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家訪制度(精選9篇)

教師家訪制度(精選9篇)

  在現在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一般制度是怎麼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家訪制度,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家訪制度 篇1

  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絡的一種重要方式,為有計劃地進行,學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家訪工作責任人:

  家訪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負責,任課教師全員參與,每班組成若干個家訪小組。學校行政人員家訪主要處理學生突發情況或典型事件。

  二、家訪的次數:

  一學年內家訪小組必須普訪學生一次,一學期內至少家訪一半以上學生。對特殊群體學生必須訪兩次以上。

  三、家訪的原則:

  發生下列幾種情況,班主任必須及時家訪,副班主任應積極配合。

  1、學生患病,缺席三天以上,班主任要登門或上醫院探望。

  2、學生家庭發生重大或不幸事件,要及時做好安撫工作。

  3、學生在學校裡發生傷害事故,必須第一時間通知家長或親自把孩子送回家,說明情況,提出解決辦法。

  4、學生無故遲到、缺席,及時向家長了解原因,通報情況,共同進行教育。

  5、學生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或品行不端,及時與家長聯絡,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教育。

  6、學生(特別是後進生)有進步時要及時家訪,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作恰如其分的彙報,給學生和家長以熱情的鼓勵。

  四、家訪的內容:

  1、學生在校實際情況彙報。

  2、學生在家實際情況詢問。

  3、瞭解學生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環境、教育等情況。

  4、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係。

  6、增進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情感交流。

  五、家訪的注意事項:

  1、每次家訪要確定家訪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要對被家訪的學生有較充分的瞭解。

  2、家訪前要提前預約,告知家長家訪的時間,以提高家訪效率。

  3、家訪過程中,學生、學生家長都應在場,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片面孤立地看問題,個別問題可要求學生迴避。

  4、家訪時要虛心聽取學生和家長的意見,要實事求是彙報學生在校表現,要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和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5、家訪後,教師應如實做好記錄。

  6、牢記安全第一,注意家訪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教師家訪制度 篇2

  為了密切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間的相互聯絡,使學校與家庭的教育教學資訊快速傳遞以達到教師與家長積極互動的目的。實現對學生實施教育以學校為主,以家庭教育為輔的教育戰略,現結合我校及我校學生家庭實際,制定家訪制度。

  一、參加家訪人員:全體教職工均有對學生進行家訪的義務和責任,其中以學校各級領導和班主任為主。

  二、家訪物件:全體學生(含流失生)

  三、家訪原因:

  a.瞭解學生家庭情況;

  b.反映學生在校各方面表現;

  c.瞭解學生在家情況;

  d.動員流失生反校;

  e.幫扶貧困生;

  f.控制慾輟生流失;

  g.學生在校意外情況;

  h.其他臨時原因,需要家訪。

  三、家訪要求:

  1、凡進行家訪的老師態度要端正,務求實效性,要具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進行家訪活動。絕不搞為了完成家訪任務而進行的家訪活動。

  2、上課時間進行家訪,事先進行家訪人員要與學校校長、書記或教導主任請示,說明家訪物件及進行家訪原因。經領導批准後,方可離校進行家訪,家訪回校後要向請示領導作口頭彙報,對應急問題要做及時辦理。

  3、進行家訪要攜帶由學校統一印發的“家訪記錄”,家訪時要把與家長進行談話的內容作概要性的記錄,家長要簽字或蓋章。

  4、家訪記錄要在進行家訪人員手中保留(學校隨時抽查)期末統一交到教導處存檔。

  5、任何教師或領導不得以家訪為藉口出校辦理其他事情,經查出視為曠工,並按學校出勤有關條例嚴肅處理。

  6、進行家訪活動人員數量的要求:

  (1)課任教師對所教學生的家訪,每學期在30%。

  (2)學校領導每學期進行家訪,10-20人次。

  (3)班主任進行家訪,每學期在40%。

  學校對學生家庭進行走訪瞭解和調查研究,是我們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獲取學生資訊的重要途徑。是矯治學生行為偏差,幫助學生學生完成學業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希望進行家訪活動的人員,認真按本制度開展此項活動。

