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範文(精選11篇)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範文(精選11篇)

  在生活中,我們越來越需要講話稿,講話稿透過講話人口頭表達後,可以起到傳播真理、經驗,抒發感情,發表意見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講話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範文(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1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講文明禮儀,建和諧校園。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我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講究文明禮貌。在現代社會,講文明,懂禮貌,對於形成“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提高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文明由細節構成。它在課堂上表現為:坐姿端正、凝神聽講、舉手發言;它在課後表現為: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打架鬧事;它在社會中表現為:上下樓梯一律右行,公交車上主動讓座,接人待物禮貌周到。它在旅途中表現為:不踐踏綠草,不採摘鮮花、不留下雜物。它表現在一聲真誠的“謝謝”,一句真心的“對不起”,還有每日的“您早、你好、再見”之中。文明禮儀體現在細節上,落實在行動上。

  說到這兒,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而我則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一個“請”字,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並贏得了對方的尊重與好感,也體現了列寧同志的高尚品質!

  同學們,文明禮儀伴我行,關鍵在於有行動。我們要努力踐行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每天都做文明事,人人都做文明事,讓文明禮儀之風,象和煦的春風,吹遍整個校園,使我們的校園更加整潔亮麗,成為平安、文明、和諧、充滿活力的書香校園!我的話說完了,謝謝大家!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 爭做文明學生 共建文明校園”。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學校形象,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擁有了一個溫馨的學習環境的我們,在晨光下,在微風裡,在九中的課堂中,同學們正在茁壯成長。可是就在這塊美麗的校園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如:在走廊裡到處跑動,追逐打鬧,中午及課間亂買零食,垃圾亂丟……。以上這種種現象都會破壞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與我們當今社會所倡導的文明主流不相符。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於人的素質,一個學校的文明程度取決於我們每位同學。同學們,你們想過我們的文明與否,它不僅代表著我們個人的形象,也代表著學校的形象。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不在樓內大聲喧譁、不在樓內跑動、打鬧。不在樓內臺階上玩耍。不在校園操場上吃零食。不將紙張等雜物扔棄在校園裡。

  堅決摒棄掉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做一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學生;做一個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生;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建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讓我們九中的每一名學生都成為一個文明之人,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3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晨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修身養性,做文明人》。

  大家都知道《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吧?它把基本道德規範概括為五句話:愛國守志,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今天我就著重講一講“明禮”。所謂“明禮”,就是需要講究禮節、禮儀、禮貌,講文明。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幫的美譽,身為炎黃子孫,我們要將這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見,古人對“禮”是非常注重的,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一下,古人尚能如此,作為進步的現代人我們又如何呢?

  有這樣一篇報道:一位退休老工人在公園晨跑時,撿到一個皮夾子,內有身份證、國債、存摺、人民幣等共計萬餘元,老工人千方百計找到失主,而失主在面對這個經歷千辛萬苦尋找他的老工人時,認真檢查了皮夾內的東西后,僅僅只是隨口說了句“沒少,沒少”,便轉身離去,連一句最起碼的謝謝都沒有留下。在評論這位失主的同時 ,不妨想一下這篇報道,呼喚了什麼吶喊了什麼。看到這醒目的標題“中國人的文明究竟在哪裡”時,身為一箇中國人你是否感到慚愧,感到羞恥呢?

  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每天要與很多人接觸,這就少不了文明禮貌,倘若我們都不講文明禮貌,撞到人家不道歉,反罵別人沒長眼睛,別人幫了你的忙不說謝謝,反責怪別人多管閒事,逢人便叫“喂”,美其名曰“新潮”……那時,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哪裡還談得上公民的良好素質,哪裡談得上中國人民的大團結,哪裡談得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

  我們偉大的領袖周總理為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每當服務員送來茶水點心,周總理總要放下工作,雙手接過,總是面帶微笑,點頭表示感謝。

  同學們,我們的領袖人物已為我們開了路,我們又何必吝嗇於給別人一個基本得不能再基本、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呢?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21世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力軍,我們更應該增強公德素質,自覺遵守社會法則,讓自己成為講公德守法紀的文明人,讓我們的祖國充滿燦爛的陽光。

  謝謝大家!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如果你今天輸了,你不是失敗者,因為明天還會再來;虧了錢,你不是失敗者,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有錢沒錢;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徹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我們偉大的祖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重視文明禮儀。在幾千年的漫長曆史中,多少名人和人以禮待人的故事被廣為傳誦,“孔融使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因此,文明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基礎。

