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評課稿(精選17篇)

小學音樂評課稿(精選17篇)

  所謂評課稿,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

  週三,我們研修班進行了第一次培訓。陳青老師的這堂《春曉》,主要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春曉》,表演《春曉》和《小雨沙沙》這兩首歌曲。透過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有太多太多的感觸想抒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再次回味這一堂回味無窮的課。

  首先,這堂課的亮點是,陳老師在平時教學當中就特別注重柯爾文手勢和合唱。在課前的發聲練習中,我便開始為之欽佩。在課中,陳老師又將合唱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描繪和感受春天。聽到孩子們快樂輕鬆地描繪出美麗而又真實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來後,我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遜色。

  其次,教態及語言室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態給給生以美感,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優美和諧的藝術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陳請老師的“孩子們”和輕柔的聲調,不快不慢的語言節奏好像春天裡面面的細雨滋潤這萬物,和諧、優美、和飽滿。

  最後,陳青老師在課堂中彈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邊彈鋼琴邊對學生提出演唱技術要求,這也是要一定的技術的。

  針對陳老師這麼樸實,真實的課堂。我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課堂從來都是固定的匯入,學唱和表演。若是公開課則會挖空心思加入許多花哨不真實的元素使課堂變得豐富。但真正成功的課堂並不是靠這些去落實的。正像陳青老師一樣即便是拿著教學光碟都能夠把課上得那麼惟妙惟肖。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像陳老師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常規課才是成功的。

  總之,像我這樣的新教師在這堂課中收穫許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2

  上週聽了蘇老師的音樂公開課。我認為整堂課是在“敲鼓小鼓,學唱小鼓手的歌,表現小鼓手”的教學環節下一一開展的。首先我來講講這節課中,黃老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

  1、以興趣為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他們自然會投入其中。這節課一開始黃老師就用猜謎語的形式匯入,接著讓學生模仿鼓手敲打小鼓的節奏,不僅找到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讓他們在興奮狀態中學歌曲,而且潤物細無聲地解決了歌曲結尾句演唱力度從p到f的演唱要求和四分休止符的難點解決。

  2、整個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教學環節的設計很清晰,並且從易到難,層層深入。在整堂課中,黃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聆聽歌曲的習慣。這堂課中蘇老師一共讓學生完整地聆聽了4次歌曲。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歌唱課中讓學生多次完整地聆聽歌曲,是學生快速學會歌曲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3、教師的語言很親切、生動。在本堂課中,蘇老師表現出了一位音樂老師紮實的基本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蘇老師那甜美、很純的、象天籟一樣的歌喉深深地吸引著大家和孩子們。

  4、把枯燥的樂理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如在介紹換氣記號時,蘇老師運用了生動有趣、淺顯易懂的兒歌來詮釋,使學生很快地領會了換氣記號的意義和使用方法。

  當然,一節再完美的課總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針對這堂課談一下幾點不同的看法。

  1、在匯入環節,教師在拍打二分音符節奏時不夠準確。“Xx”應該這樣拍。學生就不會出現結尾句多拍或拍子拍打表示不到位的情況了。另外,這句節奏既然是從弱到強的要求去拍打了,黃老師也想到了用色塊去區分了,何不用同種顏色但深淺由淺到深的色塊去體現是不是會更明顯?然後休止符用紅顏色表現,告訴學生看到休止符就好像看到紅燈要停下來。我本人認為這樣可能會使學生看得更一目瞭然。

