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通用15篇)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通用15篇)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相信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先準備一份教學總結吧。那麼教學總結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真正的價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1
建構主義作為認知學習理論的新發展,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日漸流行的學習理論,它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供了理論基礎,這裡從幾個方面加以簡單歸納:
1、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可以透過實驗課題,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展開他們的學習。同時教師可以透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複雜的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教師自己開發的也可以是教師尋找來的,但有一點必須明確,這些問題旨在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探索,學生解決完一個問題,也就完成了學習這一過程。
3、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把握者,應儘可能的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透過一些有效的方法,使自主和協作學習朝小的方向發展。例如,啟發和誘導學生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或片面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4、對於學生,建構主義要求學生有個性,有自己的學習風格與策略能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識理解與應用的模式,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不懈的鑽研探索精神,要主動去搜集和分析有關的資訊資料善於設疑解疑。要善於把當前的學習知識與已有的知識聯絡起來,並認真思考這其中的聯絡從而獲得新的有用的知識。
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原則
(1)教學目標應該與學生學習環境中的目標相符合,教師提供的問題應該使學生感到這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2)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日常生活實踐中必須的任務或技能,並由學生自己來完成。
(3)給予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主權,教師應刺激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自己解決問題。
(4)支援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習過程的反思,發展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成為獨立的學習者。
(5)鼓勵學生在社會背景中檢測自己的觀點。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2
1、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瞭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鍊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同學們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植物的礦質營養》這節課中我採用了這種方法。
2、在課堂上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可以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3、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要對學生的每一個反應或發言要加以正確的評價和引導,這很關鍵。
總之,在課堂上,應該善於利用教材,靈活使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3
資料中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是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有先見之明還是誤打誤撞,今年的學習筆記全部都是與體育教學有關的內容,無形中給了自己一種動力,加之這次小課題的申報成功,更加深化了這種動力,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中的運用,我覺得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非常重要: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能為課堂帶來肯定的方式方法都值得一試,一旦確定自己的教學模式就要且行且珍惜。
分組——我在設計教學時,由於班級人數較多,一開始是設定4大組,但練習中還是比較混亂,後來在教材“一路縱隊變二路縱隊”教學時,發現分成8小組後,學生的站隊更加直觀,也便於教師的管理,不過對場地與器材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剛開始也是提心吊膽,生怕分組多了照顧不過來,但從練習的效果來看,由於增加了每個學生的練習次數,學生反饋出來的更多的是對練習專案的渴望,抹殺了他們搗亂的時間;
音響——後來,我發現教師的聲音在組織教學中也事關重要,場地大,人數多,如果沒有大嗓門,很多學生聽不見就會導致走神,但是這對教師的嗓子不太好,我就自己買了個無線麥克接到音響上,調到適當的音量,既要做到全班能聽到,又要考慮不要影響其他班級,我覺得效果不錯,能夠節省不少時間去組織與維持教學;
自主——前提要有自己的左膀右臂,小組長的能力培養對整節課的目標達成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訓練他們得組織能力,我把準備部分的熱身活動交由他們組織,多陣列長是效仿老師以前做的,四隊繞籃球場慢跑,散開做徒手操等環節,後來發現有個班換了方法,一隊繞籃球場慢跑,然後站線面向中間做徒手操,再到後來的邊走線邊做徒手操,我發現這樣的組織不僅避免了慢跑中帶來的枯燥,也省下了不少練習的時間。
在基本部分的教學中,我也會一改往常的教學方法,比如在立定跳遠教學時,以前我會先做示範,再做細緻的講解,練習中再去糾錯,生怕練不會再做示範,好像講的越多越好,我發現這樣的教學往往適得其反,你的努力越大,失望反而越大,後來我就想何必這樣相互勉強呢,在給最後一個班教學時,我沒有先告訴他們技術動作,只是留下一個問題“怎樣原地跳的遠?”在練習中,我發現他們跳的比前幾個班都好,動作更加舒展,根本不需要教師刻意的去講解,所以有時候降低自己的標準,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練,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寫到這,讓我悟出了一個錦囊供大家分享,像我們音體美等副科教學來說,其實是對我們的福利,因為同樣一節課我們要上七八遍,有時候上到最後才真正打磨出一節優質課,而前提就是從前面一節節課中不斷髮現問題,反思問題,總結經驗。
最後,我想對自己說:只要開始,永遠不晚,只要用心,就有可能。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4
在物理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既是發揮學生主體意識、促進主動性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激發學生探索創新、開發智力潛能的迫切要求,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自立自強精神的現實選擇。但是現在就我們所在的學校中的學生來看,現在的初中生的自學能力實在是太差了。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形成,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學能力對人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因為知識是學不完的,只有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好了,讓學生從內心裡想學、願學、樂學。如果做到了這些,不論是對學生的學業、和人生髮展都大有益處。所以作為我們一線的教師要有耐心的去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自學動機。
學生學習物理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需要有學習物理的動機去激勵他們、推動他們,興趣就是動機,它能促使人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地工作,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所以,激發興趣,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動性,是啟發學生自學的動力之一。這樣,在老師循循善誘地引導下,讓學生養成熱愛學習,渴望知識,想學知識的好習慣,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穿
2、營造自學氛圍。
