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團的規章制度
心理社團的規章制度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對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擬定製度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社團的規章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章
第一條性質:心理社團是以心理健康服務為主,志願從事各項服務工作,並由在院校學生自願組成的團體。
第二條宗旨:提高我院學生的心理素質及自我除錯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豐富同學們的課餘文化,實現學習和生活娛樂兩不誤,使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及時的瞭解和認識社會,並學會適應社會。
第三條任務:
(一)遵循和貫徹本學院的教育方針,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使廣大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其面對困難的應變能力。
(二)在院校團委、學生會的指導和支援下,組織學生參見各類有意義的活動,為其在以後就業奠定基礎。
(三)在嚴格遵守學院規章制度的前提下,進行一系列的學生便利服務工作,以無償為主,突出社團的性質,真正為廣大學生提供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方便。
第二章會員
第一條入會凡熱衷於服務工作,並且有一定社會實踐能力的本院學生,熱愛本社團工作,有一定組織能力,學習上勤奮刻苦、工作上積極主動,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有奉獻精神。
第二條退會會員向社團提出退會申請,即可自願退會。
第三條基本權利和義務
(一)權利
1、有按本社團章程規定的入會、退會自由的權利。
2、有權出席本社團全體會議,參加本社團所組織的系列活動。
3、在會員大會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並對重大問題享有表決權。
4、凡本社團會員在各項活動中一律平等。
5、對本社團工作有進行監督,提出建議、意見個批評的權利。
6、根據社團規章制度收取管理和使用會費,吸收和處分會員。
7、定期召開例會並制定社團規章制度、活動制度。
(二)義務
1、有義務出席本社團全體會議、參加本社團組織的各項活動。
2、自覺遵守本社團章程。
3、支援並承擔社團委託工作。
4、自覺維護本社團聲譽,為社團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
5、服從校團委、學生會的領導。
6、組織社團成員開展各項活動。
第三章組織機構
本社團設社長一名,社長助理兩名,部長、部長助理各三名。社團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後勤部
(一)組織部
1、負責社團活動的策劃、組織及安排活動。
2、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同學們大學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
3、協調其餘各部門的活動安排。
(二)宣傳部
1、負責社團活動相關宣傳文字、圖片等的策劃,設計和釋出工作,並能夠蒐集相關資訊,並將活動歸納成文字材料。
2、負責社團簡報的編輯和印刷。
3、負責社團與其他社團的聯絡,透過各種形式宣傳社團,進一步擴大社團在校內外的影響,為社團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後勤部
1、負責本社團所需物品的採購、活動經費支出的'財務管理、日常安排。
第四章活動
第一條社團所進行的一切活動必須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及其國家法制。
第二條一切外部活動必須經院團委透過方可執行。
第三條社團需每學期向指導老師上交一份本學期活動小結,小結內容包括組織者的姓名,參與人數、活動內容、場地、活動反應以及經費結算等情況。
第五章經費
第一條本社團所有日常開支必須由社長同意簽字生效,交後勤部執行。
第二條本社團經費來源
1、會員費
2、學院贊助
3、活動創造
4、外界贊助
第三條本社團經費使用辦法
1、日常宣傳
2、日常用品
3、組織活動經費
第四條經費使用原則
以儘可能少得費用獲得儘可能大的效益
第六章管理制度
第一條社團社長
1、負責確定本社團各個階段的工作和任務
2、領導各部門及下屬組織的日常工作,主持社團例會
3、監督各部門工作,對各部門工作進行考評
4、負責社團重大活動的籌備和組織
5、加強內部人員的團結,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協調各方關係,爭取各方支援
第二條社長助理
1、協助社長處理日常工作及任務安排
2、視察各個部門的工作情況
3、瞭解各個部門的需求
4、社長不在時,代理社長的基本工作
第三條部門
社團各項事務按各職能部門分工管理機構制定決策
第四條檔案制度
組織部具體負責檔案管理,對社團的各項活動和人員資訊要及時記錄、整理、存檔
第五條財務制度
社團經費原則上自行處理,社團指定後勤部負責,主要由社長領導,社長助理組織後勤部開展各項活動費,對各筆經費的來源、管理和用途進行詳細的記載
第七章附則
第一條本章程解釋權歸xx學院心理社團行使
第二條本章程自學生會社團部透過之日起生效,即為全體會員活動之準則
拓展:大學生就業危機的心理:制度視角分析
近日來,政府連連頒佈各項政策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一時之間“就業”成了繼“非典”之後,人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人們看著電視、報紙,聽著廣播,瞅著身邊忙忙碌碌、四處奔波、滿臉疲憊與失望的畢業生們,不禁失語,納悶著昔日的“天之驕子”究竟是怎麼了。
在日前《新聞週刊》上刊登的中國社會調查所對2000位公眾的問卷調查中,有72%的人認為是擴招造成了目前大學生就業的難題,是所調查各種原因中被選擇最多的。難道真是擴招惹的禍?當前大學生的人數真的是太多了嗎?發展中國家中國的高等教育就真的發展到瞭如此普及的程度嗎?有理性的人們在心中都不免會問上這麼幾個問題。
擴招=過剩=失業?
一談到大學生目前的就業危機,人們就不禁認為是擴招惹的禍;之所以會這樣想
那麼中國大學生的人數是不是真的多了呢?與其他國家相比,有13億人口基數的我國高教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拿我們的周邊國家來說,菲律賓的大學入學率是31%,泰國是35%,都比我國高了一倍多。而西方發達國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國就在70%以上。
既然我國大學生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相對規模都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那麼又為什麼會出現今年這樣百萬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有很多人已列數過諸如非典的短期影響、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教育與就業市場不協調之類的原因。筆者認為這些都只是外部的短期因素可以透過市場來自發地調節,而從長期來看由“精英情結”的擇業心理和勞動力市場條塊分割造成的“制度藩籬”所構成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心理—制度架構才是根本的因素。
擇業心理中的精英情結
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形成了國家資源過度向精英階層集中的現象。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什麼“學而優則仕”等等,這些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織出來的“精英情結”深深地束縛住了人們的觀念。到了現在“上大學=成功=社會精英”這樣的單向思維便成了古時讀書走仕途的現代翻版。本來人人讀書上大學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形成上大學是成為社會精英的充分條件這樣的認識時,人們的就業心態就會變得狹隘,而擇業的自主性和多樣化也就會大受限制。
而中國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光耀門楣”的觀念,更是加重了千辛萬苦闖過高考獨木橋的大學生們“精英情結”的“泛化”,以致他們覺得沒呆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就無顏見江東父老。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必定會從精英階層向大眾化普及。於是當“精英情結”的“淡化”速度沒有趕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速度時,社會價值取向的單一、白領文化的推崇和種種不合理的職業歧視現象便出現了。在這種情形下,上大學選專業時跟風都選熱門專業,就業時“扎堆”都往大城市、白領職業裡扎。最後便有了目前這種“有地方沒人去,有人沒地方去”的局面和“畢業漂族”的戲謔稱謂(對未就業的畢業生的一種稱號)。這種失業在經濟學上稱作自願性失業(統計時不算作失業人口)和摩擦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可透過就業資訊的透明化及政府宏觀調控來解決。而自願性失業就要求透過對大學生的就業教育和塑造成熟的就業心態來解決了。
市場分割中的制度藩籬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市場化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方式已由過去的國家統一分配轉變為面向市場公平競爭、自主就業,改變了過去“畢業即就業”的局面,這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進步。然而由於我國實行的是漸進性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於是每當市場程序受到其他制度性阻礙時便對其制度進行改革,這必然造成其他制度改革滯後於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在就業制度上情況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