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幹班理論學習總結
青幹班理論學習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幹班理論學習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幹班理論學習總結1
夜幕低垂,華燈綻放。
有著“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的古城徐州以其莊嚴、古樸而又開放的胸懷,迎接著我們這群學員的到來。經過5個小時的車程,沒有停留,也沒來得及和這座美麗的城市打個招呼,風塵僕僕的我們就直接來到目的地——有著“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美譽的中國礦業大學,在這裡我們將開始為期六天的學習生活。
進入校園,入住宿舍,簡單地整理過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和宿友到校園中走一走、轉一轉。即便是夜晚,我也要去領略一下她的靜謐與寧靜,因為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有12個年頭了。漫步校園中,涼風習習,天籟有聲;穿行小徑,仰望星空;沒有喧囂,沒有嘈雜,一切都是那麼純粹、那麼寧靜、那麼親切。心中竟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是啊!怎麼會不激動呢?12年前,我也是一名大學生,徜徉在大學校園裡,盡情地享受人生最快樂的時光。12年中,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人生的角色早已轉換。內心感到更多的是工作的壓力和家庭的責任,“大學”這個字眼已經漸行漸遠,偶爾在腦海裡一閃,抑或給大學同學打個電話,聊幾句大學的生活,算是給自己一點心靈的慰藉吧。我知道那簡單、純粹、快樂、寧靜的青蔥歲月已經一去不返了。
何曾想,12年後,能有機會再次走進大學校園,走進教室,上課學習,過上“三點一線”的生活。雖然短暫,但可以遠離喧囂,拋開煩雜,暫時什麼都不要想,什麼都不要管,心靈突然覺得是如此的自由,感覺這天地就是自己的,可以任意馳騁,自由翱翔,也許這就是“大學”這兩個字最大的魅麗吧!無論是誰,無論經歷多少年,在他的心中,永遠都會留有一個空間,去貯藏自己的大學生活。
在礦大六天的學習,課程安排很滿,上午、下午和晚上都安排地滿滿的,課程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管理、文明禮儀等,豐富而又靈動。坐在教室裡,聆聽教授的講解,突然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離開過校園,沒有離開過學生,只是角色不同而已。大學時是學生,坐在教室裡;畢業後成為教師,站在講臺上;現在又成為學生,坐在教室裡;只是這“一坐一站”之間,角色變了,責任不一樣了,人生的意義也更清晰了。正像第二天晚上在教室裡向同學們作自我介紹時所說,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2年,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去踐行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12年,我真切地感悟到了:“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真的是一種幸福!
轉瞬光陰,似水流年。12年彈指一揮間,更不要說六天的學習了。六天的時光只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可我知道,這段時光又將成為我一生的永恆。與四年的大學時光相比,六天的學習,意義絕不僅在於她傳授的知識的多少,更在於經歷了人生酸甜苦辣的歷煉後,自己能再次回到校園,迴歸純粹,迴歸寧靜。
感謝礦大,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能在12年之後,重新回到人生夢想出發的地方!
