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健康活動教案5篇

實用的大班健康活動教案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健康活動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洗手,養成從小講衛生的習慣。並且能夠掌握洗手的步驟,真正洗乾淨手,防止病從口入,減少孩子們生病,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幼兒園快樂成長,特設計以下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認真洗手,養成從小講衛生的好習慣。

  2、養成從小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學會認真洗手。

  動難點:養成從小講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肥皂,洗手液若干;正確洗手方法的圖片一套;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匯入:出示幼兒洗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

  二、基本部分

  (一)幼兒談論討論平時是怎樣洗手的。

  (二)看圖片,學洗手:教師帶領幼兒透過看正確洗手的圖片,練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三)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什麼情況下要洗手?如何節約用水?”

  三、結束部分

  幼兒到盥洗室內,練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拓展延伸:學習兒歌《小手真乾淨》。

  附兒歌:

  小朋友來洗手,

  捲起袖子淋溼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裡洗呀洗,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乾淨。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器官及作用。

  2、知道食物營養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咱們一起數三下把它請出來好不好?

  二、播放PPT,講述故事《小蛋糕旅行記》

  1、依次放第二、三、四張PPT,瞭解食物從口腔到食管及其功能(放第二張)

  【大家好,我是小蛋糕,我知道你們都很喜歡我,還不是因為我甜甜的好吃唄!那你們誰知道,你們把我吃到肚子裡以後,我是怎麼樣在你們的肚子裡旅行的?今天呀,我打算再到你們的肚子裡去旅行一次,讓你們看看我究竟去過哪些地方。】

  提問:⑴、這位小客人是誰?他準備去幹什麼?

  ⑵、小蛋糕出發前給小朋友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你們能記住它旅行時去過的每一個地方。

  師:“小蛋糕準備出發了”(放第三張)

  【瞧,我先從小朋友的嘴巴里進去,哇,小朋友的牙齒可真鋒利一下子就把我嚼碎了,而且你們邊嚼嘴裡還邊產生唾液,使我消化的更快。】

  提問:⑴、小蛋糕是從哪裡開始先進入到小朋友身體裡的?進去以後小蛋糕怎麼樣了?

  ⑵、而且邊嚼便產生什麼?唾液有什麼用?(是食物消化的更快)

  師:接下來這些被嚼碎的小蛋糕。(放第四張)

  【我被嚼碎以後慢慢的像滑滑梯一樣,滑到了一根細細長長的管子裡,我就是食管,食管說:“”我的身體特別薄,要是遇到魚刺或堅硬的食物就可能被刺破,小朋友吃東西時一定得小心點。”】

  提問:⑴、後來小蛋糕又在哪像滑滑梯一樣一點一點往下滑?(食管)

  ⑵、食管為什麼怕刺破?吃飯時應注意什麼?(小心魚刺和堅硬的食物別吃到肚子裡)

  2、依次放第五張PPT,瞭解胃的功能。

  師:小蛋糕在食管裡滑著滑梯又回去哪呢?(放第五張)

  【我在食管中一點一點地往下滑。慢慢地滑到了一個大口袋裡,這個口袋就是胃。它象一個磨盤一樣不停地動。我在這裡被不停地轉呀轉,磨呀磨,最後變得象漿糊一樣。這時,小蛋糕突然看見胃的身上有好多傷,急忙問:“咦,胃大哥,你身上怎麼有這麼多傷口呀?你的傷口疼不疼?”胃傷心地說:“那就要怪我的小主人,平時吃東西不注意,愛吃的就吃得很多,把我撐得很難受,他一會兒吃冰冷的冷飲,一會兒又喝滾燙的開水把我折騰得夠嗆。”胃傷心的留著眼淚說:“有時我很想休息一會兒,可是我的小主人又要吃零食,把東西硬塞進來,讓我不停地工作。我實在是太累了。所以,就成了現在這樣,我生病時可難受了。”】

  提問:⑴、小蛋糕從食管又滑到了哪?胃有什麼作用?(把食物磨得更碎)

  ⑵、小蛋糕在胃裡還看見了什麼?(很多傷)

  ⑶、我們怎樣來保護我們的胃呢?

