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寸蟲》大班教案

活動:《一寸蟲》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動:《一寸蟲》大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一寸蟲》大班教案1

  一、設計思路:

  最近,我們班的幼兒進行了身高體重的測量。孩子們都對自己的身高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也對測量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針對孩子們的這一個興趣,我利用《一寸蟲》這一個繪本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故事中的“一寸蟲”進行測量,初步學習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

  2、感受一寸蟲的機智和勇敢。

  三、活動準備:

  故事《一寸蟲》ppt,幼兒三次操作的測量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介紹“一寸蟲”,引起興趣

  ——今天啊,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ppt),找找看它在哪裡?它長什麼樣子?

  ——它呀叫做“一寸蟲”,知道它為什麼叫“一寸蟲”嗎?

  ——因為它的身體啊只有一寸長。一寸是多長呢,就是這把尺子上的一格那麼長。

  小結:一寸是一個長度,這條蟲的長度正好是一寸長,所以,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一寸蟲”。

  (二)、講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

  ——有一天,“一寸蟲”去森林裡玩,(播放ppt)看看“一寸蟲”碰到了誰?(這是一隻知更鳥)它們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吧。(ppt)

  ——原來知更鳥啊要吃掉“一寸蟲”。“一寸蟲”遇到這麼大的危險,它想了什麼好辦法?

  ——一寸蟲真聰明,那我們也來試試用“一寸蟲”來量知更鳥的尾巴。等會兒請你來說一說知更鳥的尾巴到底是幾寸?你是怎麼用“一寸蟲”來量的?(幼兒操作)

  ——你們量出來知更鳥的尾巴是幾寸呢?你是怎麼量的?(請幼兒介紹)

  ——他用了3條一寸蟲,讓“一寸蟲”排排隊,一條、兩條、三條,一共3條一寸蟲是幾寸啊?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好嗎?

  ——你們和他的方法一樣嗎?有和他不一樣的方法嗎?(請幼兒介紹)

  ——原來他用了一條一寸蟲來量,真聰明。

  ——那我們來看看“一寸蟲”它是怎麼量的吧。

  ——“一寸蟲”的方法和我們一樣嗎?它是怎麼量的?

  ——首先要找到起點,然後再找到終點,“一寸蟲”從起點開始爬,爬一次做一個記號,連著這個記號呀再爬一次,再做一個記號。直到爬到尾巴的終點。

  ——“一寸蟲”的方法好嗎?好在哪裡?

  小結:我們剛才使用了2種不同的方法,一種用了3條一寸蟲,還有一種和“一寸蟲”一樣只用了一條一寸蟲。但是,都能夠測量出正確的結果。

  (三)、講述故事第二段,嘗試第二次測量。

  “一寸蟲”聰明嗎?它呀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好的測量方法。量出了知更鳥尾巴的長度,順利地躲過了一場災難,不過,知更鳥還要“一寸蟲”幫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的朋友到底會是誰?

  ——(點選ppt,圖片中出現了四種鳥)看看它們是誰?它們會讓“一寸蟲”幫忙量什麼呢?

  ——火烈鳥要“一寸蟲”量一量它的脖子,巨嘴鳥要“一寸蟲”量一量它的嘴巴,蜂鳥要“一寸蟲”量一量它的全身,蒼鷺要“一寸蟲”量一量它的腿。共3頁,當前第1頁123

活動:《一寸蟲》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首尾相接和做記號的方法測量不同動物身體各部位,並能對測量結果進行簡單的記錄。

  2.喜歡將自己探索的過程及結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學會分析解決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3.在測量過程中養成做事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體驗測量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運用繪本中的“一寸蟲”進行測量。

  難點:用首尾相連的方法進行測量。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瞭解了故事中知更鳥等幾種鳥類的特徵

  物質準備:故事課件、操作材料“一寸蟲”、動物圖片若干、簽字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見過草叢嗎?在草叢裡有許多有生命的東西,誰來說一說你在草叢中都見過誰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位好朋友,你們找找看它是誰呀?(一寸蟲)他為什麼叫一寸蟲呢?一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一寸到底有多長呢?

