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程總結大學生學習總結
物理課程總結大學生學習總結
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已經告一段落,這次學習讓你有什麼心得呢?請好好寫一份學習總結將它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知道學習總結該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理課程總結大學生學習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課程總結大學生學習總結 篇1
在大二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物理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處於諸多自然科學學科的核心地位,物理學研究的粒子和原子構成了蛋白質、基因、器官、生物體,構成了一切天然的和人造的物質以及廣袤的陸地、海洋、大氣,甚至整個宇宙,因此,物理學是化學、生物、材料科學、地球物理和天體物理等學科的基礎。今天,物理學和這些學科之間的邊緣領域中又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物理、電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等。這些學科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
在該學期的學習中,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章節的內容:
第4章機械振動第5章機械波第6章氣體動理論基礎第7章熱力學基礎第12章光的干涉第13章光的衍射第14章光的偏振
在對以上幾個章節進行學習了之後,我們大致瞭解了有關振動、熱力學、光學幾個方面的知識。下面,我對以上幾個章節的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
第四章主要介紹了機械振動,例如:任何一個具有質量和彈性的系統在其運動狀態發生突變時都會發生振動。任何一個物理量在某一量值附近隨時間做週期性變化都可以叫做振動。本章主要討論簡諧振動和振動的合成,並簡要介紹阻尼振動、受迫振動和共振現象以及非線性振動。
在第五章機械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什麼是“波”。如果在空間某處發生的振動,以有限的速度向四周傳播,則這種傳播著的振動稱為波。機械振動在連續介質內的傳播叫做機械波;電磁振動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叫做電磁波;近代物理指出,微觀粒子以至任何物體都具有波動性,這種波叫做物質波。不同性質的波動雖然機制各不相同,但它們在空間的傳播規律卻具有共性。本章一機械波為例,討論了波動運動規律。
從第六章開始,我們開始學習氣體動理論和熱力學篇,其中,氣體動理論是統計物理最簡單、最基本的內容。本章介紹熱學中的系統、平衡態、溫度等概念,從物質的微觀結構出發,闡明平衡狀態下的宏觀參量壓強和溫度的微觀本質,並匯出理想氣體的內能公式,最後討論理想氣體分子在平衡狀態下的幾個統計規律。
第七章中講的是熱力學基礎,本章用熱力學方法,研究系統在狀態變化過程中熱與功的轉換關係和條件。熱力學第一定律給出了轉換關係,熱力學第二定律給出了轉換條件。
接下來,我們學習物理學下冊書中的波動光學篇有關內容。光學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傳播和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等規律的學科。其內容通常分為幾何光學、波動光學和量子光學三部分。以光的直線傳播為基礎,研究光在透明介質中傳播規律的光學稱為幾何光學;以光的波動性質為基礎,研究光的傳播及規律的光學稱為波動光學;以光的粒子性為基礎,研究與物質相互作用規律的光學稱為量子光學。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現象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如長度的精密測量、光譜學的測量與分析、光測彈性研究、晶體結構分析等已很普遍。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鐳射的問世和鐳射技術的迅速發展,開拓了光學研究和應用的新領域,如全息技術、資訊光學、整合光學、光纖通訊以及強鐳射下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等,推動了現代科技的新發展。
在第十二章中,我們學習了光的干涉,在本章中,主要介紹了“光源光的相干性”、“楊氏雙縫干涉”、“光程與光程差”、“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頓環”、“邁克爾孫干涉儀”等相關內容,是我們充分了解了什麼是光的干涉。
第十三章中,我們學習了光的衍射。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能繞過障礙物的邊緣繼續前進,這種偏離直線傳播的現象稱為光的衍射現象。和光的干涉一樣,衍射也是波動的一個重要基本特徵,它微光的波動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當鐳射問世以後,人們利用其衍射現象開闢了許多新的領域。
在光學的最後一章中,即十四章中,我們學習了光的偏振。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顯示了光的波動性,但這些現象還不能告訴我們光是縱波還是橫波。光的偏振現象從實驗上清楚的顯示出光的橫波性,這一點和光的電磁理論的預言完全一致。可以說光的偏振現象為光的電磁波本性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光的偏振現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光在晶體中傳播時的雙折射都與光的偏振現象有關。利用光的這種性質可以研究晶體的結構,也可以用於測定機械結構內部應力分佈情況。鐳射器就是一種偏振光源。此外如糖量計、偏振光立體電影、袖珍計算器及電子手錶的液晶顯示等都屬偏振光的應用。
透過對以上內容的學習,使我們對物理的理解更加的全面了。物理學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應該認真的學習物理這門科目,這將是我們今後的生活中一些寶貴的經驗。
物理課程總結大學生學習總結 篇2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方法、場所不失時機地滲透美育,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在愉悅的情境之中輕鬆、全面地認識物理規律,掌握並正確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如此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美育情境,降壓減負,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美
課堂美育環境創設,需要透過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學得有趣有用,從而喜愛物理學,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實驗教學。物理教學以物理實驗為根基,每個測量、測定中研究型實驗、教師演示實驗、課外興趣實驗,無不給學生留下真實感。尤其是演示實驗選用的簡單易操作的器材,越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用具,教學效果越顯著。
2。直觀教學。對於實驗室無法完成的實驗,可採用掛圖、放映幻燈片來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直觀感。
3。激趣設疑。物理是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一門自然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求知好奇的心理,開展有趣的實驗,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實驗,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用彈弓研究動、勢能轉化,用青黴素瓶做大氣壓存在等實驗。根據這些實驗現象提出設問,讓學生思考,隨著教學展開而揭示謎底,學生能夠知道物理知識來源於人類社會生產實踐和生活之中。
4。反差之比。對於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採取反差對比教學方法,加深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的印象,正確區分不同物理量的內涵,從而達到認識物理規律的本質。如歌曲與嘈雜聲對照,區分樂間與噪聲;拿出凹面鏡與凸面鏡對太陽照,請學生觀察聚光點,再讓學生用這兩面鏡給自己照像,對比兩面鏡的作用與功能。
