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通用11篇)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通用11篇)

  難忘的學習生活又即將告一段落了,這次學習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學習總結如何寫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1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為目標,以研究性學習材料為主體,透過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既是關心知識形成的結果,又是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既是關心知識的廣度和學科之間的聯絡,又是讓學生在研究中學會學習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就是“研究性學習法”。這種方法是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來的。他在《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腦力勞動——研究性學習法》一文中說:“在優秀的教師那裡,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物件採取研究的態度。教師並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對某一定理的正確性的證明告訴學生,教師讓學生有可能提出好幾種解釋,然後在實際中去對所提出的每一種假說進行肯定或否定,學生透過實踐去證明一個解釋和推翻另一個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知識是積極探索獲取的。”

  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地運用“研究性學習法”呢?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一下“研究性學習”的實質。

  1.研究性學習目標的確定

  在變成基本的認知目標產生質的飛躍,從認知到發現,從發現到研究,從研究得出進一步的認識,進而推出更積極的學習情緒的產生。以這種研究性的思想為學習的教學目標,是具有彈性的,是變通的,是各異的,更是多層次的,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研究性學習得到不同的發展。

  2.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數學教材體系比較注重學生去發現知識,而沒有特別地設計學生研究性學習內容。因此在引導形式學習時,需充分挖掘教材的研究性學習因素,採用新形式、活解法、開放性較強的學習內容,應多注意研究內容的探索性,題材選擇的豐富性;資訊表現形式的選擇性;解題策略的多樣性等。

  2.1研究性學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從此觀點我們可以看出,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只有讓數學紮根於生活這個肥沃的土壤中,注意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才能激發他們好奇心下的求知慾望,然後以這種求知慾望下的內容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學生才會覺得自己的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這樣更有益於學生對提出的問題產生想象,產生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開拓意識。

  如大家一起去旅遊時,到了一個景點後每人都會有一張景點地圖,這上面不僅標明瞭地理方位,而且還有比例尺。透過比例尺,就可以知道這景點到底有多大,大概需要多少時間。這正是把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即是“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

  學生用具體的數學知識,去研究生活,服務生活,體現其生活化的一面,讓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更加緊密,也使研究性學習更有意義。

  2.2研究性學習內容數學化

  “數學化”是指人們在觀察數學時,運用數學方法觀察研究各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和組織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透過學習研究,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所以教師在選題時應選那種數學性強,具有一定深度、廣度的內容,讓學生去研究,得出結論,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如在學習圓周率後,有這樣一個與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有一個圓形的禮品盒,底面半徑是10釐米,外面要用包裝紙來裝飾一下,如何來包裝,才是最佳方案呢?學生透過親自動手,合作討論,找到了最佳包裝方案。這個問題就是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美學魅力及實用功能。

  2.3研究性學習內容廣博化

  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一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學生學習的各科,如語文、自然、社會、音樂、美術、體育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無法與其他學科割裂開來,所以在研究問題時,也要注意學科的廣博性,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絡,做到各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補充。

  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展示出幾幅圖片,其中有關於名勝古蹟的照片,還有植物與動物的圖片,以及一些簡單的數學幾何圖形。讓學生找出對稱的圖形有哪些,接著可以出一組研究題:①這些圖形各有什麼特點?②你能說出照片中的名勝古蹟各在何處嗎?③每個圖形是不是僅有一條對稱軸?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就進一步瞭解了地理和自然知識與數學的聯絡。

  2.4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開放化

  羅伯遜指出:“限制和順從不能養成創造性,權威主義的教育只能造就馴服的而不是創造性的學生。”所以開放性是創新性的重要方面,由於開放性內容知識容量大,思考方法多,解決問題活,極富挑戰性,因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生能從各種不同的思考過程和問題解的特徵中,總結出具有普遍性的東西,不同程度地發展了學生髮散性思維,使得創造想象能力進一步加強。

  如在三年級學習應用減法的運算性質簡算後,就可以出這樣一道題目作為研究題:68 -( )-( )= 68 -( + );65 -( + )= 65 -( )-( );在倒數的啟發思考中,可以出這樣一道題目( )×( )=1。這種開放式的研究題,激發了學生創造的慾望,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取得成功。

  3.研究性學習的形式

  3.1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自主

  自由是創新的前提,更是研究的起點。教師在平時和課堂中給學生寬鬆的學習環境,創設自由思維空間,給足自由思維的時間,在教學中敢於打破班級授課制的束縛,以小組為單位去研究,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另外,學生自己能發現總結的,教師要放開手讓學生擁有自主權,自由探索,自行總結,獲取最終結論。

  3.2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探索

  有探究才有研究,有研究才會有發現,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再創造,所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是與探究性學習緊密結合起來的。以創新為目標的探究性學習一般是由教師設定問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在認識側面圖時,可以讓學生的思維逐步遞進思考:⑴沿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呢?⑵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又分別是圓柱的什麼呢?學生透過比較、討論、總結,發現了圓柱側面與長方形的關係,這就是一種上位認識。學生充分地分析思維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在以上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可以出示一些研究性學習材料——研究題:⑴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一定是長方形嗎?⑵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嗎?結果又怎樣呢?這樣,一步一步深入,讓學生的興趣也隨之加濃。學生以發現操作為學習基礎,以相互討論題目為內容,在整個研討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3研究性學習的成果體現——多樣

  由於各人的發展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所以研究性學習所產生的結論也就不盡相同。所以,在學生“研究性”學習後,必要的總結匯報是必不可少的。

  如有這樣一道帶有實物圖的問題:一箱汽水34瓶,18箱汽水有多少瓶?先讓學生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瓶,然後再設法算出結果。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演算法: 34×10+34×8=612; 34×20-34×2=612; 30×18+4×18=612 ;34×2×9=612; 34×3×6=612 ;18×2×17=612 ;34×2×10-34×2=612 也可能有學生用豎式來算出結果。在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靈活性。這樣就有可能掌握各種不同的方法。

  總之,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實施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以“研究學習”為主全員參加,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外鑽研教材,研究學生,瞭解學生對數學的態度,從而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2

  一、準備充分 目標明確

  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組員都感到有點不耐煩,我先找一些數學中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還告訴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內容,調查的具體物件是誰,調查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但我們依然挺了過來!

