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個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通用5篇)

第42個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通用5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需要使用講話稿的場合越來越多,講話稿是領導人在開會前所作的講話的稿件。大家知道講話稿怎麼寫才正確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42個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42個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1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日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節約用水是每一箇中學生的責任》。節約糧食,節約用水是中華民族弘揚的美德,但隨著同學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全縣佈局調整後全部中學寄宿生均實行封閉式的管理,再加上上週養分餐安排的啟動,學校用餐人數也隨之增多,可是有很多同學在用餐完畢後,餐桌上往往剩下許多的食物,這就造成了奢侈。你看我們的同學們:只見餐桌上、垃圾桶裡,白花花的米飯、麵條,大堆大堆的剩菜赫然可見,白麵饅頭只咬一小口就扔了,大米飯只吃半碗就不吃了,即使有饅頭、餅子、雞蛋不當心掉到了地上也不撿起來,反而狠狠的踢一腳,這邊在倒飯菜而後又想方設法買零食吃幾乎每頓飯後,就餐的同學們都要製造出幾大桶剩飯剩菜。

  奢侈也是一種犯罪,這不是誇大其辭,學校食堂有節約用水,珍惜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標語,但對於多數就餐的學生來說卻是形同虛設。

  莫非我們的糧食真的已經富有到了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了嗎?

  莫非糧食真的多得吃不完了嗎?略微關切時政的同學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到20xx年底,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還有1356萬人。有識之士指出:在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思路中,節約糧食理應作為重要的一環,只要人人都珍惜我們手邊的糧食,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節約更是一種境界。節約糧食,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奢侈的起就可以奢侈。奢侈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從表面上看,奢侈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頗和瑕疵。即使在發達國家,節約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敬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有那麼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還有那麼多孩子因貧困而失去受教化的機會。削減不必要的奢侈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潔。同學們,三中的發展,須要我們每一個成員的努力,讓我們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範者,從節約做起,主動參加到建設陽光校內的行動中來,用光碟行動主動響應節約美德。

  我們不僅要節約糧食,還要節約用水。同學們:你們肯定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電視畫面上有一個水龍頭,正在艱難的往外滴著水,滴水的速度越來越慢,最終水就枯竭了。然後畫面上出現了一雙眼睛,從眼中流出了一滴淚水。隨之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假如人類不珍惜水,那麼我們能看到的最終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沒有水,那麼地球母親就不會孕育出我們人類的子孫萬代。

  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三是鹹水,不能喝。淡水只佔有百分之七,而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零點八。全世界五十億人口,就靠飲用這隻佔百分之零點八的淡水,看,水多珍貴呀!我們國家的水資源雖然特別豐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而且水汙染問題越來越嚴峻,這

  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會節約是真正的簡樸美!假如你長得美若天仙,可是你只會奢侈,而不會節約,你是個外表美而內心醜陋的人!假如你會節約,你的心靈會比任何人都美!雖然你家庭生活條件好,很富有,但是不知道去節約,你照樣是一個一文不值的窮光蛋!假如你會節約,在你的精神方面,你是一個擁有億萬金錢的大富翁!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今日起先,從小事做起,只要人人都能節約一點點,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妙。我的講話完了,感謝大家!

  第42個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三大糧食作物是什麼嗎?它們是小麥、大米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是中國“愛惜節約糧食”宣傳週。今天,讓我們更多地關注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談談珍惜和節約食物。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早就遠離了吃不飽的時代,吃得好、吃得好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還有誰關心食物的來源,還有誰關心被丟棄的食物?然而,現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像中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極低,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那裡的孩子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食物並不少見。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裡,經常有學生留下的饅頭和蛋糕。餐桌上,米飯和菜餚隨處可見。有時候,即使在食堂的地板上,你也能看到同學灑出來的米粒。生活中,很多學生不懂得珍惜食物。他們隨意扔餅乾、麵包、粥,在家裡挑著穿。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資料!

  “除草的日子是中午,汗水把草滴到了土裡。誰知道中餐硬?”這首詩不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他們的辛勤勞動。如今,人們生活得很好,但他們不能放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每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穫,再加工成成品糧食,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其中包含了多少農民的辛苦!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叔叔們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農作物的種類正在減少。古代農民種植了成千上萬種作物,但現在只有150種左右被廣泛種植,這已經成為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其他大部分農作物品種瀕臨滅絕。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很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這樣的科研人員,都在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糧食問題出謀劃策。作為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我們不僅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更要以實際行動珍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第42個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3

親愛的教師、同學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朗朗上口的古詩同學們必定早就熟背於心了吧!儘管咱們都知道這是一首節省糧食的小詩,但是同學們你們平常節省過糧食嗎?節省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千百年後的今日,又有多少人真實做到了節省糧食呢?

  因為近年來人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節省”這兩字現已逐漸被人們給淡忘了。我國人口很多,佔國際人口的一半,依據前年的查詢,我國人口已高達15億人,如此很多的人口我國的耕地面積卻只佔國際的百分之七。越來越多的地步正被很多的高樓大廈所替代。跟著農人伯伯能播種的地越來越少,我國的糧食產量正在逐年減產。但是“節省糧食”的觀念卻沒有得到人們的注重。就拿校園吃午飯來舉例吧,我發現每次吃完飯後,一些回家把沒吃完的米飯隨手丟掉了,還有一些同學盛湯時十分不注意,常常把湯灑在外面。食堂每天倒掉的飯菜不可勝數,久而久之這得形成多大的糟蹋啊!