  2、既然是歌唱課,如何更好地唱好一首歌應該是一屆教唱課的主要任務和主要核心。我認為處理本首歌情感關鍵是要表現出小鼓手的神氣和自豪,所以要求學生演唱歌曲的聲音應該是圓潤、明亮的。也許可能是第一節課上唱歌課,學生的喉嚨不易開啟。三五班的很多學生是“小銀鈴”合唱團的成員,好像在這節課中沒發揮出他們應有的水平。三五班學生的歌聲不夠明亮,嗓門有點緊,聲音的位置偏低。學生的情緒也不夠Hi。我覺得教師有必要採取一些教學手段。如引導學生要應該用形象的、淺顯易懂的一些比喻指導學生該用怎樣的嘴形去唱歌。特別是演唱一首歌時的第一句使就要提醒學生如何“起聲”?要馬上做好氣息的準備,找到發音位置的高低了。這首歌應該是屬於“軟起聲”的歌曲。歌曲的起聲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激起聲,軟起聲和舒起聲。所謂的“軟起聲”就是指聲帶再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發出的聲音比較舒展、平緩。正因為處理好了歌曲的演唱要求,學生才會真正的理解和表現歌曲。因為這首歌頭尾的歌詞和旋律是有相似和重複之處,所以,最後老師再適時地處理整首歌的情感要求,比如說歌曲的起始部分聲音比較輕快,情緒比較歡快。尾部力度要加強,把小鼓手自豪的情感發揮地淋漓盡致。教師也不會出現教學時間有多餘,而在那拖延教學的嫌疑了。

  3、最後在拓展環節中,黃老師讓學生進行聲勢節奏伴奏。在講解要求時,老師的語言不夠精確,所以出現了學生沒有馬上明白。這個環節中,黃老師本意是想讓小組敲打方式進行,但最後卻是每組請四個學生上來敲打,四個人的聲勢顯得太單薄,教學的效果也就顯得不是那麼明顯了。我本人認為教師在教學環節可以這麼處理,就是讓學生敲打音樂凳,然後讓一小組兩小節後逐漸加入敲打的隊伍,這樣聲勢顯得會更強大。而以小組漸漸加入的過程也正好體現了力度的變化。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3

  如何在音樂課課中讓學生喜歡音樂,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體現一個音樂老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高低的體現。聽了張娜老師上的《恰利利,恰利》這節音樂課後,我感受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該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教學設計巧妙,過程精確,以旅遊為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音樂課標中明確指出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

  張老師上課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教學中她利用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運用分散難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等教學方法增長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張娜老師以情境教學模式吸引學生,通過了解印尼——歡迎問候——學習印尼語言——遊覽印尼農莊為主線,帶領全班同學遊覽印尼為情境貫穿始終,巧妙的將教學重難點設計到遊戲之中,運用直觀形象的旋律圖形譜,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時值、音高等音樂要素,音樂知識教學恰到好處。同時透過引導學生說、唱、賞、演等教學步驟,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

  二、學生自主創編綜合表現,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

  在本節課中,張老師用非洲鼓為樂曲伴奏,同時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品替代樂器非洲鼓,學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節奏為樂器伴奏。在激發學生用動作表現歌曲時教師也沒有限制學生思維,而是用兩幅簡單的簡筆畫表現歌曲場景,激發學生開動腦筋想像各種動作,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課堂上同學們想象力豐富,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動作。同時張老師設計了由學生自制自己組成表演隊、合唱隊來表演唱這首歌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

  三、教師基本功紮實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課堂上無論是老師的教態,還是彈唱表演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有很多閃光點,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討。例如:

  1、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注重有效性,同時分清評價的是個人還是集體。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評價學生時讓小組代表上臺自選塑膠水果作為獎勵未能達到有效評價學生的效果。

  2、在演唱教學中有兩個樂句學生容易混淆,教師用跟唱的方式試圖解決,但效果一般。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4

  聽了偉老師的三年級音樂課《捉迷藏》,感覺到王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花了很多工夫。下面簡單談談自己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進行了成功的課前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教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的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節奏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老師在技能練習中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透過有趣的節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不同節奏中學生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枯燥的樂理知識。同時我也能感受到教師認真鑽研了教材,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在新課改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學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又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得到美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充分發揮了音樂自身的魅力,讓學生自己自願的投入到有趣的學習中去,比教師強制學生去接受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師在教學時將難點分解,逐步解決,使學生即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

