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範文(精選6篇)

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範文(精選6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用到講話稿的情形越來越多,講話稿是人們在各種會議和一些較莊重、隆重的場合上發表帶有宣傳、指示、總結性質講話的文稿。那麼講話稿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1

  你們好!

  我是來自初x(x)班的xxx,非常榮幸能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見解。廢話不多說,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勤儉節約·我們永遠的美德”。

  “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從我們古時候就流傳至今。就算去問一些稍大點的小朋友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也是各個都能答得上來。沒錯,“勤儉節約”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話,是我們中華民族長久流傳下來的美德。

  古人的教訓大有智慧,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朝代更替,有些跟不上時代的陋習被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中撇去只留下一些精華成為永恆的經典。經歷了一段一段的歷史沖刷,在最終留下一些閃閃發光的“經典”中,勤儉節約也是非常有名氣的一條。在食堂的牆壁上,洗手檯的旁邊……各種各樣的溫馨提示都只為了闡述“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勤,經常、多做;儉,節省、不浪費;節,限制、儉省;約,限制,不超出範圍。同學們看看這組成“勤儉節約”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字都有節儉的意思,每一個字都在提醒我們要節儉、要節約。這是經歷了多少年代先人的經驗教訓後才最終總結出的這樣一句“勤儉節約”啊!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有不少王權貴族,而每個朝代的統治者們有各不相同。但是隻有一個事實是一樣的,所有行事奢侈的統治者們的朝代,都在很快的時間裡就結束了。但是廉潔的君王臣子卻受到了後人的稱頌。可見,“勤儉節約”是成功的基本準則,古人誠不欺我也。

  但是我相信我現在說的這些大家都知道,也都聽說過。但是勤儉節約雖然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可是生活中我們真的做到了嗎?各位回想一下過去,想想你路過的水龍頭旁,想想你在吃完飯後的餐盤。你是否有對滴水的龍頭置之不理過?又是否在離開的時候餐盤還是滿滿的?這些就是我們掛在嘴上的“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不是一個知識,也不是一句口頭禪,它是我們需要實踐的,需要在下意識就能做到的準則!只是把它念得再熟也沒有用,沒做過的永遠是零,唸叨再多遍也是零。

  同學們,從現在做起,我們還不算晚,我們之後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去作為一個勤儉節約的人,作為一個為未來而打算的人。勤,使人提升。儉,讓位們致富。節約,讓我們有作為成功人士的美德。踐行勤儉節約這個標準,將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們三月份養成教育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同學們,勤儉節約是我們祖國的優良傳統,古代的人就說:“克勤利於邦,克儉利於家。”這不僅是我們祖國強盛的保證。也是一種精打細算的美德,也是我們每個小學生身體力行的光榮責任。有這樣一篇報道,江西省的一個小學,為了使學生口袋裡的零花錢不亂花,辦了個“兒童儲蓄所”。小朋友在儲蓄所“開了戶頭”的學生竟達90%,全校1400餘名學生,存款額高達4萬多元。小銀行成了大銀行,而且這個“紀錄”後來多次被重新整理。我們小學生怎麼有那麼多錢?因為爸爸媽媽們總是想:“即使我們再苦點,也不能夠委屈孩子,一定讓他吃好穿好,為孩子花錢最捨得了。”非常明顯,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能生活得更好,非常慷慨,可以傾其所有,付出一切!但我們如果卻因為這樣變得只知道索取,只知道亂花父母的辛苦錢,而不知道勤儉節約的話。中華民族勤儉節約這一傳統美德很可能在你們這一代手上喪失。

  現在全世界上都在提倡節約能源、節約用電、建立節約型社會,我們小學生更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美國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常在校園裡、社群裡拾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破紙、冷飲罐收集起來。有的家庭經濟並不困難,但是一定要讓才八、九歲的孩子去打工,幫別人家看幼小的孩童,幫助送報,幫助小區修剪綠化來掙取零花錢,他們一點兒也不覺得難為情,反而為自己能掙錢而感到自豪。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我們孩子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習慣。

