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
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
轉眼間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又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學習,收穫的不僅歲月,還有成長,需要回過頭來對這段實習經歷認真地分析總結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1
20xx年8月2日到4日,我在xx雙語實驗學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小學語文骨幹教師暑期培訓。2日在本次培訓活動中我有幸聆聽了朱建淑教研員《如何搞好網路大集體備課》的報告,加深了對網路集體備課的認識,學會了一些網路集體備課的知識,掌握瞭如何利用xx網路教研平臺。聆聽了裡莊中心校林鵬飛教研員做的關於《裡莊中心校集體備課經驗介紹》,進一步加深了對集體備課的認識。3日聆聽了xx第一實驗小學夏萍教研員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與認識》專題報告,對新修訂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積極的思考。接著聆聽了裡莊小學王慧老師的外出學習彙報《關於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於永正》,走近了名師的課堂和思想。4日觀摩了三節優秀課堂教學案例《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給予樹》《寓言兩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語文教研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一、透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資訊(包括網上學習)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二、透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
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四、在教學程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五、課堂效率是教育工作永恆不變的話題,集體備課則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全程最佳化的校本教研活動。
它彌補了個人教育智慧、知識上的盲點,引發了參與者思維的碰撞,長善救失,取長補短,補充了教師自身個體的不足,明顯地提高了教育教學效果。同時,這種既有個體積極參與,又有群體通力合作的備課方式,有助於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博覽眾長,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有效提升學校教師的整體專業素質。但是如何讓集體備課真正成為建立在學習基礎上的研討,實踐基礎上的反思交流,防止集體備課變成集體“抄課”呢?一年多來,我們教研組全體教師不斷學習,認真嘗試,努力把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力爭“理念共享、資源共享、策略共享”。
六、可以從以下四個不同的角度去探討“好課”的標準。這樣,對“好課”的理解或許會更加全面。
1.從“原點”出發去思考: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麼?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評價課堂教學必須觀察學生學習活動。只有在教師的組織活動引發了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後,只有把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聯絡在一起的情況下,評價教師的活動才對評價課堂質量有意義。
2.從新舊評價觀的比較去思考: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觀與傳統評價觀有何不同?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評價是一種發展性的評價體系,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目標,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特別要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觀必須以人的發展為本,所以評價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師生,評價學的行為和教的行為。
3.從逆向去思考: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差課”?“好”與“差”是相對的,我們不妨透過分析“差課”的特徵,來把握“好課”的標準。例如,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課不是好課,以傳授知識為唯一目標的課不是好課,學生學習願望沒有被激發的課不是好課,如此等等。
4.從對事物走向的把握中去思考: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發展趨勢?有關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研究與實踐在差異中又有共性,這種共性反映出評課標準的發展趨勢是: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從關注單一目標轉向關注多維目標,從關注“有效教學”結果的達成到同時關注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狀態表現,從關注靜態性到關注生成性,從關注教學效果轉向追求效果與效率的統一。這些趨勢是我們思考評課指標的重要參考。
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2
我縣的呂俐敏副縣長和教育局李天文局長為了進一步提升我縣骨幹教師和校長的`專業素養與教育教學能力,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黃顯華教授,對我縣110多名教師進行為期五天的學習培訓。回首凝望,五天的研修之行,雖說是匆匆結束了,但收穫還是蠻多的,並深受啟發。我們聆聽了黃教授的報告,參與各種活動,體驗活動蘊含的哲理,感受專家親善博學的人格魅力,感觸很深。這次學習帶給我太大的震撼,太深的思索,太多的收穫。
一、領略大師的風采——儒雅平和、博學多才。
黃教授雖來自香港,講的普通話我們聽起來有一些吃力,但黃教授把他上課的課件、資料都列印好給我們每一個學員,所以,我們就可以藉助資料學習,聽講上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個博士生導師,如此博學多才的大師都要做精心準備,如此認真,給我這個一線的教師留下了終生揮之不去的印象。黃教授雖然年紀比我們大,但依然孜孜不倦的做學問,教師要終身學習,這句話在黃教授的身上就是最好的詮釋。想想我們平時的抱怨,因為工作的壓力而怨天尤人,覺得非常的慚愧。我們要學習黃教授淡定做教師,學會讚美,學會寬容,享受一份從容淡定,成為了孩子心目中儒雅老師!