  三、課中教師將教學內容從簡單到複雜,從易到難,層次分明,學生在課堂中也有很大的收穫。

  學生先讀歌詞,再老師唱歌譜,然後學生一句一句學唱歌詞,接下來兩句兩句唱歌詞,最後,整個曲子連起來唱。這樣,每一句都能準確無誤。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5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裡,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資訊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資訊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6

  這次教研活動,聽了金鈴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在學生進入課堂時,金鈴老師使用《藍精靈》這首歌曲,學生們一邊演唱一遍做舞蹈動作,使學生們很快的就進入了音樂課的狀態中。

  在新課匯入中,金老師使用猜謎語的方式來進入課題並進行情景教學,提出“烏鴉邀請小動物們去家裡做客”使學生們都能集中注意力跟著老師的思維方式走。並在黑板上出示了XX、XXXX、X—的節奏,分別指出節奏表示的是我們和小兔子、烏龜在前往烏龜家時走路的步伐,讓學生們在情景中潛移默化的學習了本節課的節奏型。“走著走著到了大森林裡,烏鴉媽媽每天給小烏鴉喂蟲子,有一天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大家看看小烏鴉去哪了?”(播放flash)透過教師的情景匯入為學生分析了歌曲的大概意思,使學生們懂得小烏鴉很孝順。緊接著教師在學生學習歌曲環節中,教會了學生2/4拍子的強弱規律並用手勢來表示,這種方法新穎並且學生很容易接受。接下來在劃分樂句時學生看著老師製作的新穎的課件很容易就把樂句劃分了出來,課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分小組按節奏讀歌詞的時,教師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輪著讀歌詞,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最後一個環節進行了知識拓展,使學生們知道烏鴉反哺的故事,並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得到了一定的表現。

  這節課是一節非常優秀的課,生動的情景設計很吸引人,整節課層次清晰,並能利用情境匯入一個環節扣一個環節的來完成各環節的教學目標。教師所作的課件也很新穎,很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和老師之間的互動特別好。這節課的亮點很多,很值得讓人來回味。

  《小烏鴉愛媽媽》看課反思:這次教研活動,聽了金鈴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體現了新穎的音樂教學方式。

  在律動環節中教師播放《藍精靈》,學生跟隨音樂邊唱邊跳進入教室,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固定的歌曲讓學生們來演唱和表演,每次上課前我只是播放一些關於這節課內容的音樂讓學生拍手進入教室,沒有設計其它的內容,這是我所欠缺的,在組織教學中還應多多設計內容。

  在匯入新課中教師以給學生們猜謎語的方式進行,使學生們緊緊跟著老師的思維方式,並且這種情景設計一直貫穿著整節課當中。例如:“烏鴉請大家去他家裡做客,小兔子烏龜是怎麼走的?”之後教師出示相應的節奏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生們學會了相關的節奏型;“走著走著到了大森林裡,烏鴉媽媽每天給小烏鴉喂蟲子,有一天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大家看看小烏鴉去哪了?”(播放課件)透過情景匯入為學生分析了歌曲的大概意思。在情景設計中我每次都是有頭無尾,要不就是中間環節就把設計的情景給丟下了,不能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這一點我還應該增進。金老師所設計的情景獨特新穎,這一點應該多多努力和動腦筋。

  在學習歌曲中,教師的層次非常清晰,先是學習2/4拍的強弱規律、進行樂句劃分、按節奏讀歌詞、全體演唱歌曲及換形式演唱、以及為歌曲伴奏。在這一過程當中我每次上課的時候都很模糊,不知道先上哪一環節,並且不能及時糾正學生們演唱過程中出錯的地方,沒法有效的完成環節中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點上我要多多努力,每次備課的時候把環節的順序弄清楚,教學目標要突出,教學的時候不要過於著急要把目標達成後在進行下一環節。

