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建設活動總結
師德建設活動總結
全國模範教師黃靜華老師在做報告時,她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參加工作37年,我唯一感到幸福、快樂的事情不是獲得了多少榮譽,得到了多少獎勵,而是我一直堅持做班主任,做了37年班主任……”在我們大多數人將班主任工作當一件“苦差事”來完成時,這位全國優秀的老班主任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我們:做班主任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苦和樂是一種心境,正如李鎮西老師 《班主任的苦與樂》中引用的明代學者章溢的一句話:“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樂生樂,苦也可以生樂,就看你怎樣從苦中解放出來,做個快樂班主任。
要想做個快樂班主任,我認為首先應該端正態度,“態度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作為班主任,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不同;其次,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認識事物、接受事物的能力也不同。對於班上幾十個孩子來說,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必須客觀、科學的來認識每一個學生,這是班主任獲得快樂的源泉。
1、班主任要時刻牢記每個學生都是可教育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面對紛繁的世界,現在的小學生已經不再是聽話的“小綿羊”,他們有開闊的眼界也有獨立的個性,他們似乎什麼道理都懂卻又常常明知故犯,所以,每天班主任都會有處理不完的“官司”。面對這種狀況,班主任心態必須平和,要知道“人非草木,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童。
對於調皮搗蛋的學生,我雖然一忍再忍,但有時也會忍無可忍,這時就會圖一時痛快,將其叫來,劈頭蓋臉教訓一頓,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次作文練習,班上某個女生的肺腑之言,如同一盆冷水澆醒了我,讓我對以往的粗暴行為深感慚愧。文章題目是《老師,我想對您說》,孩子在文中是這樣寫的:“……老師,我們一直很尊敬您,也很感激您,但您也有缺點,希望您能聽聽我想對您說的悄悄話。 老師,我最怕的人就是您。其實以前我並不怕您,但是就在那一天您讓我改變了想法。那天,班上很多同學沒有完成作業,您很生氣,大發雷霆,我們嚇得趴在桌子上,一聲不敢吭。老師,我覺得您即使再生氣,也不該發火,應該想辦法讓這些同學既佩服您,又不敢不完成作業。或許當時您心情不好,但也不該發脾氣,課下同學們在一起議論時都說‘班主任真厲害,發起火來好嚇人。’他們雖然這樣說,但不能保證下次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所以,我覺得你應該注意方法,讓他們記住完不成作業後果是很嚴重的……”看完孩子的作文,我認真反思了一下: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傳播愛,還應該做傳播文明的使者,可我都做了些什麼?正如孩子文中所寫,我這樣做之後學生就能改掉完不成作業的壞習慣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僅如此,還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播下“粗暴、野蠻”的種子。換言之,如果學生犯了錯,班主任能夠想方設法去喚醒他內心深處“善”的因素,激發他內心改過自新的勇氣,我們收穫到不僅僅是學生自身的改變,還將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牢記“每個孩子都是可教育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從那以後,每當自己因為學生而生氣時,我就會用屠格涅夫的格言來提醒自己:發怒就是用人家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憤怒總是以愚蠢而開始,以後悔而告終;在開口說話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裡轉十圈。這樣,冷靜下來想辦法處理問題,就會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班主任應該清楚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學生的發展離不開社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學生也在發生著變化。常聽很多班主任發牢騷:“現在的孩子一批不如一批,越來越難管了。”確實如此,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誘惑越來越多,網路、電視等媒體手段的迅速發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身心,這種影響既有利,也有弊,這就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這使我想起我們學校教育常抓不懈的一個老問題——孩子上網,一提起這個話題我們班主任不禁一臉嚴肅,在我們眼中網路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如同“洪水猛獸”般可怕,卻忽視了網路對孩子成長有利的方面。在跟家長們交流時,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家長們都一本正經地說:“家裡雖然有微機,但我從來不讓孩子用,我真怕孩子上癮,耽誤了學習。”家長的顧慮不無道理,我們經常從新聞廣播中聽到類似:“某某,上網成癮,在網咖呆了三天三夜”這樣的訊息。可是,我們忽視了一點:孩子要發展,他是脫離不了社會的。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勇於探索未知領域。一味的“堵”只會使他們更加好奇,這種好奇一旦產生,就會想方設法自己解決。雖然他們自認為已經很成熟了,但畢竟因為年齡問題,判斷是非的能力很有限,才會發生了眾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悲劇。如果我們引導學生把新鮮事物看似“神秘的面紗”揭開,把好奇轉為客觀分析,改“堵”為“疏”,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裡,還用擔心會出現什麼意外嗎?作為班主任,應該明確“學校還是學生邁向社會的中轉站”。認清這一點,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3、班主任要相信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該放手時就放手。
雖然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是小學生,但對於孩子的潛力,千萬不可小看。“皮格瑪利翁效應”(即“期待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援,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援的連續性。同樣,當我們班主任相信孩子潛力無限,並對他們滿懷期待時,孩子們絕不會讓我們失望的。學校德育處開展了“文明禮儀進校園”活動,接到通知後,我猶豫了,根據以往開展類似活動的經驗,我覺得單純的說教已不能打動學生,更不用說讓學生自覺做到了。這時,我腦海中浮現出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系李偉勝教授的一句話:“教育最主要的因素是什麼?是孩子內心、向上的自主力量。”怎樣讓這項活動內化為孩子內心的要求呢?我決定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讓大家共同討論“班級文明公約”。正如我期望的,班會非常成功,孩子們結合生活,對照自己,發自內心,揚揚灑灑制定了十幾條公約,細緻、周密,而且記憶深刻,讓我不得不暗暗佩服。這就是我們的孩子,潛力無限,該放手時千萬別死拽著不放。相信他們,放手交給他們,我們班主任落個輕鬆自在,何樂而不為呢?
讓我們努力做個快樂的班主任吧,將快樂傳遞給身邊的每個人:快樂自己,快樂學生,快樂同事,快樂家人,讓我們的班主任工作綻放出真正的美麗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