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工作總結及研究計劃報告範文

任教工作總結及研究計劃報告範文

  申請學院: 文學院

  申請專業: 學科教學(語文)

  畢業年級:09級

  姓 名: 賈文龍

  二零一x年 三 月 二日

  任教工作總結及研究計劃報告

  時光飛逝, 轉眼間,我已走大學校園大半年的時間了,這段歷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滿艱辛的半年,這也是收穫喜悅的半年。還記得剛站上講臺時的緊張與羞澀,如今,在學校的培養下、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在和學生的交往中,我漸漸地武裝著自己,變得從容不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為了使自己儘快的成長,每一天我都在調整和適應,每一天我都在總結和反思,每一天我都要求自己有所進步。

  一、思想方面

  “做一名好老師”是許多老師一生所追求的目標,更是我的目標。自踏上那神聖的講臺到現在已經半年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以“師德”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當一名好老師”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要求自己,完成了從學生到老師的思想角色的轉變。所以,在思想認識方面,我從來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不僅是因為剛剛參加工作,有很多的東西要去學習,更多的是這份工作賦予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我去這麼做。

  二、德育方面

  中學生處在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時期,充滿著不穩定的因素,他們既渴望交流,期待找到傾訴情感的物件,又崇尚獨立,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為中心的“封閉“心理。所以他們在待人處事中一般總懷著戒懼的心理,對老師更是如此。如果教師高高在上,成天扳著臉,以權威自居,說話總是帶著教訓的口吻,那麼學生只能消極地敬而遠之。其實“人愛和諧,渴求和諧”,在青少年身上都有一種追求進步、發展自我、實現自我的內在需求。要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真心話,學會分析和判斷,必須要營造出平等、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

  1、身教重於言教,實現民主和諧的班級文化,必須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應該從權威的“講臺”上走下來,主動地親近學生,做一個“平民”班主任。就拿對待錯誤的態度來說吧,老師也是人,難免會犯錯誤,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蓋錯誤,如果能做到有錯就及時糾正,學生不但不會輕視你,相反能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

  2、傾聽八方聲音,傾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者要善聽,即對教育物件的任何想法要聽得進去,表示理解,在傾聽中因勢利導,讓教育物件自己得出正確結論。班級學生的問題來源於各方面,如上課分心;過於貪玩;性格內向,不善交流;還有學生與老師存在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面對這種種問題,“如何正確處理好學習與興趣愛好的關係,加強學生、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和理解?”我們進行了“我的成長和煩惱“”學會感恩,收穫幸福”,以談話為主要形式,展開對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探論”,在討論和分析中明辨是非。

  3、寬容愛護學生,讓每一個人都具有健康的心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問我一生的教育經驗是什麼,一句話,就是尊重學生!”我們可以對一個優秀學生的錯誤採取諒解的態度,但我們往往不能對一個問題學生採取寬容的方式。其實,那些問題學生的心理更脆弱,他們是班級的“弱勢”群體,關心愛護他們,把他們真正視為集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進步,才能真正實現整個班級平等、和諧、民主的氛圍的形成,也才能使他們在未來的人生路程中不會過於偏激,而能理智的面對複雜的社會現象。

  三、教學方面

  在教學工作方面,我擔任高一四班和十四班的數學教學任務。兩個班共有119人,屬於高一年級的普通班。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1)基本情況

  1、備課

  備課分備教材和備學生兩部分,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這半年以來,我堅持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不讓自己由於備課原因而留下上課不好的遺憾。在備課中,我先是熟讀教材,把教材上課後的練習題全部做一遍,然後閱讀各類教案和參考書,明確每節課的知識結構和重難點,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始寫教案,每次的教案我都是以詳案的形式寫出來的,包括上課要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會寫下來,過渡的地方我會用紅色的筆標出來。詳案寫完以後我會先給指導老師蔡老師看一遍,指出我的不足之處,然後去聽蔡老師的課,進行修改和二次備課。上課前的十五分鐘我都會再把教案熟悉一遍,理清自己的思路。上完課後,我會

  把自己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及時記下來,進行教學反思,同時也要請教師傅和老教師我在課堂上碰到的困難和疑惑,逐步完善自己。除了備教學內容以外,備學生學情也是很有必要的。儘量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和形式。

  2、上課

  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學困生回答。,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動手,加強歸納與總結,課後及時整理。

  剛上講臺時,我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重複說過的話,主要是怕學生無法理解,但是後來發現這樣效果並不好,只會顯得囉嗦。後來我時刻提醒自己上課的語言組織,課前自習琢磨,課後認真反思,努力地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並揣摩其他老師的風格特點,加以吸收內化,逐步建立自己的風格。

  (2)成功的經驗:

  1、 教學中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絡,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我是一名課改教師透過學習和實踐,基本上能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從生活中匯入,在生活中學習,到生活中運用。如:我在上等比數列一課時,不再像傳統教學那樣採取直接從概念匯入,而是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關細胞分裂若干次以後的細胞總數問題,獨立探索,由此知道細胞在整個分裂過程中不斷增加個數,而這一問題可以由等比數列來處理,再讓學生驗證自己估計的是否準確。讓學生在活動中捂出等比數列數學模型與實際的細胞分裂問題的關係,建立了數學中等比數列的概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明白了等比數列的重要性,產生了學習的內在動力。 2、課改使我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水平。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意識到:“學習方式不僅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而且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傳統課堂一味地採用灌輸和強化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是踏著別人踩出來的路走,而新的學習是要學生自己去找路走。“課堂教學中我不僅能關注讓學生獲取知識,同時也能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水平和能力。

  (3)存在問題:

  一是組織學習活動還不夠到位。由於學生人數過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參與面不是很廣,往往讓少數學生參與,而大部分學生成為“旁觀者”;二是關注弱勢群體不夠,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部分學生能積極舉手發言,能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臺的主角,能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但細細觀察會看到,在這熱鬧的背後又隱藏著許多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部分學生在成為觀眾和聽眾,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4)努力方向:

  1、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應當縱向地看到:後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2、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首先 幫助後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後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

  3、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後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他們,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透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