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學校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場合越來越多,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執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擬定製度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消毒制度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消毒制度管理制度1
1、非傳染病流行期:
(1)注意開窗通風
(2)每週一、三、五晚上學生離開教室後,對教室、專用教室、辦公室用含氯消毒液噴灑消毒(有效氯500mg/ml),關閉門窗,第二天早上6:00由門衛開啟教室門窗通風。
2、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
(1)每天消毒,對教室、專用教室、辦公室用含氯消毒液噴灑消毒(有效氯500mg/ml)。關閉至第二天早上6:00由門衛開啟教室門窗通風。並利用體育課學生離開教室的時間和中午,用紫外線消毒車消毒。
(2)教室櫥櫃、課桌椅、鞋櫃等用含有效氯500mg/ml的消毒液揩擦消毒。
對發生肝炎、菌痢等腸道傳染病的班級,要及時用含有效氯1000mg/ml的'消毒液做好課桌椅、櫥櫃等的揩擦消毒工作。
學校消毒制度管理制度2
學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僅用量大,週轉快,而且與進餐者直接相關,如果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潔,被病原微生物汙染,透過就餐環節,病菌或病毒就會進入體內,造成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為認真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應當遵守國家制訂的操作規範及衛生要求,嚴格按照洗消程式進行消毒:
第一步是用熱水洗去食物殘渣水溫以50~60℃為宜;
笫二步是溫水清洗,去除殘留油脂等(水溫以30℃左右為宜);
第三步是消毒,笫四步是沖洗,即用清潔衛生的清水沖洗掉餐具上的殘留藥物;第五步是保潔,即將洗淨消毒後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潔設施內備用,以防止再汙染。
二、餐具洗滌消毒
消毒人員應掌握的常用消毒方法餐具如何進行消毒呢?目前國內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兩類:一類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熱力滅殺原微生物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紅外線等;另一類是化學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學消毒劑滅殺滅病原微生物。但後一類有一定副作用,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國家對用於餐具的化學消毒劑實行嚴格管制,必須經省以上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審査批准方能生產、使用。
幾種常用餐具消毒方法的主要衛生要求:
(1)煮沸消毒法。消毒鍋應呈桶狀,鍋底稍平,水量適度,以竹籃盛裝餐具,當水沸時,將餐具放入其中,待水再沸時,取出備用,就是沸進沸出。
(2)蒸汽消毒法。這是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法多種多樣,有簡易蒸汽消毒法,鍋爐蒸汽法,電熱蒸汽消毒法等,一般要求消毒溫度在80℃上,保持30分鐘即可。
(3)滅菌片或Te-101片消毒法,按每片藥物兌自來水0.5公斤的比例配製消毒液,然後將洗淨的碗盤等餐具放入消毒液內,浸泡3-5分鐘。
(4)84肝炎消毒劑消毒法。用自來水配製成1%84肝炎消毒液即每公斤自來水加入84肝炎消毒劑10毫升廣將洗淨的餐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5分鐘,取出備用,配製均用自來水,不得用熱水。
三、加強餐具洗滌消毒工作的管理
食堂指定人員負責餐具容器,用具洗滌消毒工作的曰常管理,做到消毒經常化。並可透過以下檢查方法檢查其工作質量:
(1)感官檢查。首先檢查洗滌人員是否按洗滌程式操作,有無弄虛作假,省略消毒程式;
(2)檢查消毒裝置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無消毒液,消毒拒的溫度等;最後檢査備用餐具的衛生質量,一般來講,衛生質量較好的餐具應當是內外壁和底部無油膩,呈現本色。
(3)餘氯試紙檢查法。這是一種快速直觀的檢査方法,適用於使用氯制消毒的餐具,其靈敏度很高,殘留餘氯在50帥時也能檢出。具體操作法是取餘氯試紙一小塊,投入備用碗盤內接觸殘留液,數秒後進行觀察,若試紙變為淡紫色或深藍色,表明該餐具已消毒,其顏色的深淺與消毒劑濃度的髙低相關,一般要求試紙呈深藍色,其餘氯濃度約為300PPm,若試紙仍為白色,證明該餐具未經消毒液消毒。
(4)細菌學檢查法。一般由國家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