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我是誰》活動教案

幼兒園小班《我是誰》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我是誰》活動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我是誰》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辨別並願意模仿幾種常見小動物的叫聲。

  2.學說簡單的句子:"喵喵喵/汪汪汪,請你猜猜我是誰?"師問:小狗/小貓/青蛙,怎麼叫?幼答:小狗/小貓/青蛙,汪汪汪/喵喵喵/呱呱呱/。

  3.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4.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5.樂意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小動物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 猜測小動物的名字。

  師:(模仿小動物的叫聲)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的小動物,一起來聽聽看,有些誰呢?喵喵喵,誰來了?(小貓、小狗、青蛙、小豬、大公雞)個別、集體猜測。

  二、學說以對話的形式練習學說簡單的句子。

  師:這些小動物的聲音真好聽,你們想學它們的叫聲嗎?老師請一幼兒做示範,如:師問:小狗怎麼叫?幼答:小狗汪汪汪。明白了嗎?有個別的到集體的。

  三、遊戲"猜猜我是誰"。

  1.猜測小動物的名字。

  哇,我們班來了這麼多的小動物,現在,老師來和寶寶們做遊戲了,想玩嗎?遊戲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誰?"將猜的人蒙上眼睛,被猜的幼兒學叫動物的叫聲。我們寶寶學叫一種小動物的聲音,讓蒙上眼睛的寶寶猜猜是哪一種小動物。(教師有針對性的請幼兒。)

  2.猜測小朋友的'名字。

  我們上幼兒園都這麼久了,一定認識了好多的新朋友,現在要請寶寶們來猜一猜新朋友叫什麼名字。方法同上:猜的人蒙上眼睛,被猜的幼兒說一句"請你猜猜我是誰。"

  教學反思:

  《猜猜我是誰》以幼兒喜歡且在較熟悉的動物入手,以猜猜的形式展開活動,確實受到了中班幼兒的喜愛。興趣濃厚,參與度高。更為重要的是讓幼兒在猜猜的過程中透過各種方式來辨認動物,並在追問猜測的過程中追問其思考的路徑,幼兒觀察、比較、猜想等能力都相應得到提升。本活動興趣點的調動還在於教師現場語言的使用,如“有點難的,還敢挑戰嗎?”等話語的運用。

幼兒園小班《我是誰》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引導幼兒學習自我介紹的方法,培養幼兒主動交往能力。

  2、幼兒主動地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

  3、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還有哪些場合需要自我介紹,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木偶娃娃1個,玩具電話2部。

  2、幼兒每人自制名片1張(幼兒自己的照片裁成名版大小,背面寫上姓名和年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木偶娃娃和電話,以“娃娃”的口吻進行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xxx,今年3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請一些新朋友到我家來做客,你們願意來嗎?誰要想來,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

  點評:以遊戲的形式展開課題,激發幼兒介紹自我的興趣。

  2、請願意做客的幼兒來給娃娃打電話,並向娃娃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等。[點評:透過打電話,幼兒能很快掌握自我介紹的方法,為幼兒的主動交往打下基礎。

  3、教師組織討論,提出啟發性問題:小朋友你們在什麼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呢?(如:媽媽帶著去陌生人家中做客、表演節目、打電話、迷路時等)。引導幼兒發散性地思考問題。

  點評:開發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啟思路,培養了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4、玩遊戲:送名片。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一位夥伴,透過自我介紹,互送名片的形式去認識新朋友。

  點評:幼兒主動交往能力在遊戲中得到鍛鍊。互送名片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也能反映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的方式。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認識朋友的新方法——介紹自己。你們把朋友的名片帶回家中介紹給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到娃娃家做客也可以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娃娃。

  點評:父母的積極參與,有助於幼兒主動交往。同時,名片背面的名字可給父母提示,幫助幼兒正確地說出同伴姓名。名片每天輪換使用,以激發幼兒持續的交往行為。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向木偶娃娃大膽地介紹自己並請能力強的幼兒介紹同伴;帶幼兒到別的班級去玩,鼓勵幼兒大膽地主動交往:“我是xx,是x班小朋友,你叫什麼?”“我是xxx,你能幫我個忙嗎?”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日常生活滲透:

幼兒園小班《我是誰》活動教案3

  設計意圖

  在主題“快樂的幼兒園”背景下,本班開展了“我的小手真能幹”系列活動。幼兒在動手點畫、幫助小朋友、秋天一起撿落葉中體會了遊戲、分享、幫助的快樂。結合主題並根據幼兒對圖形的興趣,形成了本次科學活動。本班幼兒對益智區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圖形拼擺類遊戲。透過在益智區一段時間的遊戲以及日常的課程活動中對圖形概念的滲透,班級中的幼兒對各種簡單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喜愛觀察,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為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設計需要讓幼兒可以親身參與,在遊戲中自主觀察,獲得直接經驗。結合最近發展區,教師可以在活動中適當設計有難度的遊戲,提供相應的指導,幫助幼兒達到“跳一跳可以達到的高度”,獲得更深層次的經驗。結合班級主題快樂的幼兒園,為了使幼兒間更加熟悉,敢於表達,因此活動的設計環節中還包括了幼兒間簡單互動的環節。

  活動目標

  1、能夠區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2、透過引導與觀察,知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各有幾條邊、幾個角。

  3、能從活動中體會到數學遊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區分圖形並在引導下說出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難點:能夠區分正方形、長方形。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見過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對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

  物質準備:大塑膠板一塊、剪成三種圖形的彩紙、三種圖形的大卡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匯入環節——找一找

  請幼兒觀察教室,說一說你在教室裡找到了什麼圖形。

  二、基本環節——猜一猜

  (一)教師引導,觀察圖形

  1、教師將大圖形卡片藏在塑膠板後面,先露出一個角,請幼兒猜測圖形,再逐漸露出其它角,請幼兒進行猜測,並說出原因。

  T:小圖形藏了起來,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哪個小圖形(逐漸露出正方形的一個角)

  T:現在你覺得是什麼小圖形(已經露出三個角),為什麼?

  教師將圖形完全露出,請幼兒數一數正方形有幾個角,幾條邊,看看邊的長度一樣嗎。

  2、重複以上過程,直到圖形出示完畢。

  請小朋友上前,帶領其他小朋友再數一次,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幾個角、幾條邊。

  3、教師拿起正方形與長方形,請小朋友觀察正方形與長方形哪裡不一樣。(正方形的邊一樣長,長方形的邊不一樣長)

  (二)幼兒分辨,尋找圖形

  1、教師在地面擺上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大圖形卡片。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悄悄在每個小朋友的手上放一個小圖形,再請幼兒睜開眼睛。

  2、請小朋友將圖形寶寶送到大圖形媽媽身邊。

  T:小圖形悄悄跑到了小朋友的手上,她們找不到媽媽了,你們可以幫小圖形找到大圖形媽媽嗎?

  T:看仔細你手上是哪個寶寶,把寶寶送回媽媽身邊吧。

  三、結束環節——說一說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送了哪個圖形寶寶回家。

  2、回顧

  (1)請幼兒上前,拿起大圖形,說出大圖形的名字,和下面的小朋友一起數一數這個大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2)正方形和長方形站在一起,他們長得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四、活動延伸

  到戶外去找一找都有什麼圖形,看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都藏在哪裡。回家找找家裡有什麼圖形。

  活動總結

  在基本環節——猜猜我是誰的部分中,幼兒對逐漸露出一個個角的小圖形非常感興趣,眼睛一直看著逐漸露出來的小圖形,注意力非常集中。在三個小圖形相繼出現的時間裡,幼兒的情緒得到了充分調動,都能夠大聲說出自己的猜測,在這之後,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這樣猜的原因時,幾乎所有幼兒都身體前傾,舉起了手。找媽媽環節中,幼兒全部迅速的找到了圖形寶寶的媽媽,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媽媽身邊。

  本次活動旨在遊戲中讓幼兒獲得關於圖形的直接經驗,在初步認識圖形的已有經驗上逐漸深化,透過觀察知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各有幾個角幾條邊,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邊不一樣。

  小班幼兒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尤其是隱藏起一部分的事物,觀察和猜測往往能充分調動幼兒探究的興趣,結合教師適宜的引導,幼兒就可以在遊戲中獲得自己可以理解的直接經驗。逐漸露出一個一個角的圖形寶寶充分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隨著圖形的角一個個出現,幼兒的猜測也隨之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就獲得了“角”與“圖形”間的經驗。幼兒的學習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各領域的學習是不可分的,雖然今天開展的是科學領域的活動,但是活動中仍舊融合了其他領域,在表達環節,幼兒爭先恐後地舉手想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圖形寶寶,雖然小班幼兒連貫表達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但是在活動中,幼兒敢於上前來表達,這也是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領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本次活動我認為不足的地方是,活動的設計缺乏挑戰性。在找媽媽環節, 大部分幼兒非常容易就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媽媽身邊,這個環節我認為可以適當提高難度,給幼兒更多思考的機會,比如:媽媽住在大房子裡,門關上了, 要想拿到鑰匙開門,就要拼出正確的圖形拼圖,拼對了才可以拿到鑰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