  教師家訪制度 篇3

  為了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認真履行我校的班主任崗位職責,進一步增強班主任對學生情況的全面瞭解,加強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使我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實處,特制定本制度。

  一、家訪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絡的有效方式,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橋樑和紐帶。兩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協調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每位班主任s老師都應重視做好家訪工作,每學期要達到班級人數一半以上。

  二、家訪必須分層次、有目的地進行。對不同型別的學生,班主任要做到區別對待、及時家訪。學生在校的學習、紀律、思想品德等情況,必須實事求是地採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家長,讓家長真正地瞭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同時及時瞭解學生在家表現。對存在的問題與家長商量,及時解決。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三、尊重家長,重視家長的意見。對家長所提意見要全面調查、瞭解、分析。正確的意見虛心接受,好的意見或建議應及時反映給學校,以利於學校工作的提高。家長因不瞭解學校具體情況而提出的偏激或不正確的意見,要加以耐心、誠懇的解釋,讓家長給予理解和諒解。

  四、家訪可透過家長到校、電話、手機簡訊、信件、網路等形式進行,徵得家長同意後,方可上門家訪。

  五、班主任如在上班時間家訪,不能以家訪為由耽誤課或串課,不能和學校安排的活動相沖突。

  六、各年級每學期對本級部班主任老師的家訪情況進行總結,對不能完成家訪任務的班主任要給予批評。

  教師家訪制度 篇4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絡,協調學校與家庭的教育步調,統一學校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更好的完成我校的學生培養目標,特制定家訪制度。

  一、家訪內容

  1、瞭解學生家庭狀況、成長環境及在家的思想狀況與表現、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個性特徵。

  2、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在校表現,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與家長共商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

  3、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和教育政策,介紹我校的辦學特色及學生的培養目標,對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4、雙向溝通家校在教育過程中採用的方法、形式以及總結推薦其成功的經驗,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係;

  6、徵求家長對學校及教育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等。

  二、家訪原則

  家訪必須分層次進行,不得只進行後進生的家訪,應包括中上等學生的家訪。重點是學有潛力的學生,特長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學困學生,留守生,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心理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等。

  三、家訪要求

  1、班主任每一學期到學生家中家訪必須達到全班學生總數的1/5,科任老師、年級組長、行政幹部密切配合,每學期必須家訪2-4人,各班在三年內必須走訪所有學生家庭一次。

  2、學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績,或發生問題,應及時家訪。

  3、家訪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明確談話中心。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紀律、品德等情況,必須實事求是地採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家長,讓家長真正瞭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同時及時瞭解學生在家表現,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4、家訪時,談話的態度要誠懇、耐心,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要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和關懷。

  5、家訪時要注意其家庭環境、家長心情、學生在場與否,酌情采取恰當的談話方式。

  6、班主任(教師)和家長應互相留下聯絡電話,及時通報雙方各自情況

  7、在規定的時間內走訪學生家庭是硬性指標,必須保質保量地完成。

  8、做好家訪記錄,撰寫家訪日記,並做好訪後分析。

  四、家訪注意事項

  1、家訪中,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片面孤立地看問題。

  2、家訪時,學生、學生家長都應在場,個別問題可要求學生迴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狀式家訪。避免使用令家長和學生失望的語言和結論。

  4、尊重家長,抱著熱誠歡迎的態度對待家長的意見,切忌與家長“鬥氣”。

  5、牢記安全第一,注意家訪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6、不得借家訪之機,向家長提出不合理要求,或收受禮物、接受宴請等。

  五、考核

  1、每學期由各年級組收齊家訪記錄(班主任手冊之內),上報德育處,德育處將對家訪記錄進行檢查考評並通報。

  2、學校把教師家訪情況作為教師師德情況的重要內容,家訪日記存入教師本人師德檔案,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評先、評優、崗位聘任、職評的重要依據。