學生是學習物理的主人,這是任何教師都不能取代的。因此,要將教師過多的“自我表演”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為學生自學和“自我表演”營造氛圍。實際教學中,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力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暗示。根據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智力發展水平採取教學措施,啟動自學的原動力。
3、培養自學習慣。
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尤其是物理知識更具抽象性,必須從日常的觀察力、想象力入手,有意識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自學物理的習慣。對物理實驗或物理現象,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全面地、細緻地、深人地進行觀察,養成觀察的習慣,並以一定的思維活動支援觀察過程,激發其自學,並且鼓勵其主動掌握物理現象或物理事實的本質。
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運用思維活動去支援觀察的全過程,讓學生主動運用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排除觀察所得到的一些表面的、次要的、偶然的因素,準確地把握問題實質,進一步激發自學熱情。
另一方面,要強化對物理想象力的培養,結合教學實際,讓學生從簡單到複雜逐步運用抽象的物理景象進行想象,先讓學生對抽象概念或景象的簡單關係進行想象,然後逐步增加想象的難度。透過觀察力和想象力的培養,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逐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5
小亨是不但學習基礎特別差,而且學習習慣也不好,老師佈置的作業如果不監督他一般不完成,書寫也很糟糕,一叫他寫作業就眼淚汪汪,一副很無辜、委屈的樣子,家長也拿他沒辦法。老師、學生都叫我不管他,他一直都那樣,別費力氣。怎麼辦呢?是放手不管還是不讓他掉隊?如果選擇前者,輕而舉易;如果選擇後者,困難重重。出於一名教師的職業責任感,我毅然選擇了後者。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我的教育宗旨。為了樹立小亨的學習信心。我特別“厚愛”他,他回答問題不著邊際,用的詞語也“牛頭不對馬嘴”,但是每次我還是一邊示意學生們不要笑一邊裝出耐心傾聽的樣子,講完之後我和“聰明”的學生們會給他以熱烈的掌聲。漸漸地,學生們明白我的良心用苦,也和我一樣呵護著她,生怕他因為我們的忽視有所傷害。他彷彿也沒有覺察什麼,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並在不斷的進步。記得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回顧.拓展五的日積月累的時候,那個內容有16個關於工作方法和工作精神的詞語。頭一天我佈置孩子們預習,說好要檢查的。說話算數也是我的一個特點,當我抽幾個平時學習不錯的孩子們背誦時效果不理想,我微笑著問:“小亨,你會嗎?”小亨靦腆地回答:“會”“那就向大家展示一下吧。”始料未及的事,一向不願意背誦的小亨竟然一氣呵成背完16個詞語。頓時,教室裡掌聲雷動。同學們的鼓掌聲是發自內心的。此時,再看小亨,他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微笑。原來他開始自覺學習了,為能在課堂好好表現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從此,他在課堂上表現得更活躍,有些問題優秀生都沒法回答,他也能有獨特的見解。他更開朗了,每次見到我,大老遠就滿臉笑容大聲喊:“梁老師好!”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為了讓小亨逐步養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我還專門設計適合他的問題,在課堂上問他,當他回答後,我及時表揚他,鼓勵他,使他在同學中產生一種成就感。日積月累,他逐步樹立起自信,學習積極提高了。科任老師也反映他學習態度轉變大,學習成績也明顯進步。同學們還反映他樂於助人、分擔集體的事情,一改他貪玩、愛打打鬧鬧的壞習慣。
為了儘快使他補上落下的功課,我還特意安排了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優秀的子敬和他同桌,在學習上幫助他。同齡人便於溝通和交流,同學的幫助帶動,逐步使他改變了學習上的一些壞習慣。學習組長反映他那組的作業每天最早繳教的就是小亨。為了表揚他的點滴進步,在20xx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鄭重的送他一本伍美珍的《老天會愛笨小孩》給他。同學們反映他拿到書後如獲珍寶,如飢似渴地讀。同學們問他借來看一下,他都愛不釋手。他在拿書那天日記寫道:“這是我第一次在全校師生面前領到老師給我的禮物,我超開心,我一定不會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老師,放心吧,我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隨後,子敬還和他一起制定一份學習計劃:
1.每天預習、複習。
2.課堂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
3.多讀優秀文章、書籍。
4.爭取每次考試都有進步。
在他每次完成他一個目標時,我都給予他表揚與鼓勵。雖然一路走來,他的進步是緩慢的,但又是很大的,關鍵是他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愛上寫日記,愛上了閱讀。記得五年級我剛接手時他的語文成績才35分,到了六年級第二學期,他每個單元檢測都上60分,在中段考他還考了78分呢!雖然這個成績在班裡還無法和其他同學相比,用他的話來說“我創下自己歷史新高分”。小亨的自信心樹立起來了,學習的勁頭更足了。我堅信,他一定會越來越好。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6
當前,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化教育改革的重點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本文擬從自主學習與創新素質的培養角度談一談這一問題。
一、自主學習是培養創新素質的重要手段
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由學生本人有目的的自覺探索,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多交流,教師也要參與學生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認識範圍不斷擴大,從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交流可分為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這是全員參與的最好形式。例如:幾何《等三角形的判定》一節,教學時先讓學生動手裁一個三角形,實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激疑求思,讓學生設想新增什麼條件可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學生分組討論大膽嘗試,設計出了六種方案:
①兩邊相等;
②兩角相等;
③角平分線和高線重合;
④角平分線和中線重合;
⑤中線和高線重合;
⑥兩邊上的高相等。
透過進一步交流討論,學生還找出了證明自己設想的不同方法,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擺脫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克服了以往學生只求“師”不求“思”,當忠實“聽眾”的不良習慣,學生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解決問題。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嘗試新知,做到: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包辦代替,要儘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嘗試成功的歡樂,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去。又如代數《分式的基本性質》一節與學過的《分數的基本性質》相似,所以教學時教師只需稍加引導,便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類推,教師不必花更多的時間去講解。
二、新型的師生關係是培養自主學習的前提
自主創新教育主張發展寬容的師生關係,教師應讓學生在平等的氣氛中發表和交流意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想象,教師要成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者、培養者和欣賞者。
首先,要樹立創造的信心和勇氣。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要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對一些學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訓斥,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實現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例如:教師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時,有的學生總結為:一個三角形有兩個底角相等,則兩腰也相等。教師不是一概否定,而是立刻號召全體同學討論定理的準確性、科學性,透過同學們的爭論最後總結一致認為:還沒判斷出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不能運用“底角”和“腰”這類專用名詞。學生的參與水平只有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才能形成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共處的良好狀態!