  做一個文明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尊重父母是基礎。如果一個人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在社會上又怎麼能尊重老人呢?孩子看到了怎麼去愛?他根本沒有權利涉及道德,否則就是褻瀆道德。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香九歲,暖桌”,被無數人稱頌;現存的“國家道德模範李美麗無怨無悔地照顧公婆”已經感動了全世界。今天,當我們還是文明少年的時候,一定要從這裡開始。

  做一個文明人,二是講文明,講禮儀。

  文明禮儀是一種自律和行禮的行為規範,它不僅是個人素質和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生活中,要知書達理,說話有禮貌,做文明人,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吐痰或大聲喧譁;給車上的老、弱、病、殘、孕、帶孩子的乘客讓座;按照交通指示和標誌行走,不闖紅燈;為了保護環境和健康,不要踐踏草坪,不要摘花。毫無疑問,文明禮貌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的道德品質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會對我們自身的道德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這個時候不做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麼即使我們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人在我們自己的社會里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懂文明的有禮貌的.紳士,然後成為一個人才。與其做一個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不如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有了文明,我們就有了世界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文明需要每個人的參與,文明的氛圍取決於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從我和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陪伴我們成長。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5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上個月德育處、團委、少先隊在我校開展了沐三月風,做文明人主題活動。三月的春風吹遍了整個校園,我校湧現出許多活雷鋒,下面是對我校三月份湧現出的好人好事的小結:

  1、拾金不昧:初中部89人次,高中部24人次。典型事例有:初一(1)班,x拾到90.5元錢上交班主任後轉還失主。x撿到50元歸還失主。x撿到30元歸還失主。初一(2)班,x同學拾到30元交公。x拾到100元交給班長。初一(12)班x同學拾到55元交給老師。初二(3)班x在第二運動場拾到錢包一個交公,內有人民幣160元和一張電話卡和一張儲蓄卡。初二(4)班x積極參予捐款,捐出100元幫助外校貧困學生李秀珍。x同學撿到30元並主動交給中隊長。初二(7)班x拾到錢包一個交公,內有人民幣100元和校園卡等。初三(1)班x拾到錢包一個上交德育處,內有人民幣301.70,飯卡、借書卡各一張。高一(2)班莊x拾到價值30元的電話卡一張交給班幹。高一(14)班x撿到錢包一個交給老師轉還給失主,內有數十元,兩張儲蓄卡,一張飯卡。

  2、義務勞動:初中部67人次,高中部36人次,典型事例有:

  高一(15)班x經常為班搞清潔,疊窗簾,收拾講臺;高一(11)班x經常為班擦窗戶、撿紙屑、拖地板。高一(17)班x在燥熱的天氣裡綠化教室。初一(12)班x上街學雷鋒。高一(6)班頂著烈日到街上打掃衛生。

  3、互相幫助:初中部35人次,高中部43人次。典型事例有:初一(9)班x為嘔吐的同學整理衣物。初二(10)班x在社會實踐期間,主動幫助老師清理同學嘔吐物。初三(1)班女生502舍舍員x以及503舍舍員x和班主任x老師,在凌晨3點帶突患急性胃炎的同學趕到人民醫院治療。初三(7)班班主任x老師於3月27日晚帶身體不適的住宿生到人民醫院打點滴,直到凌晨1點,並將治癒的學生送回宿舍。高一(6)班x等同學護送肚痛的同學到醫院看病。高一(7)班x等同學背扭傷腳的同學到醫院,並在這以後的康復期,為其敷藥、打飯、背其看病、扶其上學等。高一(13)班,x送摔傷了腿的同學到醫療室治療。高一(18)班x等同學護送為公務而暈倒的麥曉覺到校醫室治療。

  4、其他方面:初中部85人次,高中部123人次。典型事例有:高一(1)班、高一(12)班在地理老師x老師的帶領下,於3月22日在x廣場舉行了一次愛鳥宣傳活動,其中x等同學為製作宣傳展板廢寢忘食,方苑、x等同學自己掏錢購買材料製作箱子和紙鶴,還有許多同學搬運東西,向市民分發傳單等。