  教師在拓展知識環節中,讓學生們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使學生懂得要從小尊老愛幼,孝順自己的父母。在這一環節中使我明白知識的拓展性在音樂課中也很重要。

  這節課聽過後感觸很多收穫也很多,這是一節非常精彩的課,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東西,那麼在日後我要多看一些關於音樂教學的材料和理論知識,多聽課多讓有經驗的老師幫我評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做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而努力。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7

  首先肯定這是一節比較好的音樂課,具有課改意識,無論從老師的教學設計,課堂把握,教具的設計,教師的語言神態,都體現了音樂教學的美感。總的感覺是王老師把這首樂曲挖的很細,不管從樂器的認識、樂器的聲音特點、民族樂器的分類,還是樂曲片段欣賞,都能時時刻刻以學生的認知、學生的感受為主線,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

  在第一部分的聆聽鼓聲,這個片段上,可能王老師說了一句誤導的話:“敲擊的樂器”,所以同學們千猜萬猜,猜不到大提琴上去。我們學生與市裡學校的差距,其實也就在這裡,知識面不夠寬,關於民族樂器、管絃樂等的介紹,四年級的時候,為了迎接市裡的檢查,我特意對這些孩子進行過整理和講解,但是從學生的發言情況來看,卻還是說不出大部分的樂器來,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的孩子要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多讓他們觀看各種樂器的演奏影片,多瞭解著名的大型的舞劇、歌劇,多欣賞一些海外名家的作品。

  第二部分的設計,老師設計的非常精細,有打擊樂器節奏的配合、有舞曲性的配合,這些設計非常的能引導學生學會欣賞。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8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

  1、在匯入課文後,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匯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裡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著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說:“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為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節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透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為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為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侷限於教師設計的範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9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1、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的生理、年齡特徵,本節課,教師著重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作主線,讓他們主動來學習。

  (1)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匯入本課,透過說故事匯入小烏鴉的出現,揭示本課內容;

  (2)在學唱後,給孩子們講烏鴉反哺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器樂教學的加入,再一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更好的演唱歌曲。可以說,本節課環環緊扣,動靜交替,學生們一直興趣高漲,其樂融融參與其中,輕輕鬆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切實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2、注重科學知識的有機滲透。

  我個人一直認為,一節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歌曲的學習,也應該重視學科整合與相關科學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的積累。比如:在學會歌曲後,給學生們講解了著名的“烏鴉反哺”的故事,學生們睜大眼睛,靜靜的聽著,這種講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也進一步深化了本節課小烏鴉愛媽媽的歌曲主題,達到從思想上讓學生重視孝順父母的德育滲透目的。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0

  聽了《小烏鴉愛媽媽》這節音樂錄影課之後,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個性發展。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新。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非常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以外是我對本節課的簡單評議:

  一、以故事為載體,充分體現課堂音樂性。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成功地運用了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讓學生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引入音樂活動前,用音樂進行師生問好;在活動中以音樂為主,穿插律動音樂、遊戲音樂及創編音樂的背景音樂等;活動末尾,以《世上只有媽媽好》作結,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有不同的情感體驗。

  二、課堂結構設計新穎、銜接巧妙

  三、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

  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本課教師將烏鴉媽媽出去為小烏鴉們找蟲吃……到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們找蟲子喂媽媽的故事情節先後順序貫穿始終。構思新穎,銜接自然,使教學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四、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例如:本課的高潮就在創編活動這一環節。“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多一點自由給學生,分組創編並展示,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五、教師基本功紮實,課堂效率高。

  六、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

  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1

  一.優點:

  1、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能圍繞自己設定的課題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突出,採用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比如,在董建玲老師"感受音的強弱"這節課中,課前老師發給學生的"小物品"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認識和感受音的存在;教師把粉筆頭放在鼓上,然後敲鼓。鼓聲小,粉筆頭在鼓上輕輕震動;鼓聲大,粉筆頭從鼓上跳下來。把音的強弱形象化、具體化,由此突破了教學難點。