其次,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運用激勵機制理解、關心、愛護學生,千方百計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使學生覺得“我能行”!及時為學生提供智慧“火花”和“靈感”迸發的機會,激勵其發展成材。同時增加感情的投入,善於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許,為學生營造有情、有趣、嚴肅、活潑的最佳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愉悅中學習知識,讓他們大膽嘗試,逐漸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質。
三、創造性活動是培養自己學習的重要手段
楊振寧博士曾作過這樣的對比,中國學生學習成績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於美國的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因此,我們的教育應向美國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讓學生多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開動腦筋,拓寬思維,並發現自己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正確認識不足之處。例如:在講解應用題時教學生,儘量讓學生能一題多解,又或者把原題改題、編題、變題等於靈活變通,從而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這個過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和簡單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事物認識的獨創性和跳躍性思維品質。除此外,還應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造能力,如進行小製作、小發明,並經常表揚學生的勞動成果,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發明慾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因此,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和需要,走出教育的困境,培養新世紀的人才,就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創新素質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7
根據課題總體研究方案,這學期我們確定研究重點是“如何創設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情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我們在實驗中探索,在實踐中提高,初步形成了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相促進,自主鑽研與合作探究相滲透的教育模式。我們課題組的成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線
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新的課程改革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熱情。
新課標中強調“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自主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在師生和生生之間平等、融洽、和諧的對話交流過程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課堂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為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教師從傳統的一言堂的角色中解脫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引導著、奔著這樣的目標,我們才能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從備課開始就有的放矢地進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
二、尊重學生個體意識,發揮主體作用。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們語文教師轉變了角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行為,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點撥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服務者。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充分質疑解疑的時間,充分討論發言的時間,充分讀書的時間。正視學生的多元化發展,迴歸學生的現實生活,構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從學習的“配角”轉變為學習的“主角”。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適時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引導探究學習,張揚個性意識。
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簡單接受已有的知識,而是讓學生主動進入探索知識的過程。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創設一種有助於探索研究的開放的情境和途徑,使學生圍繞某一主題主動地搜尋資訊,處理資訊,並應用已有知識創新資訊。探究性學習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符合他們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探索活動中,學生往往都興趣盎然,情緒高漲,接受知識,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效率也隨之提高。這種學習方式在未來的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應積極倡導。
總之,自課題研究以來,呈現出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逐漸形成良好的氣候,語文課堂內外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學生樂於探究、積極創新的意識不斷在養成,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感受到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提高,綜合素質在不斷增強,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8
一,問題的提出及界定。
我們常說某某同學會學習,成績好;某某同學學習得法,學習效率高;某某同學學習很刻苦,可是成績上不來,等等。這些說法歸根到底,指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
所有的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會學習,有方法,各種能力強,是學習的主人;所有的教師也都企盼著透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學習有法,會學習,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些希望和企盼說到底,還是一個學習能力問題。那麼,什麼是學習能力呢?
學習能力是指人們順利完成學習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學習過程中各種具體能力的綜合概述,如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等等。學習能力的大小、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也決定著學習目標的完成,同時影響著一個人的各種潛能的發揮。學習能力隨著人的身心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它與學習是兩個不同概念,它們即有區別又有聯絡。學習是認知過程,也是資訊獲得、儲存、整合、加工和輸出過程,它是客觀作用主觀並能產生一定的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習能力屬個性心理特徵,而學習屬於心理過程,這是它們的區別。它們又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存在於學習過程之中。
二,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因而在培養學習能力時,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與時俱進,因勢利導的進行培養。
(一),學生的學習特點。
1,間接性、侷限性,
學生學習的內容主體是人類認識世界成果的在現,學生課本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因 而學生學習以間接知識為主,同時其內容又受政治、經濟和教材編寫等多種因素限制,學生的學習又具有侷限性。
2,規範性,
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學校裡進行的,學校根據國家教學安排,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情況,透過班級制教學形式,有計劃、有組織的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因而學生的學習具有規範性。
3,被動性。
學生的學習從內容到形式,均體現了外因對內因的限制,有些又具有強制性,因而學生的學習具有被動性。
(二)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
瞭解了學生的學習特點,明確了教師的職責,掌握了培養方向,那麼,應該怎樣進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呢?
1,善於瞭解 解決動機問題
心理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的需求高低直接影響著其行為效果,感興趣的事,樂意做的事,其主觀行為是主動的;雖然個體行為伊始具有被動性,但行為目標明確,個體經過努力可以達標,其行為可以表現為意志行為。因此,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從解決心理動機入手,讓學生知道為什麼學,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爭強必勝信心。
2,教導有方 解決方法問題
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進行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重在導上,學生的學重在法上,教導有方,才能使學生的學更有效率,學生才能潛移默化的把科學思想內化為自己的學法,其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指導監督 培養學習習慣
學習是一個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對學習的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大有益處的。學生正在心處於身心發展和習慣形成時期,教師要依據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水平,指導和監督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1),養成制定計劃的習慣
指導學生制定日學習計劃、月學習計劃、學期學習計劃,讓學生明確每天什麼時間幹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心中有了數,學起來主人的意識也就強了。
(2),養成良好的聽課的習慣
教學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學生的學習主體也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而,引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很重要,一般講聽、記、思、解,注意力集中,會聽課是指跟上教師腳步,聽思路、難點重點的解決;記方法、知識點和特徵題的解決,要有課堂筆記;積極思考課上問題,用什麼知識解決,解決思路,換個途徑能否解決,形成思維程式;善於動手解題,注重解題規範性。
(3),學會記憶養成及時主動消化和收集習慣
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沒有主動消化和收集就沒有鞏固和提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有效有個三時間段,即每天早晨起來後一個小時、上午八點到十點、晚上入睡前一個小時,稱為黃金記憶時間,善於歸納、經常回顧、手腦並用是很有效的記憶。學生透過做作業、作練習、提問討論、實驗操作、收集典型題和自己易犯錯誤題等途徑,來內化和鞏固知識,同時在此過程中也會溫故知新,思維力得提高,學習能力得培養。
4,為人師表 激勵培養
教師是和學生學習在一起的,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告訴我們,易模仿、崇拜、心血來潮和意志脆弱等,這些即學生的弱點,又是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很好的切入點。教師的舉止言行和人格氣質直接影響著學生,有道是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起到示範和榜樣作用。教師要善於運用管理職能,恰當好處地激勵學生,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和戰勝挫折的能力。這樣做,無論對學生的心理還是行為,特別是對學習行為都是大有益處的,模仿與崇拜內化為自己學習的行為動力,激勵與磨練使學習行為變成意志行為,學習能力將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千差萬別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要用心研究,認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教師的勞動價值才能有效的得到體現。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9
語文自學能力是小學生的基本自學能力之一。良好的自學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今後學習創造了條件,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小學生的自學要求,能理解語文課本內容,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具有良好學習的習慣,獨立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那麼,如何讓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小學教師密切關注的問題。我認為教師應緊密聯絡學生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去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這樣才會使學生樂於學習,自發探究學習。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有多種多樣,貴在教師組織、引導得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開展競賽、大膽創新等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主動學習
1.構建空間,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教學活動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積極進行問題情境之中,自覺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簡單的資料整理”這一內容時,首先,安排了一個由學生全員參與的數學活動--“你最喜歡吃的早餐是什麼”。活動中,涉及到的資訊只是學生們平時最最普通的生活經驗,是發生在自己身邊最司空見慣的事情,所以要學生們說出自己最喜歡吃什麼早餐,並不是件難事。很多學生都能脫口而出:“我最喜歡吃的是泡麵、牛奶、豆漿、油條、雜格、粥……”(板書)。就這樣,在學生們主動參與的激情中,毫不費勁地就把遊離在學生們腦海的零散資訊收集起來了,同時也誘發了學生們進一步探究的情緒。
2.重組教材,構建探索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現代教育思想提倡輕結論,重過程,要讓學生由聽眾變成“演員”,自己主宰學習的認識過程,透過自己親自實踐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述,去探索知識的奧秘,去發現和歸納、總結出數學概念、法則、公式。學生只有透過自己實踐、比較、思索,才能真正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
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一課,出示一組長方體,讓學生觀察哪個體積大,有的學生會說第一個,有的會說第二個,還有的學生會在二者之間徘徊,爭議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也使學生迫切需要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能準確地作出判斷進而引出本節的教學內容--《長方體的體積》(邊說邊板書)並引領學生循題而問,教師適時梳理出兩個關鍵問題即:
1、長方體的體積如何計算?
