味四字句的節奏。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再次朗讀課文,鞏固理解。
【解釋下列詞語】
(1)五色交輝:這裡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 俱,全都。(3)歇:消散。 (4)夕日:夕陽。 (5)頹:墜落。 (6)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 (7)康樂:指謝靈運,東晉人,是謝玄的孫子,襲封為康樂公,故稱之為謝康樂。 (8)與:參與,這裡指欣賞。 (9)奇:指奇山異水。
【全文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 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歎的啊。巍峨的山峰聳人云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嗚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四、理清思路。
明確:從結構劃分,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
(二)、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接著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分“曉”與“夕”兩層來寫。
(三)、結尾以感嘆總括前文。
五、賞析寫景,體驗感情
根據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作者寫景的特點。(教師稍加點撥。)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美在何處呢?你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點撥、講解:
(1)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峻峭,水的明麗。
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其次是繽紛的色彩之美。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3)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表現了萬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襯托這裡大自然的無限美好。
三種美交替出現,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卷。
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想想,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有的認為流露了現實歸隱之意,等等。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點撥:
文章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實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自康樂以來。未復能有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字裡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總之,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2、學生齊背課文,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總結全文:
同學們: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去品味,讓我們去感懷。其實,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著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寬廣的胸懷去發現,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陽光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的美好。
八、板書設計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習題;
九、課後反思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理清全文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掌握變換角度、動靜結合、以聲襯靜的寫景技巧,體會景物特點以及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愜意之感。
教學重點:對寫景技巧的分析以及對作者情感的感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愜意之感。
教學過程:
導語:
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南北朝時期,在一個日暮黃昏的時候,曲山腳下,翠竹掩映下的茅屋中走出一位白衣老者,他輕捻鬍鬚,面對群山靜靜思索,這已經不知是第多少次的拒絕皇帝的召喚了。此刻他想到了當年做帝王之師時的點點滴滴,想到了這些年來國家每有大事皇宮的來信,想到了官場的步步驚心。。。。。。於是他轉身,揮毫畫了這樣一幅畫,畫上是兩頭牛,一頭埋頭於青草間,愜意自得,一頭被戴上了金籠頭,讓人牽著鼻子走。這幅畫隱晦的表達了他歸隱之意,他就是時人謂之‘山中宰相’”的陶弘景。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被稱為“流動的山水詩”的小品文《答謝中書書》
一、 解讀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能夠流暢的翻譯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合作學習,透過妙用詞語、變換角度、動靜結合、巧用修辭的角度分析景物特點以及蘊含於景物中的情感。
探究學習,體會文中蘊含的熱愛自然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親近自然歸隱山林的志趣。
首先我們進行自主學習,請大家根據課文的註釋翻譯文章大意,現在開始。
二、 疏通文意,理清結構
請同學們根據書下注釋翻譯課文。翻譯的比較準確,真正高水平的翻譯是能終於作者的語言風格抓住文章的神韻,希望在課後反覆的誦讀中我們也可以自己試著把它變成一篇風景美文, 趣味訓練一:我們是否可以將課文進行小變形,大家嘗試看看是否可以把一段文字根據內容變成多段。
請同學翻譯,明確文章結構為(總分總)
三、 小組合作探尋景物之美
本文主要描寫的物件時 山川 那麼我們就去看看在作者筆下山川的魅力。
2、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透過 “妙用詞語” “動靜結合” “角度變換”幾個角度來分析景物描寫方法,體會景物特點,感受作者蘊含在景物中的特點
3、總結景物特點
妙用詞語 (板書小組合作結果,從詞語運用角度來解析分析出景物特點,總結出作者情感) 動靜結合 (板書小組合作結果,從動靜結合的角度分析景物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視角變換(從顏色的變換、時空的變換、視角的變換體會景物的特點,總結作者情感)
能夠總體的概括這麼景物特點的詞是? 美 仙都 奇
文章中都是對景物的描繪,那麼同學們能不能發現作者的影子呢,作者在幹嗎?”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醉情山水對世俗生活的厭倦。
正如剛才同學們所說,在這樣的景色中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喜愛的愉悅的,甚至是沉醉的, 有沒有和他一樣的人?