  二、團隊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憑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著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助別的組員。正是因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為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係依然緊密,如果查詢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三、體會其中的好處

  就以“研究性學習”這個課題來說吧,開始還不知道它有何意義,自開學到現在,這個過程帶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從一定角度看來,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區域性性和機械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而研究性學習具有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學習主體的參與性與自主性。學習過程的創造性與多樣性,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與社會性等特點,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特點恰恰可以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的,自由的,寬鬆的,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學習轉變了我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以我的小組而言吧,說它簡單,最終成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果。但是,真是搞起來,要多方面考慮,還要收集有關資料,再加以運用,這自然會遇到許多麻煩,它給我們很大創新空間和實踐機會,轉變我們對學習和生活缺少獨立思考新發現的一些依賴觀念,改變我們“死讀書”的學習方式,創造另一種學習的風氣,營造更優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習科學文化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同時,研究性學習也促進同學們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這個我在學習研究中有切身的體會,像哪個同學有何特長、愛好,對事情處理的態度,協作能力如何,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

  我作為本組的組長,有時在分配工作過於疏忽,執意按自己的意願去做,結果造成某些缺漏和過失。幸好還不算嚴重,否則我真無地自容,組員也沒有責怪於我,反而給我補遺拾漏。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還有我們感情的橋樑在起著作用吧。這段日子,我們一起外出調查,一起查閱資料,一起總結分析,一起解決問題。經歷瞭如此之多,組員之間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友誼,加深昇華了友誼,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會起巨大的作用。

  我們透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我想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3

  3月17、18日在xx小學參加了全市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研討會,為期一天半。在一天半的時間裡我們共聽取了10節小學數學優質課,其中還包括授課教師的說課和各縣區教研員的評課。授課教師均是在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方面取得很大成果的教師,尤其是這10位教師都在省優質課評選中獲得優秀的成績,因此來聽課的教師特別多!下面我就其中的幾節課說說自己的聽課心得。

  在耿靜老師和王曉芳老師的《分米、毫米的認識中》,兩位老師都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並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再透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測量,感悟並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從知識特點來看,長度概念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中屬於遺忘較快個一個知識點,學生因為日常應用較少,知識點空間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學本課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印象。兩位老師在處理這部分知識時合理巧妙的引導,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學生回憶長度概念,並透過實踐激發學生的長度的空間觀念,同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以學生動手探索為主,教師談話傳授為輔;整個教學流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合理引導角色。兩位教師的授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

  由寶英老師和趙立芹老師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這節課同樣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這兩節課老師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猜想——驗證——歸納——運用”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但個人認為還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讓學生量三角形內角和時,可以在問題生成答題紙上給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由不同推出相同,對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會更有說服力,也可減少學生在畫三角形時出現的不規範,而導致的誤差。量一量環節過後與撕一撕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相銜接,學生拿著三角形紙板有些不知所挫,缺少了教師明確的引導,學生對於用拼接法和摺疊法去求三角形內角和還是沒有很清晰的理解。

  其餘的六位教師講授的課題是《3的倍數的特徵》,在上課前老師們首先讓學生複習2、5的倍數的特徵,以舊引新,這符合循序漸進的規律;其次,讓學生探求新知。整個過程突出以學生為主,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合作探究。所不同的是有的教師注重倍數的特徵,而有的教師則偏離了特徵這一“軌道”,把時間浪費在找倍數上了。當然如果是自己執教,效果一定還不如各位教師,只是作為“旁觀者”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以上是我聽課後的收穫。反思自己的教學,覺得自己需要改進的太多了。以後我將會更加努力,讓自己做的更好!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4

  時光荏苒,轉眼間一學期又結束啦。在全體組員的共同努力下,在校領導的關心幫助下,課題組工作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起來。取得了一點成績,也存著許多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關注課程改革

  新課程已經實施了幾年,它曾引發了我們無限的希冀與暢想,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思考甚至是困惑。期初有機會聽了沈重予老師的“學習《標準》研讀教材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專題講座。沈老師從“創設有價值的情境”和“著力發展數學思考”兩個方面對當前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作了深入細緻的分析與思考。大家都深切體會到只有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精彩。我們以先自學再交流的形式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教師》等雜誌,瞭解新課程改革的最新動態。對照新課程、把握新方向、改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做到學以致用。

  二、提高教學質量

  研究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我們把課改精神紮紮實實地落實到了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為此我們組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研討活動。為了有效的課堂效率,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1、透過參與式培訓養成反思習慣,在教學後及時在備課本中記錄教學反思,每月寫四篇有質量的教學日記並上傳至學校專題網頁,數學教師可以透過瀏覽網頁及時學習、瞭解同伴的教學心得,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針對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和教師的困惑,我們開展了沙龍式研討,如《在課堂教學裡如何既關注整體又關注個體》《學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對策》《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樣使教研更貼近教師,及時回應教學問題,使教研更關注學生,緊跟課堂。教師在交流與碰撞中得到提升。