2、長方體的體積與什麼有關?
於一引一問之中不僅培養了質疑精神,明確了課堂探究的重點,把握了知識探索的關鍵。更點燃了學生心中探究的火種。教師透過適時引導,讓學生透過探究發現長、寬、高與體積的關係;從數字的意義中抽象出體積公式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這樣,就讓學生參與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獲得的表象順利上升為理性認識,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操作、表達、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讓學生在競爭過程中主動學習
1.課堂上創造競爭的環境,樹立學習的榜樣,激勵學生產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激情,調動學生身心的巨大潛能去克服困難,去積極思維,去大膽實踐。如在計算教學中經常設計“爭當速算標兵”、“奪紅旗”、“開火車”、“數學接力賽”等遊戲活動,學生對這些遊戲特別感興趣,並且在競爭中把個人與集體融合起來,形成了團結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質。在應用題教學中設計一些“解題能手”、“爭當智慧星”、“評選優勝組”等競賽活動,培養了學生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更鼓勵了那些肯動腦筋、勤于思考、勇於攀登的奮鬥精神。
2.設定合理科學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沿著健康軌道開展競爭。在學習上不僅賽知識、技能,還要賽習慣、意志力,賽學習方法,賽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獨創性,賽語言的表達是否流利、簡潔、完整、準確。不把考試的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經歷了艱苦努力,取得了進步,與考試分數第一名的同學同樣得到肯定和讚揚。對取得同樣高的分數的同學,還要評比誰的方法更優越、誰的解題思路更簡捷。從而讓學生朝著更高的標準努力。
三、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創新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紀民族之林。”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從小學教學開始抓起,在教學中對小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主要是指激發學生創造慾望、創新意識,形成有利於創造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和獲取嘗試創造的初步方法,主動學習是創新的基礎,創新過程是主動學習的真實體現。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需要營造創新氛圍,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樹立自信心,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不怕說錯。大膽放手,展開思維空間,培養創造性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總之,在自主教學中,必須把握好一個宗旨: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指導者。誠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中還有待不斷探索、嘗試。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10
看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講座,感受頗深。
首先先談了隔代教育問題。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這個是中國現在社會特別現實的問題,不只是獨生子女,而且是隔代撫養。以前都是“拉扯孩子”而現在呢,都是“供奉孩子”。因為現在不敢拉扯了,都在家裡當小王爺,小公主。從小學走路的時候,走到半路被椅子、石頭絆倒了,首先心痛的是奶奶、姥姥,趕緊抱過孩子打椅子一下或踢走石頭,這樣會誤導孩子“我痛了不是我的過錯,是有東西特我捱打”。現在老人呢,往往利用他們的溺愛,反而讓孩子長成不自立的人。
第二就是從小教育孩子獨立承諾,這既是中國的古訓,也是國際的要求。讓孩子知道自己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讓孩子知道世界不給我什麼,是本分;世界給我什麼,是情分。不給我,我可以自己創造;給我,我就感恩。咱們不能把孩子教育成世界不給我就是虧欠,世界給我就是感恩。
第三個是興趣班與家庭教育之間關係。興趣班是提供不確定性,只是看看孩子在那些興趣之間有沒有才能,拿一種興趣開發自己的。在給他報各種興趣班的時候要根據他的興趣報,並不是自己要求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有信念的行動,才是最好的培養。
第四個是孩子如何把父母給的壓力減掉。在孩子成長期間,我們給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每次考試之前我們家長總會告訴孩子:“這次數學考XX分以上;語文XX以上;英語XX分以上。這樣會使孩子壓力更大。還不如自己退一步,先給孩子一個底,盡力讓他拔尖。保底是雪中送炭,拔尖是錦上添花。
第五個是培養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運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好的老師和好的家長不但要教育好孩子不能躲避挫折,更應教會孩子在挫折中修復生命。
第六個是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性。現在家長教給孩子誰誰誰都是壞人,誰給的東西不能吃,防範防了很嚴;而沒有交給他防範的措施。最近我們小班一個女孩子在放學的時候等她媽媽來接她,我們班主班老師給她一片小麵包給她吃,她非不吃,之後我問她:“你為什麼不吃啊?”她直接回了一句:“媽媽給我說,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吃。”“連老師給的都不能要?”小女孩點了點頭。我們應該交給孩子一些社會常識、生活常識、人文常識並不是這些。
總之,看了于丹教授的講座給人啟迪很大,希望我們的家長、老師、社會都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於協調、融入群體、勇於承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11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參與能力的主陣地,因此應以“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教會學生確立自主目標;獲得自學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目標。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能力呢?筆者以為,要在以下四方面落實:徹底改變“師主”的課堂教學機制;建立自主學習的評價;在教學設計中落實“學生自主參與”的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精心組織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
經過了一年多的系統觀察和實驗研究,課題組完成了課題實驗中的各項任務,達到了預期的實驗效果。下面就課題實驗的基本情況作綜合報告。
課題提出的背景:傳統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師與文字發生意義關係,學生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狀態,機械性的理解接受。這種做法,與教育發展趨勢相悖,這已成為非常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學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針對具體問題,根據當今資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改革傳統閱讀教學模式,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長期以來,教師偏重於“滿堂灌”教學,“保姆式”教學,總是攙扶著學生“摘果子”,隨著近年來的課堂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自主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真正做到“導學”“互動”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放在首位,讓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文字發生直接的,有意義的聯絡,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興趣出發,把學生置於一個興味盎然的氣氛中。由此,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勇於改革,就能夠探索出一條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路子來。
主要研究內容:堅持教學不再只是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要教學生學會求知,使之成為發現問題的探索者,知識資訊的反饋者,學習目標的實現者和成功者。以數學課堂教學為擴散點,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學生的自主學習,並採取多種形式交流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的心得體會。
目標、意義:防止學生的自主學習浮於表面,在教與學中,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觀念,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與創造性,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教師把握自主學習的時機,加強自主學習的指導和監控,使自主學習成為一種有效的課堂學習方法。
一、課堂教學現狀及原因簡析
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學習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從基礎教育開始的。自主參與落實得不盡人意的原因是很複雜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礎教育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