  (二)出示一寸蟲,引發幼兒測量的願望

  1.師:出示一寸蟲教具講故事《一寸蟲》

  2.提問:知更鳥它要做什麼呀?你覺得一寸蟲能量出知更鳥的尾巴嗎?

  4.幼兒嘗試測量知更鳥的尾巴(請幼兒倆倆合作,運用“一寸蟲”當測量工具,測量尾巴的長度。)

  5.幼兒交流自己的測量方法,並透過PPT動畫操作,驗證測量結果。發現測量結果

  6.教師介紹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一寸蟲爬一次作記號,爬一次作記號,然後數記號有幾個就是幾寸長。

  (三)結合故事情節,測量小動物的身體各部分的長度

  師:知更鳥知道自己鍾愛的尾巴有三寸長,就放走了一寸蟲,這個故事就在森林裡傳開了。都知道一寸蟲有數學家的腦子。看看誰來了呢,你認識嗎?它們都鍾愛自己的什麼地方?(巨嘴鳥的嘴巴、斑鷺的腿、蜂鳥的身體)請一寸蟲來量一量。

  2.幼兒進行測量活動

  師:孩子們這三隻動物鍾愛的地方已經在我們的桌子上了,請你自己一人拿一個一寸蟲來量一量有多長。

  3.幼兒驗證自己測量的結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蟲測量的答案)

  師:說一說你量的是幾寸?我們來看看和一寸蟲量出來的答案一樣嗎?

  (四)結合故事結尾,引發幼兒大膽想象如何測量歌聲

  1.提問:孩子們一寸蟲又碰見了誰呀?猜一猜夜鶯會讓一寸蟲量什麼呢?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夜鶯歌聲的長度

  師:夜鶯對一寸蟲說:“量我的歌聲,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這歌可怎麼量呢,你們會怎麼量呢?

  (五)結束部分,測量遊戲

  1.提問:樹林裡的動物們都有自己鍾愛的地方,你鍾愛自己的哪裡呀?

  2.請你找個朋友一起,在咱們班的教室裡找一個可以測量的工具,然後測量一下朋友鍾愛的地方,幼兒在遊戲情境中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總結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兩次測量的機會,第一次操作是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方法並不正確,結果並不一致。但卻讓幼兒在操作中積累了測量的經驗。在幼兒嘗試操作後,教師用課件演示相應的測量方法,使幼兒理解和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第二次測量,使幼兒掌握了新方法,積累了新經驗的目的。

活動:《一寸蟲》大班教案3

  設計意圖:

  繪本《一寸蟲》進入班級後,很快成為了孩子們關注的焦點。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一寸蟲是怎麼樣量夜鶯的歌聲的,夜鶯的歌聲到底有多長……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我首先設計了一個閱讀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這個數學活動,巧妙地將書中主人公“一寸蟲”請出來,讓他來測量紙盒,逐步引導幼兒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使數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發現測量單位不一樣其結果也不一樣。

  2.能夠沿邊測量,學會在第一次測量的終點做記號並把它作為第二次測量的起點。

  3.與同伴合作完成測量任務,共同討論、解決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繪本《一寸蟲》的PPT(簡報)。

  2.包裝盒1個(包裝盒的一面貼有磁鐵),一寸蟲卡片1張,放大的記錄表1張,磁性黑板1塊。

  3.每兩名幼兒共用1套學具:一寸蟲卡片1張(長度為3.33釐米),兩寸蟲卡片1張(長度為6.66釐米),記錄表1張(如圖),記號筆1支,包裝盒1個(包裝盒長邊長度是寸的偶數倍數,如4寸、6寸等)。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共同觀看《一寸蟲》PPT