5。生動、新奇、真實的舉例。物理來源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離不開舉例說明或驗證。用生動、新奇、真實的事例予以補證,能夠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這些引例包括:社會新聞、訊息、歌詞、詩句、格言、寓言故事等。
二、挖掘課本美育素材,展現美
初中物理課本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工具,它不僅注重傳授本學科的功能,而且在編寫的思想、體系、內容上融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於一體,蘊含大量美育素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形象感染美。課本將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能以其美的形象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如介紹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學家的刻苦鑽研的精神,啟迪學生樹立積極探索、勇於求真、追求進步的信念;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用具體的事例和大量的圖示描述我國勞動人民、科學工作者對物理學發展的貢獻,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漢代磚刻圖片、滑輪使用記載、明代發明的火龍、現代超導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2。影象畫面的直觀美。人的視聽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要引導學生觀賞影象畫面,直接感受物理現象和規律的真實美。課本配置的圖有:演示實驗圖、有趣的物理現象圖、實驗工具圖、物理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事例圖、自然景觀圖、科學家肖像圖,看過這些生動而直觀的畫面,給人以觀形如聞聲之快感,對學生認知識意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定的助動作用。
3。內容新穎美。新編教編寫的又一特徵是在思想內容上有新穎的美感。新增內容有必學內容,如聲學、無線電通訊常識等篇章;有常識性瞭解知識,如磁懸浮列車假設理論、放射性元素等;有閱讀性新知識,如火箭、鐳射知識等,這些新知識不僅給學生新感覺,還拓寬了學生認識視野,感受到物理學富有新穎的創造性和現代新氣息。
三、發揮想象,拓寬認識領域,激勵學生髮現美、創造美
1。編制習題。根據人類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物理實驗的資料編制習題是個有趣的活動。學生樂於參加這項活動,學會從簡單的已知、求條件對換、補充條件到自編習題,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進行再創造。由此認識到物理習題編制並不神秘,都是人的意識的產物。教師再順勢抽幾道習題加評比,看誰編題較好,更符合實際,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2。一題多解與一題多為。習題課教學不是簡單的分式中數字的演算教學,而是圍繞題目給定的條件指導學生明確習題考察的知識點,挖掘習題中的隱含條件和等量關係,學會用公式解題,思索習題解法的可行性,聯想習題的可變性、延伸性,使學生能熟練地從不同方面學會一題多解。對可變性習題可採取增補或變換條件、結論等方法進行,使學生學會解答模型題,達到觸類旁通,提高應變能力。
3。摹擬實驗故障。實驗出現故障是常見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參與實驗操作的每個學生會遇到不同的.故障,要排除可能出現的故障,教師應事先在課堂上透過設定故障,並加以摹擬,增強學生的分辨能力和識別能力,提高認識的操作能力。
4。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測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進行測定。如物質的密度、導體的電阻等,由於選擇測量的器材的不同,方法就不會一致,但結果相同。以此引導學生加以想象,選擇較合適的測量方法,達到理想的測量效果。
物理課程總結大學生學習總結 篇3
不管是傳統教學還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學,“課堂”都是教學的主陣地,與傳統式教學比起來,“探究式教學”改變以往側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透過學生親自參與,去發現和獲得物理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對老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課,需要老師精心打磨,以下淺談本人實踐中對課堂打磨的初淺認識。
首先,磨教學目標。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教學知識,因此需要我們認真鑽研課標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課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例如:《滑輪及滑輪組》這節課我確定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2、能識別生產和生活中的滑輪;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合作能力。這樣,不僅要求學生學習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同樣要求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能力
其次,磨學情。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師的“教”目的在於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因此,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心理特點,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級的學生有學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級存在個體的差異。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情,結合不同學情,適當調整教學目標和方式,制定適合大部分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學方法與過程。教無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與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不同的學情,選擇最有利的教學方法,準備必要地教學用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以期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例如:《壓強》這節課我對情景設定的選擇:開始我選用一節錄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發現冰面裂開,設定問題:小孩該怎樣脫險?上過一節課發現效果不理想,學生不知道怎麼辦,而且沒有很好地引入本節課的課題。後來我改為一個小實驗:讓一個男學生用兩手掌將一汽球壓破,學生費很大勁沒壓破。讓另一學生用削尖的筆尖刺,一刺就破。這種例子就在學生身邊,同時現象明顯,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達到引入課堂內容的目的。磨教學方法和過程,要考慮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情景設定,課堂提問,課堂板書或課件,探究過程細節,課堂習題等等,透過精心打磨,才能設計出高效的課堂教學。
第四,磨教學反思。善於反思,才能不斷進步。每一節課都有成功與不足,及時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合理,課堂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然後反思學生學習效果,透過課堂教學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課堂是否體現學生的“學習主人”角色;最後反思教學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課堂是否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學過程與順序是否合理,教學媒體使用是否得當,師生交流是否流暢等等。
反覆打磨過的一堂課,才能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許多收穫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