素質教育在學校轟轟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認,現階段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試教育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2、教師未能從舊觀念中擺脫出來
應該承認,當今教壇上,還有不少教師在潛意識中仍存在“教學教學,我教你學”、“傳道授業”、“師道尊嚴”這些狹隘的傳統觀念。其主要表現是:教學目標是片面的——片面追求分數,而忽視素質發展的多元建構;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由教師向學生、由媒體到學生,而忽視了課堂教學還需要由學生對教師的反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學任務是單一的——單純傳授知識,狹隘地詮釋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熱的“學習能力”,其本質上也無非是訓練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唯手熟爾”;
3、老師未摸索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門道、掌握適當的方寸現在,許多教師都希望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養。於是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嘗試,希望藉助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在缺乏具體指導和系統、有效方法的情況下,往往收效甚微:講少了,既怕被批為放羊式,又怕學生不懂,應付不了考試;講多了,則被告知“方法陳舊”、“滿堂灌”,不能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初衷。可以說,許多老師都無法掌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尺度,總是感到有心無力、事倍功半。
二、課堂教學的實質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內涵
新課程標準實施至今,大部分教師都知道教學過程不再單純是關注知識與技能、關注學習成績;而應關注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統一的人的發展。當前,在現實的教育教學環境中,應如何將新課程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動呢?下面談談筆者個人的一些看法。
㈠對“課堂教學的實質”應該有新的認識
課堂教學,“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場所,也是不同時代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美國教育學家彼得克來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參與是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最基本的保證條件,也是高效率課堂教學的前提。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參與,且是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參與。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㈡學生“自主學習”的內涵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自主性學習,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構建,體悟科學方法,而不是單純記憶、複製知識的過程。要讓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方法,“集中體現在學生個體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我調控學習過程,自主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結果,從而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
三、“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施
㈠徹底改變“師主”的課堂教學機制
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有兩種現象比較突出:一是學生整堂課都在教師組織的活動中“忙碌”,交流、彙報、表演、操作、檢查,忙個不停,卻很難看到學生靜靜地進行個體思考,“師主”跡象明顯;二是有的課堂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在沒有充分引導、創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學啥就學啥”,“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學習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其結果是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
對此,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都感到無所適從。實踐證明,只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扮演一種全新的角色——設計者、指導者、促進者、組織者和學習的夥伴。
1、以目標指導預習
課前預習是上好課的基礎和準備。搞好課前預習不僅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尤其是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講新課前,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目的和任務,並向學生提出具體要求,以語文閱讀課為例:
⑴初讀課文,瞭解基本內容和思路;
⑵能借助字典,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為學習新課文掃清障礙;
⑶找出本課的重點、難點,挑出不理解的地方,準備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來解決。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就抓住了聽課的主動權,才能抓住聽課重點、難點、疑點,輕鬆掌握所學的新課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2、落實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在這種目標結構中,小組成員有著共同的期望和目標定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改變了單純的“輸——贏”關係,極大地消除了對於競爭失敗的恐懼,增強了“利益共同體”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樂於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為他們主體性的培養與發展提供了無窮的動力。
㈡建立自主學習的評價
生本教育觀認為: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他們都具有個別的、有潛在價值的思維個性,都存在著經過自主努力達到掌握的學習潛能,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蘊藏著日後走向發展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師應該改變以往以一張試卷來評價學生的片面、單一的做法,堅持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
1、既關注結果,也重視過程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知識論也發生了變化,知識已被視為一個過程,而不是單指結果。只有關注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使學生形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在傳統的評價中,往往只關注教學活動的結果,而對活動過程很少關注。例如,在課堂提問中,只要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學生如何獲得答案,卻無任何要求,實際上是把學生獲得答案的推理過程、思考性質等對學生髮展而言至關重要的東西都被擯棄於評價的視野之外。
這種做法會不利於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而且會限制學生對思維樂趣的深刻體驗,進而抑制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這種做法也使得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失去了一個良好的依據。
2、既關注知識,也重視方法
葉聖陶認為:“教是為了不教”。達爾文曾經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德國萊因蘭——法爾茨州教育部提出“學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因此新課程中提出關注“過程與方法”,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從單純地關注知識的傳授轉向關注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科學習方法本身就是一個大系統,老師要善於結合日常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細水長流地加以評價引導;透過教師評價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習以為慣,使之成為一種學習習慣。
3、既關注能力,也重視情感