  師:我們都看過、學習過繪本《一寸蟲》,現在我們一起來看PPT,說說哪裡出現了一寸蟲。

  二、出示一寸蟲卡片、包裝盒,鼓勵幼兒探索測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蟲卡片,小結故事內容。

  師:瞧,這就是一寸蟲。原來他就這麼一點長。不過一寸蟲雖然個子小,本領可大呢。他量知更鳥的尾巴、火烈鳥的頸子、巨嘴鳥的喙、蒼鷺的腳、雉雞的尾巴、蜂鳥的全身,還有夜鶯的歌聲呢。

  2.出示包裝盒,鼓勵幼兒探索測量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也來學習用一寸蟲量東西的本領。這是一個包裝盒,請你也用一寸蟲量一量它的長邊。兩個小朋友一組,商量一下怎麼測量,量後把測量結果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一格里。

  3.幼兒探索測量方法,教師觀察幼兒測量時出現的問題並在後面的環節中進行小結。

  三、師幼共同交流、討論,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

  1.師幼分享測量結果,發現問題。

  師:你量出來的結果是幾寸?為什麼同樣的盒子,小朋友們測量出來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幼兒分享時,教師將結果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2.請不同答案的幼兒演示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問題。

  師:黑板上也有一個一樣的包裝盒,誰願意上來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請仔細觀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樣嗎?有什麼問題? 應該怎樣測量才正確?

  3.引導幼兒沿著邊測量。

  師:大家看,包裝盒的長邊是哪一條?怎樣做才能只量這條邊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著包裝盒的長邊測量。)

  4.示範測量,啟發幼兒製作標記。

  師:我量第二下的時候忘記要從什麼地方接著量了。你們覺得應該從什麼地方接著量?誰有好方法可以記錄每次量到哪裡了?(可以用記號筆在第一次測量結束的地方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就從這個記號開始,接下去也是這樣。)

  5.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從包裝盒長邊的頂端開始,一寸蟲和長邊頂端對齊,沿著邊量;第一次測量結束的地方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的時候就從這個記號開始,接下去也是這樣。這樣就可以準確地量出長度了。

  6.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再次測量並記錄。

  師:和你的好朋友再測量一次,看看包裝盒的長邊到底是多長。要記住請記號筆來幫忙,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導幼兒嘗試用兩寸蟲卡片測量,並發現測量工具長短與結果之間的關係

  1.出示兩寸蟲卡片,引導幼兒發現兩寸蟲與一寸蟲的不同。

  師:這是兩寸蟲,他和一寸蟲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測量結果。

  師:現在我們用兩寸蟲來測量包裝盒的長邊。猜一猜,測量的結果和剛才會一樣嗎?為什麼呢?

  3.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並記錄。

  師:下面每兩個小朋友為一組進行測量,測量時要沿著邊量,在第一次測量結束的地方用記號筆做上記號,最後把測量結果記在記錄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測量結果,教師小結。

  師:你量出的結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蟲量出來的結果一樣嗎?為什麼不一樣呢?

  師(小結):同樣的長邊,一寸蟲短,量出來的數量就大;兩寸蟲長,量出來的數量就小。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在數學區提供一寸蟲卡片、兩寸蟲卡片、回形針、積木等多種量具,讓幼兒測量班上的桌子、椅子、書等,並提供記錄表讓幼兒記錄測量結果。

  2.親子活動。家長和幼兒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種量具測量家中的電視機、茶几等,並引導幼兒發現量具的長短和測量結果的函式關係,即量具越長,測量結果越小。

  活動反思:

  1.簡單複述故事。繪本《一寸蟲》給幼兒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這個讓幼兒瀏覽畫面的環節中,我用最短的時間把幼兒自然帶入故事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2.兩兩結伴探索測量方法。在製作一寸蟲卡片時,我嚴格地把一寸蟲做成3.33釐米,把兩寸蟲做成6.66釐米。我這麼做的原因是想傳遞給幼兒一個觀念,我們要用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參與科學活動,並且讓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索測量的方法。綜上考慮,我提出了“兩個人一組,用一寸蟲卡片測量盒子的長邊”的要求。

