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1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老課文。課文分別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介紹西沙群島的美景。從整篇課文來看,《富饒的西沙群島》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同時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聽了陳銀川老師的這一刻,受益匪淺,課很精彩。現在我就評一評《可愛的西沙群島》這節課。
陳銀川老師的這堂課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由於篇幅較長,老師有選擇、有重點地節選了海水和海底作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1、 讀準本課生字詞,會寫“威武”一詞。
2、 抓住詞語體會西沙群島海底和海水的美麗富饒。
3、 學習圍繞中心句寫一段話。
教學目標順利的完成。
陳老師的這堂課,有這麼幾大亮點:
1、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有親和力
陳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上是課上不拘謹,很自然。特別是匯入時的語言優美,再配合以陽光的微笑,極具親和力。”
2、巧用多媒體,讓文字離學生不再遙遠
西沙群島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極神秘、極模糊、極遙遠的地方。學生連它所在何處都不得而知。針對此點,陳老師充分的利用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知道南海,西沙群島,它是我國的南大門會和海防前哨。從學生的一聲聲驚聲中我們不難看出多數學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接著此舉為後面的研讀課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再如對珊瑚、海參、大龍蝦,對海里魚的品種、數量之多,學生都缺乏感性認識。對此,陳老師她都用多媒體給予直觀展示,讓學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主動學習的形成,閱讀訓練 紮實有效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陳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與本文對話,透過“思考:西沙群島是個怎樣的地方?在海底你都看到了什麼”
等問題,引導學生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詞語。比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描寫魚多,魚美的優美……句子的同時,進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訓練,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譴詞造句的藝術。
4、注重抓重點詞品讀課文
承諾老師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抓住了“各種各樣”、“懶洋洋”、“到處都是”、“威武”這幾個詞,透過圖片展示和動作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珊瑚的確美麗,海參的`確懶洋洋,大龍蝦的確威武。然後說出排比句,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排比句的美。
總的來說,陳老師這節課,做到了有效的語文教學,無論從教學設計、教學流程、教師的角色轉變,學生的主體能力培養,教學的理念,教師的基本功,白板輔助教學、語文的聽說讀寫訓練。。。都做到了紮紮實實,不走過場、真正的讓語
文課堂的教學省力有效。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2
今天有幸聆聽了徐老師《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我的收穫也頗為“富饒”。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透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條理清晰,是按總分總的順序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文中著重寫了物產豐富,從而突出了主題“美麗、富饒”。課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點進行了描述。
本文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一是第一自然段寫出西沙群島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則寫西沙群島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首尾呼應;二是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徐老師在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後,制訂了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並且這些教學目標體現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統一,這是一堂精彩而又高效的語文,整堂課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
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綜觀整節課,徐老師讓“讀”貫穿始終,營造了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老師用優美的語言,豐富直觀的畫面,創設情境,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整體感知部分由大聲自由讀,開火車讀,個別讀,同桌互讀,默讀;在精讀部分有根據色彩的變化帶著節奏讀,看圖感悟讀,表演讀,配樂讀,更有創設情境“找招聘啟事”分角色讀,總而言之,透過朗讀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在讀中感受,領悟,品味,心靈與文字發生碰撞。學生透過朗讀把珊瑚、海參、大龍蝦等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抓住本課詞句優美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背誦,豐富了語言積累。無論是讀,品,說,背,都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展開,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搭建起學生與文字的橋樑
我們知道“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徐老師充分利用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從多種感官給學生以刺激。西沙群島地處南海,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雖然課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出西沙群島優美的景色,但是小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驗積累導致他們很難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而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把語言文字變成直觀的美麗活動的圖象,聲音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吸引了孩子們,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幫助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突破了教學難點、又陶冶了情操。徐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接觸文字,感知其形象;再運用多媒體教學圖片,重點展現西沙群島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種各樣的珊瑚,由形象的畫面理解再度昇華到對課文內容的感悟,自始至終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處於興奮狀態,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創設情境拓展教學
徐老師在引導學生感知文字中,讓學生欣賞圖片,使得原本對西沙群島模模糊糊的認識變得清晰起來。在教學“海水”時,圖片展示,創設了情境,似乎就是把學生帶到了西沙群島,讓學生說說看到的海水是……,並想象還會有哪些顏色,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在教學“珊瑚”時,圖片展示,創設了情境,似乎把學生帶到了海底,讓學生說說看到的珊瑚還像什麼,學生說像毛絨球,像向日葵等。這樣學生既感知了文字,又跳出了畫面,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走進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同時,運用恰當的拓展安排,讓學生得到了感知,並使語言文字昇華為自我感受,然後藉助形象感悟進行理性提升。