青幹班理論學習總結2
7月,我有幸參加了市委組織部牽頭舉辦的第十期青年幹部培訓班,在彭城徐州聆聽了礦大教授的專業授課,高階的學習培訓、一流的師資學識、專業的知識講解、美麗的礦大校園,都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種種良好印象之中,我最想記述美麗的礦大校園裡那群知識淵博的學術精英,他們理論功底紮實,學術積澱深厚,走出校門為地方政府服務,敢思敢為,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一、勤學善思敢為,有德有識有才
礦大校園是美麗的,這種美麗體現於校園環境本身,體現於刻苦專研的礦大學子,更體現於礦大那群學界翹楚。培訓班“煞費苦心”地邀請了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有的是校部門領導,有的是學院掌門人,有的是培訓大師,有的是專業博士。這些老師是多地政府的經濟顧問,常常為企事業單位員工培訓授課,在專業領域具有較高學術知名度。
他們是一群勤學善思敢為、有德有識有才之人。段教授是礦大文法學院的掌門人,她講述自己多年來養成了每日學習思考的習慣,即便現已評為教授,仍然將學習思考作為最重要的事項,不敢荒廢。礦大老師走出校門的較多,相關專業的老師擔任地方經濟發展顧問與法律政策諮詢人員等。負責學校監察工作的張書記向大家闡述了廉潔之於青年幹部的重要性,少了些理論與說教,多了些平實與深思,體現了礦大人對德的理解。勤學善思敢為是礦大老師的優秀品質,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品質,有德有識有才是教授精英的內外表現,也應該成為我努力追求的方向。
二、專業領域卓著,學術功底深厚
礦大是為數不多散落於北京城外的“國字號”學府,她是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專業大學,礦大的許多專業方向全國領先、世界獨特。授課的礦大老師們不是礦業、安全、力學、建築工程等領域的專家教授,但他們無愧於專業的礦大精神,專業知識紮實,學術功底深厚。
他們是一群專業領域卓著,學術功底深厚之人。胡教授是礦大組織部的領導,他給我們講述了領導科學、領導藝術、群眾工作方法等知識,表面上看這類授課是大而化之的行政說教課,他卻能用傳統文化、經典國學、諸子百家的知識進行闡述,讓大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授課老師還透露,礦大有著一套嚴格的考核制度,積極引導礦大老師發表學術論文,在教學的同時提升學術科研能力。作為鄉鎮公務人員,我未必在學術上取得成就,但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專業領域裡要做一名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專業人才。鄉鎮農村是我的大專業,辦公室服務工作、團委青年工作、年輕幹部培養工作則是我的專業方向,我要向礦大教授們學習,做一個專業領域卓著的人。
三、理論聯絡實際,創新成果頗豐
礦大是工科實力突出的院校,實踐能力強是這個學校鮮明的特質,礦大老師不迂腐,常常走出象牙塔,務求所學能有所用。礦大老師們善於將專業理論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去,不僅自己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還鼓勵礦大學子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創新成果頗豐。
他們是一群理論聯絡實際,創新成果頗豐之人。王超教授是礦大經濟學領域的傑出代表,他代表了礦大文法經管類等專業的老師們。他的授課理論紮實,案例豐富,在日常教學科研的同時,對煤炭城市、徐州周邊縣區開展了多次調研,對縣域範圍的經濟發展有著獨特研究視角與實踐積累。礦大吳博士則是專門從事創新發明研究的一位老師,她介紹礦大尤其重視創新與發明,全體礦大學子必修《創造學》課程,學校創新發明氛圍濃厚,專利申請數量一直位列全國高校前茅。實踐是理論發展的必由之路,礦大老師們的實踐意識與能力有助於我褪去書生氣息,促進我更加自覺地融入社會、參與實踐、紮根基層。
此次礦大之行不虛,礦大求學難忘,我將以礦大教授展現出的優秀品質為榜樣,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用優異的工作表現回報組織給予的培訓機會。
青幹班理論學習總結3
近日,有幸參加市委組織部組織的興化市第十期青年幹部培訓班,遠赴徐州礦業大學進行為期一週的學習,時間雖短,但是收益匪淺、感觸良多。