  3.集體交流、討論,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幼兒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所以他們的測量結果五花八門。對此,我沒有去評判誰對誰錯,而是請持有不同結論的小組在集體面前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並讓孩子們互相觀察、判斷,尋求正確的測量方法。在活動中,幼兒很快發現了影響測量結果的因素,“他沒有沿著邊量”“他量第二下的時候不是從第一下結束的那個地方開始的”……結合孩子們的發現,我很自然地總結出正確測量的兩個要素:(1)沿邊測量。(2)測量時,第一次量的終點是第二次量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幼兒想出用記號筆來給每個終點做記號的方法。在這樣的演示、討論、總結中,孩子們明白了正確測量的方法。

  4.嘗試使用兩寸蟲卡片測量。安排這一環節的用意是,首先鞏固正確測量的方法,其次開啟幼兒的思路。當測量的工具改變時,隨之而來的答案也會跟著改變,於是孩子們會產生新的疑問和探索慾望,繼續邁出探索的步伐。

  同樣,在延伸活動環節,我建議幼兒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針、積木等測量工具去測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並進一步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活動:《一寸蟲》大班教案4

  設計思路

  繪本《一寸蟲》,講述了森林裡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傢伙,利用自身的優勢,在求生的同時為森林裡的其他夥伴帶來方便和快樂。與一般繪本不同的是,幼兒在閱讀繪本的同時,不僅體驗到文學作品帶來的樂趣,也引發了他們對測量的興趣。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兩次操作(測量)的機會,第一次操作是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或許方法並不正確,結果也不一致,但卻讓幼兒在操作中積累

  了測量的經驗。在幼兒嘗試操作後,教師用課件演示相應的測量方法,便於幼兒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第二次測量,以達到掌握新方法,積累新經驗的目的。

  透過本次活動,可進一步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不同的物品,激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和同伴一起嘗試使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測量,引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2、理解故事內容,喜歡一寸蟲的機智,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中角色的區域性圖、用紐紐繩製作而成的一寸蟲、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介紹角色,引起興趣

  1、今天要講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蟲》。

  2、你估計一寸蟲大概有多長呢?

  【設計思路:幼兒大膽自由猜測“一寸”有多長,既可幫助教師瞭解幼兒對長度單位的理解情況,同時也讓幼兒在猜測中體驗樂趣,對故事充滿期待。】

  3、【出示圖片)這就是“一寸蟲”,是故事中的主角,讓我們一起來聽這個故事吧!

  二、閱讀故事,實踐操作

  1、欣賞故事第一段,嘗試簡單的測量方法。

  (1)講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蟲是森林裡的小不點兒,誰也不把它當回事,它總是獨自慢慢地向前爬著。一天,一隻飢餓的知更鳥看見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蟲說:“請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蟲,我會量東西。”“真的嗎?”知更鳥說:“那你來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錯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幫幫一寸蟲,兩個朋友一起,試著用一寸蟲量量知更鳥的尾巴有多長。

  【設計思路: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兩名幼兒一起合作是為了讓幼兒彼此學習他人的測量方法,數量充足的一寸蟲也為幼兒的成功測量作了準備,教師可從中觀察幼兒測量的相關經驗與能力,及時發現問題。】

  (3)交流:你量出知更鳥的尾巴有多長?是怎麼量的?

  (通常幼兒會用三條一寸蟲連線起來進行測量,如圖)

  (4)你們用幾條一寸蟲量出結果的,7

  幼兒:我用三條一寸蟲量出來的。

  教師:這三條一寸蟲是怎麼排列的?