  3、選取優秀家訪日記編輯成冊。

  4、對家訪活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家訪經驗進行推廣。

  教師家訪制度 篇5

  家訪是密切家校聯絡,實現教師、家長、學生三者互相溝通,連線家庭、社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樹立學校形象、提高家長素質的主要渠道。學校要求每個班主任和任教老師積極做好學生的家訪工作。因此,特制定建設小學家訪工作制度:

  一、每位教師都有隨時對學生進行家訪的義務。

  二、家訪前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明確家訪的主要任務。

  三、班主任每學期家訪學生人數不得少於班級人數的1/3,任課老師每學期家訪班級學生3至5名,新一年級的班主任必須家訪全體學生。

  四、教師要對後進學生、貧困學生、問題學生、特殊家庭學生透過電話、《學校與家庭聯絡本》、走進學生家庭、請家長進學校等多種方式隨時聯絡。

  五、教師家訪要有目的,有針對性,明確家訪內容,設計好談話方式。

  六、家訪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表現,同時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對孩子教育問題要達成一致,在共同探討,統一教育目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問題發生的根源,與家長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七、教師要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的主要教育教學活動及學校的發展。對於家長反饋的情況教師要認真分析,必要時需上報學校領導,以及時採納改進工作。

  八、對家訪工作中弄虛作假或每學期家訪少於規定人數及因家訪工作不及時造成不良影響的教師,學期考核取消所有獎勵。

  九、教師在家訪的基礎上,要及時認真做好家訪記錄。

  教師家訪制度 篇6

  為進一步貫徹素質教育,推進家校一體化的德育管理,使教師與家長更好互通情況,交流資訊,溝通感情,協調學校與家庭步調,統一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絡,積極建立“學習型”家庭,特制定家訪制度,具體要求如下:

  1.班主任應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家訪,每月須上門家訪至少5位以上的學生,一學年須上門家訪完班內全體學生。

  2.班主任家訪以後,要做好工作記錄,寫出家訪心得,結合實際不斷總結家訪的經驗,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3.班主任對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父母不在身邊、家長下崗的學生,學習、生活困難生,身體殘疾學生、有不良行為的學生,近期家庭有較大變故的學生要特別進行家訪,給予及時的關愛。

  4.對起始年級,班主任應利用假期等時間進行家訪,要求在第一學期完成班內學生的全部家訪,並做好記錄。

  5.教師透過家訪工作,須與家長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與配合的關係。

  6.每月的第二週作為學校開放日,接受家長對學校和班級教育、教學的評價和反映,教師要聽取家長對學校和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7.每月的家訪工作,作為班主任每月常規工作的考核和學年評優的指標。學校對班主任的家訪設“專項獎勵”。

  教師家訪制度 篇7

  為了保持學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重任,特制定學校與家長聯絡制度。

  一、進行家訪

  (一)家訪的量化指標:

  班主任每一學期到學生家中採訪,必須完成學校下達的量化指標(教師都要深入學生家庭,成為聯絡家庭和學校紐帶)。

  (二)家訪的原則:

  家訪必須分層次進行,每個學生均要享受家訪的待遇。學有潛力的學生、特長生、單親家庭學生、貧困生、學困生和有輟學傾向的學生要作為家訪重點物件。

  1、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

  2、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及思想發展動態;共同探討促進學生髮展的方法、途徑;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立足學生實際,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

  3、收集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或建議。

  (三)家訪的內容:

  1、學生在校實際情況彙報。

  2、學生在家實際情況詢問。

  3、瞭解學生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環境、教育等情況。

  4、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係。聯絡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感情。

  (四)家訪的注意事項:

  1、家訪後,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變化,收集各類反饋資訊,以便調整教育教學的方法。及時填寫家訪登記表,並讓學生家長在家訪登記表上簽字。做好家訪工作總結。

  2、家訪中,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片面孤立地評價學生。要有情感藝術和語言藝術,引導家長不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子女。

  3、家訪時,學生、學生家長都應在場,個別問題可要求學生迴避。

  二、召開家長會議

  1、按照學校規定,每學期召開1——2次家長會。

  2、家長會的主要內容: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報告學校或班級的教育工作;介紹學生的學習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狀況;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建議;共同研究、落實與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3、召開家長會議前,教師在準備好學生各方面的植被,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4、開會前兩三天發書面或口頭通知,讓家長明確時間、地點及會議的中心內容。