  小結:以後我們要注意,少吃冷、硬的東西,少吃零食,不吃不乾淨的東西,不能吃得太飽,也不能餓壞了胃,要吃飽早飯少喝冷飲。

  (這一部分的.目標是讓幼兒在瞭解胃的功能的基礎上知道不良的飲食習慣會使胃生病。)

  3、依次放第六張PPT,瞭解小腸的功能。

  師:小蛋糕從胃裡出來,又會來到誰的家?(放第六張)

  【我從胃裡出來,接著又來到了小腸的家,小腸的家彎彎曲曲的就像一個迷宮。周圍還有許的絨毛和一扇扇的小門。小腸看到小蛋糕非常熱情地說“我是小腸,歡迎你的到來。當你在胃裡被磨碎以後,就會來到我的身體裡,從我身體裡的小門出去,所有的營養會到達小朋友的全身,使小朋友長高,長胖,給小朋友力量。”小腸接著又說:“但是那些沒有被磨碎的食物,即便再有營養它也從小門裡出不去,這樣營養就送不到小朋友的身體裡,所以小朋友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嚥,不要狼吞虎嚥。”】

  提問:⑴、小蛋糕從胃裡出來以後,又來到了哪?(小腸裡)

  ⑵、小蛋糕在小腸裡看到些什麼呢?小腸有什麼用呢?(把營養送到全身)

  (這一部分的目標是讓幼兒知道食物沒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

  4、依次放第七張PPT,瞭解大腸的功能。

  師:那些沒被磨碎的食物沒有從小門裡出來,那它們會去哪呢?(放第七張)

  【“這是什麼地方呀,怎麼這麼髒?我怎麼才能出去?”“這是我的家,我是大腸。因為小朋友吃得太快了,沒把你嚼碎,所以你不能變成營養,被身體吸收。就變成了殘渣,這些殘渣會在大腸裡變成糞便,這樣你就能出去了,你出去以後小朋友的身體才會更健康。”“等我出去以後,一定要把看到的告訴小朋友,讓他們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使他們更健康。”】

  提問:⑴、那些沒被磨碎的小蛋糕從小腸出來又到了哪裡呢?(大腸)

  ⑵、小蛋糕為什麼說大腸裡好髒呀?什麼叫殘渣?能不能讓殘渣長時間在體內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要定時大便,把殘渣排出體外。

  三、依次放第八、九張PPT,進行排圖活動:遊戲“排排看”

  師:小蛋糕從大腸裡出來結束了旅行,可它想考考大家,還記不記得它去過小朋友身體裡的哪幾個地方?(幼兒說完後,放第八張PPT)

  師:小蛋糕還想請大家再把他去過的地方,按從先到後的順序排排隊(幼兒說排隊順序,教師操作PPT)

  師:咱們問問小蛋糕排隊了沒有(放第九張PPT)

  (透過操作排列圖片,複習鞏固食物旅行的過程。)

  四、依次放第十~十六張PPT,應用練習:遊戲“食物捉迷藏”

  師:小蛋糕想邀請大家一起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捉迷藏,也就是小蛋糕藏起來,請小朋友來找,不過小蛋糕毎藏一個地方都會提醒大家它藏在哪,只要你仔細聽就能找到它。(依次放第十~第十六張PPT)

  (這一環節透過遊戲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各器官的特點及作用,進一步瞭解口腔、胃、小腸、大腸的作用。)

  五、依次放第十七~二十三張PPT,進行健康飲食搶答遊戲活動。

  師:小朋友真能幹,不管小蛋糕藏到哪你們都能找到它,小蛋糕還想和再來你們玩一個“搶答遊戲”,怎麼樣?小蛋糕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先請大家仔細看看圖片上人們做得對不對,為什麼?等小蛋糕說了“開始”你們就舉手搶答。(依次放第十七~二十三張PPT)

  (透過本環節讓幼兒瞭解健康的飲食才有強壯的身體)

  六、依次放第二十四張PPT,學習《健康飲食歌》

  師:最後,小蛋糕還想教小朋友一首兒歌,大家學會以後只要按照兒歌裡邊說的去做,你們就會健健康康地長大。(小蛋糕說一句大家說一句,看誰最認真學得最快)

  健康飲食歌

  小朋友,長身體,飲食天天要合理。

  一日三餐很重要,定時定量要記牢。

  偏食挑食要不得,暴飲暴食最不好。

  早餐必須吃得好,午餐一定要吃飽,

  晚餐別忘吃得少。從小養成好習慣。

  身體健康壯又高!

