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功率評課稿

電功率評課稿

電功率評課稿1

  電功率是中考的一個重難點,而從題目型別看,主要可以分為實驗題和計算題兩大類,其中計算題更是電學計算題中的難點。星期三在沙田廣榮中學有幸聽到曾榮華和譚吉成兩位老師同題異課的精彩授課。

  我們先看看曾老師的課堂。

  一、注重小組合作。特別是曾老師的課堂,注重小組之間的協作,學生在做練習時,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發揮小組成員之間的小老師的作用,解決了老師在課堂上分身乏術的難題,照顧到更多的學困生,提高了課堂效率。

  最佳化點:曾老師的課堂上,採用了小組加分制,鼓勵並激發學生積極舉手發言。

  不足點:舉手的同學多是幾個小組長,其他同學不夠積極參與,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可能是小組之間討論的時間短了些,有些學困生還沒有來得及參與討論或請教同學,就已經到了下一個環節了。如果把小組討論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則會照顧到更多的學困生,讓他們有信心參與到課堂中。再者老師可以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更多同學舉手回答,不要讓小組加分流於形式。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要傾注更多的情感與人文色彩。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讚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

  二、注重創設情境。曾老師的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實驗等教學裝置營造氛圍。透過投影電能表圖片、燈泡銘牌圖片等,讓學生對題目的相關資訊一目瞭然,加強對題目的理解。比如講解“關於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關係”,直接演示串、並聯的兩個燈泡,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個燈泡的亮度,知道燈泡的亮度由實際功率決定,從而理解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關係。

  最佳化點:透過讓學生觀察實際串、並聯的兩個燈泡,知道燈泡的亮度由實際功率決定,直觀實驗,具有說服力。

  三、精心編寫導學案。曾老師的導學案把電功率的計算分為四大類,分類到位,全面概括了電功率的相關計算,難易適中,貼近學生的學情,讓學生一目瞭然,有的放矢。由於練習容量很大,時間上有點急,給學生思考以及小組討論的時間稍短了些。

  我們再看譚老師的課堂。

  一、匯入新課顯示教師親和的魅力 。

  因為是借班上課,所以譚老師與學生進行了一段課前談話,談話包括兩層內容:一層是師生情感溝通,縮短因為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接納教師,讓教師走進學生心裡。另外一層內涵是匯入新課。一個好的“揭題談話”或“新課匯入”,在內容選擇上應該有以下要求:1、要選擇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2、要能和教學內容有機聯絡 ,自然相關;3、要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充分激發學習熱情。 譚老師這方面做得很到位,透過談話引導學生學會找原因,一下子就調節了課堂氣氛。

  二、注重知識的梳理與引導。課堂中,譚老師注重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滲透、指導,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譚老師先提問:“小燈泡發光,應該怎樣做?”引導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若知道小燈泡的電壓與電流,怎樣求電阻?”從而引出歐姆定律以及相關的變形公式。“若知道小燈泡的電壓與電流,還可以求電功率。”再引出電功率的計算公式以及變形。整個課堂,譚老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把相關的知識進行有條不紊的進行綜合的梳理,知識點條理清晰,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從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斷滲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達到學以致用,是新課改理念下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

  三、注重情景演示。譚老師先演示一個小燈泡,然後演示一個稍大一點的燈泡,再演示一個更大的燈泡,從視覺上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區分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時,投影同一個燈泡在不同電壓下不同亮度的圖片進行對比,引出燈泡的亮度由實際功率決定。

  四、注重解題細節。譚老師在講解相關的計算題時,從中考評分角度,引導學生規範解題格式,區分不同的物理量,分別標出對應的下標。

  五、鼓勵學生積極回答,活躍課堂氣氛。譚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激起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使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各種資訊處於良性的動態交流之中。

  兩位老師都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髮展性目標的實現,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透過這次的聽課學習使我收益良多。

電功率評課稿2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透過充分的媒體資料支援、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引導、學生動手實驗以及生生探討,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即學生掌握了電功率的概念,物理含義,公式及相應的適用範圍,知道了實際電壓和額定電壓的區別,以及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不同,並能透過動手實驗體會燈泡的亮暗取決於其實際功率,直接的表徵就是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透過燈泡的電流發生改變所致。圍繞生活中的“更換合適規格的燈泡”、“如何節約用電”等實際問題進行了師生互動,學生學有所得,較好地實現將物理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的課程目標。對課程內容過多的考慮有時並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對學生的關注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認為還需要改進:

  1、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過程中,板書內容和媒體內容的互動上還需要進一步做取捨,避免因出現了比較多的重複而耗費過多的時間,致使課堂容量無形之中受壓縮。

  2、教師作為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主導者,主要是“引導”,而不是“代替”,讓學生“想到的說出來,說出的寫下來,寫出的做出來”將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物理學科的特色——實驗,可以穿插於課程之中,用於檢驗理論知識的正確性;也可以作為整堂課的開始,作為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線索貫穿始終,各有優勢,教學中可以大膽重組,嘗試變換,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和“以人為本”。和正處於求學階段的學生一樣,在教學技藝方面我也是學無止境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