二、投入學習——收穫知識
學習期間,我們聆聽了五場講座。學習的內容很多,如:怎樣才算是理解?怎樣的學習才是投入學習?怎樣去學習問問題?怎樣理解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差距?怎樣處理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如何進行課程和教學的研究等等。這些內容,黃教授不是像我們以往的培訓一樣,只是一味地說教,而是透過讓我們自學資料,討論完成學習問題,討論完成學習報告的方式讓我們投入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使我們學得不累,學得開心,從中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這幾天的學習,讓我們零距離感受大師的智慧與魅力,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
三、精心設計活動———體驗哲理
在培訓中,黃教授精心設計了一些遊戲活動,比如:開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單腳站立;雙手交叉舉;達成目標等遊戲活動,這樣可以有助於我們激發培訓的活力,透過遊戲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領會課程理念,進而改變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以遊戲活動的方式來使我們體驗到一些哲理。
四、更新觀念,反思自我,昇華自我,任重道遠。
在這短短几天的學習中,對我來說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就像是“井底之蛙”。享受著課堂上老師精彩的報告,咀嚼新理念,求解新困惑。東北師範大學的李柏玲老師說得好:“每次學習培訓我們不求大家都大徹大悟,如果其中有一位校長、一個教授、一位專家的講課對你能產生一點啟示,你們就不枉此行了。”此次培訓無論是從思想觀念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的提升。
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有幾點是要努力做到的:一要更新觀念,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才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二要學會反思,開發自我,反思我們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執行力。三要磨礪意志,昇華自我。我們要克服小我的怠惰,才能超越自我。我們只有在不斷地鑽研,不斷地突破,不斷地尋求對策,才能開發我們的潛力,才能戰勝自我,作出自我的個性來。
五、個人想法
很多老師都說:“我們上課要設計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設計各種有趣的活動必然吸引學生,但我想每做一種活動一定要精心設計,要有目的,不要為了高興而做,為了熱鬧而做,為活動而活動就不好。設計活動要看你講的內容是什麼,不能節節搞活動、課課搞活動、班班搞活動。要視內容、視學生而定。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能把別人的方法全盤照搬。
總之,這次學習是一次智慧的旅程,有收穫,也有感觸。也將指引我們前行,今後的教學僅憑一腔熱忱是不夠的,還要做個有思想的教育者,要有技術,有智慧,教育之花才能處處綻放。
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3
20xx年7月13—15日,我有幸作為海口市骨幹教師培養物件參加了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組織的xxxx年海口市骨幹教師暑期集中培訓班,為期三天的培訓學習在海口市花開四季酒店舉行。透過培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要成為一位合格的骨幹教師,必須付出更多,領悟到了教學的艱辛與骨幹教師所肩負的重任。
“日習則學不忘,自勉則身不墜”,每一次的專題講座都是那麼精彩!帶著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我們走進了培訓課堂。課堂上,主講老師的精彩講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們收穫著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
周院長提出的“三化”給我們指明瞭教師個體,學校教研組在校本教研的方向,落實好“三化”,是教師成長的保證,是學校教研組教研有效性。
後兩天的培訓都是由同行的一線骨幹教師作專題交流分享。每一次專題講座,對我來說,是一次徹徹底底的心靈洗禮,重新詮釋了自我,從中找到了差距:雖愛學生但還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雖懂教育規律但重理論輕實踐;雖能研究但沒有成為自覺行為;雖有底氣但還遠遠不夠。聆聽同行講座讓我更覺得自身的不足,更覺得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更需要的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培訓期間,聆聽了演講老師對教材資源的有效利用的獨到見解,講述了非常先進、獨到的觀點。讓我懂得了如何利用課本中的實踐探究,能做的儘量做,還要注意對教材文字的進一步挖掘。
景山學校的陳元林老師作《教師如何作小課題研究》。陳老師闡述了什麼是小課題研究,作小課題研究的意義,小課題研究與大課題研究的區別,讓我瞭解了作小課題研究的方向及作為一線教師作課題的信心。接著陳老師具體的講解了小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發現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總結過程—付諸行動五步驟。接著,從前瞻性,實用性,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方向性,操作性,適當性八個方面講解了小課題研究的選題要求。小課題研究的六個選題途徑:
一是從教育教學中選取課題;
二是從班級管理中提煉課題;
三是從本地資源中選取課題;
四是從實驗改造中選取課題;
五是從課題指南中選取課題;
六是從理論學習中選取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