  節省糧食,從點滴開端。期望咱們從自己開端,從身邊人開端,節省糧食,人人有責。

  第42個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4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什麼日子?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每年“世界糧食日”所在的周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為什麼要定出個“世界糧食節”來?為什麼還要有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難道我們的糧食不夠吃嗎?是!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糧食最近幾年均增產,但是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較低的低水平。我們國家不斷人口增長,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有一位小朋友對奶奶做得很多事情總是看不慣的。他在一篇作文裡是這麼說得:奶奶是個很節儉的`老人。節儉是好事,但我覺得她節儉得有點近乎摳,無法理解。一次,燒飯的時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點在地上,我就順手準備掃掉。我腰還沒彎下去,只見一隻滿是皺紋的手擋著我,我愣在那不知道為什麼?這時,奶奶開口了:不要掃掉,撿起來洗洗,浪費可惜。我說已經髒了,反正就一點點,算了吧。奶奶可不理會我,自己佝僂著身體,蹲在地上慢慢地拾著,每拾起一點就用嘴巴對著吹吹,很專注地,彷彿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寶貝樣。等到全部拾好後,再用臉盆裝著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著米出來,臉上露著孩子般開心的笑,嘴裡還自言自語:看看,多幹淨,還不一樣吃嘛,你們……我聽懂了她未說完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我依然是不已為然的搖著頭。而奶奶露出了燦爛的笑臉。還有,我們家的電飯褒燒飯總是會在下面結鍋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飯不能吃。我總是把這些鍋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見了,她老人家又開始了對我的節約教育。我不服氣說:"這都不能吃呀?幹嗎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從我手上接過電飯褒,然後倒了些開水在裡面,泡了一會兒,就見她開始用小勺把那些鍋巴,一點一點地刮出來,然後放進自己的嘴裡。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開玩笑地對奶奶說:"奶奶,你真會動腦筋呀”。奶奶聽了我的話,不好意思地對我說:"我知道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老人家是經歷了饑荒歲月的,知道糧食的寶貴,我不是小氣,只是覺得這樣真的很浪費。我在心裡有點改變了對奶奶的看法,但是我覺得這樣吃對身體有害,我依然不贊同,但又沒有辦法讓奶奶也改變她的做法,於是和媽媽商量,換了個新的電飯褒。

  也許這位奶奶說得對,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饑荒,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吧。但是我們也不象奶奶想得那樣,就知道浪費,不知道珍惜。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要靠大家幫助。我們國家還要花費鉅額外匯去進口糧食,糧食確實是寶貴的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詩句。我們不會忘卻了這首詩的精髓。但是,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裡,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還在打鬧……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並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

  國家教委早在1991年10月10日發出關於教育系統認真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教育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在不少學生中,節約糧食的觀念十分淡薄。這不僅反映了不少青少年學生和兒童不懂得珍惜人民群眾的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領導,一定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這一問題,要把節約、愛惜糧食的教育活動,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長期抓下去,並努力抓出成效。教育學生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它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們建立“綠色學校”、建立“節約型學校”的實際行動,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吃飯的時候,也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吃飯,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裡的飯菜,我們都要把肚子吃飽,吃飽才有利於我們身體成長的。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都要通通吃掉它!

  我們要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不能是空洞口號,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仍然需要。我們的糧食遠未充裕,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也沒有糟蹋糧食的條件。希望前面我提到的那些浪費現象不再發生。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裡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學校裡,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第42個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5

親愛的同學們:

  一日三餐離不開餐廳,餐廳是大家日常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營造清潔舒適就餐環境,不僅關係著每位同學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每一位學生個人形象。文明之風吹拂校園,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每一個文萃娃必須具備基本素質,食堂是我們在校學習生活重要場所,營造清潔舒適就餐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一定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們做到“班級要整隊到餐廳就餐,不擁擠不喧譁;嚴格遵守就餐紀律,按時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調換餐位,不敲盤不喧鬧;吃飯時不談笑,不交頭接耳,不得敲打盤碗;吃完飯要把垃圾帶出去,安靜地走出餐廳。”

  2、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意識。

  吃飯就一定要愛惜糧食。儘管同學們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滾瓜爛熟,可真正上了飯桌,浪費糧食挑食學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一條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希望同學們挑食浪費現象一天天減少,餐廳剩飯剩菜也越來越少,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3、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良好衛生習慣。

  我們要養成講衛生愛清潔不隨地扔垃圾良好衛生習慣,餐桌旁應該是最好課堂。倘若每個同學吃完飯還能保持自己臉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乾淨,那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良好衛生習慣孩子。所以就餐時要做到三淨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把吃下骨殼之類剩物,裝入盤內,保持桌面乾淨;不灑落飯粒菜湯,保持餐廳地面乾淨。吃完飯將餐巾紙帶出餐廳。”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是一種習慣,收穫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為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用餐環境而努力,爭做文萃小紳士小淑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