  以上各方面的事例,體現出拾金不昧、樂於助人、責任感強、熱心公益等雷鋒精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不少同學非常主動,主動給周圍的人送去關愛,如同學病了,給予關懷;同學學習有困難,給予幫助;不少的班級,集體到福利院慰問老人和小孩,如初一(1)班、初一(10)班、高一(2)班、高一(10)班;我校少先隊9年來堅持助殘,經常到南方村一殘疾人家庭去送溫暖。有不少的同學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如高一級部分班到寸金公園搞清潔,到社群進行環保宣傳等。還有不少的同學,工作積極,表現出忘我的工作精神,如我校小交警,每次車輛高峰期,都早早的來值勤,風雨不改;許多級的學生會幹部、許多班的班幹部工作負責,急老師之所急,對同學的學習和生活負責,對學校的紀律和衛生負責,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

  三月過去了,但雷鋒精神沒有走,我們弘揚雷鋒精神,我們希望雷鋒精神發揚光大,永駐人間。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6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現在我要講的主題目仍然是文明。這個話題我們儘管已經說了很多,但還要說。1982年的的3月開始,每年的三月是文明禮貌月。

  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做文明學生,是我們從入學開始的目標,是所有老師和我們的父母對我們共同的期望。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文明學生,必定是從內到外散發著文明氣質,懂得尊重他人,並且自尊自愛的人。

  文明學生,還要有著良好衛生習慣,愛護公共財物。珍惜一草一木和每一個生命。比如班級的走廊中,提醒我們的消防安全牌被同學們在追跑打鬧間碰碎了。這種現象司空見慣,其實卻是缺乏文明的表現。真正懂得文明的學生,應該及時將這種事情報告老師,並且阻止這些不文明現象的發生、自覺維護大家的學習生活環境,將美好留給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學生,在有了這些習慣之後,他的靈魂也將逐漸高尚起來,他將越來越懂得承擔,積極的參加班級活動的策劃和家庭糾紛的解決。同時他也將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最重要的是感恩祖國。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謝謝大家!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7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用文明用語,做文明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 是在學校見到同學時問一聲同學“早”,看到老師說一句“老師好”;是在家要尊重父母,早上起床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早上好” 。是晚上睡前對爸爸、媽媽說聲晚安!”。是見到長輩喊一聲“叔叔好”、“阿姨好”、“老大爺好”、“奶奶好”;是你要需要人幫忙時先說“請”、“麻煩”、事後可千萬別忘了說聲“謝謝”;是你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的時候,你一定要說:“對不起”、“請原諒”、“很抱歉”;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

  “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裡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淨化語言,美化校園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上學期我們開展了“文明禮儀大家行”活動,透過學習,開展班隊活動,大家知道了八禮四儀,今天我想考考大家,有哪八禮?哪位同學記住了?

  八禮:

  儀表之禮、面容整潔、衣著得體、髮型自然、儀態大方

  餐飲之禮: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

  言談之禮: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待人之禮: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

  行走之禮:遵守交規、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觀賞之禮:遵守秩序、愛護環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

  遊覽之禮: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儀式之禮:按規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四儀:入學儀式(7)、成長儀式(10)、青春儀式(14)、成人儀式(18)

  三愛: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

  看來同學們只記得一些,沒有記牢,其實這些內容就在我們身邊,看起來都是小事,真正做到位、做好很難。上學期我們評比表彰了一批文明禮儀小標兵,下週我們校園櫥窗將會展示他們的風采,希望受到表彰的這些同學繼續發揚優點,並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努力,爭做一名講文明懂禮貌的有道德的人。

  今天中午有很多客人老師來我們學校,他們除了聽課,也一定會巡視我們的校園,同學們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態度歡迎客人的到來,見到客人老師主動問好:客人老師好!客人老師離校時說:客人老師再見!今天下午的活動地點放在多功能教室,為了不影響活動,因此美術課、勞技課、音樂課都在教室裡上,資訊科技和科學課由任課老師帶領同學們排好隊伍有序地進入、離開。課間請同學們注意不追逐打鬧,大聲喧譁。

