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精選6篇)

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精選6篇)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講話稿,講話稿是個人或個人以集體的名義,在重大的會議中,或在較隆重的場合,或各種群眾性的集會上發表全部講話內容的文稿。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好一份講話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1

敬愛老師,親愛同學:

  早上好!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20xx年10月16日是世界第33個糧食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人每天都要吃飯。但是,你們知道嗎?小餐桌,卻顯示著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重要體現,它不僅關係著每位同學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一個人良好整體形象。

  你想擁有一個舒適清潔就餐環境嗎?你想塑造一個高尚文明自身形象嗎?你想為校風文明建設貢獻自身力量嗎?那就用文明演繹自己生活,用實際行動來積極響應吧!

  一、進餐廳

  1、下課鈴響先洗手,然後在教室外集合,集合時做到“快靜齊”。

  2、各班應由任課老師或正副班主任帶領下進餐廳就餐。

  3、隊伍按規定路線行進,不奔跑不推擠,不說笑,上下樓梯靠右行,別班隊伍交匯時自覺謙讓,聽從護導老師安排。

  二、進餐

  1、在護導老師指引下有序進入餐廳,進餐廳後服從餐廳內護導老師指揮下,依次在指定視窗安靜有序地領餐。

  2、領餐後慢慢行走到指定餐桌就餐,不私自調換位置。

  3、用餐時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說話,也不要讓匙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4、不要用匙筷翻騰飯菜,不要挑出自己不吃食物佐料。

  5、用餐時,不要讓食物粘在匙筷上。

  6、用餐時,不能咽骨頭或魚刺,避開旁人包在紙上扔到垃圾桶。

  7、用餐咳嗽或打噴嚏時,把臉移開後用手或手帕捂著嘴,以免失禮。

  8、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別人統一步調。

  9、自覺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浪費好習慣,以保證均衡營養,身體健康成長。

  10、如果不小心打翻飯菜,應自覺清理乾淨。

  11、飯湯不夠吃,自覺有序排隊新增,端放小心。

  12、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先動筷子後晚輩才能動筷,等長輩放下湯匙筷子以後再放下。

  13、用餐後,時清理餐桌,輕輕起身,小心端盤,以防把湯汁灑到別人身上;對準殘飯桶倒掉吃剩飯菜,以防灑在外面;輕輕將餐盆勺子湯盆擺放整齊放在指定地方。

  三、出餐廳

  1、用餐完畢,漱口洗手後自覺回到餐桌就坐,聽到護導老師命令再起身排隊。

  2、隊伍整齊後,再在護導老師或班幹部帶領下輕聲慢步離開餐廳。

  3、不將食物帶出餐廳邊走邊吃水果允許在教室吃,但果皮等不亂扔。

  文明就餐環境需要廣大師生食堂所有工作人員共同努力。請大家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是一種習慣,收穫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爭做一個文明用餐揚帆娃吧!

  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2

尊敬老師,親愛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主題是世界糧食日。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全球共同節糧愛糧。

  我想,很多人同我一樣。當聽到“世界糧食日”時候,會有那麼一瞬時驚愕。對於高中生,它既不像“法定節假日”一樣會帶給我們假期,也不像“教師節”那樣充滿著溫馨。確,這會是一個略顯沉重主題,然而不可否認,“民以食為天”是亙古不變真理。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從小就熟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句,也曾在地理課上學過中國基本國情狹小耕地上,養育著十三億子民。可是,當各地大旱顆粒無收場景頻頻出現在新聞裡,我們依舊“淡定”,食堂裡,仍然是幾大袋飯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我們知道節約糧食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挑食不偏食,將自己碗裡飯菜吃乾淨;不攀比,不虛榮,用簡單可口代替奢華靡費。可是太多時候,我們常說,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們要追求“更加重要”事情。

  可是,又有什麼事情重要效能“糧食”抗衡?

  人類每一項日常活動,社會每一天日常發展,都是金字塔上層建築。而根基,卻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糧食。古書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當我們把上層建築建設愈來愈精準完美,這座金字塔倒塌時破壞也就愈來愈難以彌補。

  我們都是一樣生命。當我們面對一碗可口米飯,我們是否真正體會過“粒粒皆辛苦”含義?每一粒糧食,背後都將是中國八億農民血汗,都將是他們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命運。

  我們都是一樣生命。面對食堂裡大袋剩飯,我們又是否想過他們對於生命意義。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學生,一週午飯僅僅是乾冷饅頭;遙遠異國又有多少孩子,“吃飽每一頓飯”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夢?