  2、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整堂課都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給學生們充分的練習機會,並將教師的講解換成多媒體的呈現,加深記憶、這一切都是很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充分吸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其中的感覺,積極參與,積極思考、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張麗老師的"龜兔賽跑",她用拍手開火車的遊戲匯入新課;陳雪瑩老師用美麗的孔雀開屏的課件匯入新課;康德霞老師的"超級模仿秀"吸引了學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她讓學生表演,學生非常樂意。

  3、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注意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上課、下課利用音樂。既使課堂開始和結束有序,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康德霞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音樂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很感興趣。

  4、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透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啟用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比如,張麗老師讓學生編故事;陳雪瑩老師讓學生給歌曲編舞蹈;董建玲老師讓學生創作聲音強弱的小作品;康德霞老師讓學生改編歌詞。

  5、注重個性發展:

  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條件。比如,幾位老師讓學生改編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

  6、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如:強弱、長短不同的音。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7、面向課堂上的全體學生:

  面向在課堂上的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全部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張麗老師讓全班學生都置身於"龜兔賽跑"遊戲中;康德霞老師讓學生每人手裡都有小樂器,讓全班同學動起來。

  8、體現了教師的親和力:

  老師還很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隨時用肢體語言,表情,以及誇獎鼓勵的語言給學生以暗示,既可以掌握課堂的節奏,給每個同學以練習和表現的機會,給學生被關注的感覺,與學生保持親善友好的交流關係,教師的語言充滿了親切感。老師在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有許多次鼓勵學習的言語和動作,給學生很大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康老師上課時始終面帶微笑,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董建玲老師在讓學生做達標題時,有意選擇了這樣的錄音,做對了說"我真為你高興!"或"你真了不起!";做錯了說"請再做一遍。"或"你累了吧?"這些語言已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間形成了一種默契,這是課堂教學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保證。

  9、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點: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在教學中,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10、情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喜歡音樂,熱愛生活,團結合作,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比如,張麗老師透過讓學生學習"龜兔賽跑"的故事告訴學生"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做人道理;陳雪瑩老師的"讓世界充滿愛"系列小片,教育學生熱愛小動物,保護環境;還有董建玲老師,在課結束時讓學生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1、教學評價:

  在每段活動結束後,教師都有及時地總結和評價,及時表揚和鼓勵,有助於學生跟上教師的進度和思路。

  二、不足:

  1、個別課沒有實效,只是流於形式。時間分配不當,課的前奏時間花費太長,新授內容處理倉促,還沒等學生掌握新授內容,老師就讓他們忙於下面的遊戲和改編活動。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效果。

  2、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突出教學重難點,教學活動沒有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沒有突出對新授內容的訓練。致使有的課目標達成不好。

  3、沒有讓全體學生參與我們的教學活動。無論學生成績好壞,我們都不應該把他們拒之門外,應讓他們走進課堂。

  三.建議:

  1、教學目標要明確:在各個教學活動中和所採用的教學手段要以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為軸,有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技能。

  2、突出教學重難點:整個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教學重難點,設法在教學活動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突出新授內容的訓練,在學生掌握所學新知識的前提下,再進行擴充套件,才能達到對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3、求實:課要上得有實效,不要流於形式。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要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不要偏離主題。

  最後,願我們的課堂教學華而又實,取得較好的教學成績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2

  《跳繩》是一首一年級的歌曲,歌曲活潑短小,2/4拍,宮調式。節奏規律性強,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組成,旋律以跳進為主,活潑、跳躍,結合生動的歌謠體歌詞,形象地表達了小朋友喜愛跳繩的心情。歌曲有明顯的節奏型,孫穎老師就以節奏為主,開展各種教學活動。

  活動一:走格子游戲

  在黑板上畫出十六格子的方形,在每個格子裡寫上節奏X,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拍節奏,橫著走、豎著走、斜著走,多種不同的走向不僅鞏固學生對四分節奏X的認識,還加強了他們的反應能力。