  3、合作式備課:先確定課題,然後教研組的老師集體備課,生成較理想的教學設計方案,試上一遍後,找出問題,修改後再上。在同伴互助備課過程中學會合作,促成教師的互助、溝通與分享,促進發展。另外,為儘快使青年教師成長起來,本學期我組組織教師觀摩一些優秀課堂教學錄影,還組織開展了一次青年教師評優課比賽,使我們教師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獲得了提高,取得了很大的收穫。

  三、紮實開展活動

  《在數學課程實施中“拓展資源開發渠道提升資源利用價值”的研究》課題是以課堂教學創新為中心環節,也是本課題研究成敗的關鍵所在。據統計,小學階段學生總課時數多節,如果我們充分開發利用好現有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把課堂中的每一個分鐘充分利用起來,將會產生驚人的效果。我們一直把眼睛盯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的培訓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抓課堂教學我們從教研、科研兩方面入手。抓教研,每雙週五下午的教研時間雷打不動,為了講實效,學校領導坐下來同教師一道研讀教材,翻閱教育讀物,鼓勵和幫助教師充分發揮教材和生活資源優勢,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參、教案。教學中有些教師已能積極有效地開發利用好教材。

  在喜看成績的同時,也在思量著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比如教科研方面本學年加大了學習的力度,認真研讀了一些有關教科研方面的理論書籍,但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夠細和實,沒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我們期待在下一個學期的研究中也能不斷深入研究、不斷實踐,取得好成績。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5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國班級教學中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和理論指導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究能力,在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期間我開展了“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課題實驗。我在同組教師指導下,透過研究、實驗,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績。下面將具體的想法和做法總結如下:

  一、分組勢在必行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正處於知識經濟時代,各行各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些競爭並不是靠個人的單兵作戰就可以取勝的,團隊精神在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

  我班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學生質樸可愛,集體榮譽感強,有責任心,但基礎較差,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不能主動的學習,家長由於各種原因能夠監督和輔導孩子學習的很少,學生回家學習的效率較低,老師留的作業基本上能夠完成,但質量太差,背的任務大多數學生完不成,有的學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師交給的任務能少寫就少寫,查出來就寫,查不出來就算,這樣,差的學生會越來越差。有時,有一部分學習相對較好的學生,上進心也不強,學習上沒有動力,也沒有壓力,學習成績也沒有達到理想的分數,正因如此,我把班內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

  二、根據學生個性差異進行分組

  按照月考成績把學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學生的性別、能力、性格,每組分配一人,組成6人學習小組,成績好的學生為組長,負責講題、監督、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排座位時按照同組就近原則,這樣便於組長管理和討論問題,學生準備記作業本,每天下午放學前組長檢查組員作業是否記在本子上,然後組長簽字,寫完作業後家長核對每項作業是否完成,完成後家長簽字。

  三、合理分組起到重要的作用

  透過學習小組,提高監管力度。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師對幾十個學生,在平時的管理上不免會出現漏洞,或者有檢查不到的地方,特別是在平時學生記作業、改錯題、背誦上,有很多同學鑽空子,不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進行分組後,組長就相當於小老師,能夠隨時監督組員學習,哪項任務不完成都能被查出來,這樣使不學習的學生沒有空子可鑽,作業也都能完成了。透過小組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平時上課時每個班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不主動學習或開小差,或玩東西,小組合作學習以後,上課每做完一道題,就會有組長進行檢查,不會的組長就得給他講,大家還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師統計出來,很沒有面子,這樣不學習的學生也會跟著學,而且進步很大,教師再加以鼓勵,學習積極性就高漲起來,成績自然也會有所提高。透過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優化了學習方法。在新課程中,增加了許多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這些內容如果單獨一個人做要浪費很多時間,進行小組討論能節省時間,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在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悟方法,進行學法交流,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選擇與判斷什麼是有效的,正確的,最佳的的觀念與做法。

  四、營造濃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學生髮自內心的客觀需要。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探究學習,也唯有如此,課題研究才能實現實質性進展。在具體的實施中,透過正面引導、樹立榜樣等手段給予落實。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

  1、尊重、熱愛、信任每位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和關注的;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以平等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應更多一份關懷。

  2、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做到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堅決讓學生解決,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絕不暗示,多給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機會。

  4、教師指導學生怎樣當好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尋找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深度;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步驟;引導學生探索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學習的規律;引導學生自己評價,使學生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引導學生總結過去,使學生學會不斷調整自己、超越自己。

  透過教師營造濃厚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培養,增強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大幅度提高。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6

  又一學期的日曆已經翻過,短短的一學期,我組教師在新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又掀起了新一輪熱潮,我們在學習中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反思,體會著“減負增效”帶給我們的種種變化和收穫。

  (一)、子課題組研究現有狀態:

  首先,研究有針對性:定研究專題、找研究問題、定研究任務,無論是研究過程中的哪一個環節都讓子課題組每一位老師的研究更具實效性。

  其次,打造出合作共同體:形成子課題組成員間的合作、備課組成員間的合作,每次活動以備課組為單位,群策群力對同一節課進行簡析、設計、上課、評析、反思、重建。從而提高了群體參予度,增強了研究實效性。從備課、上課到反思、重建,每一個過程都傾注入了每位老師的力量。對每一次教研活動的課,每一位老師都能站在自己學段的立場給予更多的理解、思考與建議,無論是聽課時還是評課,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到目前為止,在研究過程中骨幹教師都參與了“教材、學情分析初建研討學習觀摩反思重建”這樣一個完整的研究過程,並從不同的視角和觀點整理出了案例分析和聽課反思。研究過程中子課題組成員能主動思考,而且外出學習的實驗教師自發把聽課筆記及吳亞萍老師的點評重建整理出來與大家一起共享。

