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疫情防控隔離制度
學校疫情防控隔離制度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為的準則。什麼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疫情防控隔離制度,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校疫情防控隔離制度1
根據《省教育廳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初三、高三開學方案》和《教育局高三初三開學準備工作函》的精神以及我校《教職工考勤制度》要求,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對我校師生員工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從即日起,校園實行以下管控措施:
一、校門管理
(一)前門口
正常開放
(二)後門口
全天封閉,原則上不對外來人員和教職工開放。
二、車輛管理
禁止校外、教職工車輛進入校園,因公來校或物資採購、運輸貨物的,請對接部門與政教處聯絡,車上所有人員須下車接受體溫檢測和安全檢查。
三、人員管理
(一)教職員工、教工家屬、後勤服務人員、施工人員入校,應該主動接受體溫檢測和向門衛出示健康碼、身份證等有效證件並佩戴口罩。
(二)因公來校人員,均需佩戴口罩,登記身份證件資訊和入校原因,並由相關校內人員迎接。
(三)教職員工帶非本校人員進入校園的,進校前必須主動進行登記,隨同人員須進行體溫檢測。
(四)學生未經批准不得提前返校或者離校。
(五)無有效證件或體溫異常者,謝絕入校;未佩戴口罩者禁止入校。
(六)謝絕校外人員入校遊玩、鍛鍊等。
(七)禁止外賣進入校園。
所有入校人員應服從安保人員的統一管理,登記相關資訊,接受體溫檢測和安全檢查。
設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及指定疫情報告人,統籌疫情報告工作。學校疫情報告人可由校醫兼任,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資訊的報告工作。
建立衛生應急協作機制,明確屬地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定點醫院)、衛生健康部門以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的聯絡人及聯絡方式,加強疫情資訊溝通。
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立即向屬地疾控機構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報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後續相關工作。
四、晨檢制度
托幼機構每天兒童入園進入班級前,衛生保健人員做好體溫檢測和晨檢工作,對兒童健康狀況進行詢問與觀察;托幼機構午睡前應加測一次體溫。
中小學校在入校前完成體溫檢測。每天早晨第一節課上課前,班主任完成對學生健康狀況的詢問與觀察。高校和中職學校應在早晨第一節課前完成體溫檢測和資料收集工作。幼兒和中小學生應在晨檢後先洗手再入園(校)。教職員工(含廚工)也應進行晨檢。
詢問和觀察要點為:
(1)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發熱(腋下溫度≥37.3℃或額頭溫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暢、腹瀉、流涕、咳痰等。
(2)其他傳染病相關症狀:皮疹(含皮膚、口腔黏膜等)、嘔吐、腹瀉、黃疸、腮腺腫大等。
如果晨檢和日常觀察中發現學生出現各種感染症狀,請立即向其發放一次性口罩,並將其轉至隔離房間等待,由校醫及時進行排查。發現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及時報告,做好記錄並通知家長。
校醫院/校醫室(保健室)應做好晨檢工作的監督和指導,每天及時收集、統計和報告。確保及時發現疫情並立即報告。
可使用網際網路等資訊化手段做好晨檢日檢資訊登記和上報工作。及時核實、報告和跟進處理預警資訊。
五、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
學生和幼兒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課者,應由家長向班主任提出請假,因病請假要出具醫院證明。如因突然發病,無法由醫院開具證明者,應及時向班主任(輔導員)口頭請假,事後補交假條或醫院證明。
班主任(輔導員)要關注本班學生出勤情況。對於因病缺課的同學,應問明病因,填寫學生因病缺課登記表,及時報交校醫。
人事部門每日登記缺勤的教職工,追蹤缺勤原因,並做好記錄,及時報交校醫。
校醫(保健教師)對師生因病缺課登記表進行彙總、分析,若發現聚集性情況,應及時通報學校疫情報告人,向疾控機構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六、復課證明查驗制度
嚴格執行患傳染病學生或幼兒復課前的查驗工作,儘量避免續發病例的發生。
患傳染病的學生或幼兒病癒且隔離期滿後,班主任(輔導員)應督促其先到醫院或社群開具病癒證明,復課前持醫院病癒證明到校醫院/衛生室(保健室)複核確認登記,方可回課室上課。
若校醫複核結論與學生的醫院病癒證明不一致,以校醫的結論為準,學生暫不返校上課,並遵照校醫的休假建議繼續休息。
校醫應向家長做好溝通解釋,若家長對複核結論、休假建議存在爭議,校醫立即將情況報告校領導、教育主管部門和疾控機構,協商後做出是否返校的決定,並通知學生和家長。
七、健康管理制度
疫情期間暫停師生常規年度體檢工作。
若發現學生出現發熱、乏力、氣促、乾咳、腹瀉、嘔吐等症狀,班主任要及時報告並對學生進行隔離至痊癒,並透過校醫複核透過才能返回上課。
若發現教職工出現發熱、乏力、氣促、乾咳、腹瀉、嘔吐等症狀,要及時調離崗位,直至痊癒,並透過校醫複核透過才能返崗。
八、免疫接種證查驗制度(托幼機構、小學、初中使用)