  教學反思:

  整節活動我都採用了PPT動畫演示及動畫人物分角色配音,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整節活動中孩子們回答問題積極、準確、到位,在遊戲環節中參與的積極性高,準確率高。每個孩子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效果非常好。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保護弱小的情感,樹立競賽意識。

  2、發展上肢的力量和動作的控制力,積極探索通道的擺放方法。

  3、知道扇扇力量大小與氣球運動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

  2、長條積木、氣球、扇子。

  3、場地佈置:用長條積木擺成寬25釐米、長10米的通道4個,每個通道放1個氣球。

  重難點突破:

  指導幼兒快速、用力、連續扇,不能將氣球扇出通道,氣球到終點才能往回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故事情節——教師:卡梅利多的弟弟被傑克、皮特兄弟倆偷走了,該怎麼辦呢?

  2、我們把蛋救回來吧!

  二、遊戲活動

  1、搭建通道:幼兒分成四組,用積木搭成通道,但要注意積木搭建時的擺放方法,以免氣球從兩邊有空隙的地方跑出去。

  2、嘗試用扇子將氣球扇過通道。

  提問:

  怎樣用積木搭通道才能保護雞蛋不被扇出去?

  怎樣搭建通道最省材料?

  怎樣用力雞蛋跑得又快又好?

  4、扇子扇球比賽。

  幼兒分成4組,在通道兩旁面對面站好,將4把大扇子分別交到每組第一個小朋友手裡,4個氣球分別放在同一邊4個通道的邊線上。第一人開始,拿扇子用力將氣球扇到對面終點線後,對面幼兒接到氣球再用力將氣球扇回來。

  5、活動提示。

  扇氣球時可用雙手或單手。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對於大班幼兒而言,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對於自己的外貌、興趣愛好等方面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而讓幼兒藉此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充滿自信地面對生活,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設計了本次活動《不一樣的我》這一主題活動。

  目標預設:

  1、幼兒能夠思考並記錄個人在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特點,增強個人的自信心。

  2、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地與他人互動,透過觀察和比較,發現自己與他人在外貌、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對自己的與眾不同感到自豪,樂意觀察和發現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

  活動重點:思考並記錄自己在愛好、特長等方面的特點

  活動難點:透過與客人老師和小朋友的比較,發現每個人在愛好、特長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提前請家長為幼兒畫畫像,教師從中挑選3幅最能反映出幼兒典型特徵的畫像;記錄紙、筆(幼兒人手一份)、小黑板1塊,背景音樂(班得瑞的《鑽石》與《雪的夢幻》)

  設計思路:為了能讓幼兒正確區分每個人,我讓幼兒從臉部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的特徵進行比較,再從個人愛好、喜好方面進行比較的方式,更加深了幼兒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感到自豪感。

  活動過程:

  1、以"猜猜這是誰"的方式,引導幼兒發現每個人在外貌方面的不同老師:今天,鞠老師這裡有幾幅爸爸媽媽給小朋友畫的畫像,請你們猜猜每幅畫上畫得都是誰?

  教師出示第一幅畫像(李雨桐的畫像),孩子們紛紛舉手。

  幼兒:我覺得是李雨桐老師:為什麼你說是李雨桐?

  幼兒:因為我覺得長得很像。

  老師(繼續追問):你覺得哪兒跟李雨桐像?

  幼兒:臉很像。

  老師:你是說畫上的臉型跟李雨桐的臉型很像。那其他小朋友還有別的發現嗎?

  幼兒:我覺得是李雨桐,因為她跟李雨桐哪兒都特別像。眉毛都是黑黑的,眼睛都有點長,頭髮都梳著兩個小辮子。

  老師:很好,你觀察得特別仔細,認真比較了眉毛、眼睛和頭髮。

  教師請李雨桐站到畫像旁邊,請幼兒有順序地比較兩者在髮型、臉型、五官等方面是不是一樣,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說一樣。

  (此環節透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學會透過逐步觀察和比較的方法尋找畫像的原型)同樣的方法出示第二、三幅畫像(李其明和朱一涵的畫像),孩子們運用之前的方法,很快猜對了畫像中的原型,除了髮型、臉型和五官等方面的特徵外,孩子們還敏銳地觀察到了李其明的衣服領子跟畫像中的衣服領子是一樣的,朱一涵和畫像中一樣都有一顆痣。

  老師:大二班小朋友觀察得特別仔細,都能很快猜出畫中的人都是誰。我還想知道,為什麼你們這麼快就能認出那是他們三個的畫像呢?"幼兒一:因為每幅畫都有像那個人的地方。

  幼兒二:因為每個人長得都不一樣,老師小結:每個人都有長得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頭髮長,有的頭髮短;有的人臉是圓的,有的人臉是長的。所以,我們只要仔細觀察每個人的長相,就能把每個人區分出來,對不對?