  本學期研究專題研究階段骨幹教師:探索性研究研究專題研究狀態骨幹教師4次“數概念與形概念”、由骨幹教師逐步輻射至第二梯隊2次“數量關係”2次“統計”教教師,正處於骨幹教師的嘗試研究學的目標確定和資源開發,嘗試新階段。這一專題的研究還處於模仿的教學內容的研究。非骨幹教師20次“計算教學”、非骨幹教師:推廣性研究10次“數概念與形概念”的目標確定和資源開發,在檢測成果的同時進一步錘鍊基本功。階段。從骨幹教師的研究已輻射至非骨幹教師也嘗試重建了一些成型的課。對“數運算”的課型結構、資源處理、課堂推進有了較清晰的認識。有幸的是這學期還迎來了上海新基礎專家組、“新基礎”基地學校實驗教師們的的中期評估。研究形式:有同一單元的相關兩課時內容研究,有同一內容的重建,有跟蹤某幾位實驗教師,觀察他們的成長過程等等。每次活動教學內容的選擇都是有策劃的。

  (二)分層推進,注重研究策略。

  1、分層要求,注重研究的實效。

  (1)注重多元的理論學習。

  骨幹教師:文字資料學習。以自學與大組交流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學習。認真學習《“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這本書,總體思路是在第三週之前(包括暑期培訓),讀完第一~三章內容,平時每月一次主要學習第五章“相關專題的理論”和第四章“數學教學改革策略”的內容。對照書中理念對新的研究課型內容嘗試初建,每月舉行一次組內學習沙龍活動,每學期舉行一次校內組際間讀書沙龍活動,沙龍活動時要求先備課組內自學,然後結合課例、錄影或二實小、局小的教案和反思對照學習,提供對話交流的平臺,並結合每月研究課課例撰寫讀書反思,同時與月考核工作聯絡起來。

  積極參加基地學校的系列活動和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充分利用專家組理論引領和共同體的資訊交流。

  非骨幹教師:文字學習的同時結合學習精品案例與專家指導材料學習。有計劃的組織學習《“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中第一、二、三、五章內容;同時組織學習每月區內“新基礎研討活動”精品教案和活動摘要;並引導老師根據教學進度溫習資料庫中所整理的計算教學課例,逐步學會用“新基礎教育”理論指導實踐。同樣結合月考核工作,撰寫讀書反思。

  (2)加大實踐研究力度。

  本學期,作為研究載體的研究課按梯隊分層要求。

  由重點關注子課題組大組活動,到同時關注備課組日常研究,藉助備課組力量分層落實,備課組活動由原來的兩週一次,變為現在的一週兩次。

  第一層次:對不熟悉的課型主要在子課題組大組內研討。主要是由骨幹教師對照《綱要》理念試著上初建課,學習基地學校(如局小、二附小)精品課後,試著再上重建課。例如,本學期,張姝、孫麗燕、楊堅(人員的選擇也由課的內容、年級安排決定)上過初建課,邵麗娜、王蓉娟、劉秋雲、霍雪鳳、吳小云、莊粉蘭、錢鶯上過重建課。人人承擔一次大組研究的研討課,由備課組為單位申報組織,學科責任人與子課題組長負責落實。第二層次:對研究過的課型要求遷移到日常課堂,在備課組內落實研討,要求每週都有一次備課組內互相聽課活動。備課組長(有骨幹教師擔任)負責落實。

  第三層次:成熟課型的內化,非骨幹教師日常教學中嘗試研究,學科責任人與子課題組長、結對師傅親自聽課落實。

  例如,本次中期評估活動張姝老師執教的“數量關係”專題課型,在全校大組活動中是第一次,但實際上三年級的備課組早在二年級下冊時,就對照著基地學校去年上的《複合部總數量關係應用題》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王蓉娟老師執教的《8加幾》就在前期備課組內,對“20以內進位加法”也進行了整體策劃研究,但由意識到實踐落實還有一定的距離。五年級的楊堅老師雖然本學期剛剛調入我校,但也已經在日常的備課組活動中進行了基礎計算專題的研究。

  2、重心下移,提高研究的參與度與積極性

  研究課內容、理論學習材料由每個備課組自主申報,申報時要求每一輪迴的活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理論學習交流或案例分析(針對收集的基地學校、實驗學校已經研究過的案例,無論成功與否,進行分析。)要求選一名實驗教師進行導讀,並製作好PPT;透過理論學習和案例剖析使教師清晰“新基礎教育”理念所在。第二階段為上課評課,由承辦組中指定教師進行研討課活動(必須有助於骨幹教師與非骨幹教師間的互動),根據“子課題組主題研究記錄表”,對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行為和無效行為進行深度剖析。評課每次都有主評人,並且要求做到“三有二不”,即有理論支撐,有獨特視角,有互動提升;不面面俱到,不作“平面移動”。第三階段為重建反思階段。要求備課組其他成員及時進行反思重建,每位教師及時撰寫研討心得。備課組申報後,由子課題組長根據上課時間,內容作整體策劃。