新課程將學生的感受納入課程評價的範圍,這其中包含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評價要向情感目標延伸,即關注學生的狀態、反應,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局面中走出來,在學習中煥發新的生命。每一個賞識的目光、每一句鼓勵的語言,都是師生情感溝通的催化劑,將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教師要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良好的學習心境,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4、既關注終結評價,也重視形成評價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目的在於區分學生的優劣程度,並以分等鑑定為標誌;在終結性評價中,教師是考官,目的是為了選拔和甄別,師生難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學習結果。而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透過教師觀察、學生自評、互評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合作精神等進行的持續性評價。它是在一種開放、寬鬆和非正式的氛圍中進行的,評價結果可採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價或評分等形式來體現。如一個學生的朗讀情況我們就可以採用形成性評價,這個學生每次朗讀後,老師、同學都進行評價,肯定優點、指出存在的問題,一段時間後,老師採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對該學生的朗讀能力做出評價。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增強其自信心;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才能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只重視終結性評價而忽視形成性評價的做法。
㈢在教學設計中落實“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
“學科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項內容。什麼是學科教學設計?周慶元同志認為:“學科教學設計就是學科教師根據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學科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物件和教材,對於學科教學的整體程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而“學科課堂教學設計”則偏重於學科課每一課時的課堂教學策劃。
1、吃透教材,找準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生長點”
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必須有透徹的理解,這是課堂教學的前提。我們要了解學科知識內在的規律和系統的知識結構,明瞭課本上體現出來的知識點及發展變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讓學生迅速建立這種知識體系的運作策略;除此之外,瞭解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的結合點,即問題情境。許多教師只會教教材而不會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找不到生長點。一個教師如果只會教,甚至只會按課本順序講一遍課本內容,舉一些課本和教參上的例子,而不會結合學生的實際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不會設計一些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上的衝突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那麼就不會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沒有了交流、互動,課程的動態生成就成為一句空話。可以說:教師課前的準備越充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就。
2、目標制訂、練習設計要留有餘地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堂的動態生成,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能恰當處理意外問題,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備課環節,體現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它要求教師從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選擇、組合教學方法,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
3、要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於被動的“靜聽”狀態,他們幾乎沒有活動的餘地和自己的經驗,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師生問答的環節裡,學生基本是被動地接受,所以老師們要努力改變這種狀態。要知道,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髮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筆者近幾年來聽了相當數量的學科課,發現比較成功的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充分,參與率高、參與度深、參與面廣。因此,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就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在實施時保證學生在課堂內獨立思考、自主有效活動的時間不少於課時的三分之二,讓學生充分地思考、討論、評價。
㈣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精心組織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用某一個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在自己的班裡上課,可是效果迥然不同,感覺完全變了味。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對於教師來說,光有教學設計還不夠,成功有效地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精心組織的。
四、效果與存在問題
㈠效果
1、初見活潑的、開放性的課堂
開展研究以來,教師透過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有效開展,形成氣氛輕鬆活躍、師生互動、平等參與、自主開放、凸顯個性的生動課堂,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了,興趣更高了,參與意識很強,學習方式也更加多樣了,學生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2、學生自信心增強,自主參與學習
如果有人問我們:“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學生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我們可以一口氣回答:“學生的膽子大了,變得自信了,敢提問題了,而且問題特別多;課堂上,他們顯得特別活躍,好像眼睛特別亮;學生變得聰明又能幹,有了課前預習和學習資源包,他們有備而來,總是能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地討論問題,大膽地進行質疑;過去上課,學生主要是聽,現在,學生要想、要動、要做……”可以說,學生的生存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配角”,而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喜歡學習,喜歡討論,喜歡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課堂上呈現的不是“教”而是“學”的課堂場景,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教互學的生機勃勃的學習場面,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
3、促進教師的發展
所謂“教學相長”,科研課題的開展,不僅學生有了可喜的變化也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課前:重視教學設計,為了上好一節課,教師往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備課、上網、去圖書館、到所有能尋找到資料的地方。
課堂上:教師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教師不再高高在上,經常有對學生真誠的讚賞;在注重預先設計的同時,更注重把握課上生成的知識,珍視學生獨特的見解,抓住契機引導、拓展。
課後:及時地進行課後反思,不斷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
㈡存在問題
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如部分學科老師都要擔任班主任,周課時排得很滿,平時零碎的雜務使得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大班額與學生自主式教學之間存在矛盾;應試教育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五、結語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一段話最能深入淺出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承擔的任務:“教師的工作不是‘教給’學生什麼,而是努力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並用種種方法刺激學生的慾望。這樣,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了。”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12
教育學告訴我們:學生們能夠不斷的發現問題,這就是使學生把現在的學習和將來學習的東西,變成了樂於思考、分析和觀察的物件了,他們對周圍世界不懂的東西越多,求知願望就表現的越明顯,這樣的學生思維就越敏銳。自學能力就會成為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研究這個課題共有一年時間,現將研究成果進行總結。
