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的講話稿
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的講話稿
現如今,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講話稿,講話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那麼講話稿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在家長會上的講話稿,歡迎大家分享。
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下午好!
我想藉此難得的機會和在座的家長、雙語班的精英們一起探討勤勉求學的人生價值。雄鷹選擇藍天,燕雀選擇低簷,駿馬選擇疆場,井蛙選擇水塘。選擇決定了人生的高度,眼界決定了人生的境界。你想要到達哪裡?這要取決於你的努力程度!
在座的不少同學總是心血來潮想學習,於是買了很多課外書,卻束之高閣再也沒有翻開過;總是信誓旦旦要讀書,卻又以各種理由將其放置一旁。一本書買了不看也不過是印著字的紙而已;單詞書買了不背充其量就是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拖延和等待,是世界上最容易壓垮一個人鬥志的東西。看起來起那麼早去上課,卻只是在課堂上神遊八荒;看起來在教室坐了一天,卻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似每天有很多學習計劃,卻還是被手機電腦綁架;看似晚上學到很晚,卻只是在假學……沒有計劃的學習都只是浪費時間,沒有目標的努力都只是自己騙自己而已。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可是,騙這個世界卻有點兒難。畢竟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這些努力是否真正到達了內心,變成了提升。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筆記記得很認真的人,但是考試成績不理想;也總有一些看起來並不十分認真的人,成績卻不錯,很多人把他們定義為聰明人,其實他們只是在學習的時候摒棄了誘惑,心無旁騖而已。別僅僅因為一次考得不好而難過,其實只是你的努力還不夠。那些堅持進步的人,他們的內心總有自己一片寧靜的世界,他們喜歡靜靜地思考,並且一直向理想的殿堂邁進。曾經的動力,曾經的付出,其實都是有回報的。只是,你是真的走心了,還是隻是做做樣子。
一個學霸在分享他的週末學習體會時提到,他週末的時間被自己計劃得非常周密詳細。例如,英語學了兩個小時後,累了就開始畫畫,因為英語用的是大腦記憶背誦的部分,而畫畫用的是大腦創作的部分。他畫畫累了,就繼續去背政治。坐累了,他就站起來跑兩圈,跑得出汗了就繼續學習,他能讓自己的學習不那麼單調。有時候那些每天都像打了雞血的人,不是他們天生和別人不一樣,只是因為他們一直用一顆求新和求知的心去奮鬥著。孩子們,記得,優秀不夠,一定要卓越,努力成為無可替代的人。而無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二是把別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
孩子們,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大家只是某次考試中的幸運兒,僅此而已。這不能成為你止步不前的束縛,更不能成為你焦慮難安的壓力。
我們看看那些身處清華、北大的學子們是怎樣學習的吧。這些來自全國各省的學霸匯聚在一起,不僅相互激勵,共同奔跑,還要面對巔峰對決,大家的學習態度都是一樣的——加倍刻苦!大學的走課制讓每個同學都學會自理,哪天在哪個教室上什麼課?哪門課的作業在什麼時間交?這些一旦錯過,老師一節課講的50頁、100頁書,就只能求爺爺告奶奶地問同學哪些是重點了,否則光靠自學,還沒看完書,下次上課時間又到了。週末為了完成一堆的作業,更是比平時還忙。考試前夕,晚上11點,宿舍樓熄燈了,屋裡沒有光,只能藉助樓道里的燈光,不少同學把一個凳子作桌子放書,一個凳子倒過來,同學們坐在鏤空的凳子腿上,時間稍微長點,腿都會發麻,但為了好成績,大家都不把這些辛苦當成一回事兒。早上8點,只要動作稍慢一點,進入200人的大教室就只能坐在最後一排了。下午1點半有課的同學,唯有上午11點半就去佔座。佔座的時候,教室外的同學們耳朵變得特別靈敏,教室裡只要一說下課,裡面的同學還沒來得及站起來,外面的兄弟姐妹就已經衝進來了。考試前自習室的佔座更是“慘烈”,早上7點自習室開門,6點就會有排了幾十米的'隊伍堵在門口。教學樓看門的師傅一出現,大家都貼著玻璃望著師傅的一舉一動。師傅擰開大門的同時,必須馬上後退,以防止被人流擠開的門撞傷。伴隨這衝刺般的跑步聲,10分鐘之內,能容納幾千人的自習室,所有的座位全部被佔領。當然,除了刻苦,這些學霸們的學習方法都是因人而異的。效率較高的同學在第一次接觸新知識時,就能有效地掌握,而且想方設法當堂學會,當堂強記。
孩子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欠缺之處。我希望你們既能審視周圍,也能放眼世界。最近有一篇報道引發許多的思考。這篇報道題為《哈佛教授:我在課堂上看到的印度學生和中國學生》。
報道內容大致如下:H1B簽證是美國最主要的工作簽證類別,發放給美國公司僱傭的外國籍有專業技能的員工,屬於非移民簽證的一種。印度留學生超過60%都能拿到美國H1B工作簽證,中國留學生只有6%能拿到,而中國留學生的人數是印度的2-3倍。在美國矽谷,印度裔佔總人數的6%,但是創辦的公司佔到了矽谷所有公司的15.5%。印度裔在全球科技業中的成功已經毋庸置疑,遠的不說,單論谷歌新掌門皮查伊和去年上臺的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僅僅這兩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已經掌管了8000億美元的市值,印度正在成為一個“盛產”CEO的神奇國家。不同於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這一波登上矽谷權力頂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他們在印度頂尖的高校完成本科教育,再蜂擁至美國,進入美國名牌大學如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然後加入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再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些來自印度高等院校的學霸精英,在世界上形成一個龐大的“CEO兵團”。
中印兩個同為亞洲的人口大國,有諸多相似之處,同為美國最大的兩個留學生來源地,我們很自然地會把對方當成鏡子來做個對照:為什麼印度裔比華裔在美國更成功呢?兩國的留學生在美國的校園中各自有怎樣的表現?是否這些差異影響了各自日後的成就?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些什麼?我們的孩子如何揚長避短、迎頭趕上呢?