  3.多層互動,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1)與基地、實驗學校間互動:要求全體骨幹教師,鼓勵非骨幹教師外出學習,集思廣益。本學期共有外出培訓活動60人次。

  所聽研究課的本年級教師在向基地、實驗學校學習後,回本校嘗試上重建課,把所學及時落實到實踐中,不斷提高實踐能力。

  (2)備課組間互動:組織集體備課,取長補短。備課組長都有實驗老師擔任,強化備課組長的職責意識,認真組織集體備課,定於單週週五為集中備課組活動日,做到“三定一全”: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全體組員共同出謀劃策。有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並能落實於課堂看實效,而且備課組活動由原來的兩週一次增加至一週兩次。提倡平時備課組間相互聽課活動,學科第一責任人與子課題組長負責落實與監督,組織備課組的評比。本學期每個備課組平均活動16次。

  (3)各梯隊教師間互動:推行隨堂聽課制度,師徒結對制度,提倡“邀請課”。

  發揚隨堂聽課的優良傳統,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的相互聽課、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的交叉聽課、以子課題組為單位的中心組聽課等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集聚與輻射作用。著力打造第二梯隊教師,給第二、三梯隊教師創設更多在課堂教學中研討錘鍊的機會,從而建立起一支呈階梯型分佈、又不斷由下向上攀升的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如每一輪教研活動的兩次課堂研討活動第二、三梯隊教師的研討課必須由骨幹教師指導,如果第二、三梯隊教師學習基地學習研究課後,仍重建不出,骨幹教師可再次重建,將研究過程中呈現的教師差異和不同發展態勢轉化為教師隊伍建設的資源,實現教師的整體發展。這學期子課題組大組活動共上研究課12人次。其中張姝上了2次,孫麗燕2次,楊堅2次,王蓉娟2次,其他教師至少在備課組內也人人都上過。相互聽課,王文玉校長、張姝主任、孫麗燕組長平均聽課30節,其他實驗教師平均聽課20節。

  4、前移後續,關注研究的日常化。

  每次理論學習沙龍活動和研討課研究活動先借助備課組資源研究,尤其是研討課在備課組內加強課前“教學設計”的研究力度,深入解讀教材(把蘇教版教材與上海教材進行對比),分析學生的前在和潛在狀態,從而找準新知的生長點和教學的著力點,對課堂教學的育人價值有總體的宏觀認識。並將研討課思路、設計意圖告知參加其他教師們,使其他研討的教師可帶著思路進班聽課。研究過程不搞形式主義,以專題研究為抓手,以“問題”解決為起點,真實、紮實進行課堂實踐。

  ①重視反思,首先是自己對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反思;然後是集體診斷,並在聽取基地學習研究課與專家點評之後進行再反思。上研討課教師要寫出反思重建的個案小結,其他教師要寫研討小結。②重視重建實踐,每次研究課研討,要經過“教材、學情分析初建研討學習觀摩反思重建”的過程,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教學,用群體的力量來推進研究。重建後同樣要求本備課組及時積累資料。

  我們想透過這種日常化研究措施來提升本校數學教師的實踐智慧,實現“新基礎教育”實驗所追求的“學習、設計、踐行、反思、重建”的變革鏈和研討的教研氛圍,真正提高研究的實效性。

  5、日常滲透,進一步養成師生新基本功。

  (1)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①獨立思考,學會記錄。為了展現學生在獨立思考活動中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學會記錄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一種是語言,一種是文字元號。

  ②積極參與,學會表現。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或全班的交流討論活動。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第一不要怕說錯;第二不太發言的學生要搶著說,經常發言的學生要看機會說;第三要學會表現自己。學生自信心提高了,也就會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③認真傾聽,學會欣賞和發現。認真傾聽是小組或全班交流討論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保證,是生生、師生之間有效互動得以推進的前提保證。傾聽不僅包括聽教師講課,還包括聽同伴發言。④互相合作,學會交往。為了提高合作的活動效率,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我們對小組活動活動進行了合理安排與相關指導:首先,確定小組成員的搭配與組長人選。其次,制訂小組活動規則。最後,我們還要求老師關注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的狀態,發現合作好的,幫助不善合作的小組。小組合作活動的有效開展,是課堂教學重心下移的前提保證,是課堂教學互動生成的前提保證。

  (2)重視教師新基本功的錘鍊。課堂有效開放(深度、廣度);捕捉資源,提升敏銳性;分類處理,並聯呈現;過程中的重心下移;過程中的拓展;過程中的問題“點穴”等等。

  結合子課題組活動、備課組活動,同時結合學校平時聽課制度和師徒結對聽課制度,由學科責任人、子課題組長和備課組長重點落實對師生新基本功養成情況檢查和反饋。

  6、集中調研

  期初,子課題組安排了一次集中聽課調研活動,瞭解數學老師的優勢、不足、潛在,並組內作了較全面、深入的反饋。以後還要每學期組內調研一次,跨組學習一次。

  (三)、後續研究的策略

  一、繼續進行專題研究,促進研究的專題化、深入化。

  針對教師的研究只有“形似”而欠“神似”,以後研究活動準備進行一些改變與創新,想透過“定一個主題來學習拋一個案例來剖析上一節課來反思”這樣的形式展開教研活動,繼續推出“評課四要點”:要有理論支撐,不全是大白話;要有獨特視角,不面面俱到;要聯絡教學實際,不空談虛談;要互動提升,不作“平面移動”。要求教師及時撰寫研討心得。繼續錘鍊教師的新基本功。