自離別校園,投身社會,屈指算來已歷經二十餘春秋,回首望去,一件件往事依稀如在昨日,一個個曾經熟悉的身影已經遠去。渾渾噩噩於塵世之間,追逐名利於世俗之中,少了初出校園的純真,多了一點舉手投足之間的世故。然而,當走進礦大校園,我們心靈上再度感受到了校園的純真,重溫了那份獨有的寧靜與安詳。
徐州礦大分文昌、南湖兩個校區,我們所處的是地處文昌山下的老校區,下榻在位於一處山坡上的礦大交流中心。初進校園,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曠、大”。 作為一個北方城市的校園,儘管不具有南方城市的那種秀美、典雅、小家碧玉,但是寬闊的校園道路、高大的法國梧桐、星羅棋佈的小山丘陵、點綴其間的殿堂樓閣,充滿滄桑的教學大樓,無不盡情彰顯了北方大漢那特有的粗獷與豪情。礦大“勤奮、求實、進取、奉獻”的校風,“開拓創新 嚴謹治學”的校訓,和礦大的百年滄桑,也給我們參加學習培訓的每一位學員以啟迪與思考。
從交流中心到上課的逸夫樓並不遠,大約有十五分鐘的步程。從交流中心出來,經過游泳館前一條長長的下坡路,向右轉個彎,從左側一棟教學樓下直穿過去就到了。一路走來,也許是正值暑假的原因,校園裡除了偶爾走過的參加暑期活動的學生外,並不見三五成群的莘莘學子,每日陪伴我們一路前行的只有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松樹,和那靜靜的或臥、或躺、或微側的遍地黃葉,微風拂過,片片樹葉競相追逐著、跳躍著,給寧靜的校園增添出一片盎然的生機。
上課的地方叫逸夫樓,顧名思義,是否是香港邵逸夫先生所捐贈的,姑且不去考證吧。印象深刻的是,這裡竟然是礦大研究生院所在地,教學樓的陳設顯然還是多年之前的,普通的日光燈、傳統的吊扇、斑駁的.牆壁、簡單的桌椅,無不透露出莘莘學子求學的艱辛與勤勉。唯有每個教室的講臺上都安裝了一臺電腦,成為顯示現代社會氣息的唯一象徵。古人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裡的條件儘管比不上現代化的高檔會所,但是我們知道,每日在這裡孜孜求學的卻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和將來,在這裡講學的也不乏博士、教授,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是名副其實的“陋室”,但是也是當仁不讓的神聖殿堂,身居於此,任你是身居高位,還是腰纏萬貫,不能不拋卻所有紛繁雜念,遠離案牘與絲絃,不能不慶幸自己能於大都市的紛擾中求得一張寧靜的書桌,靜靜的思考人生的價值,靜靜的尋覓人生的真諦,“心無雜念,心如止水”。
學習班的課程顯然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既有對年輕幹部成長反腐倡廉的要求,又有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既有領導科學與藝術的考量,又有壓力的應對方法教授,既有日常課程的教學,又有融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的漢字聽寫的遊戲安排,對我們每一個學員的成長可謂是用心良苦。我們每一個學員也深深領會到這次重回校園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靜下心來,全身心的投入到此次學習中,使自己開拓了視野、鍛鍊了能力。
時光匆匆,轉瞬即過,我們今天又重新走進社會。也許是歲月的洗禮,也許是生活的歷練,也許我們習慣了喧囂的生活,也許我們適應了浮躁的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越來越會不由自主的渴望寧靜,哪怕片刻的安寧。所以,當我們昨天坐在礦大教室裡,聆聽一個個專家的諄諄教誨,我們是那樣的慶幸與自豪,也是那樣的珍惜與留戀,慶幸的是這樣的學習機會,珍惜的是同學友情,留戀的是短短數日礦大“兩點一線”的生活,相信再相逢時,我們都會說,我們是…我們曾經…
享受寧靜,不僅僅是享受遠離工作、俗務帶來的身體上的煩惱,正如劉禹錫所說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更重要的是享受心靈上的靜謐與安寧,心靜才能思考,思考達到一定的深度,心才能靜,心才能得到安怡。諸葛亮《誡子書》中告誡他的子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喜歡寧靜,但不等於止於寧靜,我們應該在寧靜中調整心態,在寧靜中剖析靈魂,在寧靜中提 升人生境界、整合人生積澱,讓生命在寧靜而淡定的生活中活的真實輕鬆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