  下週一聯晨會舉行一年級新隊員入隊儀式,到時請二~六年級的同學出場速度要快,佩戴好紅領巾,齊唱隊歌。

  最後,送給同學們四句話,請記住:“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腳下”、“文明在我心中”!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9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雷鋒,做現代文明的人”。同學們,昨天是全國學雷鋒日,本週是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活動周”,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時間總能提醒我們:一個怎麼樣的日子又到了,不要忘記什麼人,什麼事,不要忘記了做些什麼。但我想提醒大家並與大家共勉的是這樣一個意思:學習雷鋒也好,環保種樹也好,這些都應該成為一種品質,一種習慣,融入我們現代人的一言一行中去,成為一個現代人文明素養的一部分。千萬不能3月5日做好事,3月12日種棵樹,而平時卻把這些拋諸腦後。我們經常看到,社會上一些人缺少現代公民的起碼修養,滿口髒話,汙染環境,冷漠自私;我們校園裡也經常看到一些同學有亂踩草坪,亂扔垃圾,逃避值日,不愛護公物的不文明行為。這些是對每年“學雷鋒”每年“講環保”等等的極大諷刺,也是對現代文明自身形象的一種踐踏。學雷鋒,到底學什麼,怎麼學?象徵性的作件好事就算完成了任務?做好事不錯,但遠遠不夠,每個人到處尋找機會去做好事?這也不太現實。我覺得,學雷鋒,重在精神,心中裝有他人,遇事不只想到自己,做一個言行文明的人,這應該就是我們每年學雷鋒的最大價值。你對那些任意侵犯他人利益的行為痛恨嗎?你對那些動輒辱罵、毆打他人的行為痛恨嗎?你對那些在公交車上和老弱婦孺爭搶座位的行為痛恨嗎?你對那些在你剛打掃好的樓道、包乾區隨地亂扔垃圾的行為痛恨嗎?那麼,就請從我們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用我們的良好行為去美化社會風氣。在文明面前,野蠻愚昧將更加顯現出它的渺小。

  同學們,當外國人都開始饒有興趣地研究雷鋒精神,學習雷鋒精神的今天,我們自己可千萬不能只看到雷鋒精神的皮毛。雷鋒精神到底是什麼?在當代社會生活中,雷鋒精神應該怎樣體現?我們可以討論,但有一點我想不會錯:關愛他人,心中裝有他人,這是一個群體讓我們大家感到溫暖的原因,也是讓我們的社會健康發展的一道希望的曙光。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10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懂理解,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既然我們要做文明人,首先就要知道文明的意義。

  那文明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呢?文明是路上遇見同學時的點頭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是看到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勸告。文明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修養。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要做文明人,首先要用文明語。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做一個真正快樂的人。

  文明不光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責任。個人文明可以折射出社會的公共文明,而社會文明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時,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次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和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面,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公共文明的歷史教訓啊!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公共文明建立在個人道德修養之上。所以魯迅先生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是的,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心態。這便是古人所云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現在我們要竭力做文明人。麵包裡的酵母,能把麵包發起來。我們每個同學每個公民都應做這個時代的文明酵素,讓我們的國家社會充滿文明和諧。

  最後,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唱響邁向文明的樂音,期待我們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

  做文明人行文明禮國旗下講話稿11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講話的題目是《說文明話,做文明人》。

  我國是文明古國,有優良的文明傳統,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對一個學校來說,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它像一面鏡子展示著學校的面貌。文明的學校需要文明的老師和文明的學生。我們浦口實小一直有良好的口碑,這不僅是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優秀的原因,更因為這裡有嚴謹求實、文明向上的校風!文明往往是由細節構成的,所以我們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說文明話,做文明人。

  說文明話就是注意語言文明。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

  文明說話會讓我們感到人間的溫暖,生活的美好。我們要學會使用文明語:“您好!請!對不起!謝謝!再見!等”這些常用的文明用語要常掛嘴邊。說話時做到和氣、文靜、謙遜,不講粗話、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文明說話是尊重他人的體現,是友好關係的敲門磚。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在社會交往中,都要學會使用文明用語,如:請別人幫忙說“勞駕”;麻煩別人說“打擾”;求別人解答用“請問”;請別人指教叫“賜教”。託人辦事用“拜託”;看望別人用“拜訪”;陪伴朋友用“奉陪”;歸還原物說“奉還”;中途先走說“失陪”;等候客人用“恭候”;回覆對方的讚揚用“過獎”。

  本月是我們學校的文明禮貌月,隨處都能感受到學生的語言文明。早上好多學生進入校門就喊:“老師早!”遇到老師就說:“老師好!”無論是教過的,還是沒有教過自己的老師,他們都能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但請同學們要注意,不僅對老師要有禮貌,使用文明用語,對所有的人都要這樣。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無論是對老師、同學,還是對父母、長輩、親戚、鄰居都要這樣。這樣做了,人們就會說:這個孩子真有涵養。播下一種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我們要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刻與文明禮儀交談,讓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說話看作小事,往往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折射出一個人的文明修養。

  說文明話,做文明人。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學校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邁入文明的殿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