  5、會議前向學生講明會議的目的、意見,掃除學生思想顧慮,使他們動員家長參加會議。與熱心支援學校工作的家長交換意見,聽取建議,選定會上發言的家長,做好發言準備。

  三、成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主要任務:充當學校的參謀;為家庭教育提供諮詢;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結合。

  1、在班級學生家長中選出熱心支援學校工作的家長3——5人組成家長委員會組織。

  2、利用家長的特長,讓家長兼任學生的教師或班級輔導員。

  3、組織和安排家長給學生上課,進行思想道德、科學知識、作風紀律、勞動技術等教育。

  4、舉辦家長、學生、教師參加的聯歡會。

  教師家訪制度 篇8

  一、家訪基本要求:

  1、新接班的班主任,包括因特殊原因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在接班後兩週內完成普訪。

  2、普訪完成後,以後每學期家訪不少於1/3,其中必訪家庭為:

  (1)家庭困難學生必訪;

  (2)特殊殘缺家庭必訪;

  (3)後進生必訪;

  (4)家庭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有不同意見的必訪;

  (5)家庭教育能力較欠缺的必訪。

  4、如發現學生不明原因不來學校且無法與家長及時聯絡或聯絡不上,要求班主任即時家訪,並瞭解學生不來學校的原因,若學生不在家,需及時與該生鄰居、居委、街道、派出所及時溝通,瞭解原因與學生去向。

  5、學生因心理等原因不來校,班主任需及時家訪,與學生溝通,並與家長配合做好學生的思想穩定疏導工作。

  6、學生因身體原因長期在家休息,班主任應擇時家訪,瞭解學生身體狀況,關心學生。

  7、對家庭經濟困難及單親和與老人居住一起的學生,班主任應主動定時家訪,以瞭解該生目前的生活狀況和家庭教育能力與現狀。

  二、家訪必須瞭解的基本內容:

  班主任透過家訪,應儘可能的瞭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並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和教育教學的基本狀況及基本要求,併力求掌握下列情況:

  1、學生上學和放學的路途所使用或藉助的交通工具。

  2、學生以前及目前的身體狀況和學習狀況。

  3、家庭成員的組成狀況和經濟狀況。

  4、監護人的教育能力。

  5、家庭電話和與監護人第一時間的聯絡方式。

  三、家訪注意事項:

  1、家訪時穿著要注意教師的形象。

  2、入鄉隨俗,客隨主便。

  3、與家長交流時要親切、耐心,言談舉止要彬彬有禮。

  4、禮貌拒絕家長的各類饋贈。

  5、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如與家長產生因觀點、方法、認識等原因不一致時,要做到,不大聲說話、不爭執、不吵鬧,依據有關教育教學的法規,進行耐心解釋、勸說,力爭尋求一致,以形成教育合力,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教師家訪制度 篇9

  家訪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為把學生培養成有用人才,做好家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特制定此制度:

  一、明確家訪的主要任務:

  家訪首先要了解情況,家庭情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教師只有對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做全面瞭解,才有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二是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的主要教育活動。三是共同研究,統一要求,找出學生內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四是提出建議,幫助指導,必要時還要向家長介紹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

  二、提高家訪的效率和效果:

  1、家訪要有計劃、有準備,每學期每個學生要家訪一次以上。

  2、教師反映情況既要實事求是,又要講究方法。向家長反映情況時,一般應讓學生在場,當著學生的面,既要介紹學生的優點,取得的進步,又要指出他的缺點,指出今後努力的方向,不要在家訪中“告狀”,藉助家長的“權威”懾服學生。

  3、尊重家長,互相信任。在家訪過程中,班主任要尊重家長,禮貌待人,誠心誠意,即使碰到“拉短”的家長,也要耐心說服,以理服人。

  4、家訪要做到制度化、經常化,除了做好面上的家訪外,還要根據學生實際,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家訪,以保持學校和家長的密切聯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