  幼兒:一條接著一條,尾巴接著頭……

  (5)小結:我們用三條一寸蟲量出了知更鳥尾巴的長度,一寸蟲從知更鳥尾巴的頂端開始量起,它們挺直了身子,一條蟲的尾巴緊緊挨著另一條蟲的頭,三條一寸蟲首尾相接連在一起,知更鳥的尾巴剛好三寸長。

  (6)一寸蟲量出了知更鳥尾巴的長度,順利躲過了一場災難。它能量尺寸的本領也被大家知道了,看!還有很多鳥都來找它幫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嘗試測量。

  (1)出示巨嘴鳥、蜂鳥、蒼鷺,你們認識這些鳥嗎?

  【設計思路:這一環節雖然是個過渡,但仍然可以拓展幼兒對鳥的認知。】

  幼兒:我認識巨嘴鳥。

  教師:為什麼它會有這麼一個名字呢?

  幼兒:因為它的嘴巴特別大。

  教師:你們猜巨嘴鳥會讓一寸蟲量哪個部位?為什麼?

  幼兒:量嘴巴,因為它的嘴巴很特別。

  幼兒:那個是蜂鳥。

  教師:你聽說過蜂鳥嗎?

  幼兒:它像蜜蜂一樣。

  幼兒:我在書上見過,它很小很小。

  教師: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讓一寸蟲量全身。量全身要從哪兒量到哪兒?

  幼兒:要從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兒:還有一種鳥,叫蒼鷺。

  教師:(演示課件)蒼鷺要求一寸蟲量它的什麼地方?

  幼兒:腿、腳……

  教師:腿和腳一樣嗎?哪裡是腿?哪裡是腳?

  教師:蒼鷺對自己的腿有多長很感興趣。

  【設計思路:演示課件時,可用記號明確標出需要測量的部位,幫助幼兒明確測量的路徑。】

  (2)操作:請幼兒為一種鳥測量它最喜歡的部位有多長,使用的'一寸蟲越少越好。

  【設計思路:第二次操作的難度比第一次大,並且要求幼兒獨立操作,桌上提供的一寸蟲數量也不再充足,使幼兒有機會嘗試用盡可能少的一寸蟲來進行測量。這個環節中,幼兒可以嘗試更多的測量方法,如移動測量工具、目測等。】

  (3)交流、記錄測量的結果。

  教師:你測量的是哪一種鳥,測量結果如何?

  幼兒:我量的是蜂鳥的全身。

  教師:你用了幾條一寸蟲?只用一條一寸蟲能量出結果嗎?

  教師:(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條一寸蟲從蜂烏的嘴巴尖開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幾寸?

  幼兒:一寸。

  教師:你怎麼知道?

  幼兒:和前面測量的部分差不多長。

  教師:有時不用一寸蟲,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體的長度。這種本領叫目測。

  幼兒:我量了巨嘴鳥的嘴,是三寸。

  教師:用兩條一寸蟲可以測量嗎?

  幼兒:可以,就是第一條要動一下。

  教師:怎麼動?

  幼兒:第一條蟲量完後爬到第二條蟲的後面。

  教師:蒼鷺的腿最少可用幾條一寸蟲來量?只用一條一寸蟲,可以量出蒼鷺的腿的長度嗎?

  【設計思路:教師透過演示課件,幫助幼兒感知、學習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

  (4)演示課件時插問:

  (圖1、圖2)猜猜一寸蟲接下來會怎麼做?它會爬去哪兒(什麼位置)?

  (圖3)這次,一寸蟲會在哪兒做個記號?為什麼要做記號?

  (圖4~圖6)一寸蟲的身體移動了幾次?用一條一寸蟲量蒼鷺的腿,結果怎樣?

  三、欣賞結尾,展開聯想

  1、一寸蟲測量的本領越來越大,森林裡越來越多的朋友來找它幫忙。這天,又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夜鶯。

  2、你們知道夜鶯嗎?愛唱歌的夜鶯會讓一寸蟲量什麼呢?