  我們學校的同學也是非常節約的,比如說已經畢業的同學中,有一位男同學吧,他家裡條件十分優越,而他卻十分節約,一個鐵皮鉛筆盒整整用了6年,直到壞得不能夠用了為止,平時不亂花零用錢,校外的小店也從來不去,而且還督促自己的爸爸媽媽上超市買東西時要打個草稿,家裡缺什麼才什麼。我們有些班級十分節約,學校提供的飲用水從來不浪費,飲水機旁邊有序倒水,從來不灑,都是乾乾的,喝多少倒多少。很多同學們從來不在本子上撕紙,把凌亂的白紙片裝訂起來做草稿本、回家作業記錄本,一張紙上的草稿列得密密麻麻,正反兩面都用透了才扔進廢紙回收箱。

  同學們聽完了這些故事有什麼啟發?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破壞公共財物,不浪費水電,愛惜自己的學習用具,少喝一瓶飲料,少吃一袋零食,少打一次計程車等等就能使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為其他人節省下來一些東西,你也省一點,我也省一點,我們就是在創造財富,今天的演講比賽就是教育廣大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這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最後,祝大家取得好成績積。

  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3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初三年八班餘曉曉同學,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弘揚美德》。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裡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環繞;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也許有人會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沒什麼”的思想。“千里只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想“蟻穴”一樣,侵蝕著堅固的根基。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在作風上艱苦樸質。在殘酷的競爭中,我們是學習者,奮鬥者,而不是享樂者,逍遙者,我們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艱苦奮鬥當成戰勝困難的助推器,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在學習上精益求精。蒲松齡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的化附人,都應抓住點滴時間,刻苦鑽研。只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就一一定會找到勤儉節約的途徑。

  同學們,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中不亂花錢。平時不挑食,不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都要節約;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裡、他人、國家、集體的財物都要愛護。吃飯時不亂倒飯菜,節約用水、用電、隨時注意隨手關燈、關緊水龍頭,愛惜書本,不要亂撕書本,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裝置......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勤儉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我們的一種自覺,我們便不會驚詫今天這個日子願勤儉之風尚遍徹校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然而,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人把勤儉節約的作風拋到腦後。在我們的身邊,浪費糧食、浪費水、浪費電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離開教室時忘記熄燈而浪費的一度電;離開水房時忘記關水龍頭而流走的一滴水;吃飯時不經意間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一頓飯菜拿著父母的血汗錢,肆意買零食,浪費文具等等。 要知道,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難以繁榮昌盛;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人難以有所建樹。然而要改變這一切的一切,只需我們的舉手之勞,只需我們一點點的節約意識。聚沙成塔,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做到“以勤養志、以儉養德”,杜絕鋪張浪費,杜絕盲目攀比,做到身體力行,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讓我們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範者。

  同學們,讓我們享受這份美德吧!讓我們牢記這份責任吧!為了自己、為了社會、更為了國家,讓節約永遠伴隨在我們的身邊,為節約型社會而共同努力!

  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孩子們,剛才,值周老師總結了大家在上一週的表現情況。上週值周的同學對自己的工作很負責,他們檢查到的情況都是大家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好的地方大家當然應該堅持下去,不足的地方,更需要改進。而除了剛才朱老師提到的那些不足之外,孩子們還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我想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段時間,我們在巡視校園時經常發現,水龍頭滴滴作響卻無人問津;有些孩子接教室裡的純淨水滿滿一杯,只喝了兩口就倒掉了;食堂裡每頓就餐後都會留下很多孩子們倒掉的飯菜;教室裡空無一人卻依舊燈火通明;垃圾桶裡有一些只寫了一半的本子,有隻用了一小截就仍掉了的鉛筆;有些孩子用來打草稿的紙都是精美的筆記本;有的孩子一個星期要花很多零花錢,隨隨便便一個玩具也是幾十上百元錢。這樣的例子很多,從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裡面,卻看出了孩子們的鋪張浪費,不懂節約。也許有的孩子會說,一杯水算得了什麼,一桶水都才幾塊錢而已。可是你們是否知道,還有一些地方的人,為了喝上一口水,要走很遠很遠的路去挑;也許有的孩子會說,幾盞電燈沒關有什麼稀奇,一天也用不了幾度電,可是你們是否知道,還有一些地方,人們還在使用油燈,蠟燭來照明;也許有的.孩子會說,用點零花錢買點玩具算什麼,現在爸爸媽媽有錢了,花這點錢小意思。可是你麼是否知道,還有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他們吃不飽飯,沒有衣服穿,有很多孩子因為貧困而讀不了書。