  二、繼續分層落實,注重研究的參與度與積極性。

  三、成“事”中成“人”,形成研究的持續發展力。

  我校數學子課題組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新基礎”骨幹教師,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骨幹引領、輻射。搭建舞臺,讓優秀的教師不斷滾動發展。

  四、動態調整,加強實踐頻度,強化日常化研究。

  根據每一學期的調研情況,動態調整梯隊情況,備課組落實策略。如,在上學期調研後,針對問題反思,及時調整備課要求。要求備課中,重點思考學生可能狀態出現後你怎樣推進,把你推進的過程詳細寫出來,寫的過程中追問自己:這個問題大嗎?這裡怎樣並聯評價?針對這個半成品價值是什麼,怎樣提問才能“點穴”?學生又可能生成什麼資源?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7

  提起筆又是一年!感慨於時光的'匆匆,有時也願回首走過的路,因為那裡有付出的充實,也有收穫的喜悅。是的,做為小學時代最重要的轉折時期――四年級,我們克服種種壓力,用滿腔的真誠和科學的態度邁著堅實的步伐走過來了!一串串腳印,一串串收穫。

  我們年級組是個有著良好協作精神的團隊,從一年級承擔珠心算到現在整整四年。進入四年級以後,隨著董全仁的加入,我們的隊伍越發成熟生動,任何經歷都包含著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然而,形容我們年級組,我卻總也禁不住要笑,笑什麼呢?

  一、春風得意的微笑

  做為一組之長的我,談不上是什麼領導。但也要把組內的力量凝聚到一起,發揮集體的智慧,資源共享,使每個教師的優勢變成全組的優勢,有這一宗旨做為主導目標,我們求同存異,各抒己見。在教研中,我們從不保留,坦坦蕩蕩。談教學中的收穫,談本堂課的失誤;在平日的交流溝通中,講的是學生,議的是課程,甚至在出去聽課的路上。

  也為某個不同的觀點爭的面紅耳赤,惹得路上回頭率極高—正是這種濃厚的教研氛圍,使我們每個人都受益匪淺,許多教學中的難點被輕易的化解,學生的各項基本功紮實,穩健。每天,無論你在校園中的哪個角落看到我們組的成員,掛在我們臉上的都是平和,坦然,自信。本來嘛,這樣溫馨的氛圍,怎會讓我們不發自內心的微笑呢?——春風得意的微笑。

  二、馬前失蹄的苦笑

  誰會一帆風順呢?我們也有挫折,記得期中考試,由於我們思想上不夠重視,我們組的語數成績均不理想,特別是語文優秀率全校倒數第一。儘管在當月的結構工資中,我領到了五十元的超標獎勵,可內心的焦躁與自責深深的刺痛了我,做為這個不算個官的組長,我自己的榮譽與整個組的失誤形成了鮮明的比照,在全校這個大的賽場上,不是某個人,某個班的舞臺,只有全組都好才是真真正正的好!

  才能在真刀真槍的比賽中立於不敗之地!無形的尷尬反倒激起了我們的鬥志,在語文組長曲豔華的帶領下,我們查詢教學漏洞,尋找教學對策,並在這個過程中群策群力。我們沒有抱怨,沒有牢騷。雖然相逢一笑,也是苦惱人的笑。但我們依然相信我們有實力,畢竟沒有課堂上的敷衍;畢竟沒有投機取巧的對付,紮實訓練肯定會有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考試中,語數成績全面回升是對我們的最好的回報。馬失前蹄後,禁不住長長出了一口氣。總算對得起學生,對得住家長!對得起學校!

  三、想張揚的大笑卻又被更深的思考所替代。

  四年級這樣過來,我們組也算滿意。尤其是數學,從及格率到優秀率次次達標,班與班的差距越來越小,我想這得益於我們的教研,每週五下午的教研中,大家互相探討,只要我們一個人想到的題型其他三個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試後我們都會不自覺的算出學年的成績。看似平常,可這正體現了我們的團體意識,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儘管有平衡的比較與競爭,可我們相濡以沫,坦誠相待,這還不值得一笑嗎?

  真想笑笑,真想!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漸趨活躍,邏輯性、層次性逐漸明顯。如果說語文課賦予孩子們的是靈性,那麼數學課賦予她們的則是理性;在文理交匯中,在激情、感性與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學生們逐漸進入了少年期,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開始形成。每每談到學生們的優異表現,我們的眉梢都忍不住飛挑。是啊,真想自豪、張揚的大笑!但趕快收住,路漫漫起修遠兮,孩子們還需要更深層次的指導!

  回顧一年,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誠合作是我們的行為準則,溝通訊任是我們處事的方式,我們用真誠的努力去實踐著我們共同的誓言:為了孩子的明天,我們甘做人梯,甘為儒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8

  一年來在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課題教研圓滿完成了本階段的研究計劃。

  一、課題研究的過程

  1、教研組組織大家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數學課程標準,經過學習研究、展開討論,結合課題組實驗教師的理論層次、綜合素質等情況確定“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從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研究,學生數學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數學探究試題研究。每個年級組分別研究一個內容,七年級重要針對學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級研究課堂模式,九年級研究中考試題。

  2、組織教師理論學習,提高課題實驗研究的能力;主動學習素質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教育教學研究期刊、新課程標準、教科書等;積極參與數學教研的培訓;在學習中做到有重點、有反思;各小組每月進行一次集體學習,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交流。

  3、教育教學的主戰場在課堂,課題研究重點在課堂教學上,實驗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把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作為實驗研究的起點,教師對傳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與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師教學行為進行對比,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來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主動探究、富有個性地學習。