數學學科既體現了重思維推理的一面,又體現了文科重視讀書,強化記憶的一面。所以,在平時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養成課前認真預習,上課注意聽講、勤于思考、課後及時複習,並透過練習加以鞏固的學習習慣,下面我就課前預習,課上聽講和課後及時整理、獨立作業和改錯幾個重要環節分別加以闡述。
一、課前預習,是學好化學的前提。
首先我來談談為什麼要進行預習。預習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因為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不是靠一次聽講就能做到的,而要透過多次強化,透過預習可使我們上課聽講更認真,注意力更集中,因為我們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課上透過老師的講解,會對知識理解更深刻,提高聽課效率。
預習可以培養我們的自學能力,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中學生需要培養的諸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就能使我們的學習更主動,更有創造性,更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掌握了自學能力,就掌握了開啟知識寶庫的一把金鑰匙,就能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汲取新的營養。下面我來談談如何進行預習。
1、首先要通讀教材,搞清楚課本上講了哪些內容,要解決什麼問題。通讀之後要掩卷而思,看哪些內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內容不甚瞭解,哪些是重點等,要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大概瞭解。
2、在通讀基礎上進行細讀,要挖掘教材中更深一層的內容,在細讀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僅要知道書上講了什麼,還要思考“為什麼”,要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比較,對重要要領結論及關鍵字詞做好標記,對存在問題也要隨時記錄,這樣邊讀邊記,邊讀邊注,提高閱讀效果,培養了自學能力。
3、在預習中還要注意分析,歸納,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找到預習中重點內容,對發現的問題帶到課上,看老師如何分析。這樣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總之,在預習中要做到先通讀,再細讀,並注意總結歸納,注意知識點間的聯絡,搞清楚哪些知識需要記憶,哪些內容還不太理解,使預習達到一較高層次,提高了自學能力。
二、高效聽課,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在預習的基礎上聽課,可使思維活躍,注意力更集中,能做到高效聽課。在聽講中要緊跟老師的思路,抓住重點,帶著問題聽課,對於預習中存在的問題,要看老師是如何分析的,自己為什麼沒弄清楚,這樣不但可以理解這部分知識,還有助於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聽講目的更明確,注意力更集中。在聽講時也要做到手腦並用,做好聽課筆記。做筆記要抓住重點,條理清楚,特別要記的內容是知識點間的聯絡,例題分析,對於老師分析某問題的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特別重視,這正是我們上課時需要培養的能力,對於預習中瞭解的內容可透過老師講解強化記憶。
三、及時整理,是學好數學的重要環節。
及時就要求當天任務當天整理;全面是指:未聽懂的、含糊的,透過整理達到理解消化,聽懂的也需要回顧理出思路,主要內容在整理,細枝末節內容面結構方面也要整理;深化就是不僅對知識進行回顧、理解,還要從總體上把握,從聯絡上把握,從知識結構方面把握,從而達到對知識的再一次的鞏固和理解。同時使所學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對應記憶知識點,進行加工處理,使之明確、簡化和凝縮,形成易於記憶的知識網路。
及時整理也包括及複習。任何一個再聰明的學生,不復習也是學不好的。我們都知道一次學習在大腦皮層上留下的痕跡不會穩固,只有經過多次重複,記憶才能鞏固下。所以,複習能鞏固所學的知識。複習能加深理解知識。有的知識可能一次理解透徹,有些知識開始不理解,經過反覆複習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複習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複習就是溫習舊知識,為接受新知識打基礎。
四、獨立作業,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手段。
作業練習的過程就是理論聯實際的過程。透過作業練習把上課獲得的理論知識融化在腦海裡,把所學的知識化為己有,輸入腦海之中,形成技能技巧,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增長才能。透過作業練習的過程才能看出自己把知識是否學到了手,才能知道哪些會了,哪些不會,哪些會用,哪些不會用。所以作業的質量是衡量學生對教師傳授知識獲得的程度。作業練習既要講究質量,又要提高效率,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解題,解題時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並注意找到最佳解題方法。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常規解法和巧妙解法相互結合。
解題之後對題目的歸納整理是練習鞏固很重要的一步。許多同學往往忽略這一步而陷入題海,不能自拔。在解題後要進行思考,這道題涉及到哪些知識點的應用,是如何解答的,還有沒有更佳的解題途徑。
五、改錯,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保證。
同學們要識意到有時考後滿分比考試的滿分更有意義、更重要。無論是考試還是作業,你們做錯的題目,才是對你們最有應該重視的,才是你們去研究,去深思的。因為你們平時會的題目,既使這次不做,你們在考試中遇到後,照樣把它做對,而在平時做錯了題目,若你沒有認真改錯,沒有真正把它想清楚,那麼在以後的考試中你遇到了還會照樣錯。你會被這個知識點伴倒多次。所以每次考試或作業之後,對於自己做錯的題目要認真對待。在老師把作業本或考試試卷發下來後,首先你們要把做錯的題重新在做一做,想想做錯的原因,這樣在老師評講時,你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聽、去思考。然後在認真改錯,在改錯過程中,要有錯誤原因分析及正確的解題材過程,及類似題目的訓練。
前面重點談到了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養成在課前認真預習,課上集中聽講,課後及時整理、獨立作業和改錯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符合認識規律的,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透過對學生自覺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大部分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但也有不足之處,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上還有待提高,還沒有達到學生願學,善學的最良好狀態。相信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靠堅忍不拔的毅力,一定能把數學學好。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13
一、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是進行新課改和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學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二、我班的具體做法
我班以班級為單位,以班主任為中心,以任課教師為主,抓住本班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中的不足及客觀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持之以恆,直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任課老師適時在班級中開展有關能督促學習習慣養成的活動。如:比一比誰的坐姿好,評一評誰的作業整潔等,以促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2、透過晨會、班會、黑板報、宣傳欄等宣傳載體,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我充分利用週一班會課,對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總結,並提出本週具體要求和檢查重點。
3、總結評比,鼓勵先進。活動結束後,各小組總結每次活動的情況,評比出小組先進個人或進步個人,並透過班會、宣傳欄對先進或進步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三、取得的可喜成效
透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同學們的學習習慣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觀,體現如下:
(一)、課前準備的習慣:
1、大多數同學已經學會應用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並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2、同學們對學習用品已懂得珍惜、保護,並做到小心使用,不亂扔、不故意損壞。
3、每一位同學已學會根據課程表進行準備好下一堂課的學習用品。書放在桌子的兩側角上,草稿本、作業本等放在書下,筆盒與書成直角,桌面無其餘雜物。
4、預備鈴聲響後,同學們立刻就座位上坐好,調整好心緒,集中注意力,進入上課狀態。
(二)、專心課堂的習慣:
1、上課時,大多數同學都做到專心聽講,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自覺遵守上課的紀律。插嘴、做小動作的同學少了,同學們都做到了發言先舉手,不隨便離開座位,情緒飽滿,精力集中。
2、讀寫時,大多數同學做到“三個一”:即“眼距書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筆尖一寸”,讀寫姿勢端正,脊柱正直,不聳肩,不歪頭,不伏在桌子上,兩足著地。
3、大部分同學已經做到在聽取別人講話時眼睛看著對方,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對別人的發言作內心評價,並時時配合以點頭、微笑等表情,讓講話人自始至終都感覺到對方在專心聽他講話。
4、大多數同學做到上課嚴肅認真、多思善問,有什麼不懂的都能大膽地提出來。