  我想老師剛才說到的這些情況,孩子們也應該是從電視上或者書上看到過或者還聽到過,但是我不知道,你們在瞭解到這些情況的時候,你們心裡面又是怎樣想的呢?沒錯,在場的每一個孩子,家裡的經濟條件都比較好,可是你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你們的爸爸媽媽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也許你們浪費掉的一個本子,一支筆,一杯水,一勺飯菜,你們花掉的零花錢都不算多,但是積少成多,每個人每天都這樣浪費一點,那積累起來數量該是多大啊!10塊錢對孩子們來說算不了什麼,隨便買個漢堡也不止10塊錢。可是,如果把這10塊錢拿給一個貧困山區的孩子,就意味著可以給家裡買上幾斤鹽,可以讓他們用上乾淨的作業本,這錢就顯得是那樣重要了。所以孩子們,請你們想一想,難道你們不應該改掉鋪張浪費的壞毛病嗎?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這種美德發揚下去。我們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並不是說有大樓不去住,卻去住草棚,有米飯不吃去吃泡菜,而是要正確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浪費任何財物,不隨便花不該花的錢,不跟別人比吃穿。我們尤其要注意節約大自然的資源,因為現在地球資源的消耗非常大,很多資源都面臨著貧乏乾涸的危險,如果我們不知道節約,總有一天,人類為會為自己的浪費行為付出慘重的代價。

  孩子們,10月31日就是世界節儉日。在這個日子到來之際,我想要倡議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公民。希望我們做到兩點:一是“心動“,心裡想著搞好節約,增強節約的主動意識;二是“行動”,掌握節約方法,做到合理科學地節約。孩子們,你們能做到嗎? 好,那就請家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互相監督。

  最後,老師還想要提醒大家,下週我們就要進行半器考試了。希望大家抓緊時間認真複習,預祝大家取得好成績。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傳承美德國旗下精彩講話稿6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愛惜糧食”。198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為促進世界各國關心糧食正式規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生活資料。它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生產有了很大發展,基本上解決了十多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但是同學們可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處於飢餓當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有八億多人口當心自己的吃飯問題,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群體。全世界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說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約有一個人因為飢餓離開人世,由於直接或間接的飢餓問題,沒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

  冷靜地分析我國糧食問題的現實狀況和未來前景,我們不能高枕無憂、盲目樂觀。我國農業基礎薄弱,人口多、耕地少,需要解決世界22%人口的吃飯問題。而我國糧食人均佔有量只有360公斤,這與發達國家人均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糧食供需矛盾也始終比較緊張,因此,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切實解決好糧食問題,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值得提出的是,近些年來,隨著糧食的連續豐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會上普遍出現了一個令人十分憂慮的社會問題,就是人們愛惜和節約糧食的觀念淡薄了,浪費糧食的現象嚴重了。很多人很難再體會到無良的悲哀。

  我們經常看到學校食堂飯桌上扔著大量的糧食製品;有的同學吃一看飯菜稍不合口味,就整盤倒入了垃圾桶。前不久的颱風菲特給那些已經忘記糧食可貴的人們敲響了警鐘,菲特來襲,水淹甬城,很多人第一次嚐到了餓肚子的滋味。當處於飢餓的邊緣,你是否更加的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更加的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同學們,當你們想把手中的糧食浪費時,想一想還處於飢餓當中的人們。

  “一粥一飯當思其來之不易”。“光碟”行動也不只是一句口號。我們一定要增強愛惜、節約糧食的意識,杜絕嚴重浪費糧食的現象,要在我們的學校和全社會形成一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氣,自覺的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