  4、課題研究公開課採用“定課、備課、說課、上課、評課、交流、反思、評價”模式展開,以實驗研究課為載體,精心組織,凝聚全組之力,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構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進學生共同發展(看、聽、說、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對課堂實驗研究教師:郭青菊主講的《利息知識知多少》,課堂實驗研究教師:劉春敏講的《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課堂實驗研究教師:溫聰敏講的《統計圖》實驗課,開展探究、交流、研討。在這些實驗研究中,活動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創設實用新穎,素材選取翔實可靠;著眼於探討在數學活動中如何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在關係,活動中教師合作探究、交流借鑑,課題研究形成了濃厚的氛圍。

  每位教師帶著飽滿熱情、全新理念上課,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在全組教師的參與下,實驗課教師充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初步形成對數學的整體性認識,加深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活動提升了教師實施教學與研究教學的能力,推動了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再上臺階。

  5、每次課研活動後,教師帶著反思聽同仁點評,領會課堂教學的真諦,每次互動交流教師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評課中出現百花齊放眾說紛紜的場面,其中的是與非、對與錯讓所有的教師都感到一些迷惑,產生強烈的課題探究慾望,上課的教師能根據點評有針對性的反思,聽課的老師在聽與評中能產生有效的教學認識和方法,有認可的,也有反對的,所有這些在碰撞、在反思。實驗教師帶著問題、質疑,聽同行點評,明確學習新課標,不僅是瞭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貫徹;要靈活使用教材,不僅是抓住課本的關鍵,更重要是適合學生髮展的活動場;要突出學科的特點,不僅要有專業化教學,更重要是創造性地啟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課活動中,課題組全體實驗教師得到很好的培訓和鍛鍊,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績。

  二、 成果的形成

  1、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課題研究課案、例案、論文、教學反思、經驗總結。文章形成初稿後,在本組討論、交流,形成課題研究成果。

  2、數學價值觀的轉變是這次課題研究的亮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某些矛盾;學生活動多了,課堂氣氛活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時間卻不允許,不能達到教學目標;對有些問題不一定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究,是否傳統的方法更有效等等問題。經歷一年多課題研究後,課題組的每一位教師都樹立了新的教學理念,獲得了正確的價值取向,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學技能,形成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3、本年度課題實驗組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活動內容⑴:《七巧板》,活動指導教師:溫聰敏;活動內容⑵:《製作無蓋長方形》,活動指導教師:宋會雲;活動內容3:《平面圖形的密鋪》,活動指導教師:劉芳。

  三、學生成果

  1、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2、學生能透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3、學生能理解別人的思路,並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

  4、學生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並能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5、學生能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

  6、學生能使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

  7、學生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能夠不迴避所遇到的困難、問題。

  8、學生樂於與他人合作,願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總之,在課題研究實驗中,初步形成了適應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經成為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課題研究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我們剛剛走完其中的一程,但我們會衝出重重迷霧,邁過道道險關,勇往直前。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9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即將過去,一學期來,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全組教師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積極參加和開展教研活動,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繼續推進我校新課程教學模式,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為提高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教師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當前正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新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組織數學組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繼續學習新課標教學理念,進一步轉變觀念,以新觀點、新理念指導教學。為加強修養,提高素質,全體教師以自學為主,不斷地蒐集新資訊,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根據階段性的教育教學有針對性地教學理論知識,瞭解教研教改資訊,注意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對新課程、新教材的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這一學期還結合我校的實際特點,把教師的理論學習與教師集體備課相結合起來,也與教學的教學工作相聯絡,讓教師們用理論知識來進行集體備課。

  二、改進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開學初,每位數學教師都根據學校和教導處的安排,制定好這一學期的教學計劃,並按計劃認真開展好教學工作。教師在備課時,能認真鑽研教材,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提倡結構化教案、個性化設計,精心備課,針對學生實際,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差生。針對我校學生數學特點,我們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

  活,聯絡生活學生數學,充分利用直觀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思維。結合當前課改,全體教師認真地不斷探索、自主實踐摸索著進行課改的嘗試。全體數學教師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和技能。教學工作中,每位教師都能狠抓教學質量,重視後進生的轉差工作,利用課餘時間對後進生進行個別輔導,效果比較明顯。學校的老師能發揚奉獻精神,常常利用課餘時間,無補償地給學生補缺補漏。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做到培優補差,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出效益。學生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積極參加和開展教研教改活動。

  本學期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的學習,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每位教師都以新課程思想來展開自己的教學工作。這一學期的教學研究課主要分年段進行集體備課及公開課教學。在進行教學研究時,全體教師都準時參加,每一位教師根據所學習的課改理論進行認真討論,研究,認真評課,真正起到了研究課的作用。在這一學期中,教師之間繼續開展互相聽評課,把教學研究課真正落到實處。每位教師這學期都完成聽課至少10節。

  總的來看,在數學組各位教師的辛勤勞動和刻苦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教師的教育觀念還沒有完全得到轉變,新課程理念還不明確。如何處理好掌握“知識、技能”與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準確。今後,我們將加快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切實做好各項工作,把新課程改革引向深入。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思想水平,真正從思想上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增強課程改革意識,堅信新一輪課改必定成功,同時進一步做好常規工作,努力提高我校的數學教學成績,把工作搞的更好,更紮實,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10

