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文科的同學們注意了!學好高中的歷史知識點,備戰高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不過主要針對人教版,希望對您有幫助!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一)
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鴉片走私的危害:鴉片氾濫,嚴重摧殘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導致白銀大量外流,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虎門銷煙的時間:1839年6月;
領導人:林則徐;
意義:把禁菸運動推向高潮,表現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堅定決心。
鴉片戰爭爆發時間:1840年6月,英軍封鎖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洋銀2100萬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影響:
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開創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
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
5)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鴉片戰爭對中國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產生的影響:
1)經濟上:鴉片戰爭之後,列強憑藉從不平等條約中獲取的政治、經濟特權,爭相透過通商口岸對華傾銷商品,從中國掠奪原料和農產品,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促進了中國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某些客觀條件;
2)思想文化上: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有識之士繼承並發展了“經世致用”的傳統,主張向西方學習,呼籲變革。自此,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逐漸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變革的主潮。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1856年10月;藉口:英國“亞羅號事件”、法國“馬神甫事件”;實質: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其目的是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
1)增開牛莊(後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
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遊歷、通商、自由傳教;
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國公使駐京,並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闖入圓明園搶劫,後縱火焚燒了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園林。
《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
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對中國的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三)
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原因: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力增強,將侵略的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
經過:
1)1894年7月25日,豐島戰役,甲午戰爭爆發;
2)9月中旬,平壤戰役大敗;
3)黃海之戰,日本海軍完全掌握了黃海、渤海的制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