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藝術活動《說唱臉譜》大班音樂教案
幼兒園藝術活動《說唱臉譜》大班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藝術活動《說唱臉譜》大班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
大班藝術活動《說唱臉譜》選自山東省幼兒園課程指導上學期主題二《我是中國人》的次主題三《中國人了不起》,它是一首京劇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戲歌,借鑑京劇唱腔和旋律,將我國的傳統戲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唱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亦歌亦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讓幼兒喜歡觀看舞蹈、戲劇等表演,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孩子對京劇比較陌生,但是京劇中奇特的唱腔、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表演風格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活動中,我巧妙的運用視聽結合法指導幼兒透過自由表達的機會,初步感知中國京劇藝術的魅力,感受中國人的了不起,增強民族自豪感,萌發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活動目標
1.瞭解歌曲獨有的京韻唱腔,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學習根據不同的臉譜角色,用合適的力度及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
3.初步感受京劇的特點和魅力,為京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而自豪。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歌曲獨有的京韻唱腔,在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初步嘗試表演歌曲。
難點:唱好最後一句,並學習根據不同的臉譜角色,用合適的力度及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
經驗準備:
1.請幼兒收集有關京劇的臉譜、行頭、服裝等的相關知識,並佈置成“京韻國粹”主題牆面。
2.欣賞過京劇表演片段,熟悉樂曲旋律。
物質準備:
1.供幼兒表演使用的表演區材料:盔頭、服飾、臉譜、髯口等。
2.幼兒自制的“京劇宣傳卡”。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興趣匯入
教師邀請幼兒進入梨園小劇場,用京劇特有的方式亮相,營造濃郁的京劇氛圍,並嘗試用京劇唱腔向大家問好,練習發聲,提醒幼兒拖住氣息。
(二)欣賞歌曲 理解歌詞
1.教師範唱《說唱臉譜》,請幼兒欣賞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京劇韻味,體會京劇的唱腔。
(1)提問:你覺得這首歌跟你以前學習的歌曲有什麼不同?幫助幼兒分辨京劇與歌曲不同的曲調風格。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歌詞:歌曲中唱了幾種臉譜?都是什麼顏色的?臉譜人物各是誰?
2.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簡單介紹不同的臉譜,幫助認識歌曲中的人物。
如:藍臉的竇爾敦在深夜偷偷的.盜走了皇帝的御馬;紅臉的關公在戰場上殺敵英勇無比;黃臉的典韋很勇猛;白臉的曹操很精明;黑臉的張飛脾氣暴躁,生氣發脾氣時渣渣亂叫,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
(三)嘗試演唱 體味唱腔
1.幼兒跟隨教師或課件學唱歌曲,並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2.利用圖譜重點演唱最後一句“啊……”的唱法。
3.引導幼兒探索用合適的力度演唱每一個樂句,並用動作表現出它們的不同。如:“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最輕;“紅臉的關公戰場殺”稍用力;“黃臉的典韋”短促;“白臉的曹操”輕巧;“黑臉的張飛叫喳喳……”最響亮。
4.創設“臉譜轉盤”遊戲情境,增加演唱活動的趣味性。
(四)聯絡生活 萌生情感
1.請幼兒說一說身邊的哪些人喜歡唱京劇,討論分享自己的感受,進一步感受京劇的博大精深,萌生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2.請幼兒利用表演區材料裝扮起來師幼共同表演,鼓勵幼兒學習和模仿簡單的臺步。
(五)現場互動 藝術傳承
請幼兒分發自制的“京劇宣傳卡”,讓身邊的人透過掃一掃活動二維碼的方式與孩子們建立互動,鼓勵幼兒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實現民族藝術與時代相互融合的目標。
(六)延伸活動
幼兒在區域裡繼續學習其他京歌和京劇選段,如:《龜兔賽跑》、《紅娘》、《紅燈記》等,瞭解京劇的主要角色,進一步體驗唱腔的優美,感受國粹藝術的偉大。
活動總結
一、教學理論依據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師要“欣賞和回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的藝術活動,讚賞他獨特的表現方式。”活動中,教師透過——欣賞京歌(體味京韻),——模仿表演(感悟內化)——交流分享(同伴共享京劇經驗)——互動探究(情感昇華)四大環節,與幼兒建立積極的互動,為孩子們創造充分展現的機會,滿足幼兒自由表達的心理需求,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京劇這一藝術形式。
二、實施策略
1.尊重表現實施策略:活動中,緊緊抓住欣賞——討論——表達三條主線,讓幼兒在聽聽、哼哼、學學、做做的過程中,為孩子們創設自由表達的機會,尊重他們的興趣和獨特感受。
2.環境融合實施策略:集體表演環節中,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把集體活動與區域活動巧妙結合,讓課程更具延展性,讓表演更深入,讓情感更昇華。
3.同齡共學實施策略:交流分享,請同伴聯絡生活分享自己對京劇的感受和了解,建構對我國京劇藝術的淺顯經驗。
4.資訊科技應用實施策略:活動結束部分,透過設定活動二維碼的方式,用資訊化手段讓孩子們與身邊的人建立互動,實現民族藝術與時代相互融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