  活動二:節奏恆拍的練習

  一年級學生必須建立節奏恆拍的概念,孫老師在課中就進行了相對應的練習,出示XXXX,進行讀奏,在其中一個X節奏上用XX代替,再讓學生讀奏,讀奏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內心有恆拍才能夠讀好,所以鍛鍊了學生節奏恆拍的能力。因XX節奏出現的位置不確定,所以學生的專注力高,效果好。

  活動三:節奏卡片的遊戲

  孫老師設計的第三個節奏活動是節奏卡片的遊戲,將X和XX兩種節奏做成若干個分發給學生,學生拿著節奏卡片,跟著音樂跑動,等音樂停止時,排好隊伍,每個學生手中的節奏卡片就形成了一條節奏,讓其他的學生讀出節奏。

  因教學物件面對的是一年級才剛入學兩個月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讓他們在40分鐘的時間裡端端正正地坐著,是不可能的,所以孫老師運用了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開展音樂教學活動,而且確保每一次的遊戲活動都能有效開展,使學生透過這些活動對X和XX兩種有了深度的體驗,鍛鍊了學生聽覺能力、節奏能力、聽辨能力等多種音樂能力。

  在課堂中還能看到孫老師非常重視對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如:將學生分成紅、黃、藍、綠四組,哪一組紀律好,就用這種顏色的粉筆來寫節奏;在課堂中對學生適時表演,給予獎勵等。

  整堂課設計清晰,課堂呈現較好,有一點建議:在恆拍訓練時,教師應給學生有恆拍速度的預示,若用響板或雙響筒等打擊樂器以輔助,學生會聽得更清晰,形成恆拍的內心感受。每次讀節奏時,應讀兩次,有效重複,加深印象。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3

  現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一個很複雜的時間段,新的教學方法還剛剛起步,老的教學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讓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尤其是對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徐煒老師上的課是四年級的一節音樂課——《牧童》。這節課一開始,徐老師採用情景教學的方法。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輕鬆的音樂活動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鬆,學得愉快。今天的教學效果很好。

  一、老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中,老師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快樂美。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透過“聽一聽”環節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美;“唱一唱”環節充分地感受到快樂美。

  三、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采的圖片,為啟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力發揮了主導作用。

  四、“態度決定成敗,細節鑄就成功,創新意味輝煌。”這三句話,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牢記的。對新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郭老師這節課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已體現出郭老師的不懈努力和優良的音樂基本功。相信她今後會更加出色。

  另外,教學中還應注意幾點:

  1、歌詞小黑板應抄大一點。

  2、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性。如:教學歌曲的唱法還可以再形式多樣些,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教唱歌曲難點時應注意聽歌曲的前奏與間奏掌握節拍。

  總體來說在聽完這節音樂課後,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4

  今天聽了李雲波老師的《哦,十分鐘》一課,李老師獨具特色的活動匯入,輕鬆的課堂氛圍,有的放矢的指導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聽課後的感受:

  一、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李老師運用拍手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歌曲的節奏.在新歌教學中,李老師透過感受歌曲、用動作表現歌曲等來體驗歌曲中學生的心情。

  二、課堂氛圍輕鬆,教師與學生始終保持平等和諧的關係。

  透過師生對唱、生生對唱,先聽再唱,結合聽覺、視覺,聯絡歌曲內容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學會,進而啟發學生髮揮想象,把歌曲曲譜與音樂形象結合起來唱好歌曲。

  三、最後部分的同名歌曲拓展欣賞,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

  李雲波老師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5

  今天音樂組的老師聆聽了徐建霞老師上的一堂新歌教學課《小烏鴉愛媽媽》。一堂課下來,我們都被濃濃的愛意圍繞著,被甜甜的歌聲感染著。課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在此,跟大家一起來分享。

