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教案:律動遊戲——魔仙的指法
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教案:律動遊戲——魔仙的指法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教案:律動遊戲——魔仙的指法,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思路
西方古典音樂中的經典作品是幼兒園音樂活動作品的重要來源,但是由於這些曲子不是專門為幼兒園音樂教學服務的,作品的長度常常超出幼兒的生理舒適範圍,因此教師在使用時常常會根據需要對音樂進行剪輯。
音樂《化石》選自聖桑作曲的經典名曲《動物狂歡節》,該樂曲結構為ABACA’的迴旋曲結構,速度較快。按照以往的經驗,為了更適合幼兒欣賞,一般需要對作品做進一步的處理。因此,我首先在不改變音樂性質的情況下減慢了速度,但當我試圖將結構變為AB或ABA的時候發現音樂的完整性和音樂審美流暢性被破壞了,經過反覆剪輯,音樂都沒有原來流暢,最後我還是決定保留音樂本身的完整性。那麼,怎樣讓超越兒童接受能力的音樂變得簡單、有趣且被孩子們所喜歡呢我設計了與音樂節奏和風格相吻合的動作和有趣的故事,創設了魔仙透過彈奏法、點指法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情節,《化石》A段急促活潑的木琴敲擊聲好像是手指在彈奏,B段音樂猶如點指動作,C段音樂非常悠揚為復活動作。我們還藉助圖譜幫助幼兒理解並梳理音樂結構,同時圖譜的呈現也減少了孩子不必要的探究時間,讓每個孩子都帶著積極的情緒進入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結構,並能用彈奏、點指、舒展等相應動作表現ABACA’的迴旋曲結構。
2.透過故事情節、樂曲圖譜和遊戲情境,讓幼兒充分感受與表現,主動建構對音樂的認知。
3.在兩兩互動學習表現中體驗同伴合作、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化石》音樂。
2.觀看過各種各樣的雕塑造型。
3.樂曲圖譜。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引入活動。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國王,他有許多活潑可愛的王子和公主。可有一天,這些王子和公主被壞心腸的巫婆用魔法變成了石頭雕像,一動也不能動了。國王很傷心,每天都在想辦法解救他們。終於,國王的誠心感動了天上的魔仙,魔仙用兩種神奇的魔法——彈奏法和點指法,解救了這些王子和公主。
2.完整地感受樂曲一遍。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音樂裡說的就是魔仙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我們仔細地來聽一聽。(播放完整音樂)
提問1:你聽到音樂裡魔仙好像在幹什麼(彈奏,點指)
提問2:魔仙使用彈奏法和點指法後,王子和公主的雕像開始怎麼樣了
根據回答出示彈奏、點指、雕像圖示。
3.嘗試用彈奏、點指等動作表現A、B、C段樂曲,並出示相應的圖譜符號。
(1)嘗試用彈奏動作來表現A段樂曲。
①嘗試表現彈奏動作,並跟隨教師輔助語言大膽表現彈奏動作。
師:魔仙是怎麼彈奏的呢用動作告訴我。現在我們的一隻手就是魔仙富有魔法的手。
語令: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配以動作)
②跟隨A段慢速音樂彈奏手臂動作。
師:現在我們合著音樂來玩一玩彈奏法。(播放慢速A段音樂)
③跟隨A段原速音樂彈奏手臂動作。
④以夠用原則創編,隨樂句彈奏身體的不同部位。
師:除了在手臂上彈奏,還可以在身體的哪些部位彈奏呢(播放原速A段音樂,根據孩子的回答,選擇相近的四個部位隨A段音樂彈奏)
⑤展示A段彈奏法圖譜。
師:這段音樂彈奏法一共彈了幾句(4句),我們用4只彈奏的手錶示4句,每一句換一個部位。
(2)嘗試用點指動作表現B段樂曲。
①嘗試探索魔仙點指動作。
師:魔仙會怎樣點指呢(我們一起來點一點,魔仙點一點,雕像就動一動,真有意思。我來點一點,你們一起來動一動。)
師:音樂裡魔仙有的時候點得慢,有的時候點得快,快是怎麼點的,我們一起來點一點。
②邊欣賞B段樂曲,邊觀看教師隨音樂畫圖譜。
師:現在我們仔細聽音樂,聽聽音樂裡魔仙是怎樣進行點指的呢(播放B段音樂,教師畫圖譜)
師:音樂裡魔仙慢的點了幾下(4下)快的每一次點了幾下,我們來數一數(8下)。快的重複了幾次呢(2次)都是從低往高點的。
③在身體上嘗試隨B段樂曲做點指動作。
師:現在我們在身體上來試一試,注意什麼時候點得慢,什麼時候從低到高快快地點。(播放B段音樂)
(3)嘗試用舒展動作表現C段樂曲。
①師幼隨樂表現C段音樂,並探索舒展動作表示“復活”。
師:王子和公主又是怎麼“復活”的呢(播放C段音樂)你看他們身體先動了,接著一隻手動了,另外一隻手也動了,腳動了,另外一隻腳也動了。
②在雕像圖上畫復活的簡單圖不。
師:先(身體)動了,接著(四肢)開始動了,一隻(手)動、另外一隻(手)動,腳動、另外一隻(腳)動。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雕像圖上畫復活的簡單圖示。