四、 探尋作者內心世界
探求來信的內容。說明理由。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中又有怎樣的感情?與高雅之士比肩的快樂。
2、 思考謝中書的來信內容
開放性交流,可以從不同的猜測中再次感受作者的創作意圖。
結語:
世有淵明,生為菊花無憾也。世有嵇康 ,生為琴絃無憾也 。世有陶弘景 ,山水亦無也 。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及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精當的語言、佈局的匠心,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背誦、默寫全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透過誦讀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透過想象再現景象,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純淨美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景色美、意境美。設想透過讀、說來落實。
【教學難點】
本文佈局的巧妙。設想透過學生再造想象來突破。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三峽》引入新課
二、介紹課題、作者
本文雖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謝中書/書”──寫給謝中書的信。注意斷句。明確兩個“書”的含義。第二個“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含有審美意味的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陶弘景:(具體見課本註釋)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一讀: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
本文多為四字駢句,朗讀節奏為二二。散句以句意來定。
二讀:默讀。
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意。
教師酌情解決難字、句意。指名講出文章大意。
三讀:譯讀。
本文寫景部分句式整齊,如果分行,就是一首寫景詩。要求:和文章句式整齊相應,譯句也要句式整齊。(譯讀要求較高,擬嘗試一下)
1、教師讀原文,學生譯譯文。(一學生讀譯文,其餘學生齊讀原文)
2、學生齊讀原文,教師讀譯文。(本環節視學生譯文如何而定)
四讀:品讀。
1、找出文中用的好的詞,說出其妙處。(學生悟讀,交流發言。教師補充)
2、可用換詞法領悟下列詞的妙處:
入(體現一種向上的氣勢)──到
交輝(交相輝映,共增山色)──齊全
將歇、將頹(展示出慢慢消失的過程,不乏擬人化色彩)──將散、將下。
亂鳴、競躍(再現一種生機和活力,營造熱鬧的氣氛)──齊叫、游泳。
3、在此基礎上,歸納點明本文佈局上的山水相映、色彩相配、晨昏變化。同時行文起伏相錯,讀起來也要注意語調的變化。試著讀出不同的語調。
4、你認為作者是以什麼樣的感情來寫這些景物的?體會文末兩句的含義。(讚美、自豪)
五讀:說讀。
大自然是個廣闊的舞臺,那麼其中的一切事物可就是演員了,他們都想在這舞臺上展示自己。如果請你用生活中的一種人來比喻文中所寫事物,你看它們像什麼人?
1、示例:你看,那高峻的山峰直入雲端,就是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2、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
六讀:背讀。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5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
2、朗讀課文,品讀文章, 賞析文章的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字詞。
2、朗讀課文,品讀文章, 賞析文章的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下面請欣賞幾幅美景:泰山之雄峻,黃山之幽奇,匡廬之韶秀,峨眉之清涼,黃河之渾茫,長江之浩渺,西湖之嫵媚,洱海之絢麗。下面就讓我們走人文中的一副美景《答謝中書書》。
二 、出示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
2、朗讀課文,品讀文章, 賞析文章的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重難點)。
三 、介紹作者、解題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寫景名作。
“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最後一個“書”是指書信,前一個“書”與“謝中”連讀指的是一個人。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準確、流暢、字正腔圓。(要求學生畫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頹(tuí) 歇(xiē) 鱗(lín) 與(yù)
(2)聽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及停頓。
a、四字句兩兩停頓,標準停頓。
b、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學生齊讀。
(4)學生個別讀。(教師做適當點評)
五、翻譯課文,疏通文意
自主學習(5分鐘)
1、單字解釋;
2、整句翻譯;
3、聯想想象。
合作交流(5分鐘)
小組交流討論疑難問題。
仍未解決的,全班交流。
六、品味美點
語 言 美、結 構 美、意 境 美、情 感 美。
(1)細心的同學們,你們發現具體寫景的句子了嗎?
(2)首尾部分起到什麼作用?
(3)你能選擇一個角度,說說文章意境美體現在哪裡 ?
動靜相襯之美
作者很注意動與靜的變幻與搭配。
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
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
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
(4)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意思是景物描寫中必然蘊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景物描寫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呢?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作者的情感?
七、背誦課文
現在,你就是作者陶弘景,站在美麗的江南,體驗著大自然的美好,放情歌頌山川之美,咱們一起背誦《答謝中書書》。
八、拓展閱讀
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常見於古代散文、詩歌中。請你找出下文融情於景或借景抒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