在兒童入園入學(幼兒園、小學、初中)時,學校(含托幼機構)指定專人負責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收取兒童查驗證明及接種證影印件,並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免疫規劃系統進行建檔和查驗。
對於需補種疫苗兒童,學校應通知家長或其監護人帶兒童到接種門診補種疫苗,在入學入園後3個月內完成疫苗補種工作。
查驗工作完成後,學校應將本單位的查驗證及補種情況進行彙總統計,並上報轄區接種門診。
九、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
建立學校環境衛生檢查小組,制定衛生檢查標準,指定負責人,加強校園環境衛生領導工作。由學校主管衛生人員每週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對各衛生區域進行檢查和督促,記錄每次檢查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並整改。
每日對教室、食堂、宿舍、實驗室、圖書館、廁所、禮堂、浴室等公共場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疫情期間每日對上述場所開窗通風情況進行檢查。
規範保潔衛生操作,清潔人員需每日工作前接受體溫檢測,腋溫不超過37.3℃或額溫不超過36.8℃方可開始工作。工作時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或乳膠手套,工作結束後洗手消毒並按要求對場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記錄。
規範相關垃圾規範處理操作,衛生保健室和獨立的隔離場所產生的垃圾要用醫療廢物專用袋嚴密包裝,並及時清運。未清運的垃圾要置於有蓋的桶內,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噴灑垃圾桶內外表面等;按照《醫療廢物垃圾管理辦法》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類處理。
十、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
利用多種形式,包括微信、公眾號、電視臺、廣播站、校園網、宣傳欄、黑板報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識普及工作,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衛生防病知識和防護技術,引導師生員工正確認識疫情,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恐懼。各職能部門注意做好輿情控制,杜絕個人透過自媒體或微信等傳播和擴散,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均以政府部門公佈為準。提醒廣大師生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 出門戴口罩、勤洗手;
2.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
3. 出現發熱等症狀,佩戴口罩並及時就醫;
4. 不吃野味,將肉和蛋徹底煮熟;
5. 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觸;
6. 避免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或活牲畜;
7. 不要隨地吐痰;
8. 儘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9. 非必要,不去疫情防控重點區域;
10. 做好室內環境通風工作,保持空氣清新。
十一、通風、消毒制度
制定校園人群聚集場所的通風換氣制度和具體細則,各類場室應儘量保持通風,空氣流動。
學校疫情防控隔離制度2
為了有力地保護全校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學校發展,維護學校穩定,結合當前疫情,將新冠肺炎預防控制工作依法納入科學、規範、有序的軌道,形成工作常規,根據省、市、縣有關加強學校新冠肺炎預防與控制工作的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人員安全管理
1、宿舍主管每天早操前30分鐘和晚自習下課前30分鐘測量宿管人員的體溫,確認沒有異常後准許上崗,並做好記錄,所有參與宿舍管理的人員必須佩戴口罩上崗。
2、學生宿舍實行封閉管理。進入人員實行體溫監測和健康管理、實名登記驗證並須佩戴口罩。疫情防控期間謝絕外人來訪。
3、發現發熱(37.3度以上)、感冒、咳嗽症狀、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應立即報告學校疫情防控人員進行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對與其接觸人員測試體溫並進行醫學觀察。
4、到過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接觸過疫情防控重點地區高危人員的人員,要按有關規定經14天隔離觀察無後方可上崗。
5、宿管人員夜間全部入住學生宿舍樓,實行統一封閉管理,不得脫崗或隨意找人頂崗,嚴禁在宿舍樓內飲酒。
二、場所清潔消毒
1、每天對學生宿舍內外環境衛生進行全方位的清潔消毒,特別是樓梯扶手,門窗,樓梯等使用頻率高的區域,並定期對學生宿舍室內進行消毒。
2、宿舍內部定期開窗通風,每天至少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保持空氣流通。
3、設立“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按要求分類投放廢棄口罩、日常垃圾等,及時對垃圾投放點進行消殺。
三、防護物資配備
1、給宿管人員配備數量充足的紅外、水銀測溫計。
2、有條件的學校在宿舍配備移動紫外消毒燈,每天消毒1次。
3、宿舍儲備一定數量供學生應急的口罩。
