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教師評價制度完善學校內部管理

最佳化教師評價制度完善學校內部管理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好的制度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擬定製度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佳化教師評價制度完善學校內部管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是學校賴以生存發展的最寶貴的資源——人的資源。在思想觀念上,管理權力的人,應該把教師看成是辦學最大的、最具活力的資源,教師的思想境界、工作質量、潛在能力的調動、運用和發揮,可以轉化為較高的辦學效益。教師能夠勝任社會賦予他們教書育人的職責,學校就能夠存在和發展,反之學校就會衰落。從這個意義上說,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師評價制度關係到學校的發展,關係到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目前學校教師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對評價目的認識不清。

  據抽樣調查表明,目前仍有13.4%的教師和31.3%的校長認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鑑定、考核。因而沒有把搞好教師評價作為反饋資訊,改進工作,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而僅僅作為一種管理手段。還有部分校長、教師認為自己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搞評價,把日常工作與評價工作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認為評價是遊離於日常工作之外的事情。

  (二) 評價制度結構不合理。

  目前,從結構來看,還主要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的、鑑定性的評價,即校長(評價)→教師(評價)→學生,或者是校長(評價)→教研組長或年級組長(評價)→教師(評價)→學生。缺乏充分的資訊和資料,帶有較大的隨意性。 課堂聽課搞突然襲擊。 經常依靠辦公室、走廊、校園裡的道聽途說或者偶然見到的現象下結論。這種結構簡單、資訊傳遞方向單一的評價系統,不僅未形成資訊反饋網路,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調動評價主體與評價客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評價制度的功能未充分發揮。

  由於目前教師評價制度結構不合理以及對教師評價的目的認識不清,教師評價制度的整體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只是部分地發揮了評價的鑑定、選拔功能,而學校教師評價制度的主導功能即導向、激勵、調控等功能沒有、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地發揮。

  二、如何完善教師評價制度

  (一)明確評價目標

  教師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確立衡量一個教師的'標準,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的功能。透過評價過程的反饋、調控的作用,促進每個教師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促進學校的領導不斷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和建設,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確立評價標準

  對於教師評價的依據應是: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學校的教育目標、教師的根本任務及國家教委頒佈的有關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在此依據上上,應該逐步明確以師德為首的內容體系。其中包括教師的師德水平。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育。

  拓展內容:小學教師評價制度

  一、評價目的和原則

  ㈠目的

  用新的教育評價理念,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有利於發揮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多元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反思等促進評價主客體發展的功能,幫助全體教師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㈡原則

  1、發展性原則,必須關注教師發展的要求,將教師的參與、變化和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評價過程成為全體教師主動、終身發展提高的過程。也成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

  2、全面性原則,既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也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提高,既要評估教師的工作業績,又要重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既要體現教師的群體協作,共性發展,又要尊重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個體差異。

  3、多元性原則,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建立以教師自評為準,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多向溝通的教師評價機制;評價方法,途徑多樣化,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崗位工作評價方式,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

  4、可行性原則,既體現評價目標的共性要求,又考慮到地域環境和學校條件的差異,探索利於教師自評和他評的評價方法。

  二、評價內容

  1、職業道德。志存高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於奉獻;公正、誠懇、具有健康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瞭解和尊重學生。能全面瞭解、研究、評價學生;尊重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贏得學生信任和尊敬。

  3、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能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於學生的經驗、興趣、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於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為學習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4、交流與反思。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同事、學校領導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並制定改進計劃。求真務實,恿於創新,嚴謹自律,熱愛學習。

  三、評價方式和途徑

  ㈠教師自評(權重佔60%)

  應用自評量表、數學反思日記、階段性工作總結、個案分析或成長記錄等自我反思方式,與可比物件比較,調查問卷,調查交流或問題診斷等分析他人對自己評價的方式進行。要求能經常地反思,自覺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給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如何,客觀地分析別人的評價意見,確定自我發展目標,實際可持續性發展。

  ㈡同事互評(權重佔10%)

  應用教學人案分析和研討、說課、聽課與評課、述職測評或展示成長記錄等交流方式,調查問卷或互評量表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建立教師教學個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組或年段為單位進行互評,互評應持真誠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團結氛圍,促進共同成長。

  ㈢領導評價(權重佔10%)

  應用面談、座談會、評課或教師述職等交流方式,日常觀察、常規檢查記錄或教師成長記錄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領導評價時要實事求是,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關注教師個體差異和工作特點,體現人關懷,注重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和進步,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發展。

  ㈣學生評價(權重佔10%)

  應用問卷調查、學生作業、學生素質測查或個別徵求意見等調查方式,座談會、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師生對話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應讓學生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式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評價工具,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學生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以大多數學生的意見為準。

  ㈤家長評價(權重佔10%)

  應用調查問卷等調查方式,家長開放周、座談會、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和熱線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要適當進行培訓,讓家長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式以及工具等,針對家長的城鄉地域、文化素質等差異,設計相應的評議工具,要信任家長,要正確引導家長客觀、動態地評價教師,鼓勵家長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家長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有分析地看待評價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