4.藉助圖譜感受樂曲ABACA’的迴旋曲結構。
(1)跟隨教師,完整合音樂表現“魔仙的指法”故事過程。
師:我們的手是魔仙富有魔法的手,我們的身體是王子和公主的石頭雕像。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魔仙是怎樣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播放完整音樂)
(2)討論隨樂動作的先後順序,並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譜。
師:魔仙先用了什麼方法(彈奏法)再用了什麼方法(點指法)接著又用了什麼方法
這時候王子和公主開始怎麼樣了(復活了,動起來了。)最後魔仙又使用了什麼方法(彈奏法)
(3)探索A段音樂出現的次數和不同。
師:音樂裡的彈奏法出現了幾次(3次)每一次一樣嗎(不一樣)什麼不一樣(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彈奏法都是4句,最後的彈奏法是紅色的,只有兩句,而且音樂比前面的要激烈。)
(4)師幼合樂完整用彈奏、點指、舒展的動作表現故事情節。
5.創設遊戲情境,全體幼兒互動遊戲。
(1)教師扮演魔仙,請一位自告奮勇者當王子或公主的雕像,演示魔仙彈奏法彈完一句、雕像動一下的動作。
師:現在我先來當魔仙,你們來當王子和公主,魔仙在雕像的一個部位彈完一句,這個部位就動一下,馬上又停住不動了。誰來試一試
(教師一邊哼唱一邊在幼兒手臂上彈奏,彈奏完一句,這位幼兒的手臂就動一下,馬上又停住不動了。)
(2)教師扮演魔仙,全體幼兒扮演王子或公主,互動遊戲一遍。
師:我說變,你們就變成石頭雕像一動不動,看看魔仙會彈奏你的哪個部位,你又準備怎麼動呢(播放完整音樂,在復活的時候魔仙學雕像動起來的樣子。)
(3)教師扮演公主,請一位幼兒扮演魔仙演示解救公主的過程。
(4)幼兒兩兩互動,合作表現樂曲。
①在位置上,一位幼兒扮演魔仙,一位幼兒扮演公主或王子,兩兩合作表現魔仙解救公主或王子。
②找空位置,兩兩合作表現魔仙解救公主或王子,並在成功解救後襬出兩兩合作的造型。
活動延伸
在日常遊戲中,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雕像的各種造型動作以及兩兩合作的造型動作。
活動反思
怎樣讓抽象、結構複雜的音樂變得簡單、有趣,且被孩子們所喜歡呢這就需要我們讀懂音樂,讀懂教學法,還要善於讀懂我們的孩子。在本活動中,我作了以下嘗試。
根據音樂的結構,設計還原於幼兒經驗的動作和有趣的故事情節。根據《化石》的結構特點(A段急促活潑的木琴敲擊聲好像手指在彈奏,B段音樂猶如點指動作,c段音樂非常悠揚為復活動作),為了能激發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理解並表現動作,降低認知難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將動作賦予與音樂節奏和風格相吻合的有趣的故事,創編了魔仙透過彈奏、點指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讓幼兒帶著積極的情緒體驗進入活動。
藉助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結構。由於樂曲是ABAcA’結構,比較複雜,為了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音樂及梳理音樂的結構,我在活動中運用了簡單的圖譜。孩子們覺得魔仙的手應該是細細長長的,因此我設計了一組比較纖細的手的圖譜,與音樂風格和故事形象非常匹配。
同時,在活動中根據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圖譜。首先,孩子們帶著故事傾聽樂曲後,找出音樂的三個主要元素——彈奏、點指、復活,教師根據孩子的回答出示了相應的圖譜。其次,分段欣賞時根據不同樂曲的需要呈現圖譜,如A段樂曲共有4句,每一句的結構統一,教師先透過肢體動作、語令幫助幼兒理解A段的樂句,並隨樂句創編身體的4個部位,孩子已經探索了A段樂曲樂句後才展開A段4句的彈奏圖譜;B段樂曲有兩部分,前面稍慢,後面快,快的旋律是從低到高重複兩次的,比較複雜,因此讓幼兒邊聽音樂邊看教師畫圖譜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c段樂曲相對比較自由,讓孩子自己隨著音樂先身體動起來,再四肢動起來,根據動作的先後順序在雕像上畫簡單的圖示,同時讓孩子從圖片上感受到雕像好像真的在復活。此外,圖譜呈現可以讓孩子減少不必要的探究,讓他們從圖譜中直接觀察樂句中的異同,由於圖譜的顏色有變化,他們也可從中受到啟發,感受音樂中彈奏部分的漸變。
活動中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靜到動。如,在嘗試表現彈奏動作時,教師先透過語令練習彈奏動作→一句彈奏動作→隨慢速音樂彈奏動作→隨原速音樂彈奏動作→隨樂句創編彈奏身體不同部位動作;在隨樂曲遊戲時,先單人完成→教師與全體幼兒互動→教師與一位能幹幼兒互動→幼兒與幼兒互動,這樣的設計遵循了幼兒認知循序漸進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