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精選9篇)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精選9篇)

  在現在社會,需要使用講話稿的情況越來越多,講話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好一份講話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1

尊敬各位老師,親愛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題目是《愛惜糧食,做光碟小達人》。

  為了給廣x學營造一個良好就餐環境,培養文明就餐習慣,針對目前就餐時實際情況,老師在此提醒同學們你是否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保持良好就餐秩序,按班級排隊進入餐廳。

  第二、珍惜糧食,不挑食,不厭食,不浪費。

  第三、就餐時保持安靜,不隨意奔跑走動。

  第四、就餐時細嚼慢嚥,不能含飯說話,以免發生意外。

  第五、在就餐完後,按秩序走出餐廳。半小時內不跑不跳不做劇烈運動。

  第六、尊重餐廳工作人員,對他們為大家服務表示感謝。

  第七、保持桌面衛生,就餐後把桌子上餐具有序疊放。

  我熱切期望大家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點滴小事。您舉手之勞就能給他人帶來無限幫助溫暖。希望同學們積極加入到文明就餐行列中,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愛惜糧食光碟小達人。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2

尊敬老師,親愛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主題是世界糧食日。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全球共同節糧愛糧。

  我想,很多人同我一樣。當聽到“世界糧食日”時候,會有那麼一瞬時驚愕。對於高中生,它既不像“法定節假日”一樣會帶給我們假期,也不像“教師節”那樣充滿著溫馨。確,這會是一個略顯沉重主題,然而不可否認,“民以食為天”是亙古不變真理。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從小就熟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句,也曾在地理課上學過中國基本國情狹小耕地上,養育著十三億子民。可是,當各地大旱顆粒無收場景頻頻出現在新聞裡,我們依舊“淡定”,食堂裡,仍然是幾大袋飯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我們知道節約糧食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挑食不偏食,將自己碗裡飯菜吃乾淨;不攀比,不虛榮,用簡單可口代替奢華靡費。可是太多時候,我們常說,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們要追求“更加重要”事情。

  可是,又有什麼事情重要效能“糧食”抗衡?

  人類每一項日常活動,社會每一天日常發展,都是金字塔上層建築。而根基,卻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糧食。古書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當我們把上層建築建設愈來愈精準完美,這座金字塔倒塌時破壞也就愈來愈難以彌補。

  我們都是一樣生命。當我們面對一碗可口米飯,我們是否真正體會過“粒粒皆辛苦”含義?每一粒糧食,背後都將是中國八億農民血汗,都將是他們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命運。

  我們都是一樣生命。面對食堂裡大袋剩飯,我們又是否想過他們對於生命意義。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學生,一週午飯僅僅是乾冷饅頭;遙遠異國又有多少孩子,“吃飽每一頓飯”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夢?

  一粒糧食,背後牽掛著不僅僅是他人勞動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這些,我們還怎會忍心浪費那一粒糧食?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生命,擁有同等權利。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曾經忽略過,我們都曾經遺忘過,但是,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覺醒並付出努力,所有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3

尊敬老師親愛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講話題目是珍惜糧食,養成節約好習慣。

  大家一定都知道這樣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說是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汗水換來。同學們一定見過農民伯伯在田裡辛苦種地情景,太陽熱辣辣,農民伯伯衣服都被浸溼了。多辛苦啊!當稻子變成一顆顆白白胖胖米粒,食堂阿姨還要認真地烹飪,才能變成我們餐盤裡熱騰騰米飯。多不容易啊!少先隊員應該珍惜糧食,珍惜別人勞動成果。

  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雖然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嗎?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億人口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真是一張大嘴。要讓這樣一張大嘴吃飽飯,可是件不容易事。全世界還有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而餓死人,其實有很多跟你們一樣天真可愛孩子。我們可以做就是從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有人推測,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全國每天可節約33000公斤大米。同學們,當你想浪費糧食時候,請你多想想那些忍飢挨餓人,想想辛勤勞動農民伯伯廚師師傅們!