  一、教態親切,親和力強

  精美的課件畫面、老師的輕聲細語,和動聽美妙的歌曲,從課的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入了溫馨的場面。徐老師精心設計了歌曲的難點解決,從模仿鳥叫,到布穀鳥的叫聲,到分兩個聲部和老師一起合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很快就掌握歌曲的節奏型。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學生熟悉了歌曲節奏以後,就讓學生分組自學曲譜。三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學會認唱簡單的曲譜,這首歌非常適合讓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徐老師在讓學生自己學唱的過程中,仔細聆聽,及時糾正孩子們的錯誤。還請每個小組的同學做老師,其他各組做學生。每個孩子又做老師,又當學生。興趣高漲。充分地調動了孩子們積極性。

  三、愛的教育貫穿整課

  在第一次聆聽完歌曲的時候,老師就讓孩子們來說說,小烏鴉是如何愛媽媽的。接著,老師還告訴孩子們,烏鴉有反哺的習慣,烏鴉這一孝順媽媽的美德是我們每一個孩子需要學習和發揚的。在進行歌曲處理的時候,老師也始終引導孩子用正確的口型,好聽的聲音來表達小烏鴉愛媽媽的情感。

  短短的一節課,用愛穿針引線,在教師的層層鋪墊中,孩子們愉快地學會了演唱。也讓在座的老師進行了一次愛的教育!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6

  聽了陳欣老師的這節示範課,讓我受益匪淺。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有著別的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節課充分滲透了音樂課改的教學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發展,承認個別差異,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與地理等學科的整合。給我的總體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師面對有感情的學生。下面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為本節課制定了比較恰當、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首先從學段劃分來看,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第一個年級,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再從三維目標來看,音樂教育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是因為音樂教育本身是透過薰陶、感染、淨化、頓悟等來體現,音樂教育要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顯然,陳老師對這些瞭然於心,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自始至終把學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組織教學,所有的音樂活動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而精心設計。

  二、以情景為主線,體現音樂性。教學過程充分體現音樂語言的作用,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的聽、唱、活動等都以音樂為主。例如:活動前,用音樂師生問好;活動中,教唱、遊戲、創作等都以音樂形式為主;活動後,以音樂結束全課。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樂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遊戲、創作等活動結合為一個整體,既使課堂更加完整,又增強了音樂性。

  三、教學環節銜接自如。教師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節奏美,使課堂教學流暢自如,這與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分不開的,各個教學環節的過渡不留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完整性。

  四、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係,教師給了學生很多的展示機會,如集體唱、獨唱、即興演奏打擊樂器等,每個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賞者。透過這些活動教師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出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學氛圍。也體現了“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教學原則。

  五、教師善於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比如:清晰悅耳的樂曲、優美地電子琴彈唱、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藝術化的多媒體課件等都有助於學生徜徉於音樂世界之中,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陳老師能根據農村孩子音樂底子薄這一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對於學生不懂的地方,用恰當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感知,用靈活的技巧教給學生歌唱方法。這些都為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也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七、教師基本功紮實,課堂教學效率高。作為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關鍵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本節課中,教師準確的彈奏、動情的範唱、生動的講解、簡練的語言、自然大方的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良好的音樂素養。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7

  今天佳佳老師執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課,以欣賞為主,在初聽歌曲後,用小樂器立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後面的教學環節做了基礎鋪墊。綜論此課,教學過程中音樂要素突出,邏輯思維清晰,學生不僅會唱,更會跳,會奏,顯得整個課很充實,教師在課堂中顯示了較強的調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現了出來,不過整堂課的感覺是知識點太細碎,也許對於音樂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有點應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過程偶爾會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聯的那一樂句中,教師並沒有針對學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這點稍有遺憾。值得一提的是諸老師將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課堂中反映了出來,最後部分請學生設計的“好行為宣傳語”,很好地體現了歌唱教學中的審美體驗與雙基落實。

  從諸老師的精心準備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上課老師能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關注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透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