5、越來越多的同學敢於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並有理有據地闡明自己的觀點。
6、同學們學會了團結協作,都能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並積極與小組隊員合作研討。
7、同學們學會了用自己的腦子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
8、大多數同學學會了上課做筆記的方法,筆記規範、清晰,善抓要點。課上能適當在書旁記下重點,課後及時補充。
(三)、認真作業的習慣:
1、幾乎所有同學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自己選做的作業,做到認真思考,認真書寫,一絲不苟,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能認真尋找解決的方法。作業錯了,能及時改正過來。
2、大多數同學能保持作業整潔:寫作業前檢查手、桌子是否乾淨,作業時做到不借東西,安靜作業不抬頭。書寫姿勢也很規範:能將筆按要求握好,身子坐直,胸離桌面一拳,頭正、肩平、臂開、足安,並逐漸做到了姿勢不對不寫字,擺好姿勢再寫字。很多同學寫的字筆畫清楚,不塗改,一筆成型。同學們都能保持作業本不卷角,發現作業本上有錯誤,及時看清正確答案,並認真訂正不延遲。
3、同學們學會了欣賞別人的好作業,並以之為榜樣進行學習。
4、大部分同學對不懂的問題能及時大膽請教老師或同學,不恥下問,直到弄懂為止。
(四)、勤於閱讀的習慣:
1、很多同學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能做到隨時查閱字典等工具書,直到看懂為止。
2、在平時閱讀時,大多數同學已經養成了隨時圈點,批註的習慣,寫下自己的想法感受或疑問處。
3、很多同學把課外書帶在身邊,在閒暇時認真閱讀,邊讀邊思考,吸收知識,已經養成每天閱讀不少於15~30分鐘的習慣。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14
我校認真落實學期初制定的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工作計劃,依照工作目標的要求,在學習習慣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與指導下,組織全體實驗教師建立並完善了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機制,保障習慣養成工作順利。初步建立了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已成為教師的工作習慣。在工作實施過程中,實驗教師積累了大量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好做法和寶貴經驗,為進上步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在學習習慣培養過程中,低年級初步養成了三方面好習慣,中高年級初步養成六方面好學習,達到了學校達到了學校預期的85%的養成率,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在三五年級區、市級抽測中有50%的班級達到或超過區平均分,受到了教委領導的好評。
一、學習習慣初養成
(一)本學期低年級共進行了五個學習習慣的培養,分別是課前準備習慣、認真聽課習慣、閱讀習慣、書寫習慣、整理習慣。各實驗教師依照培養計劃,透過“明要求,齊行動、全參與、評標兵”的方式,講清要求,讓學生共同參與,與活動、評比相結合,調動學生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低年級學生這五個方面習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透過問卷前測與中測結果顯示,五項習慣提升率都在10個百分點以上,準備習慣、認真聽課習慣、整理習慣三個方面養成率達到85%,達到了預期目標。
(二)中高年級學生共進行了九項學習習慣的培養,分別是傾聽的習慣、閱讀的習慣、交流的習慣、質疑的習慣、積累習慣、觀察習慣、收集和整理資訊習慣、規範書寫的習慣、規範書寫的習慣、自主學習的習慣。中高年級實驗教師以“明確要求、設定目標、互助提示、展示評優”的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根據各項習慣養成的要求,自己設立按期目標,再由同學之間組成小組,進行相互提示,並引入競爭機制,設計不同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展示與評比,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經一個學期的培養,中高年級初步養成六個學習習慣。分別是交流的習慣、質疑的習慣、積累習慣、觀察習慣、收集和整理資訊習慣、規範書寫的習慣、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問卷前測與中測中顯示,九項習慣的提升均在6個百分點以上,但也是由於起點低的原因只有以上六個方面的習慣達到了學校預期的養成達到率。
二、典型的培養方法
(一)從規範自己的書寫開始
三年3班的學生書寫規範又整齊,這個班被我們樹為了規範書寫的典型。
繩老師從規範自己的書寫開始,指導全班的學生規範書寫。她採取先易後難,先慢後快的方式,組織學生練字、寫好字。每次在進行板書時,她都一筆一劃地規範書寫,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她也從不潦草。對字跡潦草的學生,她也會嚴厲的批評。她經常組織學生在班裡進行作業展覽,看誰的作業又對又好,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班裡的30多個學生個個都能寫一手乾淨漂亮的字。
(二)發揮朗誦的特長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張偉是四年3班的班主任,朗誦是她的長處,在開展誦讀習慣培養中,她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透過精心準備,在課上給學生進行朗誦表演,學生一下子驚呆了,張老師教他們半年了還真不知道張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張老師趁熱打鐵,安排班長組織召開主題朗讀班會。這下子學生們動了起來,張老師也利用課上課下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朗讀,短短兩個月時間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也帶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養成了學生閱讀、朗讀的習慣。
三、存在的問題
經過一個學期開展學習習慣培養工作,透過學生學習習慣標準檢查和前測中測結果進行分析,我們認為學生在幾下幾個方面的學習習慣培養存在問題。
1.學生在傾聽習慣、閱讀習慣、規範書寫習慣雖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總體達到率不高,均未達到學校預期的達到率85%。
需進一步加強培養,創新培養方面,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堅持恆、常的監控與管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部分教師進行培養工作方法單一、低效。
在今後工作中加強實驗教師交流,利用網路建立論壇,定期組織討論與交流,共享資源與學習習慣培養方法,提高教師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指導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水平。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總結 篇15
學生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更應該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月份我主要在課前預習、閱讀積累、規範書寫、及時複習四方面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俗話說,十根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齊,學習上大多數學生已經步入正軌,還有極個別學生偏離軌道,還需要加強教育,拉他們一把。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可以使學生具備“自知之明”,事先知道課文哪些地方學會了、哪些地方還不會,老師講的時候,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懂的問題上,讓學生自覺地摸索出一條學習之路,積累一些學習的方法。現在,學生已經把預習當成一種必不可少的事情,每學完一課,就利用課外時間把下一課讀通、讀會。劉之源、商慧琳、王蒙源、朱照坤、李卓嶽等學生做得很好,只要老師準備講下一課,這幾位學生就抽時間把課文讀會,難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相信在他們的影響下,會有更多的學生會自覺地參與預習。
二、經常閱讀、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生做作業時,差距較大。好學生能在15-20分鐘內做完,並且正確率很高,差學生一節課、甚至把下課時間算上也做不完。那麼,做完作業的學生幹什麼?閱讀是最好的辦法。每當做作業,就有十來個學生提前完成,其餘的時間讓他們閱讀課外書,遇到好詞佳句,主動摘抄到筆記本上。班裡的盧亞強、商森超兩個學生互相攀比著閱讀和摘抄,從開學到現在,已經抄了一本半的讀書筆記。內容豐富多彩:童話、科普、好詞佳句、笑話、歇後語、廣告詞在他倆的帶動下,張玉傑、陳婉森等同學逐步形成喜歡閱讀和摘抄的好習慣。不斷的閱讀和積累提高了學生的寫話水平,盧亞強等每次寫話,篇幅長達三、四頁,而且用詞造句恰當流利,這不能不說是閱讀的功勞。
三、規範書寫的習慣
寫一手好字是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班裡的學生都有一套字帖,每學習一課生字,我就指導學生坐好姿態,先描紅、再臨帖,反覆練習,每一筆每一畫都規範書寫。除了陳亞千、牛澤璇、牛新建、李亞恆幾個學生寫的字還不夠規範,其餘的同學均可達標。
四、及時複習的習慣
小學生記得快,也忘得快。為了鞏固每一節課所學的知識,我督促學生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每學習下一課,就複習前一課;每學完一個單元,就及時小測驗。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學生易錯的生字詞在班裡經常提醒,不定時聽寫、提問,使學生把知識記牢固,做到溫故而知新。
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努力,多數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但是,某些學生好動、好玩的性格使他們不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還需要老師耐心教育、啟發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