  每天在食堂就餐,總會看到一些同學有很多剩飯剩菜。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1.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飯剩菜。

  2.看到別人浪費現象,主動地制止,減少浪費。你身邊夥伴能做到嗎?互相監督,比一比,誰是節約糧食好孩子。

  3.做個小小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後果。讓所有人都加入到節約糧食行列中來。

  4.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要帶回家。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變為一種自覺,成為一種習慣。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4

親愛小朋友們,老師們:

  大家好!這個星期週五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糧食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每天吃米飯,還有玉米麵食等等。很早以前,聯合國就定下了這個日子,其目在於提高大家對於世界糧食問題認識,因為糧食是人類生存健康必需品,有了它,我們才能夠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可是,在我們幼兒園裡,有許多小朋友不愛惜糧食,經常挑食剩飯。

  你們知道嗎?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我國唐代詩人李紳早就寫下了這樣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希望小朋友們從今以後要愛惜糧食,不挑食不剩飯,這樣,你們才能夠長成健康高大好孩子!你們說好不好?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5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 文明用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耳熟能詳的詩,道盡了天下很多勞動人民的心聲。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是,在我們校園裡,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餐盤中的午餐只吃了幾口,就往垃圾桶裡一扔,不一會兒垃圾桶裡就倒滿了剩菜剩飯,看著真是令人感到可惜!是呀,可惜。但那隻不過是很多人內心想法,儘管可惜,卻還是毫不猶豫、理所當然地去浪費!

  而糧食是從農民伯伯長滿老繭的手中困難地“流”出來的。對於我們來說糧食也不怎麼貴,所以有許多人會浪費糧食,對於這些人來說糧食只是一種好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其實它是沾過農民伯伯辛勤汗水的寶貴物品。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曾深深縈繞心間,曾幾何時,我們摒棄了這條美德,殘渣剩飯的身影隨處可見。只有存有節約的意識,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偏食,不挑食,不扔剩飯菜,和父母外出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飯菜應該打包帶回家,積極響應“光碟行動”,我們才這是每個人都能做,也應該做的。它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文明的詮釋。

  也許吧,很多人是想節約的呢,只是不知道具體做法,下面是關於節約糧食的小竅門:1、在家裡吃飯時不要剩飯,如有剩飯放進冰箱明天吃。2、在飯店裡吃飯時,剩下的飯菜可打包帶走。3、在學校裡,如果有不喜歡吃的菜,就在吃之前讓同學幫忙分擔。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你愛你的父母嗎?那就珍惜他們辛苦勞作得來的糧食。同學們,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嗎?那就請為解決世界饑荒問題儘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浪費糧食就是踐踏農民的勞動成果,就是無視父母的辛勤汗水。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6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1979年,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視,敦促各國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此後每年的世界糧食日,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一些民間組織都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紀念。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然而,由於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全球可耕種土地面積的減少以及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農業和糧食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全球仍有8.52億人處於飢餓狀態,每年約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尤為嚴重,約有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長期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千萬人的生命,500多萬兒童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夭折。由於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再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國內:看看我們國家的糧食是不是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的地步了?我國是農業大國,我國是一個:用佔世界可耕地面積為6%的土地,養育著為世界22%的人口。近幾年糧食年產量徘徊在4.5億噸左右,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不足400公斤的低水平。從目前形勢來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國。

  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而大多數的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於滅絕的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以保證正常的生活需要。

  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是的:我們沒有體會過“鋤禾日當午”的艱辛,便會覺得“粒粒皆辛苦”有些單薄;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浪費糧食的現象,在家中大碗大碗的剩飯倒進垃圾桶。在食堂,飯只吃幾口就倒掉,這些現象比比皆是。這不僅反映我們不懂得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讓我們把一張張餐桌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裡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品質,節約是一種習慣,節約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潤浸在附中優質的教育中,從節約每一顆糧食做起,共建節約型校園,共創節約型社會。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7

敬愛老師,親愛同學:

  早上好!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20xx年10月16日是世界第33個糧食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人每天都要吃飯。但是,你們知道嗎?小餐桌,卻顯示著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重要體現,它不僅關係著每位同學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一個人良好整體形象。

  你想擁有一個舒適清潔就餐環境嗎?你想塑造一個高尚文明自身形象嗎?你想為校風文明建設貢獻自身力量嗎?那就用文明演繹自己生活,用實際行動來積極響應吧!

