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西第二中心小學書香校園的活動總結
團西第二中心小學書香校園的活動總結
經歷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後,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那麼將這些記錄寫在活動總結中,讓自己銘記於心吧。寫活動總結可馬虎不得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團西第二中心小學書香校園的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人的培養、人的塑造、人的成長。人的精神成長靠什麼?靠讀書。2004年下半年以來,以中華經典文學為主要內容,我校開展了“營造書香校園 師生共同成長”主題讀書活動。
一、主題的產生
“真正的閱讀能夠吸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激起他對世界和對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認識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來。…… 無論什麼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
當今社會,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和電子出版物的大量湧現,閱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能夠真正靜下心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透過問卷調查發現,現在學生的課外讀物不外是作文、卡通等,對中國傳統文學,特別是一些經典作品知之甚少,而教材和影視中的精彩片斷也已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特別想讀到這些文學原著。
針對這一狀況,我們以本土文化景點——施耐庵故里為突破口,把目光瞄向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將“誦中華經典 揚民族精神 做龍的傳人”確定為閱讀口號,以中華經典詩文為主要內容,以一個學年段為閱讀週期:低年級學生以閱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寓言為主,中高年級學生以閱讀《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為主線,輔以一到六年級的古詩文考級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在讀書活動期間堅持讀完一本經典文學著作,背誦一定量的古詩文。開展了“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同成長”的讀書活動。
二、活動的實施
1、精心建設校園文化,讓書香瀰漫校園
(1)最佳化圖書室的裝備。我們新建了一個圖書室,一個電子圖書室,一個師生閱覽室,新購圖書萬餘冊。閱覽室全天候向學生免費開放。
(2)構建富有濃郁書香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教學樓前的噴水池取名“思源”,既有“飲水當思源”的含義,又讓人很自然地想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校園進校路兩旁的古詩牆和名人畫像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讀書;“沁園”的長廊長滿了葡萄,一年四季是孩子們讀書的好場所;校園的木製涼亭顯得古樸、優雅;校園的櫥窗和手抄報成了各班讀書成果最好的展示臺。
(3)充分利用社群文化資源。孔尚任曾在團西寫下膾炙人口的《團西記》、施耐庵故里就在我們附近、張士誠就是團西人……我們將他們的'畫像、生平介紹與文學家、詩人一起陳列在校園內。
2、強化師資,以教科研促進教師閱讀
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圖書資源,要求所有教師開展讀書活動。教師採取自主借閱和學校安排相結合的方式,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及課餘時間進行閱讀,不斷充實自我,並利用學校安排的閱讀課師生共讀。學校向教師推薦了100本專業閱讀書,同時,積極鼓勵教師開展個性化探索,尋找適合自己學科教學、個性風格的領域開展相關的閱讀研究,確立研究子課題,將“營造書香校園”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從不同的領域引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
3、立體推進,讓閱讀伴隨孩子成長
我們注重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從各個方面立體推進,真正地讓閱讀伴隨孩子成長。
(1)有一個固定的讀書時間。學校把讀書活動確定為學校的地方課程,每週安排一課時為閱讀課。
(2)制定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班級讀書計劃。
(3)每班設立一個紅領巾圖書角,每學期舉辦一次紅領巾書市。透過開展“買一本、換數本、看百本”活動,讓學生花最少的錢,看更多的書!
(4)寫讀書心得,彙編成冊。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擇優彙編成《浪花集》。
(5)以中隊為單位,共辦一份小報《山海娃》(團西古名山海鎮)。
(6)以學段為單位,每學期舉辦讀書專題講座,由本學段的語文老師輪流主講。
(7)把閱讀與評星活動相結合,開展了“讀書小狀元”、“故事大王”、“閱讀之星”等評選活動。
(8)每學期由少先大隊部組織開展了一次讀書知識競賽活動。
(9)學年結束時,學校組織評選“紅領巾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
三、逐步形成四大閱讀特色
書香校園與學科課程相整合。
讓學生給古詩配畫,自辦手抄報等促成了我校閱讀與美術課程的融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激情書寫名言佳句、根據課文內容表演課本劇成了我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音樂課上讓學生學唱配樂詩詞,使原本生疏拗口的詩詞在我們的學生口中優美、親近起來,更增添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與嚮往。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節,大多學生耳熟能詳,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充分彰顯了閱讀的魅力。語文課上,學生學習了課文後,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點撥、誘導,觸發學生的靈感,讓他們改寫、補寫、續寫等,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與創作慾望。100多名學生作文在全國省市級獲一二三等獎。
書香校園與環境課程相融合。
學校做到了“讓每一面牆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在顯眼處張貼學校的《讀書宣言》和讀書口號,道路走廊配以名人名言、經典介紹等。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每一個角落,或用古今中外的名家簡介、或用名言佳句妝點學校的走廊、牆壁。教室環境更要求體現班級特色,每個班級都闢有讀書欄,如“開卷有益”、“芳草地”、“書香致遠”等。
書香校園與活動課程相結合。
學校每學期除了舉行讀書節以外,還結合重大節日,舉行演講會、故事會、賽詩會、紅領巾書市等。為了讓學生們交流體會,辯明道理,好多班級充分利用“綜合實踐課”開設演講、故事賽等一系列活動,讓每個學生在讀書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感覺。透過“紅領巾廣播站”、手抄報、推薦報刊雜誌發表等,給孩子們提供抒寫生活、抒寫感受的舞臺,激發孩子們的文學創作愛好和慾望。
書香校園與校本課程相結合。
我們把學生古詩文考級所需背誦的古詩文彙編成冊,加以作者簡介和難點註解,既方便了學生誦讀,又減輕了理解的難度,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為了方便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我們專門編印了“書海淘貝”讀書筆記,便於學生筆記和學校老師的檢查與批閱。學生優秀的讀書筆記,又成為後面學生學習的範本。
營造書香校園,是萬里長征剛剛邁出的第一步。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們知道未來任重而道遠。讀書的關鍵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困惑、桎梏很多,但無論怎樣,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為了我們的學生讀有品味的書,做有根基的人,我們將引領學生在讀書的道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