關於這些問題,哈佛大學的張伯庚教授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中國留學生在語言上比較吃虧,在美國面對海量課業時往往被語言束縛,而且近幾年這種束縛又有了新的變化。中國留學生熱衷抱團,對於融入當地朋友圈缺乏興趣,這種習慣養成後在他們走入外企職場後就會顯露出弊端,無論是習慣還是價值觀。
關於這點,我們在座的同學也出現類似的情況:熱衷於和小學同學來往而忽略了向周圍更優秀的同學學習。雷州籍的孩子聚一起講雷州話、吳川籍的孩子聚一起說吳川話……孩子們,去交那些能鼓勵你的朋友,交那些在挫折中能激勵你的朋友。你的朋友圈越發優質,你的平臺也就越高。向那些優秀的同學學習,善於學習別人的學習方法;開啟自己的心扉,和老師交朋友,向老師主動請教;主動地融入學校、班級、小組的文化氛圍中,你會獲得更大的進步。
中國學生沉默謹慎,印度學生能言善辯。雖然印度人口音帶有濃重咖哩味,但他們從不憚於發聲;而中國學生說英文沒問題,但是要走到高層,用英文辯論,闡述觀點的時候就會顯出弱勢。美國人重視表達和辯論能力。他們從小就培訓,在現場說得很好,想得很快,說服力很強。張伯庚教授強調這是教育培訓帶出的習慣,要論口頭表達能力、辯論的能力,中國的學生明視訊記憶體在不足。英國和美國的傳統就是辯論、說服對方,這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印度學生和中國學生相比較之下顯得更為愛辯論、敢於發表意見。印度人在一起,經常為了討論而不惜時間和精力。在學校裡培養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辯論能力,是進入跨國企業工作的優勢砝碼。中國學生的沉默謹慎意味著容易導致錯失良機。
目前,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目的就是要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表達展示的能力。教學改革是應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世界教育的發展潮流,我們要努力適應新的學習模式,變被動為主動。我們不難發現,在初一年級期中考試中退步的同學,其自主管理的能力有所欠缺,學習動力多是源自家長的推動,老師的督促。一旦進入中學,家長的“全天候追蹤”再無施展可能,便出現種種問題。我們希望透過課改,幫助在座的各位同學真正自覺,超前學習,在課堂上大方質疑,大膽展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用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思考問題;提煉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陳述言簡意賅。希望同學們能積極參與小組管理,在小組中鍛鍊組織策劃能力、協調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領導才能。
當然,成長並不僅僅是學業。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學會生活,培養一種讓你走得更遠的生活態度。擁有高尚的情操、過著儉樸的生活,並且存有謙卑的心,那麼你的生活必會非常充實。你會是個愛家庭、重朋友,而且是關心自己健康的人。你不會在意社會能給你什麼,但會十分重視你能為社會做什麼。知道滿足,懂得感恩,貢獻更多。知道滿足便會快樂,懂得感恩,你心中所念的,就不是還想獲得更多,而是貢獻更多。為自己和別人創造更多機會,獻上更多關懷。懂得感恩,你便懂得包容。某一天當父母開始雙鬢斑白,記憶衰退,步履蹣跚時,你不會對他們抱怨挑剔,你會不離不棄的照顧他們,為他們做飯洗腳。某一天你有了更大的成就、更高的收入,或更高榮譽時,你也不會瞧不起老師,你會飲水思源,告訴別人他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孩子們,選擇決定人生的高度,眼界決定人生的境界。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努力;我們不能選擇樣貌,但我們能選擇智慧;我們不能走遍遠方,但我們能盡情閱讀。英國有句諺語:“你之所以要到山頂上去,不是因為要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你,而是因為你想看看全世界。”人一定要在求學的階段開啟眼界,透過閱讀的方式、行走的方式、體驗的方式、行動的方式等來拓寬自己的視野。人生是你自己的,擁有健康、充實、豐富的人生,是你對自己最好的回報。突破自己,去發現,去感悟,去展示,去體驗,你的人生終將因你的努力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