  一、進餐廳

  1、下課鈴響先洗手,然後在教室外集合,集合時做到“快靜齊”。

  2、各班應由任課老師或正副班主任帶領下進餐廳就餐。

  3、隊伍按規定路線行進,不奔跑不推擠,不說笑,上下樓梯靠右行,別班隊伍交匯時自覺謙讓,聽從護導老師安排。

  二、進餐

  1、在護導老師指引下有序進入餐廳,進餐廳後服從餐廳內護導老師指揮下,依次在指定視窗安靜有序地領餐。

  2、領餐後慢慢行走到指定餐桌就餐,不私自調換位置。

  3、用餐時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說話,也不要讓匙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4、不要用匙筷翻騰飯菜,不要挑出自己不吃食物佐料。

  5、用餐時,不要讓食物粘在匙筷上。

  6、用餐時,不能咽骨頭或魚刺,避開旁人包在紙上扔到垃圾桶。

  7、用餐咳嗽或打噴嚏時,把臉移開後用手或手帕捂著嘴,以免失禮。

  8、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別人統一步調。

  9、自覺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浪費好習慣,以保證均衡營養,身體健康成長。

  10、如果不小心打翻飯菜,應自覺清理乾淨。

  11、飯湯不夠吃,自覺有序排隊新增,端放小心。

  12、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先動筷子後晚輩才能動筷,等長輩放下湯匙筷子以後再放下。

  13、用餐後,時清理餐桌,輕輕起身,小心端盤,以防把湯汁灑到別人身上;對準殘飯桶倒掉吃剩飯菜,以防灑在外面;輕輕將餐盆勺子湯盆擺放整齊放在指定地方。

  三、出餐廳

  1、用餐完畢,漱口洗手後自覺回到餐桌就坐,聽到護導老師命令再起身排隊。

  2、隊伍整齊後,再在護導老師或班幹部帶領下輕聲慢步離開餐廳。

  3、不將食物帶出餐廳邊走邊吃水果允許在教室吃,但果皮等不亂扔。

  文明就餐環境需要廣大師生食堂所有工作人員共同努力。請大家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是一種習慣,收穫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爭做一個文明用餐揚帆娃吧!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8

尊敬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講話題目是節約糧食。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1979年,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世界糧食短缺問題重視,敦促各國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飢餓營養不良作鬥爭。此後每年世界糧食日,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各國政府一些民間組織都要開展多種形式活動進行紀念。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先決條件。然而,由於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全球可耕種土地面積減少以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農業糧食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仍有8.52億人處於飢餓狀態,每年約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尤為嚴重,約有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長期無法獲得足夠糧食。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千萬人生命,500多萬兒童因飢餓營養不良而夭折。由於直接或間接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再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國內看看我們國家糧食是不是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地步了?我國是農業大國,我國是一個用佔世界可耕地面積為6%土地,養育著為世界22%人口。近幾年糧食年產量徘徊在4.5億噸左右,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不足400公斤低水平。從目前形勢來看,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糧食進口國。

  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而大多數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於滅絕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一樣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以保證正常生活需要。

  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心血汗水。

  是我們沒有體會過“鋤禾日當午”艱辛,便會覺得“粒粒皆辛苦”有些單薄;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浪費糧食現象,在家中大碗大碗剩飯倒進垃圾桶。在食堂,飯只吃幾口就倒掉,這些現象比比皆是。這不僅反映我們不懂得珍惜勞動人民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嚴重缺陷。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讓我們把一張張餐桌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裡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品質,節約是一種習慣,節約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潤浸在附中優質教育中,從節約每一顆糧食做起,共建節約型校園,共創節約型社會。

  中班世界糧食日國旗下經典講話稿9

親愛的小朋友們,老師們:

  大家好!

  這個星期的週五: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糧食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每天吃的米飯,還有玉米、麵食等等。很早以前,聯合國就定下了這個日子,其目的在於:提高大家對於世界糧食問題的認識,因為糧食是人類生存和健康的必需品,有了它,我們才能夠身體健康、精神飽滿。

  可是,在我們幼兒園裡,有許多小朋友不愛惜糧食,經常挑食、剩飯。你們知道嗎?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我國唐代詩人李紳早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希望小朋友們從今以後要愛惜糧食,不挑食、不剩飯,這樣,你們才能夠長成健康、高大的好孩子!你們說:好不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