  3、夜鶯的歌聲應該怎麼量?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設計思路:故事的結尾是最富有戲劇性的,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歌聲,該如何測量呢?剛才學到的測量方法完全不管用了,這個問題有效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也使幼兒體驗到故事結尾的趣味性。】

  四、討論,拓展

  1、現在你能說說,一寸蟲究竟是什麼樣的蟲子?

  2、如果你有一條一寸蟲,你想用它幫你測量什麼呢?

  【設計思路:這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維度的拓展,如用小小的一寸蟲,量身體的哪些部位更方便?這可以幫助幼兒瞭解測量不同的物體,選擇的測量工具也可以不同;又如,猜猜你的眼睛大概有幾寸?這類問題可以挑戰幼兒的目測能力;再如,用一寸蟲除了可以測量腿有多長,還能測量腿有多粗。這可以幫助幼兒瞭解測量同一物體,可有不同的測量路徑,其結果也不相同等。】

  活動反思

  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經驗化、探究化、過程化、多元化”的活動環境,讓幼兒隨著一寸蟲遇到的種種危險去感知、去思索、去尋找方法,將預設的目標融入遊戲活動中,使幼兒主動依據個人的已有經驗、認知水平,愉快地學習;同時,也告訴孩子,在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有很多事情並不是靠強壯的身體或力氣大就可以解決的,而動動腦、用智慧來解決問題,往往會比那些外表看似強大的力量來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蟲一樣,它脆弱得不堪一擊,但它化解危機、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無關身體大小,也無關力氣大小,而是對自己的認識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活動:《一寸蟲》大班教案5

  教學目標:

  1、和同伴一起嘗試使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測量,引發測量的興趣。

  2、欣賞、理解故事內容,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教學準備:

  一寸蟲若干條,PPT繪本,繪本《一寸蟲》,操作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小的朋友師:它的名字叫一寸蟲,我們一起和它打個招呼,你們比比看它有多大?它只有這麼一點點,對我們人類來說是一寸。

  師:一寸蟲要說話了:“別看我一點點大,我可是有故事的。”哦?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它的故事好嗎?

  二、基本部分:

  師:森林裡有一隻一寸蟲,還有吃一寸蟲的小鳥,這是知更鳥,它想要吃一寸蟲,一寸蟲說:“別吃我,我有本領的,我會量東西的。”

  幼兒操作,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結果,讓做錯的幼兒進行修改。

  師:知更鳥說:好吧,那我不吃你了,但我有很多好朋友也要你去量量,第一個朋友是火烈鳥,它要你幫它測量它的脖子,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寸蟲是怎麼測量的?(測量好了請幼兒說說)接下來是要測量大嘴鳥的喙,誰來試試看?(同樣方法請幼兒測量蒼鷺的腳。)請你們把測量出來的結果寫在紙上,有幾寸就寫數字幾。

  師:你們想想一寸蟲還能測量什麼呢?我們的桌子上有一些需要一寸蟲幫忙測量的東西,你們看看有哪些?那接下來你們就請一寸蟲幫忙量量,然後把測量到的結果寫在紙上,好嗎?

  展示幼兒測量出來的結果,並進行評價。

  師:你們都學會用一寸蟲來測量東西了,真不錯,看!夜鶯來了,它也想吃一寸蟲,一寸蟲說:“別吃我,我有本領的,我會測量的。”你們猜猜夜鶯會請一寸蟲量什麼?

  師:夜鶯說:“那你就量量我的歌聲吧。”夜鶯要量歌聲,那怎麼量?誰有辦法?

  師:那就逃跑走吧,一寸蟲說:“好吧,那我就量量你的歌聲吧,你唱歌吧。”夜鶯就唱歌了,一寸蟲一邊量一邊向前面走,它說:“你的歌聲可真長,你繼續唱吧。”一寸蟲量啊量的就不見了,一寸蟲去哪裡了?

  三、結束部分:

  師:你們覺得一寸蟲聰明嗎?那我們也向一寸蟲學習,學習它的本領,做個聰明的小朋友,好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