  一學期來,數學教研組全組教師根據縣教育局提出的“課程、課堂、課外”工作思路,及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部署為依託,緊緊圍繞“課堂教學(賽課),農村規範化達標,教師專業化成長”這幾個關鍵詞,堅持努力學習 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和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不斷地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為提高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以下就針對本學期數學教研組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學習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新課程標準》,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以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為指導,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2、創設教師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學習型的校園文化。 3、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鼓勵中青年教師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現代資訊科技、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識。同時為青年教師成長搭建平臺。

  4、加強教師網路技術培訓,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資訊意識和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水平。

  二、加強常規管理,最佳化課堂教學。

  本學期,教研組加強了課堂教學常規管理,並配合教導處繼續強化教學的督查評估,使備課、上課、質量檢測、作業批改、輔導學生、組織課外活動的各個環節都符合規範化的教學要求。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各教師應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課上足、上好。 2、文化知識考核:平時組內單元把關、期中各年級能認真做好質量分析,相互比較,對比差距和不足,迎接期末抽測考試。

  3、一學期來,教師們都能按要求備足備好課,教師大都能寫好詳案,並能及時寫好教後反思。

  三、加強課題運作,紮實開展教學科研活動。

  1、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堅持開展聽、評、說課活動。且把這個活動做為一個重要的教研活動。每學期開展集體備課和聽評課。我組教師十分重視聽評課活動,聽課前認真備課。設計教案,互相切磋。聽課後認真評課。如教學內容安排否恰當。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當,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中肯,全面的評論、探討。聽評課活動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2、大力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充分發揮教研組的教研力量。本學期重點抓好集體備課,注重群策群力,弘揚集體智慧。本學期我們教研組每週按年級組集中開展了一次小組集中教研備課,做到有記錄,有資料,上課教師能寫好課後反思,聽課教師還能及時寫好聽課評價。

  四、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1、牢固樹立“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的思想,積極構建新課標下的適應時代和兒童身心發展的課堂教學理念、方法和評價體系,每一位教師把“努力上好每堂課”作為自身工作的起碼要求,切實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真正在課堂上落實並實施“有效教學”。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學期繼續改變學生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學習、發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以實現向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把要我學變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為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礎。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本學期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每一位老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讓每一位學生都取得了進步,這是我們數學教研組活動的目的。今後,我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未來的工作中,以求實的態度、務實的作風換取更好的成績。

  數學研究性學習總結 篇11

  一、常規工作:

  1、作業:課堂布置:作業以書本和小狀元為主,個性化完成課堂作業本,努力減輕學生負擔。每節課保證8---10分鐘的書面作業時間。

  批改:作業批改及時,小班能做到100%面批。一二年級大班復批能做到面批。部分基礎類作業(如計算、口算)4--6年級實行小組互批,採用“一幫一”形式。

  訂正:學生作業都在面批過程中及時訂正,極個別學困生2~3天內也能結清;4—6年級訂正時採取鉛筆訂正形式,填空和判斷錯題訂正時寫清思考計算過程和錯誤原因。

  三休日作業命制:三休日作業的命制質量比較高,都是在前幾屆電子稿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調整,3—6年級都分AB卷,體現了分層。一二年級剛開始幾大周沒有佈置,只練習了口算,後面幾大周實行練習與口算相結合。

  2、輔導:薄弱生輔導:利用課餘時間,針對課堂中出現的知識重難點,結合作業本中的錯題個別一對一輔導。並利用小組合作形式,優差生互幫來協助輔導薄弱生。

  優生培養:利用興趣班和數學H課及三休日作業B卷等陣地培優,但H課的專項利用率不高,思維訓練的專項訓練模式各班各年級推進的不平衡,這是後半個學期重點需要督促的常規工作。

  面向全體的口算訓練:大部分班級關注了課前5分鐘口算,但專項的階段式訓練還比較欠缺,因為我們的口算訓練本缺少梯度與系統性;後階段重點督促各年級進行專項口算過關練習,夯實學生的計算基礎。

  3、教師備課:教師能根據教學進度合理、及時、主動、自覺地安排教學程序,認真備課。重點課、典型課採取共同研討的,資源共享的形式。但也有極個別老師的備課太簡單,看不出老師的任何思考,個別同年級的手寫備課數量相差10節左右,有待後階段備課組活動的進一步督促。

  4、備課組活動開展情況:4—6年級每週一次的備課組活動能夠如期開展,能對現階段的教學疑難問題、學生的集中錯誤與精彩表現進行交流、對自主學習的辨析、討論、交流也很到位。但1—3年級跨年級備課組的活動開展成效還比較低,有待進一步研討活動的形式,有待進一步向其它學科跨年級備課組學習。還有組內課的開設沒有常態化,半個學期過去,不夠半數。

  二、中心組工作:

  1、按照學期計劃,每週的活動照常進行,體現常態化。前半學期主要是調研、論壇、比賽、大型活動、職稱評審為主線展開中心組活動;

  2、後半個學期主要以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下的有效課堂研討+各專項過程檢測為中心展開工作。遺憾:我們在區優質課比賽中沒有能取得理想成績,痛失第一名;後半階段的市直屬教壇新秀評比我們正在努力中。

  三、階段檢測分析與思考:

  1、整體狀態:良好(一年級均分97、二年級92、三年級91.5、四年級93分、五年級92、六年級90),但也存在著一些遺憾:二年級均分偏低2-3分左右;六年級班差進一步分化,分差9分(最高93.35、最低84.26);四年級分差4.7分。

  2、班級分佈狀態:3--5年級最後2名的班級有一定的集中性;值得我們後半學期對這些班級的關注。

  3、具體分年級、班級分析與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