徐老師的這堂課還有很多閃光點,如詞語教學方法多樣,及時積累好詞佳句,評價語幽默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以後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3
大家好!聽了胡老師的這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課時),收穫頗為“富饒”。胡老師的這堂課,是一節預設和生成相結合的課。以句式引領,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定格課文的重點段落,定格課文的重點、難點詞句訓練抓讀抓寫。教學過程中輔以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教學過後,發現有許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教學思路清晰。
本文內容豐富,語言優美,描寫細緻,特點突出。胡老師採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回到整體的教學方式處理文字。教學目標明確,重點抓讀,讀好“懶洋洋的海參”、“樣子威武的大龍蝦”、“成群結隊的魚”;抓詞語理解“富饒”、“各種各樣”、“懶洋洋地蠕動”、“威武”等;抓寫法,模仿描寫“海底各種各樣魚”一段,仿寫:“魚成群結隊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xx;有的xx;有的xx。抓寫字,寫好“懶”、“威武”。教學過程中思路清晰,教學重點突出,緊緊抓住開放性的句式感悟文字,緊緊抓住詞語品味語言、緊緊抓住寫法,體會表達之美,運用之美,緊緊抓住寫字,體現低年級教學的特點。
二、教學呈現的方式新穎、有序。
語文是屬於較為感性的學科,有些字裡行間所蘊涵的東西往往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在教學本節課時胡老師很注重興趣的培養,匯入課題時,胡老師先出示“西沙群島”一詞,問:西沙群島在哪兒?然後出示電子地圖,透過地圖把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交代清楚。再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文,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西沙群島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在學生自由談印象中,從而引出了課題:富饒的西沙群島。在講讀課文中,胡老師用開放式的句式:西沙群島的有。透過默讀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交流反饋,老師板貼,使課文主要內容清晰明朗。然後,利用句式:西沙群島的有的。定格珊瑚、大龍蝦、海參、貝殼、海龜、魚等對文字進行細讀,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加深理解。最後結合圖片,模仿“魚”的片段進行仿寫。每一個環節注重開放性句式的引領和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呈現新穎、有序,做到環環相扣。
三、方法多樣細細品味語言。
胡老師引領學生感悟“海參懶洋洋地蠕動著”一句。先是出示課件圖片,問:為什麼出來這樣慢呀?然後體會“懶洋洋”,你們什麼時候會覺得懶洋洋的?進而理解“蠕動”,像什麼動物會“蠕動”?學生例舉了“蝸牛”、“烏龜”、“蚯蚓”、“蟲子”等,然後胡老師還要求學生利用動作演示。在感悟“大龍蝦全身披甲,划過來,划過去,樣子挺威武。”一句時,胡老師抓住“威武”一詞,讀、想、說、寫,使學生對“威武”一詞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讀寫結合,訓練有效。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與本文對話,透過“西沙群島,是個的地方。”和“西沙群島的有。”等問題,引導學生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積累。同時每一次的讀都具有不同的層次性、目的性,比如在指導學生感悟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美麗的地方”是引領學生概括課題;那麼“西沙群島的有。”又是引領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西沙群島的有的。又是定格研讀段落或是句子。海底的魚有各種各樣的,胡老師胡老師採用了讀、說、寫結合,既感悟了表達之美,又領悟了運用之美。
值得商榷的地方:
1、“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是我國領土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附近還有許許多多的島嶼,現在正面臨著“南海紛爭”,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可以課外拓展,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2、介紹“海底有各種各樣的魚”這一段,如果引導學生畫一畫,選了幾名學生來對每種魚的樣子來展示一下,從圖畫上也反映了作者寫作的手法,效果會更好。
3、寫字指導時“止戈為武”說法有誤,應該改為“止弋為武”。
以上只是純屬個人一家之見,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4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老課文。課文分別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介紹西沙群島的美景。從整篇課文來看,《富饒的西沙群島》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
賀老師的這堂課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由於篇幅較長,賀老師有選擇、有重點地節選了海水和海底作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賀老師的這堂課,有這麼幾大亮點:
1、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有親和力
賀老師雖然很年輕,執教時間也並不是很長,不過給我感覺上課不拘謹,很自然。特別是匯入時的語言優美,再配合以陽光的微笑,極具親和力。初讀課文後,詢問學生:“你還對西沙群島有哪些瞭解?”學生並沒有按預設回答老師,賀老師並不是馬上否定學生,而是進行耐心引導,使學生找到了那句“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2、巧用多媒體,讓文字離學生不再遙遠
西沙群島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極神秘、極模糊、極遙遠的地方。學生連它所在何處都不得而知。針對此點,賀老師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西沙群島的風光圖片,從學生的一聲聲驚聲中我們不難看出多數學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賀老師又出示祖國地圖,讓學生去尋找西沙群島的所在位置。這樣透過看一看,找一找,不僅填補了學生的這一知識盲點,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接著此舉為後面的研讀課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再如對珊瑚、海參、大龍蝦,對海里魚的品種、數量之多,學生都缺乏感性認識。對此,賀老師她都用多媒體給予直觀展示,讓學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主動學習的形成
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如今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並掌握學習過程,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更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檢驗、自我評價,實現學生自我探究學習語文的願望,從而使學習過程不斷地得到最佳化。在賀老師執教的這節課上,大部分的環節都能充分體現學生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比如在初讀課文時,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品讀第3自然段時,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方面好好讀一讀,這看上去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但盡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習慣就會形成於賀老師的潛移默化之中。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存在著值得我們商榷的地方。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描寫魚多,魚好看的句子的同時,如果進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訓練會更好。在最後的寫作練習中,如果教師再多加引導,讓學生會更明確的表達出來。
當然,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才能接近它的真諦。以上只是純屬個人一家之見,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