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學習心得總結

學生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學習心得總結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小編與讀者分享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學習心得總結,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很榮幸參加了XX區本期的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我們學校一直都比較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之前已經有好幾位教師參加了這一培訓,從他們的口中我也初步瞭解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思維訓練、能力培養、創造教育、性格形成、社會適應性培養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能參加此次培訓,為我以後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下面,就來談一談我此次培訓的收穫:

  一、觀念發生變化: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由於學習、升學、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學生個體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以前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我總是過多地關注教材本身的知識點和老師怎樣把這課內容傳授給學生,很少能關注學生的心理及他們的需求,因此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進行心理健康培訓後使我提高了認識,意識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識到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有一句古老的箴言這樣說:“你要保守你信,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發出。”這是一句很富哲理的話。當我們心理健康時,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校,師生心情舒暢、學生心理健康,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

  二、心理健康知識得到豐富

  本次培訓歷經整整一學期,每週四下午都有一位南京市在中小學心理諮詢方面很有權威的老師來為我們上課。其中潘建衛老師幫助我們分析了心理健康教師的個人成長對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的重要性。要我們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反思、立足於現實,分析瞭解過去的我、今天的我和未來的我,瞭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她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心理健康教師最關鍵的並不在於你專業方面的知識有多高超,技巧有多嫻熟,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要有一個健全成熟的人格,自己必須是一個健康、快樂、成熟的人。在為人為事的過程中不斷自我反省、自我認識,提高自我省察意識能力,明確內在的自我。王天文老師的課沒有枯燥的大道理和理論知識。她列舉了很多實際的例子告訴我們要想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必須要學會同感、尊重與真誠。王老師還教給我們與學生談話的各種技巧。

  蘇華老師和潘月俊老師也透過各種各樣的例項教給我們心理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的方法。透過培訓,我瞭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存在的原因,和老師們一起探討了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因為教師教學的物件是學生,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掌握如何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經常一起分析學生的心理。沒有優秀的教師,就沒有優秀的學生,沒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就不能培養出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培訓中,教師們一起分析了中小學教師常見到心理問題及其除錯方法,分析了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對教師的角色要求:嚴肅、認真、任勞任怨、淡泊名利、恪盡職守,至善至美,這些角色期望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教師是人,是有七情六慾的人,教師有苦惱、內心隱藏著無窮的煩惱、憂鬱、怨恨和緊張。其次教師工作負擔重,統考、升學壓力大,工作之繁重,幾乎超過他們所能忍受的極限。第三,教師的活動不能太隨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檢點自己,不能有損於教師的形象。這些問題都是和我們每一位老師切身相關的。老師們應該正視、接受自身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認真對待。同時也要掌握舒緩、除錯的方法,比如知足者常樂,教師以平和的心態來教育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和問題學生),以真誠的幫助來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在這過程中,教師的心情是愉悅的;要有一種愛好,有一個朋友圈;用唱歌、跳舞、下棋、書法、畫畫等活動來發洩,降低緊張度,有利於身心健康等等。

  老師們的課都非常風趣且實用,讓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獲取了新知,受益匪淺。回到學校後我也有意識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例如在我所教的.三年級學生中有一個小女孩,長相平平,性格靦腆,連走路都總是輕手輕腳。好長時間,沒聽她大聲講過一次話,沒見她開心地笑過一次,也沒見過她為什麼事生氣或跟誰吵架。上課的時候她有時會瞪著眼晴專心地聽講,有時則會漠然地坐在那兒。奇怪的是,她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點名叫到她,她只是漲紅著臉站在那兒一言不發。詢問她的情況,所有的人都說:“她呀,你等她半天,她也說不出一句話,簡直是浪費時間!”調查她的家庭情況,家長反映,她在家裡卻是個極正常的孩子,愛說愛笑,好玩好動,甚至有些“霸氣”。為什麼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一進入學校就變得面無表情,一言不發呢?後來經過詢問班主任瞭解到:原來,沒入學前,她由奶奶帶大,老人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藝術,常常用老師來嚇唬孩子,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告訴你們老師,看老師怎麼收拾你……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這樣的烙印:學校可怕,老師更可怕。所以進入學校之後她的表現之一,就是不適應集體的生活。

  她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有親密的夥伴,孩子們愛做的遊戲,她不會。孩子們愛聊的話題,她不知道,只是坐在角落裡當觀眾。她成了孤單的“局外人”,表現之二,與其他孩子相比,她的知識和語言也出現了差距。小朋友懂的知識她幾乎不懂,別的小朋友會幹的事,她很少會幹的。更糟糕的是,上課的時候,她本來就緊張地坐在那兒,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受到老師的批評,她的恐懼便會多了個“更”字,哪裡再敢張口講話?由於以上的原因,她漸漸地進入了自我封閉的狀態,這種自我封閉既影響了她正常的智力發展,又影響到她的人際交往,甚至逐漸改變了她的性格,使孩子變得懦弱而退縮。我決定“對症下藥”,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改變這個孩子,讓她開啟自我封閉的枷鎖融入集體。

  課間,我經常把她留在教室裡,讓她幫著擦黑板,發發作業本,讓她有機會多接觸老師,消除恐懼心理。並試著與她交談,經常問一些她在家裡的生活。儘管在課堂上好仍不敢開口,但有了明顯的目光閃爍——有了講話的慾望。 暗地裡,安排幾個活躍的孩子拉著她一起遊戲。雖然依然不加入,但至少從角落裡走到了大家的旁邊,這就使得她向集體靠近了一步。上課的時候,挑一些簡單的、容易的問題讓她答,告訴她:“彆著急,慢慢講。”儘管開口很難,可只要她開口,總能受到我真誠的表揚。漸漸的,她終於偶爾地舉起了小手。適當地安排她搞一些“外交活動”。比如到別的班級借樣東西,到操場上或找個人……剛開始,往往是事沒做成就怏怏地回來了,後來我讓別的同學陪她去,她才漸入角色。 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她終於走出了自我封閉的狀態,徹底地融入了集體,融入了課堂。看來,讓每個孤獨的孩子變得活潑可愛,只要找到心理問題再“對症下藥”。我希望以後能繼續加強學習,將我所學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幫助到更多的學生。

  三、實際教學中加強運用

  理論學習不是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怎樣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下學期我要爭取取得學校健康教師資格證。能參與到學校心育組的活動中,向我校其他心理健康教師請教,共同制定學校心理教育活動計劃。在全校所有班級都不定期地開設心理健康課,針對我校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完善性格、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學會學習等內容。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幫助學生自己解決學習、生活及成長中的困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