  一粒糧食,背後牽掛著不僅僅是他人勞動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這些,我們還怎會忍心浪費那一粒糧食?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生命,擁有同等權利。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曾經忽略過,我們都曾經遺忘過,但是,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覺醒並付出努力,所有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同學們,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它強調了目前全球10.2億人營養不良的嚴重困境以及在當前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幫助飢餓人口的必要性。那你們知道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成立於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進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狀況”,“幫助發展世界經濟和人民免於飢餓”。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但是,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每次吃飯後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飯?難道我覺得可惜嗎?同學們可知,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人處於飢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於飢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群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說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飢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說,由於直接或間接的飢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誰也不會忘記祖祖輩輩用汗水演繹了何處黃土不埋人的壯烈,我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經過的一片片高粱、麥田、綠得誘人,可愛!可是,豐衣足食的我們是否就能夠拋棄艱苦樸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麼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為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學節約糧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兩不拿一斤。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為我們美好的將來,從節約糧食做起。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謝謝大家!

  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

  同學們,聽到這裡,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家裡,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裡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同學,你扔掉了什麼從小我們就知道那首《憫農》,知道粒粒皆辛苦,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也是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掛在嘴邊的`。然而,縱觀校園浪費的種種情況,往往還是先要從食堂說起。我校的食堂已經對同學們正式開放,今後我們有更好的就餐環境了。在就餐時間內我們不僅要注意買飯的秩序,餐盤的放置,最主要的是要節約糧食。

  同學,你扔掉了什麼

  從小我們就知道那首《憫農》,知道粒粒皆辛苦,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也是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掛在嘴邊的。然而,縱觀校園浪費的種種情況,往往還是先要從食堂說起。我校的食堂已經對同學們正式開放,今後我們有更好的就餐環境了。在就餐時間內我們不僅要注意買飯的秩序,餐盤的放置,最主要的是要節約糧食。從前,泔水缸中總是堆滿了剩飯剩菜,其中不乏雪白的米飯和幾乎沒動過的蔬菜。平均每三位學生就有一位倒掉小半碗飯菜,有的吃幾口就倒掉,飯菜吃不淨的情形幾乎人人存在。浪費的風氣日益興盛,而人們熟視無睹,無視現實!同學們,當你們倒掉剩下的飯菜時,可曾想過,世界上還有8。5億多人遭受飢餓,還有很多你們的同齡人因為貧困而不能接受教育。

  應該說,單個學生的浪費是有限的,而學生群體的浪費是驚人的。我們不能不鄭重地呼籲、尊重勞動,杜絕浪費。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目前全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僅達到溫飽水平,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解決我國的糧食問題,一靠增產,二靠節糧。”節糧”是指在保證基本糧食消費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在糧食加工,流通,消費過程中的不必要損失或浪費。從一定意義上講,節糧就是增產,就是開發”無形良田”。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米粒40000個,我國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可養活35000人;若以平均畝產1000公斤計,等於每年開發無形良田120xx畝

  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須知人人有責。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週定為節糧周。設立這個節目旨在提醒人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吃不飽,穿不暖,希望人們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不忘節約。

  所以校團委向同學們提出以下要求、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崇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

  二、遵守就餐秩序,自覺排隊,不隨意插隊。

  三、適量買飯,做到不剩飯,不挑食,堅持杜絕浪費行為。

  四、就餐時不大聲喧譁,不隨意走動,不追逐打鬧。

  五、學生幹部,要以身作則,廣大學生要互相監督,做到節約糧食。

  六、生活節儉、不盲目攀比,不隨意浪費。

  七、珍惜糧食,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我們更要牢記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

  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做光碟小達人》

  為了給廣大同學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培養文明的就餐習慣,針對目前就餐時的實際情況,老師在此提醒同學們你是否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按班級排隊進入餐廳。

  第二、珍惜糧食,不挑食,不厭食,不浪費。

  第三、就餐時保持安靜,不隨意奔跑走動。

  第四、就餐時細嚼慢嚥,不能含飯說話,以免發生意外。

  第五、在就餐完後,按秩序走出餐廳。半小時內不跑、不跳、不做劇烈運動。

  第六、尊重餐廳工作人員,對他們為大家的服務表示感謝。

  第七、保持桌面衛生,就餐後把桌子上的餐具有序疊放。

  我熱切期望大家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滴小事。您的舉手之勞就能給他人帶來無限的幫助和溫暖。希望同學們積極加入到文明就餐的行列中,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光碟小達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