  全體幼兒:對!

  2、幼兒思考和記錄自己在特長、愛好等方面的特點老師:除了長相之外,我們還有哪些方面可能會跟別人不一樣呢?

  全體幼兒(紛紛回答):聲音、衣服、身材、愛好……老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我們可能會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其中包括我們做得最棒的事情和最喜歡的事情,那在這些方面是不是真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呢?老師這裡有兩個表可以幫助小朋友去調查一下。

  教師介紹兩個表的填法:第一個表是記錄表,請小朋友把自己做得最棒的事、最愛吃的食物、最愛玩的玩具和最愛看的書四項內容畫下來,會寫字的也可以寫下來。畫完第一個表之後就要用到第二個表--調查比較表,先去找一個客人老師問問她在做得最棒的事、最愛吃的食物等四個方面是什麼,然後跟自己比較,如果一致就劃"√",不一致要畫"×"。跟一個客人老師比較之後,還要去找1-2個小朋友比較。最後提示找別人調查的過程中要有禮貌。

  3、幼兒記錄,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

  在舒緩輕鬆的背景音樂中,孩子們認真思考自我的特點並進行記錄。大部分幼兒都用繪畫的方式填寫記錄表,也有幾個幼兒採用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形式,遇到個別不會寫的字幼兒也會主動請老師幫忙,這也是孩子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4、調查比較教師請完成記錄表的幼兒陸續去找客人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調查比較。在調查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主動,雖然很多客人老師他們並不熟悉,但孩子們都能主動與客人老師交流,而且大部分幼兒也能在調查結束後主動道謝。

  5、活動分享,發現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1)幼兒介紹自己做得最棒的事情T:現在,誰來說說自己做得最棒的事情都是什麼?

  幼兒爭先恐後地介紹:陳飛聿做的最棒的事情是搭積木、楊之音最棒的是琴、沈周h最棒的是跳舞、嶽邑說自己做得最棒的是寫作業、蔣心怡是跳繩、朱一涵是幫媽媽洗菜、鍾藝璇做的最棒的是玩完東西把它收回去……幼兒介紹之後,教師請幼兒給自己鼓掌"小朋友都特別棒,每個人都有自己做得最棒的事情,快給我們自己拍拍手吧。"(2)請幼兒分享調查比較的結果。孩子們發現透過跟小朋友的比較,從中發現沒有兩個人在所有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尋找和發現生活中的快樂。

  2、學習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幾種方法。

  3、培養健康的心理和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點:

  學習和發現生活中的快樂,學習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幾種方法。

  活動難點:

  培養健康的心理和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表示快樂的照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透過討論,請幼兒說一說自己什麼時候感覺快樂。

  1、教師:每個人都有快樂和悲傷的時候,你什麼時候會感覺快樂呢?

  2、請幼兒分小組進行討論或結伴進行討論。

  3、教師:快樂的時候,你是什麼樣子的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快樂的,也希望能把快樂帶給身邊的朋友。

  二、請幼兒說一說照片中快樂的事。

  1、教師:這張照片中你們發現的快樂是什麼呢?

  2、幼兒大膽猜測照片中的內容,並說一說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3、請照片中的主人說說這張照片中快樂的事。

  教師:請你把你的快樂和一下。

  三、透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不開心時如何調整方法。

  1、教師:快樂時我們的心情會怎樣?悲傷時我們的心情又會怎樣呢?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我們會用什麼方法幫助自己快樂起來呢?誰能來說一說?

  2、讓幼兒透過和同伴之間的討論明確: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快樂,遊戲是快樂的,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在分享別人的快樂時,自己也會感到開心,觀看錶演和參與表演時我們都是快樂的等等。

  3、教師:我們要善於發現周圍的快樂,並能夠用快樂趕走自己生活中的不快樂。

  四、結束活動。

  1、教師:今天小朋友說了這麼多快樂的事,朱老師也感到很快樂呢!

  2、教師: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覺快樂的事,小朋友把自己快樂的事情說給別人聽,與別人分享,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別人。也可以把自己快樂的事情畫出來,講給自己的同伴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