學校疫情防控隔離制度3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確保學校春季開學工作平穩有序,根據上級有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和《2020年**市春季開學學生公寓管理與疫情防控實施細則》,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細則,請各處室、年級組、教研組結合自身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一、學生管理
1.嚴格執行學校制定的學生公寓各項管理制度。
2.疫情管控期間,外來人員(含家長)不得進入學校。
3.所有寄宿生必須佩戴好口罩方可進入寢室。
4.毛巾實行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被褥一人一套,並定期進行清洗,勤曬衣被,自備紙巾上學。
5.使用過的.口罩用密封袋或保鮮袋密封后,投入寢室配置的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
6.進入寢室前先洗手,保持寢室環境清潔、衛生。
7.不串寢室,不邀請非寄宿生或其他寢室同學進寢室。
8.禁止校外就餐,禁止叫外賣,禁止將盒飯、小吃帶入寢室。
9.如有不適,第一時間報告生活老師。
二、宿舍門衛、生活老師管理
1.宿舍門衛、生活老師須經流行病學檢查合格後,方可上崗。
2.綜合學校疫情排查情況,進一步核實確認寄宿學生名單,掌握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建立學生健康臺賬。
3.在落實晨午檢制度、因病追蹤制度的基礎上,每天對寄宿學生進行回寢晚檢,瞭解學生健康狀況。
4.按規定做好疫情收集,落實“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報告值班校醫。發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學生,立即安排隔離,並啟動應急預案。
5.利用廣播、宣傳欄、電子屏等做好健康教育,安排部署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學生會議和集體活動。
6.按規定做好學生公寓和公共區域清洗、消毒、通風等工作。消毒操作前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帽子,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乳膠手套,長筒膠鞋等。消毒工作完畢,一次性口罩帽子噴灑消毒劑,充分溼潤後放入垃圾筒,其它可重複使用的防護用品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和水比例為1:100)浸泡30分鐘後再清洗,乾燥後備用。
7.保持手的衛生。每次工作完畢,立即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的.水下洗手或用75%醫用酒精擦拭雙手1-3分鐘。
8.服從學校安排,自覺做好體溫檢測和個人防護。
9.堅守工作崗位,不隨意離崗、脫崗。
三、公寓管理
在開學前對學生寢室、公共區域清掃消毒的基礎上,以日常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對學生公寓隨時進行清潔消毒。
1.公共衛生區域應配備洗手龍頭、洗手液、學生自備紙巾。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實行小寢室長負責制,每天早晨、下午、傍晚離開寢室時要做好室內的開窗通風,保證室內長時間的通風換氣,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和密度,減少與病原體接觸的機會。
3.樓道的窗戶保持開啟狀態。樓梯、公共衛生間的地面、洗手檯面、走道、室內地面及物體表面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和水比例是1:50)或75%的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時間不少於30分鐘,人員出入低峰時,消毒頻次為每天兩次。
4.樓梯扶手、各類開關、門窗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和水比例為1:100)或75%的醫用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時間不少於30分鐘,人員出入低峰時,消毒頻次為每天兩次。
5.垃圾及時清理下樓。生活垃圾採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1:100)噴灑或澆灑垃圾至完全溼潤,然後紮緊塑膠袋口,按照不可回收垃圾處理。每天定時收集,集中消毒後清運,日產日清。垃圾收集桶、清運點、運輸車輛、垃圾站必須隨時消毒和每天終末消毒。
6.在學生公寓樓附近垃圾投放點設定專用廢棄口罩收集桶,並在桶上貼上明確標識,引導師生定點投放,規範廢棄口罩分類處置,防止二次感染。
⑴廢棄口罩要日產日清,每日收集運輸不少於兩次。建立完整的廢棄口罩清運、消毒臺賬備查。
⑵普通師生的口罩可做普通幹垃圾處置,將口罩密封后投入專用口罩垃圾桶。在轉運前用84消毒液消毒處理後轉運。
⑶感染者、疑似感染者、發熱者佩戴的口罩密封后投放醫療垃圾桶,存醫務室處置間,由醫療廢物處置公司上門收集,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
7.學生公寓室內用紫外線燈照射進行空氣消毒。
8.消毒注意事項:
⑴84消毒液(標識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和水的比例為1:100稀釋。
⑵每天進行一次消毒,早晨出寢室前,由寢室長負責組織,用配置好的84消毒液對本寢室及所負責的公共區進行消毒,生活老師巡視並指導。
⑶消毒工作應在無學生在場的條件下進行,防止刺激呼吸道和皮膚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學生入內前應開啟門窗通風至少20分鐘。
9.每棟公寓樓一樓設定隔離室,配備感應龍頭,手消毒劑、手套、體溫計、紙巾或幹手機等。隔離室內,空氣,地面,傢俱等均應嚴格消毒並通風換氣。隨手關門,避免各個房間之間的空氣對流,門窗關閉,張掛明顯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